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病論歌括新編》

《時病論歌括新編》

《黃帝內經素問》由周選堂著作。《黃帝內經素問》云:"冬傷於寒,春必溫病。"是說明伏氣之為病也。冬傷於寒,甚者即病,則為傷寒。微者不即病,其氣伏藏於肌膚或少陰,至春陽氣開泄(泄:泄漏之意,陽氣開泄,是說到了春季,就陽氣升散,腠理開而汗液外泄。),外邪乘之,觸動伏氣乃發為諸溫(亦偶有不因外邪而觸發的)。然伏氣之邪,因人而異,藏於肌膚者,多是冬令勞苦出汗之人;藏於少陰者,多是冬不藏精,腎經內虧之輩。此蓋虛易受邪故也……

基本信息

概述

《時病論歌括新編》作者周選堂《時病論歌括新編》作者周選堂

《黃帝內經素問》云:"冬傷於寒,春必溫病。"是說明伏氣之為病也。冬傷於寒,甚者即病,則為傷寒。微者不即病,其氣伏藏於肌膚或少陰,至春陽氣開泄(泄:泄漏之意,陽氣開泄,是說到了春季,就陽氣升散,腠理開而汗液外泄。),外邪乘之,觸動伏氣乃發為諸溫(亦偶有不因外邪而觸發的)。然伏氣之邪,因人而異,藏於肌膚者,多是冬令勞苦出汗之人;藏於少陰者,多是冬不藏精,腎經內虧之輩。此蓋虛易受邪故也。
蓋春時之伏氣有五。即:春溫、風溫、溫病、溫毒、晚發是也。春溫,由於冬受微寒,至春感受寒邪而易發;風溫,由於冬受微寒,至春感受風邪而觸發;溫病,由於冬受微寒,寒釀為熱,至來春陽氣弛張,不因風寒觸動,伏邪自內而發;溫毒,由於冬受乖戾之氣(乖戾:乖者違也,戾者暴也,指違反正常氣候而暴發之不正之氣。),至春夏之交,又感受溫熱之邪,伏毒自內而發;晚發,由於冬受微寒,當時未發,直到來年清明之後才發。以上五種,都是由於冬傷於寒,伏而不發,直到來春才發而為病,此諸溫之概說也。以下再分別論之。

作者簡介

《時病論歌括新編》作者周選堂《時病論歌括新編》作者周選堂

周選堂號蓮溪(1914)、武漢市蔡甸區人,大專文化,共產黨員,湖北省名老中醫,愛詩詞,歷任漢陽縣人民醫院業務院長,中醫醫院名譽院長,湖北、武漢中醫藥學會理事、顧問,湖北、武漢詩詞學會、作家協會會員,漢陽縣政協常委、副主席以及國際交流出版社顧問、編輯等十餘兼職。撰有《(時病論)歌括新編》、《蓮溪醫話》、《蓮溪浪吟》等著作,獲科技成果獎、老有所為精英獎多次。

相關內容

序一:李序

餘生當民元初造,嘗睹舊時執政者多不關心民瘼,凡百廢弛,醫防間加事制度不講,最能導致疫病流行,民病夭折者眾矣。是故曩昔鄉前輩之治醫者,苟能立足社會,稍負聲譽,率由精嫻溫熱暑濕及疫病之治。足見中醫藥所關社會民生至巨,而中醫藥學術之發展,自是中華民族與疾病作鬥爭之經驗總結,彌足貴也。
今幸解放以來,"預防為主"為醫藥衛生四大方針之一,而防疫保健事業,與之相適應蓬勃興起,遂使烈性傳染病如天花已經絕跡,鼠疫、霍亂接近絕跡。惟常見病如春溫、夏暑、秋燥等每隨季節性而發病劇增者,醫學教育|網蒐集整理大抵有之。
周老醫師從事中醫數十年,學識經驗,俱稱上乘,夙為余所景仰。晚年息影家園,懼中醫時病之學湮也,爰取雷豐《時病論》之書,撮其大意,厘為新編,綴以歌括,便利初學。余受而讀之,見其文字流暢,說理透徹,立法精詳,其處方用藥又大都結合臨床實用,以視雷氏原書,遠為精審矣。學者苟能從此引而申之,觸類而旁通之,則溫熱暑濕及時疫之治,皆能探其驪珠,得其涯略,一破中醫能治慢性病而不能治急性病之陋見,厥功偉哉!
抑吾有更進一言者,以周老醫師學之淵博,,才之閎肆,若能秉如椽之筆,紹炎黃之緒餘,發靈蘭之幽光,使中醫學術得以發揚而光大之,則造福群黎,有裨後世,其成就更不可限量也。涼風天末,寄語故人,其亦首肯吾言者乎,吾將佇以俟之矣。是為序。

