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科百問》

《女科百問》

《女科百問》共二卷,由宋·齊仲甫編撰,刊於1220年。本書以問答體裁,對婦產科的主要疾病治療作了扼要的記述。語言洗鍊、說理清晰,有較強針對性。上卷50問,包括女科的天癸,經候及血分、經、帶諸病證治;下卷50問,主要是妊娠胎產諸病的證治。現有《珍本醫書集成》本。

基本信息

簡介

《女科百問》女科百問

《女科百問》又名《產寶百問》,二卷,南宋醫家齊仲甫撰著。成書於南宋嘉定十三年(公元1220年)。全書將有關婦女生理、病理、經、帶、胎、產等方面的內容,歸納為一百個問題,逐一解答,故稱《百問》。上卷五十問,為天癸、經候、血分、經帶諸病之證治;下卷五十問為妊娠胎產諸病之證治。此書對婦產科常見疾病作了系統的論述,每問均有理法方藥,條理清晰,內容簡明,並附有驗案,以證之臨床,其方多效,是一部綜合性的婦科文獻,比明代陳自明所撰《婦人大全良方》早30餘年,被世人譽為第一部婦產科普及讀物。

作者

本書著者齊仲甫為宋朝步軍司醫官兼太醫局教授,專司婦人一科。其生平事跡及生卒年月,由於歷代書籍著錄未備,已不可盡考至善。據自序載,本書成於“嘉泰庚辰春二月”。查《中國歷史紀年表》可知,嘉泰為寧宗年號,僅有辛酉、壬戌,癸亥、甲子四年,而無庚辰之年;庚辰之年為嘉定十三年,據此以為嘉泰實為嘉定之誤。故此書應成於嘉定庚辰(公元1220)年。
婦人一科,在齊氏之前,早有探討,如《金匱要略》婦人篇、《千金要方》婦人方、以及昝殷《產寶》、朱瑞章《產科備要》等。齊氏通過研習歷代中醫婦科論著,發現上述著作內容大都過於簡略,缺乏系統性。或有論無方,或有方無論,或書目有載而書散佚,內容散亂,不利於臨床醫家借鑑套用。於是,齊氏根據婦科醫書之大旨,結合自己多年的臨床經驗,“聚眾方,纂成一帙”,取名為《女科百問》。

主要學術

1.闡發月經生理
月經病乃婦科之最常見病,治月經病,當明月經時下之機理。因此,齊氏在第四、五問中,即結合前人的論述對月經生理作了明確的闡發。齊氏以《素問·上古天真論》為基礎,在第四問中提出:“女至二七,腎氣全盛,沖任流通,經血漸盈,應時而下,天真之氣殊降與之從事,故云天癸也。……然沖為血海,任主胞胎,陰靜海滿,二者相資,故令有子。”又在第五問中提出:“女子十四天癸至,腎氣全盛,沖流任通,血漸盈,應時而下,常以三旬一見。……故一月一次行,平和則不失乎期,所以謂之經候,又名月水也。”在此,齊氏依據《內經》理論,進一步闡發了天癸與沖任的關係,以及月經產生的條件。認為天癸乃是腎氣充盛的產物,而天癸又是能夠促進性機能成熟的一種重要物質。腎氣全盛,天癸而至,使任脈通暢,沖脈血盛,乃是產生月經的重要條件。由此可以看出,腎氣、天癸、沖任三者之間存在相互依存、相互資生的關係,是調節月經周期的中心環節。齊氏所述,是對《內經》女子月經產生理論的發揮,使後世對月經產生的機理有了更加明確的認識。
2.重視優生優育
齊氏對女子婚齡十分重視,在第一問中便引《褚氏遺書·精血篇》之論,指出:“女人天癸既至,逾十年無男子合則不調,未逾十年男子合亦不調。不調則舊血不出,新血誤行,或漬而入骨,或變而為腫,或雖合而難子。”又第二問指出:“所以女二十而嫁,至期之際,地陰以順也。”按齊氏觀點,女子二七(14歲)而月經來潮,逾十年即24歲左右,是女子最宜於婚嫁的年齡,認為這個年齡是陰血最充盛的時期,結婚易於受孕而不影響健康。如果女子結婚過早或過晚,常易引起月經不調、不孕或難產。這與現代醫學所倡導的最佳婚育年齡是一致的。
齊氏在第七十八問中,結合徐之才“逐月養胎”理論,提出妊娠十月將養之法,如:“妊娠三月始胎。當此之時,血不流通,形像始化,未有定儀,見物而變。……欲令子賢良盛德,端心正坐,清和虛一,坐無邪席,立無偏倚,行無邪徑,目無邪視,口無邪言,心無邪念。……外像而變者也。”“妊娠五月,始受火精以成其氣,臥必晏起,洗浣衣服淨室,必厚其裳,朝吸天光以避寒殃。其食宜稻麥,其羹宜牛羊,和以茱萸,調以五味,是謂養氣以定五臟者也。”齊氏主張孕期應注意精神調養,飲食營養合理搭配,其“外像而變”的觀點,堪稱現代醫學“胎教”理論的雛形。醫學教育網蒐集整理
3.注重陰陽調和
齊氏在調治婦女妊娠陰陽氣血不和方面有其獨到的看法。前人“大率妊娠,惟在抑陽且助陰”然齊氏在第五十三問中指出:“婦人平居,陽氣微盛無害,及其妊子,則方閉經,遂以養胎。若陽盛搏之,則經脈妄行,胎乃不固。……然胎前藥唯惡群隊,若陰陽交雜,別生他病,惟是枳殼散所以抑陽,四物湯所以助陰。故爾枳殼散差寒,若單服之,恐有胎寒腹痛之病,以內補丸佐之,則陽不致強,陰不致弱,陰陽調陽,有益胎嗣。”可見齊氏認為婦女妊娠陰陽氣血不調,雖以抑陽助陰為主,但過於抑陽助陰,恐致胎寒腹痛之病,故應三方同用,以調和氣血陰陽為貴。可見齊氏治法有宗,師古不泥。
4.發前人之未發
齊氏繼承《金匱要略·水氣病脈證並治》對血分、水分病的認識,指出婦女經閉水腫當辨血分、水分。因經閉而繼發浮腫者,為血分;由浮腫而繼發閉經者,為水分。他在第三十二問中,對兩者的鑑別、證治作了更明確的辨析。指出:“婦人月經通流,流則水血消化。若風寒搏於經脈,血結不通,血積為水。故曰血分。若先病,於後經水或斷,
名曰水分,其病易治,去其水,經自下也。若病人覺腹內脹,外視如常,大便黑,小便赤,是其證也。“不僅如此,齊氏還對血分、水分的證治方藥作了進一步的論述,彌補了《金匱要略》有證而無方之不足。指出:”椒仁丸,治因經水斷絕後,致四肢面目浮腫,小便不通,名曰血分。水化為血,血不通則為水矣。“”葶藶丸,治因小便不利後,身面浮腫,致經水不通,名曰水分。其餘逆順,並同水氣。“根據齊氏所述與所列方藥來看,椒仁丸主治血分,以調經為主,故方中以五靈脂、延胡索等活血行血。經閉水腫屬血分者,不必治腫,但調其經,經通,其腫自消。若是先浮腫繼發閉經者,則屬水分,卻宜先治其水,套用葶藶、續隨子等利水消腫,水退腫消,其經自通。齊氏之論證詳而方效,對於臨床辨治經閉水腫,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相關評價

