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氏喉症指南》

《尤氏喉症指南》

《尤氏喉症指南》是一本關於喉症的古籍醫書,作者是明代的尤仲仁。

基本信息

用藥秘訣

凡治喉症,於風、癰、痹、蛾等實症,宜先出其痰;於虛者雖應出痰,不可一時吊盡其痰。吹藥宜用金、碧二丹,輕重配合適宜。煎藥看症輕重,以主方加減用之。如寒症,宜去涼藥;虛症,宜用滋陰,臨症時必須細心酌奪,不可草率。

主方

(喉兩旁屬肺,頸項屬肝,引經之藥酌用)真川連黑山梔連翹淡芩海浮石牛蒡子薄荷前胡凡治喉癬嗆食音啞,宜獨用碧金丹,以膏子藥不時含咽,再服煎劑。大約滋陰降火,補氣健脾為法。其主藥然不可常服。凡治牙症喉風、牙癰、菌毒、上癰等症,用八味口疳丹吹之。若治牙宣,宜珍珠散。

喉關起刺

多因虛勞,虛火上炎,營陰虛虧將竭。喉間紅點,密如蚊蟲足跡者,難治。

啞瘴風

此因感觸時邪,牙關不利開合,風痰上壅,不能言語。若急欲開關,必須探吐風痰,俟痰涎將行吐盡。然後吹藥,再服煎劑,可保無虞。如面色與舌皆現青紫,而唇見黑,爪甲帶青,鼻中流涕者,不治。

乳蛾

多因酒色鬱結而生。初起一日病,二日紅腫,三日有形,四日勢定,其症生於關口兩旁,小舌左右,輕者五六日可愈。如有寒熱交作者,其症重險,然生此又有分別。

單蛾

因傷寒之後,發散未盡,身熱噁心,恐見痧症。

雙蛾

因感時邪而發,如櫻桃大,發寒熱,六脈弦數,肺胃之症也。

提示

凡看喉症,如遇深夜之際,須要細心審症,再三照看詳明,方可用藥,不得粗心忽略,誤人自誤。如病患以舌疊起,見症不明,必用搦舌壓之,斯可見喉中症象。若見症能明,吹藥煎藥,分兩須要照方配合,不得任意加減。而病家亦不得因藥味重而生疑,以致自誤。戒之,慎之。

喉症總論歌

喉症生於方寸間,死生呼吸最危巔,其症雜繁難枚舉,總歸熱火相連煎,一陰一陽為喉痹,火為痰本寒相連。更須詳辨分虛實,二火相搏過食愆,熱毒積久發喉痹,胸膈不利脈洪弦。口渴喉閉風痰壅,治法將痰去為先,後用清涼消熱毒,斯無偏勝症斯痊。虛火緣皆酒色過,火痰上壅口如煙,二脈如常作細弱,治宜降火滋陰先。忌用寒涼徒取效,中寒後起症難痊,上喘下泄胸高腫,指甲青黑死何言。凡治症者先發汗,針砭出血非萬全。

辨症總訣

喉症屬痰屬風火,乳蛾等症總因之,去風消痰解熱毒,更開鬱結愈堪期。若然初發寒戰起,發後身涼即便安,口無重舌唇不裂,切勿誤將熱藥施。蓋緣陰氣虛寒發,其身津液化痰兮,慎勿將痰多去盡,恐竭精神必致危。先以吹藥通喉脹,散風和解莫煎遲,次服溫補滋陰劑,虛寒治法只如斯。三日後再發寒戰,心寒脅痛命如絲,發時口碎閉失緊,重舌便難熱症知,治用石膏敗毒散,症雖險凶易痊除。惟有牙關不緊閉,嚴如無急反稀奇,舌腫胡桃如茄子,服如卻熱總非宜,以箸按舌見白色,起箸見紫死無疑,喘咳痰稠頸俱赤,口臭色黑命難全,口舌腐爛如無血,更有無痰總莫宜。