序二:章序

我拜讀周老醫師佳作《時病論歌括新編》,捧讀再三,不能釋手。雷少逸《時病論》是晚清一部好書,對時行病搜羅無遺,論理恰當,其中創訂了許多治療大法,給後世治療行時病樹立了楷模。周老醫師對本書領悟特深,醫學教育|網蒐集整理診務之暇,綴其精華,編成歌括,在其關鍵處,加以闡述並注釋,使後學一目了然,能學能誦。倘使雷氏有知,豈不對其遺作得到發揚而含笑於九泉耶?是書出版,必將給祖國醫學增輝非淺矣。是為序。

序三:徐序

古今學者常言醫書記誦之難,師亦屢困於教。乙丑秋,周公選堂見惠《時病論歌括新編》一卷,捧讀之,爽於口,啟于思,並能輔之於教而益之於學,誠佳作也!
先生世居漢陽蓮花湖畔,水秀、山青、人雅,晚年以蓮溪翁為號,以志地域之勝及慕敦頤之風,極富清趣。翁為鄂之通儒,精醫術,工詩詞,且能溶二首於一體,綴韻律於醫術論著之中,但不落前人窠臼,醫道闡述邃而密,歌括結構清而雅,理本軒歧,韻步元白,於時病一端,賢秘間加之,發少逸之蘊,思精義遠,為臨床家枕秘之。尤堪仰者,翁古稀之年還任職政協,關心國是,醫術、醫風高潔,恫瘝在抱,譽滿鄉里,贊聲載於道,出診不避嶮巇,不計報酬,不畏兇險,善決疑難,勇起沉疴,實杏林之賢達,文士之楷模也。余愛是書,亦愛其人其道,茲序數言於扉頁,以示來學雲耳。

總括論歌

冬傷於寒春病溫,伏邪為病本內經。
春風溫毒及晚發,五者有由春感成。
感寒而發春溫症,感風而發風溫形。
寒釀為熱無所觸,伏自內動溫病名。
冬受戾氣春夏交,感熱毒盛溫毒焚。
冬寒未發清明發,晚發一節晚發稱。

