《內經評文》

《內經評文》

醫經著作。為《素問評文》二十四卷(附:《遺篇》)和《靈樞評文》十二卷的合稱。

基本信息

《內經評文》內經評文

醫經著作。為《素問評文》二十四卷(附:《遺篇》)和《靈樞評文》十二卷的合稱。清·周學海評註。刊於1896年。內容全依通行本《內經》的編次排列。書中用品評文章的方式,根據誦讀古文的要求,通過注文及旁註予以評述。但略於原書的醫理及字義的解釋。

書名

《內經評文》

作者

周學海

時代

清朝,1896年

目錄

《內經評文》[清]周學海(公元1896年)

周氏醫學全書周氏醫學全書

[卷一]九針十二原第一(法天)
[卷一]本輸第二(法地)
[卷一]小針解第三(法人)
[卷一]邪氣臟腑病形第四(法時)
[卷二]根結第五(法音)
[卷二]壽夭剛柔第六(法律)
[卷二]官針第七(法星)
[卷二]本神第八(法風)
[卷二]終始第九(法野)
[卷三]經脈第十
[卷三]經別第十一
[卷三]經水第十二
[卷四]經筋第十三
[卷四]骨度第十四
[卷四]五十營第十五
[卷四]營氣第十六
[卷四]脈度第十七
[卷四]營衛生會第十八
[卷四]四時氣第十九
[卷五]五邪第二十
[卷五]寒熱病第二十一
[卷五]癲狂第二十二
[卷五]熱病第二十三
[卷五]厥病第二十四
[卷五]病本第二十五
[卷五]雜病第二十六
[卷五]周痹第二十七
[卷五]口問第二十八
[卷六]師傳第二十九
[卷六]決氣第三十
[卷六]腸胃第三十一
[卷六]平人絕谷第三十二
[卷六]海論第三十三
[卷六]五亂第三十四
[卷六]脹論第三十五
[卷六]五癃津液別第三十六
[卷六]五閱五使第三十七
[卷六]逆順肥瘦第三十八
[卷六]血絡論第三十九
[卷六]陰陽清濁第四十
[卷七]陰陽系日月第四十一
[卷七]病傳第四十二
[卷七]淫邪發夢第四十三
[卷七]順氣一日分為四時第四十四
[卷七]外揣第四十五
[卷七]五變第四十六
[卷七]本藏第四十七
[卷八]禁服第四十八
[卷八]五色第四十九
[卷八]論勇第五十
[卷八]背第五十一
[卷八]衛氣第五十二
[卷八]論痛第五十三
[卷八]天年第五十四
[卷八]逆順第五十五
[卷八]五味第五十六
[卷九]水脹第五十七
[卷九]賊風第五十八
[卷九]衛氣失常第五十九
[卷九]玉版第六十
[卷九]五禁第六十一
[卷九]動第六十二
[卷九]五味論第六十三
[卷九]陰陽二十五人第六十四
[卷十]五音五味第六十五
[卷十]百病始生第六十六
[卷十]行針第六十七
[卷十]上膈第六十八
[卷十]憂恚無言第六十九
[卷十]寒熱第七十
[卷十]邪客第七十一
[卷十]通天第七十二
[卷十一]官能第七十三
[卷十一]論疾診尺第七十四
[卷十一]刺節真邪第七十五
[卷十一]衛氣行第七十六
[卷十一]九宮八風第七十七
[卷十二]九針論第七十八
[卷十二]歲露論第七十九
[卷十二]大惑論第八十
[卷十二]癰疽第八十一

作品特點

周氏仿前人評《左傳》、《戰國策》之文例,取《內經》之通行本,採用旁註與總評相結合的方式對每篇經文篇章結構、行文筆法及其醫理等一一加以評述。其所出旁註,或提示經文章句起伏及其誦讀聲調之變化,標出“總提”、“分敘”、“回應篇首”、“挈起下截”等以說明某句在該篇中所起的作用,或對諸家意見歧分之處據其臨證體驗剖判得失,乃至於直抒己見。各篇經文之後則附以總評,為之分析腠理,指點脈絡,使之義理昭著而情韻流暢。如《素問·咳論》篇末總評其文法為“前總論、後分敘,意象淵涵,生機洋溢,讀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前以五臟六腑皆有咳挈起下截,後以關於肺回應上截;前主肺以融貫五臟六腑,後敘五臟六腑而歸於肺,上下紐合一片,不分兩橛”;《素問·痞論》篇末謂其“論證、論源、論形色、論治理治法,層次井井。前半以肺為綱,是發病之根;後半以陽明為綱,是受病之處。筆意落落疏疏,無意為文而起訖大方,有緩帶輕裘風度”。