看症治法歌

喉症三日未成膿,內藥消散易收功,五日之後形症定,口疳之藥可吹嚨,再加龍骨珍珠末,自然全愈得輕鬆。傷寒之後喉生痹,及患連珠蛾者凶,喉症便閉有實火,解實降火將便通。大凡初起大便閉,生軍芒硝有奇功,倘若延之八九日,大便雖閉胃虛空,如用硝黃宜斟酌,或用蜜導妙無窮。喉碎先吹生肌散,後吹金玉二丹從,初起碧多金丹少,次第加減莫朦朧,勢凶但用金丹藥,追出頑疾法最良。紅腫連胸肺癰症,百草霜加蜜化熔,喉中無形僅紅腫,加入元丹余藥同。婦人經閉生喉症,藥服通經法可宗,面起浮腫脈沉細,無陽之症死期逢。口碎腫爛棉蘸水,拭之不痛命當終。舌脹滿口難吹藥,僵蠶牙皂吹鼻中。牙關自開痰涎出,甘草湯潤舌色紅。口疳藥內加冰片,頻吹可免殞其窮,症凶玉丹初起用,冰多草少記於胸。

各症形象主治歌

喉症乳蛾形若何,雙單更有連珠蛾,初起先痛後腫脹,細白星生三日過。治用玉金丹少許,仍施煎劑有增加,左連犀角右紫芍,雙蛾並用妙堪歌。

喉癰似蛾無白星,多吃醇醪濃味生,腫痛無形由肺火,玉丹主治略加金,再含膏子服煎藥,熱退痰消體自寧,更有懸癰生上,簪挑疳藥自安平。

喉癬緣由虛火生,絲紅卻似海棠紋,紋上斑點飲食痛,調治滋陰匝月程。煎劑須加大貝母,玉丹膏子要並行,若還好色多違戒,肺壞難醫定啞聲。

喉菌因夫憂鬱生,略高而濃象浮萍,患此應吹何等藥,金一分兮玉五分。繼用玉三金且和,煎方膏子不宜停,若能守戒勤調治,片月功成或可平。

舌下重生小舌愁,其名HT舌細推求,倘然痛後連喉腫,HT舌並癰更可愁。急以金丹吹舌下,喉中略和玉金投,地黃犀角連湯服,病症雖凶知易瘳。

心中躁急纏喉風,氣促心煩咽不通,喉內紅絲纏絆緊,頸如絞轉癢麻叢,聲如曳鋸爪甲白,項時厥冷足手同。主治金玉牛黃含,須要煎劑與同功。此症若過一日夜,目睛直視汗流凶,移燈近口陡然滅,聲若雷鳴數告終。

項癰色紅腫胸前,外症外形欲內攻,甚則咽喉多閉塞,玉丹煎劑奏奇功。外敷宜用三黃散,喉腫還愁內出膿,更有面癰相仿症,托腮癰熱治宜同。

火郁心經發舌癰,舌尖地角腫而紅。黃連犀角倍煎劑,金玉均吹定有功。

喉刺患生勞瘵後,生紅點密為凶,傷寒氣塞名喉閉,二症兼併術告窮。

木舌生來如熱何,舌不能轉寒熱增,更防一種白棗狀,青紫紅纏舌下生。初起不腫寒熱少,發時難愈無方好,幸有金丹成妙用,病患痊告自安康。

舌菌生來似舌樣,或如木耳屬心經,斯為漫痛紅紫色,金玉勻吹久自平,一樣名為紫舌脹,內多煩悶費調停。竹刀刮垢丹吹玉,犀角煎方要減增。

舌黃腫痛色亦黃,煎劑仍施金玉方。小兒口舌生白屑,是名雪口細推詳,絲棉箸扎蘸溫水,常繳頻吹疳藥良,犀角二丸能解毒,但愁黑色命終亡。

連珠口疳舌下生,小泡連連逐漸增,使用小刀挑破後,口疳藥治患非輕。又如舌下崩砂症,熱極牙根腫赤形,總用口疳吹藥後,須防落牙爛牙齦。

凶症名為走馬疳,牙根白泡易容穿,水流到處都成患,腐爛須叟治已難。

牙縫出血是牙宣,上屬脾兮下屬胃,腐爛血濺由二火,扶脾清胃劑為先。止血因施珍珠散,長肉生肌爛自愈,此症痰多病最重,速宜調治勿延遲。

牙槽風起牙先疼,紫黑牙根肉腫,久則爛開並帶臭,更防牙漏血膿淋,逢茲二症皆難愈,珠倍牛黃各要增,內服滋陰降火劑,門牙上下落非輕。牙根小塊是牙癰,內外隨生無定蹤,開合不應突硬核,早醫可治血和融。