齊仲甫關於婦科疾病的認識,導源於《內經》,博採諸家至善之方,但師古不泥於古,並有所發揮。由於本書以問答形式撰寫,淺顯易懂,便於覽閱和查檢,雖有些理論闡發未詳,但對諸病的闡述比較系統全面,故在當前發掘、整理中醫婦科文獻之際,探討其主要學術成就,具有積極的意義。

古代中醫基本典籍(六)

祖國傳統醫學典籍是中國科技遺產中保存最完整的一部分,中醫藥典籍又是中國文化傳統的重要載體之一,隨著科學的進步和現代通訊技術的發展,進一步認識和開發利用中醫藥典籍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內經知要》
《難經》
《千金方衍義》
《女科百問》
《奇症匯》
《名醫別錄》
《內經博議》
《女科證治準繩》
《脾胃論》
《秘傳證治要訣及類方》
《名醫類案》
《內經評文》
《脈訣刊誤》
《內外傷辨惑論》
《脈訣乳海》
《難經本義》
《難經集注》
《難經經釋》
《難經正義》
《脈理求真》
《女科撮要》
《明目至寶》
《明醫雜著》
《普濟本事方》
《普濟方》
《齊氏醫案》
《奇經八脈考》
《明醫指掌》
《千金寶要》
《脈因證治》
《評琴書屋醫略》
《眉壽堂方案選存》
《寧坤秘籍》
《內經藥瀹》
《難經匯注箋正》
《霉瘡秘錄》
《女科指掌》
《脈確》
《脈說》
《脈學發微》
《名方類證醫書大全》
《內經方集釋》
《脈要圖注》
《脈訣筌蹄》
《脈理存真》
《脈語》
《內經拾遺方論》
《脈理宗經》
《梅氏驗方新編》
《內外功圖說輯要》
《脈訣指掌病式圖說》
《內照法》
《南北經驗醫方大成》
《南病別鑒》
《南雅堂醫案》
《南雅堂醫書全集》
《秘傳推拿妙訣》
《脈如》
《民眾醫藥指導叢書》
《脈訣纂要》
《脈訣啟悟注釋》
《難經疏證》
《難經懸解》
《名醫傳》
《難經直解》
《倪涵初瘧痢三方》
《年希堯集驗良方》
《脈學輯要》
《弄丸心法》
《女丹合編》
《女科·產後編》
《明目良方》
《脈學輯要評》
《女科輯要》
《女科經論》
《女科萬金方》
《女科要略》
《明堂人形圖》
《脈學入門四言舉要》
《瘧疾論》
《歐希范五臟圖》
《盤珠集胎產證治》
《旁篇》
《炮炙大法》
《佩文齋廣群芳譜·藥譜》
《脈訣四言舉要》
《片玉痘疹》
《片玉心書》
《平樂郭氏正骨法》
《莫氏錦囊十二種》
《內功圖說》
《脈義簡摩》
《普門醫品》
《七松岩集》
《脈理正義》
《岐伯經》
《岐伯灸經》
《奇病治法三百種》
《內經或問》
《奇效海上良方秘本》
《內經輯要》
《內經教學參考資料》
《內經類編》
《謙益齋外科醫案》
《謙齋醫學講稿》
《錢氏兒科案疏》
《乾坤生意》
《潛齋簡效方》
《潛齋醫書五種》
《潛齋醫學叢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