作者介紹

周學海(19~20世紀),字澄之,一作澄之,清代安徽建德人。周學海是清代的周氏醫學全書
官吏和醫學家。早年潛學儒學,在光緒十八年(1892年)中進士,任補內閣中書,又出任浙江候補道。後來潛心研究醫學,論脈尤為詳盡深刻。
人物評價
周氏讀書治學極為嚴謹精博,在臨床實踐中,能學以致用,運用所學的醫理指導臨證治療。在學術上,他多宗張璐、葉天士,故於臨證時每取張氏學說。其學術觀點與張氏頗相近似。周氏在江淮間為官之際,時常在冗忙的政務之間像一般醫生那樣為人治病療疾,故對疑難病證的治療也頗為得心應手。
生平著述
周氏是一位很有成就的醫學家,他的著作相當豐富,有:《脈學四種》,《脈義簡摩》8卷,《脈簡補義》2卷,《診家直訣》2卷,《辨脈平脈章句》2卷,《形色外診簡摩》2卷,《傷寒補例》2卷,讀醫隨筆
《讀醫隨筆》6卷,《評註醫書》,共114卷,刻於1891年。

學術概論

周氏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和高深的醫學理論功底,從其校勘醫書種類來看,他在醫學理論和臨床方面之所以能取得如此顯著的成就決非偶然,與他博覽眾家醫書,廣采各家之長有密切關係。由於他重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加之其豐富的臨床經驗,因而對於診法理論體會最為深刻,尤其是論述脈診內容最為詳盡。在理論研究方面,每每在認真研讀名家之作之後提出他獨到的見解,是非功過,詳加評述。是清代末期有名的中醫臨床實踐家和中醫臨床理論家。周學海認為,治療疾病的關鍵首先要憑脈辨證,結合自己的心得,聯繫臨證經驗,闡發其理義。他能融匯《黃帝內經》及仲景《傷寒論》、《金匱要略》等書的有關脈學內容,對各種脈象進行形象化的描述,而且在傳統的舉、按、尋、推診脈指法基礎上,提出具有自己創見性的移指法、直壓法等,對各種脈象的氣血虛實寒熱也予以詳述。在他認真研究古人脈學內容基礎上提出:診脈時不應泥守古人之定則,歸納出浮沉、遲數、強弱等24字診脈法則,周氏認為診脈的學問很深,要認識產生這些脈象的機理,在收集前賢散見諸書的零星材料,匯集整理成冊,對每一種脈之部位、診法、主脈、形態等一一詳述,集前人脈學之大成。為了後學執簡馭繁,周氏將脈象納之為浮、沉、遲、數、緩、急、大、小、滑、澀十者立之為綱,這十綱概括了辨識脈象的位、數、形、勢。他又以微、甚、兼、單諸脈比較分析,使脈象更能全面地反映出病情變化,為了講清脈理,周氏反覆討論脈為何物,並引證《內經》及西醫的論脈內容,詳加比較,使人心中瞭然。周氏尊崇仲景,但不囿於六經辨證。周氏認為傷寒不應包括在雜病之內,凡是傷於寒而得病者,皆可謂之傷寒,傷寒可因四時氣候變化,而有挾溫、挾燥、挾風的不同;還可因患者體質的陰陽虛實差異,治療得當與否而出現種種複雜證候,所以治傷寒之學不能專讀《傷寒論》一書,拘於一書,論傷寒不能僅限於六經證治。周氏通過對傷寒、溫病、瘧疾、痢疾等病的分析,結合個人臨證心得,提出傷寒辨證應當分清各種情況。周氏認為,診察疾病時仍然需要諸診合參,尤其是對患者形色的望診。周氏論述診法,往往結合傷寒、溫病、內科雜病的實例,博引旁證,闡發自己在診法理論中的見解。周學海是清末一位在傷寒學研究和脈診望診方面頗有成就的醫學家。

古代中醫基本典籍(六)