牙咬癰生盡齦中,牙關咬緊夜尤凶,先吹金玉牙齦上,黃熱開關金奏功。牙HT由虛無定處,其形仿佛象牙癰,金丹吹後吹疳藥,冰片應加倍用通。

穿牙漏症惡應知,牙痛先於二日時,寒熱牙根生紫塊,金丹略和玉吹靈。再投涼血消疔劑,破白穿牙毒症明,須下牛黃疳藥內,更吹兒茶珠如神。

喉疳腎火上飛騰,青白紅斑喉生,不嗽音清無刺塌,不換頻吹定有靈。煎用桔梗荷甘梔,地丹知母及元參,女貞鱉甲炙龜板,數帖方能症患輕。

啞痹風痰塞斷喉,牙關緊閉言語休,開關探吐風痰藥,荊防敗毒有功求,面如改色眼流淚,扁鵲廬醫見亦愁。

異症蓮花舌下生,腫中伏火爍腎經,快服滋陰益金散,僅月之功可獲寧。薄麥桔丹歸連術,芍粉陳骨相喬,苓與五味共十品,煎吞併服自安平。

古代中醫著作

  • 《黃帝內經·素問》
  • 《黃帝內經·靈樞》
  • 《黃帝內經太素》
  • 《神農本草經》
  • 《本草綱目》
  • 《中藏經》
  • 《傷寒論》
  • 《傷寒雜病論》
  • 《溫熱論》
  • 《難經》
  • 《針灸大成》
  • 《瀕湖脈學》
  • 《褚氏遺書》
  • 《仿寓意草》
  • 《孫真人海上方》
  • 《柳洲醫話》
  • 《傷寒發微論》
  • 《劉河間傷寒醫鑒》
  • 《察舌辨症新法》
  • 《跌打損傷方》
  • 《穴道秘書》
  • 《醫學源流論》
  • 《醫林改錯》
  • 《傅青主男科》
  • 《傅青主女科》
  • 《飲膳正要》
  • 《食鑒本草》
  • 《產寶》
  • 《異授眼科》
  • 《肯堂醫論》
  • 《敖氏傷寒金鏡錄》
  • 《雜病治例》
  • 《衛生家寶產科備要》
  • 《正體類要》
  • 《巢氏病源補養宣導法》
  • 《喉舌備要秘旨》
  • 《醫醫醫》
  • 《全生指迷方》
  • 《濟生集》
  • 《幼科切要》
  • 《胎產秘書》
  • 《經驗麻科》
  • 《內外傷辨》
  • 《虛損啟微》
  • 《仙傳外科集驗方》
  • 《扁鵲神應針灸玉龍經》
  • 《類證治裁》
  • 《普濟方·針灸》
  • 《臨證指南醫案》
  • 《醫碥》
  • 《醫學正傳》
  • 《張聿青醫案》
  • 《古今醫鑒》
  • 《濟陰綱目》
  • 《保嬰撮要》
  • 《萬病回春》
  • 《顧松園醫鏡》
  • 《古今醫案按》
  • 《本草求真》
  • 《醫經原旨》
  • 《婦人大全良方》
  • 《靈素節注類編》
  • 《諸病源候論》
  • 《本草新編》
  • 《金匱翼》
  • 《女科經綸》
  • 《得配本草》
  • 《脈訣匯辨》
  • 《類證活人書》
  • 《王旭高臨證醫案》
  • 《回春錄》
  • 《周慎齋遺書》
  • 《嬰童百問》
  • 《文堂集驗方》
  • 《脈經》
  • 《雷公炮炙論》
  • 《雷公炮製藥性解》
  • 《備急千金要方》
  • 《千金翼方》
  • 《肘後備急方》
  • 《金匱要略方論》
  • 《外台秘要》
  • 《聖濟總錄》
  • 《景岳全書》
  • 《醫法圓通》
  • 《育嬰家秘》
  • 《外經微言》
  • 《臨證實驗錄》
  • 《女科旨要》
  • 《婦科問答》
  • 《張氏婦科》
  • 《顱囟經》
  • 《傷科大成》
  • 《跌打秘方》
  • 《集驗背疽方》
  • 《仙授理傷續斷秘方》
  • 《金瘡秘傳禁方》
  • 《增訂十藥神書》
  • 《痰癘法門》
  • 《眼科秘訣》
  • 《尤氏喉科秘書》