古代中醫著作

  • 《黃帝內經·素問》
  • 《黃帝內經·靈樞》
  • 《黃帝內經太素》
  • 《神農本草經》
  • 《本草綱目》
  • 《中藏經》
  • 《傷寒論》
  • 《傷寒雜病論》
  • 《溫熱論》
  • 《難經》
  • 《針灸大成》
  • 《瀕湖脈學》
  • 《褚氏遺書》
  • 《仿寓意草》
  • 《孫真人海上方》
  • 《柳洲醫話》
  • 《傷寒發微論》
  • 《劉河間傷寒醫鑒》
  • 《察舌辨症新法》
  • 《跌打損傷方》
  • 《穴道秘書》
  • 《醫學源流論》
  • 《醫林改錯》
  • 《傅青主男科》
  • 《傅青主女科》
  • 《飲膳正要》
  • 《食鑒本草》
  • 《產寶》
  • 《異授眼科》
  • 《肯堂醫論》
  • 《敖氏傷寒金鏡錄》
  • 《雜病治例》
  • 《衛生家寶產科備要》
  • 《正體類要》
  • 《巢氏病源補養宣導法》
  • 《喉舌備要秘旨》
  • 《醫醫醫》
  • 《全生指迷方》
  • 《濟生集》
  • 《幼科切要》
  • 《胎產秘書》
  • 《經驗麻科》
  • 《內外傷辨》
  • 《虛損啟微》
  • 《仙傳外科集驗方》
  • 《扁鵲神應針灸玉龍經》
  • 《類證治裁》
  • 《普濟方·針灸》
  • 《臨證指南醫案》
  • 《醫碥》
  • 《醫學正傳》
  • 《張聿青醫案》
  • 《古今醫鑒》
  • 《濟陰綱目》
  • 《保嬰撮要》
  • 《萬病回春》
  • 《顧松園醫鏡》
  • 《古今醫案按》
  • 《本草求真》
  • 《醫經原旨》
  • 《婦人大全良方》
  • 《靈素節注類編》
  • 《諸病源候論》
  • 《本草新編》
  • 《金匱翼》
  • 《女科經綸》
  • 《得配本草》
  • 《脈訣匯辨》
  • 《類證活人書》
  • 《王旭高臨證醫案》
  • 《回春錄》
  • 《周慎齋遺書》
  • 《嬰童百問》
  • 《文堂集驗方》
  • 《脈經》
  • 《雷公炮炙論》
  • 《雷公炮製藥性解》
  • 《備急千金要方》
  • 《千金翼方》
  • 《肘後備急方》
  • 《金匱要略方論》
  • 《外台秘要》
  • 《聖濟總錄》
  • 《景岳全書》
  • 《醫法圓通》
  • 《育嬰家秘》
  • 《外經微言》
  • 《臨證實驗錄》
  • 《女科旨要》
  • 《婦科問答》
  • 《張氏婦科》
  • 《顱囟經》
  • 《傷科大成》
  • 《跌打秘方》
  • 《集驗背疽方》
  • 《仙授理傷續斷秘方》
  • 《金瘡秘傳禁方》
  • 《增訂十藥神書》
  • 《痰癘法門》
  • 《眼科秘訣》
  • 《尤氏喉科秘書》
  • 《白喉全生集》
  • 《喉科秘訣》
  • 《包氏喉證家寶》
  • 《慎疾芻言》
  • 《診家樞要》
  • 《重訂囊秘喉書》
  • 《眼科心法要訣》
  • 《焦氏喉科枕秘》
  • 《經絡考》
  • 《知醫必辨》
  • 《傷寒九十論》
  • 《女丹合編選注》
  • 《針灸易學》
  • 《子午流注說難》
  • 《正骨心法要旨》
  • 《重訂靈蘭要覽》
  • 《推求師意》
  • 《洪氏集驗方》
  • 《達生編》
  • 《醫學傳燈》
  • 《洗冤集錄》
  • 《醫門法律》
  • 《金匱玉函要略輯義》
  • 《三因極一病證方論》
  • 《小兒衛生總微論方》
  • 《外科心法要訣》
  • 《幼幼集成》
  • 《古今名醫匯粹》
  • 《衛生寶鑑》
  • 《本經逢原》
  • 《本草從新》
  •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 《證治匯補》
  • 《高注金匱要略》
  • 《石室秘錄》
  • 《儒門事親》
  • 《明醫指掌》
  • 《類經圖翼》
  • 《目經大成》
  • 《外科大成》
  • 《醫原》
  • 《丹溪治法心要》
  • 《友漁齋醫話》
  • 《金針秘傳》
  • 《婦人規》
  • 《軒岐救正論》
  • 《松峰說疫》
  • 《尤氏喉症指南》
  • 《跌損妙方》
  • 《外科十法》
  • 《臨症驗舌法》
  • 《韓氏醫通》
  • 《奇經八脈考》
  • 《證治心傳》
  • 《傷寒標本心法類萃》
  • 《市隱廬醫學雜著》
  • 《一草亭目科全書》
  • 《食療本草》
  • 《海藥本草》
  • 《本草衍義》
  • 《湯液本草》
  • 《本草備要》
  • 《急救便方》
  • 《本草易讀》
  • 《馬培之醫案》
  • 《傷寒補例》
  • 《宜麟策》
  • 《理虛元鑒》
  • 《廣嗣要語》
  • 《女科指要》
  • 《竹泉生女科集要》
  • 《凌臨靈方》
  • 《塘醫話》
  • 《察病指南》
  • 《溫病指南》
  • 《家傳女科經驗摘奇》
  • 《婦科秘方》
  • 《質疑錄》
  • 《小兒痘疹方論》
  • 《叢桂草堂醫案》
  • 《青囊秘訣》
  • 《對山醫話》
  • 《疫疹一得》
  • 《醫學讀書記》
  • 《救傷秘旨》
  • 《女科秘旨》
  • 《飲食須知》
  • 《寧坤秘籍》
  • 《傷寒醫訣串解》
  • 《壽世傳真》
  • 《醫學綱目》
  • 《古今醫統大全》
  • 《醫宗金鑒》
  • 《刪補名醫方論》
  • 《格致餘論》
  • 《癘瘍機要》
  • 《馮氏錦囊秘錄》
  • 《仁術便覽》
  • 《溫熱經緯》
  • 《仲景傷寒補亡論》
  • 《丁甘仁醫案》
  • 《金匱玉函經二注》
  • 《金匱要略淺注》
  • 《胎產心法》
  • 《明醫雜著》
  • 《溫病條辨》
  • 《傷寒大白》
  • 《讀醫隨筆》
  • 《推拿抉微》
  • 《外科證治全書》
  • 《血證論》
  • 《竹林女科證治》
  • 《兒科要略》
  • 《丹溪手鏡》
  • 《醫宗己任編》
  • 《養生導引秘籍》
  • 《時病論》
  • 《傷寒貫珠集》
  • 《內經評文》
  • 《傷寒六書》
  • 《冷廬醫話》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