祖國傳統醫學典籍是中國科技遺產中保存最完整的一部分,中醫藥典籍又是中國文化傳統的重要載體之一,隨著科學的進步和現代通訊技術的發展,進一步認識和開發利用中醫藥典籍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內經知要》
《難經》
《千金方衍義》
《女科百問》
《奇症匯》
《名醫別錄》
《內經博議》
《女科證治準繩》
《脾胃論》
《秘傳證治要訣及類方》
《名醫類案》
《內經評文》
《脈訣刊誤》
《內外傷辨惑論》
《脈訣乳海》
《難經本義》
《難經集注》
《難經經釋》
《難經正義》
《脈理求真》
《女科撮要》
《明目至寶》
《明醫雜著》
《普濟本事方》
《普濟方》
《齊氏醫案》
《奇經八脈考》
《明醫指掌》
《千金寶要》
《脈因證治》
《評琴書屋醫略》
《眉壽堂方案選存》
《寧坤秘籍》
《內經藥瀹》
《難經匯注箋正》
《霉瘡秘錄》
《女科指掌》
《脈確》
《脈說》
《脈學發微》
《名方類證醫書大全》
《內經方集釋》
《脈要圖注》
《脈訣筌蹄》
《脈理存真》
《脈語》
《內經拾遺方論》
《脈理宗經》
《梅氏驗方新編》
《內外功圖說輯要》
《脈訣指掌病式圖說》
《內照法》
《南北經驗醫方大成》
《南病別鑒》
《南雅堂醫案》
《南雅堂醫書全集》
《秘傳推拿妙訣》
《脈如》
《民眾醫藥指導叢書》
《脈訣纂要》
《脈訣啟悟注釋》
《難經疏證》
《難經懸解》
《名醫傳》
《難經直解》
《倪涵初瘧痢三方》
《年希堯集驗良方》
《脈學輯要》
《弄丸心法》
《女丹合編》
《女科·產後編》
《明目良方》
《脈學輯要評》
《女科輯要》
《女科經論》
《女科萬金方》
《女科要略》
《明堂人形圖》
《脈學入門四言舉要》
《瘧疾論》
《歐希范五臟圖》
《盤珠集胎產證治》
《旁篇》
《炮炙大法》
《佩文齋廣群芳譜·藥譜》
《脈訣四言舉要》
《片玉痘疹》
《片玉心書》
《平樂郭氏正骨法》
《莫氏錦囊十二種》
《內功圖說》
《脈義簡摩》
《普門醫品》
《七松岩集》
《脈理正義》
《岐伯經》
《岐伯灸經》
《奇病治法三百種》
《內經或問》
《奇效海上良方秘本》
《內經輯要》
《內經教學參考資料》
《內經類編》
《謙益齋外科醫案》
《謙齋醫學講稿》
《錢氏兒科案疏》
《乾坤生意》
《潛齋簡效方》
《潛齋醫書五種》
《潛齋醫學叢書》

