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

醫學

醫學,是處理人健康定義中人的生理處於良好狀態相關問題的一種科學,以治療預防生理疾病和提高人體生理機體健康為目的。狹義的醫學只是疾病的治療和機體有效功能的極限恢復,廣義的醫學還包括中國養生學和由此衍生的西方的營養學。現在世界上醫學主要有西方微觀西醫學和東方巨觀中醫學兩大系統體系。醫學的科學性在與套用基礎醫學的理論不斷完善和實踐的驗證,例如生化、生理、微生物學、解剖、病理學、藥理學、統計學、流行病學,中醫學及中醫技能等,來治療疾病與促進健康。雖然東西方由於思維方式的不同導致研究人體健康與外界聯繫及病理機制的巨觀微觀順序不同,但在不遠的將來中西醫實踐的豐富經驗的積累和理論的形成必將誕生新的醫學--人類醫學。

基本信息

簡述

醫學醫學
醫學,是處理健康相關問題的一種科學,以治療和預防生理心理疾病和提高人體自身素質為目的。狹義的醫學只是疾病的治療,但也有說法稱預防醫學為第一醫學,臨床醫學為第二醫學,復健醫學為第三醫學。醫學的科學面是套用基礎醫學的理論與發現,例如生化生理微生物學解剖病理學藥理學統計學流行病學等,來治療疾病與促進健康。然而,醫學也具有人文與藝術的一面,它關注的不僅是人體的器官和疾病,而是人(身體和心理)的健康和生命“生理、心理、社會模式”是廣為接受的理論,而其他如“生理心理靈性社會的照顧”、“全人、全隊、全程、全家的醫療”也都是現代醫學的重要理論。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醫學的人文性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醫學倫理目前最廣為人知的是四初確原則方法論“自主、行善、不傷害、正義”。
現代醫學即通常說的西醫學,在約1840年之時德國醫學界首創將科學實驗室方法導入醫學界,對於急性病症成效極佳,正式成為現代化醫學的起點。 現代醫學的研究領域大方向包括基礎醫學、臨床醫學、檢驗醫學、預防醫學、保健醫學康復醫學等等。

醫學翻譯英文:Medicine。是處理人健康定義中人的生理處於良好狀態相關問題的一種科學,是以治療預防生理疾病和提高人體生理機體健康為目的。狹義的醫學只是疾病的治療和機體有效功能的恢復,廣義的醫學還包括中國養生學和由此衍生的西方的營養學。

辭源

《說文解字》中對“醫”字的解釋是:“治病工也。殹,惡姿也;醫之性然。得酒而使,從酉。”意為生病的人身體會有不適,而酒能治病,便得到“醫”字。

醫學史

醫學的歷史十分悠久,所有人類社會都有醫學主題——生老病死。歷史上,病的出現通常視為惡魔、巫師的詛咒、神的旨意或其他奇怪的原因。就算在科學進步的今日,依然有人抱著這個想法

起源

中、西醫學的起源大致相同。主要包括:

中國國畫 採藥圖中國國畫 採藥圖
①救護、求食的本能行為。
如動物受傷會舐其傷口、遇熱會避入水中,人與動物一樣有著本能救護。人類的求食本能在尋找食物時,逐漸發現了蔥、、蒜、粳米、薏米等雖為食物或調味品,卻具有治病作用。
②生活經驗創造了醫學。
先古人類通過勞動製造出利器,從而產生了砭石、骨針等醫療器具,逐漸掌握了運用工具治療疾病的經驗。與此同時,人們發現活動肢體可以舒筋活絡,強身健體,“導引術”、“五禽戲”的形成,也是古代人們積累生活經驗後產生的保健養生觀。
③醫、巫的合與分。由於原始人受制於智力尚未開化,
對自然界的變化以及宇宙間的一切反常現象,心存恐懼,難以做科學、合理的解釋,因而誤以為有超自然的力量主宰其中。故巫、醫合流曾是中、西醫學共有的一段歷史。在中醫學的歷史進程中,“祝由”術沿襲數千年,屬於元明臨床“十三”科之一,但以醫學為目的的解剖可追溯到公元11年(西漢王莽新朝三年),是中國古老的實證醫學萌芽。由於儒、釋、道三教合流所形成的中國文化格局,“重道輕器”衍生出的務虛傾向,重體悟而疏實證,必然缺少邏輯推理,致使中國的實證醫學成就在日後難以與西方醫學同日而語。古埃及醫師運用念咒、畫符和草藥治病,前二者就是巫醫。西醫在古希臘時期就開始醫巫分家,亞里士多德曾詳細描述了動物的內臟和器官,古希臘醫學最高成就的代表人物希波克拉底將唯物主義哲學運用於醫學之中,在《論聖病》中說:“被人們稱為‘神聖的’疾病(指癲癇和一些精神患者),在我看來一點也不比其他病症更神、更聖,與其他任何疾病一樣起源於自然的原因。只因這些病症狀奇異,而人們對它們又一無所知,充滿疑惑,故而將其原因和性質歸之於神靈。”亞里士多德所創立的唯物主義醫學體系,加快了醫學科學化的進程。
④軸心時代中、西醫學的峰巔之作。
雅斯貝而斯曾說:“如果歷史有一個軸心,那么我們就必須將這軸心作為一系列對全部人類都有意義的事件,發生於公元前800至200年間的這種精神歷程似乎構成了這樣一個軸心。非凡的事件都集中發生在這個時期。並且是獨立地發生在中國、印度和西方”。這一階段,是東、西方哲學、科學、文化發展的重要時期。此時諸子蜂起,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學派林立,形成了空前絕後的學術繁榮局面,對中華文化的發展起了奠基作用;處在古典希臘文明的開創時期,出現了德謨克利特、費底亞斯、阿基米德、蘇格拉底等哲人和智者。在東、西方科學和文化昌明的大背景下,《黃帝內經》和《希波克拉底全集》代表著中、西兩座醫學的峰巔之作便自然而然的誕生了。《內經》的問世,標誌著中醫學已從簡單的臨床經驗積累,升華到系統的理論總結。關於《希波克拉底全集》,義大利著名醫史學家卡斯蒂格略尼認為:“是自然科學幾乎沒有萌芽的時代,在醫術上具有先進性的最寶貴的代表文獻。希波克拉底學派的醫學雖然在解剖學、生理學、病理學的知識上有缺陷,雖然只是很少而粗略地研究過動物,但是它主要是建立在臨床實驗和哲學推理的基礎上,終能使醫學提高到難以超過的高度。這是歷史上最有意義的現象之一,並可能是最重要的,因為它說明通過經驗,實際觀察和正確的推理,可以得到極有價值的寶貴材料,他的確解決了醫學歷史上具有決定性傾向的開端。”比較《黃帝內經》和《希波克拉底全集》,二者的理論建構有諸多相似之處:廢巫存醫、整體觀念、調節平衡、哲學思辯、臨床實踐。其中《黃帝內經》強調以五臟為中心的整體觀,從外測內,可以不依賴解剖形態學而照樣診治疾病。其理論體系是自洽的,難以突破;《希波克拉底全集》雖然沒有系統的解剖學和生理學等基礎知識,但卻強調具體的解剖結構,為醫學的實證開了先河。這些差異為中、西醫學的日後分向而行埋下了伏筆。

藥草學

儘管沒有確切的記錄表明什麼時候植物開始被使用在醫學用途,在法國的拉斯考克斯山洞發現的壁畫描述了藥草的使用,按照放射性碳定年法,這可追溯到公元前13,000至25,000年。 隨著時間的過去,經過反覆的試驗,早期的部落群體對藥草學有了初步的認識。經過了許多世代,隨著知識的擴展,部落文化發展成許多專門的領域。從事這項‘專業’的人被稱為‘薩滿’或巫師