  • 《白喉全生集》
  • 《喉科秘訣》
  • 《包氏喉證家寶》
  • 《慎疾芻言》
  • 《診家樞要》
  • 《重訂囊秘喉書》
  • 《眼科心法要訣》
  • 《焦氏喉科枕秘》
  • 《經絡考》
  • 《知醫必辨》
  • 《傷寒九十論》
  • 《女丹合編選注》
  • 《針灸易學》
  • 《子午流注說難》
  • 《正骨心法要旨》
  • 《重訂靈蘭要覽》
  • 《推求師意》
  • 《洪氏集驗方》
  • 《達生編》
  • 《醫學傳燈》
  • 《洗冤集錄》
  • 《醫門法律》
  • 《金匱玉函要略輯義》
  • 《三因極一病證方論》
  • 《小兒衛生總微論方》
  • 《外科心法要訣》
  • 《幼幼集成》
  • 《古今名醫匯粹》
  • 《衛生寶鑑》
  • 《本經逢原》
  • 《本草從新》
  •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 《證治匯補》
  • 《高注金匱要略》
  • 《石室秘錄》
  • 《儒門事親》
  • 《明醫指掌》
  • 《類經圖翼》
  • 《目經大成》
  • 《外科大成》
  • 《醫原》
  • 《丹溪治法心要》
  • 《友漁齋醫話》
  • 《金針秘傳》
  • 《婦人規》
  • 《軒岐救正論》
  • 《松峰說疫》
  • 《尤氏喉症指南》
  • 《跌損妙方》
  • 《外科十法》
  • 《臨症驗舌法》
  • 《韓氏醫通》
  • 《奇經八脈考》
  • 《證治心傳》
  • 《傷寒標本心法類萃》
  • 《市隱廬醫學雜著》
  • 《一草亭目科全書》
  • 《食療本草》
  • 《海藥本草》
  • 《本草衍義》
  • 《湯液本草》
  • 《本草備要》
  • 《急救便方》
  • 《本草易讀》
  • 《馬培之醫案》
  • 《傷寒補例》
  • 《宜麟策》
  • 《理虛元鑒》
  • 《廣嗣要語》
  • 《女科指要》
  • 《竹泉生女科集要》
  • 《凌臨靈方》
  • 《塘醫話》
  • 《察病指南》
  • 《溫病指南》
  • 《家傳女科經驗摘奇》
  • 《婦科秘方》
  • 《質疑錄》
  • 《小兒痘疹方論》
  • 《叢桂草堂醫案》
  • 《青囊秘訣》
  • 《對山醫話》
  • 《疫疹一得》
  • 《醫學讀書記》
  • 《救傷秘旨》
  • 《女科秘旨》
  • 《飲食須知》
  • 《寧坤秘籍》
  • 《傷寒醫訣串解》
  • 《壽世傳真》
  • 《醫學綱目》
  • 《古今醫統大全》
  • 《醫宗金鑒》
  • 《刪補名醫方論》
  • 《格致餘論》
  • 《癘瘍機要》
  • 《馮氏錦囊秘錄》
  • 《仁術便覽》
  • 《溫熱經緯》
  • 《仲景傷寒補亡論》
  • 《丁甘仁醫案》
  • 《金匱玉函經二注》
  • 《金匱要略淺注》
  • 《胎產心法》
  • 《明醫雜著》
  • 《溫病條辨》
  • 《傷寒大白》
  • 《讀醫隨筆》
  • 《推拿抉微》
  • 《外科證治全書》
  • 《血證論》
  • 《竹林女科證治》
  • 《兒科要略》
  • 《丹溪手鏡》
  • 《醫宗己任編》
  • 《養生導引秘籍》
  • 《時病論》
  • 《傷寒貫珠集》
  • 《內經評文》
  • 《傷寒六書》
  • 《冷廬醫話》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