古代中醫著作

  • 《黃帝內經·素問》
  • 《黃帝內經·靈樞》
  • 《黃帝內經太素》
  • 《神農本草經》
  • 《本草綱目》
  • 《中藏經》
  • 《傷寒論》
  • 《傷寒雜病論》
  • 《溫熱論》
  • 《難經》
  • 《針灸大成》
  • 《瀕湖脈學》
  • 《褚氏遺書》
  • 《仿寓意草》
  • 《孫真人海上方》
  • 《柳洲醫話》
  • 《傷寒發微論》
  • 《劉河間傷寒醫鑒》
  • 《察舌辨症新法》
  • 《跌打損傷方》
  • 《穴道秘書》
  • 《醫學源流論》
  • 《醫林改錯》
  • 《傅青主男科》
  • 《傅青主女科》
  • 《飲膳正要》
  • 《食鑒本草》
  • 《產寶》
  • 《異授眼科》
  • 《肯堂醫論》
  • 《敖氏傷寒金鏡錄》
  • 《雜病治例》
  • 《衛生家寶產科備要》
  • 《正體類要》
  • 《巢氏病源補養宣導法》
  • 《喉舌備要秘旨》
  • 《醫醫醫》
  • 《全生指迷方》
  • 《濟生集》
  • 《幼科切要》
  • 《胎產秘書》
  • 《經驗麻科》
  • 《內外傷辨》
  • 《虛損啟微》
  • 《仙傳外科集驗方》
  • 《扁鵲神應針灸玉龍經》
  • 《類證治裁》
  • 《普濟方·針灸》
  • 《臨證指南醫案》
  • 《醫碥》
  • 《醫學正傳》
  • 《張聿青醫案》
  • 《古今醫鑒》
  • 《濟陰綱目》
  • 《保嬰撮要》
  • 《萬病回春》
  • 《顧松園醫鏡》
  • 《古今醫案按》
  • 《本草求真》
  • 《醫經原旨》
  • 《婦人大全良方》
  • 《靈素節注類編》
  • 《諸病源候論》
  • 《本草新編》
  • 《金匱翼》
  • 《女科經綸》
  • 《得配本草》
  • 《脈訣匯辨》
  • 《類證活人書》
  • 《王旭高臨證醫案》
  • 《回春錄》
  • 《周慎齋遺書》
  • 《嬰童百問》
  • 《文堂集驗方》
  • 《脈經》
  • 《雷公炮炙論》
  • 《雷公炮製藥性解》
  • 《備急千金要方》
  • 《千金翼方》
  • 《肘後備急方》
  • 《金匱要略方論》
  • 《外台秘要》
  • 《聖濟總錄》
  • 《景岳全書》
  • 《醫法圓通》
  • 《育嬰家秘》
  • 《外經微言》
  • 《臨證實驗錄》
  • 《女科旨要》
  • 《婦科問答》
  • 《張氏婦科》
  • 《顱囟經》
  • 《傷科大成》
  • 《跌打秘方》
  • 《集驗背疽方》
  • 《仙授理傷續斷秘方》
  • 《金瘡秘傳禁方》
  • 《增訂十藥神書》
  • 《痰癘法門》
  • 《眼科秘訣》
  • 《尤氏喉科秘書》
  • 《白喉全生集》
  • 《喉科秘訣》
  • 《包氏喉證家寶》
  • 《慎疾芻言》
  • 《診家樞要》
  • 《重訂囊秘喉書》
  • 《眼科心法要訣》
  • 《焦氏喉科枕秘》
  • 《經絡考》
  • 《知醫必辨》
  • 《傷寒九十論》
  • 《女丹合編選注》
  • 《針灸易學》
  • 《子午流注說難》
  • 《正骨心法要旨》
  • 《重訂靈蘭要覽》
  • 《推求師意》
  • 《洪氏集驗方》
  • 《達生編》
  • 《醫學傳燈》
  • 《洗冤集錄》
  • 《醫門法律》
  • 《金匱玉函要略輯義》
  • 《三因極一病證方論》
  • 《小兒衛生總微論方》
  • 《外科心法要訣》
  • 《幼幼集成》
  • 《古今名醫匯粹》
  • 《衛生寶鑑》
  • 《本經逢原》
  • 《本草從新》
  •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 《證治匯補》
  • 《高注金匱要略》
  • 《石室秘錄》
  • 《儒門事親》
  • 《明醫指掌》
  • 《類經圖翼》
  • 《目經大成》
  • 《外科大成》
  • 《醫原》
  • 《丹溪治法心要》
  • 《友漁齋醫話》
  • 《金針秘傳》
  • 《婦人規》
  • 《軒岐救正論》
  • 《松峰說疫》
  • 《尤氏喉症指南》
  • 《跌損妙方》
  • 《外科十法》
  • 《臨症驗舌法》
  • 《韓氏醫通》
  • 《奇經八脈考》
  • 《證治心傳》
  • 《傷寒標本心法類萃》
  • 《市隱廬醫學雜著》
  • 《一草亭目科全書》
  • 《食療本草》
  • 《海藥本草》
  • 《本草衍義》
  • 《湯液本草》
  • 《本草備要》
  • 《急救便方》
  • 《本草易讀》
  • 《馬培之醫案》
  • 《傷寒補例》
  • 《宜麟策》
  • 《理虛元鑒》
  • 《廣嗣要語》
  • 《女科指要》
  • 《竹泉生女科集要》
  • 《凌臨靈方》
  • 《塘醫話》
  • 《察病指南》
  • 《溫病指南》
  • 《家傳女科經驗摘奇》
  • 《婦科秘方》
  • 《質疑錄》
  • 《小兒痘疹方論》
  • 《叢桂草堂醫案》
  • 《青囊秘訣》
  • 《對山醫話》
  • 《疫疹一得》
  • 《醫學讀書記》
  • 《救傷秘旨》
  • 《女科秘旨》
  • 《飲食須知》
  • 《寧坤秘籍》
  • 《傷寒醫訣串解》
  • 《壽世傳真》
  • 《醫學綱目》
  • 《古今醫統大全》
  • 《醫宗金鑒》
  • 《刪補名醫方論》
  • 《格致餘論》
  • 《癘瘍機要》
  • 《馮氏錦囊秘錄》
  • 《仁術便覽》
  • 《溫熱經緯》
  • 《仲景傷寒補亡論》
  • 《丁甘仁醫案》
  • 《金匱玉函經二注》
  • 《金匱要略淺注》
  • 《胎產心法》
  • 《明醫雜著》
  • 《溫病條辨》
  • 《傷寒大白》
  • 《讀醫隨筆》
  • 《推拿抉微》
  • 《外科證治全書》
  • 《血證論》
  • 《竹林女科證治》
  • 《兒科要略》
  • 《丹溪手鏡》
  • 《醫宗己任編》
  • 《養生導引秘籍》
  • 《時病論》
  • 《傷寒貫珠集》
  • 《內經評文》
  • 《傷寒六書》
  • 《冷廬醫話》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