印度

阿育吠陀阿育吠陀

巴基斯坦考古學家發現在印度河流域文明的人,即使在早期的哈拉帕時期(公元前3300年)已經有了醫學和牙醫學的知識。 阿育吠陀是源自2000年前的南亞的醫學。它兩個最著名的文獻包括了《印度藥書》(Charaka Samhita)和《外科書》(Sushruta Samhita)雖然這些著作表達的源自吠陀經的一些醫學看法極其有限,歷史學家有能力示範早期的阿育吠陀與早期的佛教和耆那教直接的歷史關係。看起來阿育吠陀最早的基礎建立於公元前兩千年的古代藥草實習綜合及源自公元前400年以後的包括佛陀在內的思想家的大量理論的概念的形成、新的疾病分類學和新的治療法。
根據《印度藥書》健康和疾病不是預先決定的,人類的努力可使生命延長《外科書》定義醫學的目的為治療病人的疾病、保護健康的人及延長生命。這兩部古老的文獻包括了檢查、診斷、治療及預後(對疾病的發作及結果的預言)的詳情。《外科書》著名在描述各種形式的手術,包括鼻成形術、毀壞的耳垂的修復、會陰膀胱切石手術、白內臟外科及一些其它的切除術和手術過程。
阿育吠陀談及醫學的八個分支:內科醫學、外科(包括解剖學)、眼、耳鼻喉和頭部等疾病與治療、小兒科、精神病學和心身症、毒物學、返老還童之術及催情之術。
除了學習這些,阿育吠陀的學生被認為知道在準備和套用醫學不可缺少的十門技術:蒸餾、操作技巧、烹飪、園藝、冶金術、製糖、藥劑學、礦物的分析與準備、金屬的混合和鹼的準備。不同的科目是在教導相關的門診科目時教導。例如:解剖學的教育包括在外科的教育內。
在入會儀式結束時,老師將給一個嚴肅的致詞,指引學生到一個純潔、誠實及素食的生活。學生為了病人的健康而努力奮鬥。他不能為了自己的利益背叛病人。他必須衣著端正及避免飲酒。他必須保持鎮定和自製,時時刻刻衡量自己的談話。他必須持續地增加自己的知識和技術。在病人的家他必須有禮貌及謙虛。如果病人無法治療,他必須保密如果可能傷害到病人或其他人。學生正常的訓練期看起來長達七年。在畢業之前,學生必須通過一項考試。然而,醫生必須繼續通過文字、直接的觀察及推論來學習。此外,醫生也必須出席會議以交換知識。醫生也被命令從山上的人、牧人及住在森林的人獲取知識。

埃及

《卡閽城婦科紙莎草文稿》 (原稿)《卡閽城婦科紙莎草文稿》 (原稿)

包含在艾德溫·史密斯紙草文稿的醫學知識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手術被知道最早在大約公元前2750年在埃及進行。埃及第三王朝印何闐有時候被譽為埃及醫學的創始人及詳細說明了治療、疾病和解剖學的觀察的艾德溫·史密斯紙草文稿的原作者。成書於大約公元前1600年的艾德溫·史密斯紙草文稿被看作是一些早期著作的集合。那是一本關於外科學的課本,幾乎完全缺乏了關於魔法的思想,詳細地描述了檢查、診斷和預後。
相反地,《埃及伯斯紙草文稿》(成書於大約公元前1550年)充滿了咒語、驅趕造成疾病的惡魔的方法和其他的迷信。《埃及伯斯紙草文稿》可能是最早記錄了腫瘤的檔案,但是由於對於古代醫學術語缺乏了解,它可能只是指簡單的腫脹。 《卡閽城婦科紙莎草文稿》 對女人的投訴和問題有了概念。三十四宗個案詳細地描述了治療和診斷。(一些並不完整)已知被稱為“生命之屋”的醫療機構早在埃及第一王朝的古埃及被建立起來。在埃及第十九王朝時,一些工人享受的利益如醫療保險、退休金和病假。
已知最早的醫生是公元前27世紀的古埃及法老左塞爾的Hesyre的“牙醫和醫生的長官”Hesyre。同樣,已知最早的女醫生——Pessechet在埃及第四王朝時期的古埃及實行醫術。她的頭銜是“女醫生的女管理人”。除了作為管理人的角色,她也讓在塞易斯的醫學院的接生員們畢業。

巴比倫

過巴比倫王國古巴比倫王國

最古老的關於醫學的巴比倫文獻可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的前半部的古巴比倫時期。最詳盡的巴比倫醫學文獻卻是在巴比倫國王Adad-apla-iddina(公元前1069年至1046年)統治時期的由博爾西帕城的醫生Esagil-kin-apli所寫的《診斷手冊》。
隨同當代古埃及醫學,巴比倫人介紹了診斷、預後、身體檢查和藥方的概念。此外,《診斷手冊》介紹了治療和病因學的方法及經驗主義、邏輯學和診斷、預後和治療的合理性的使用。此文獻包含了一份含有許多病症的名單並經常詳述了試驗上的觀察和用來結合在病人身上所觀察的病症與其診斷及預後的合理的規則。 《診斷手冊》以一組合理的公理和假設為基礎,其中包括了一些現代看法即通過視察病人的症狀,我們可能確定病人的疾病、病因、病情的發展及復原的機會。病人的病症及疾病可通過一些醫學上的方法如繃帶、油和藥丸來治療。

波斯

波斯的醫學的學習與實施有一個長且成果豐碩的歷史。波斯在東西方的交叉處的位置使它成為古希臘和印度醫學發展的中心。許多貢獻被加入到這個知識體中在伊朗被伊斯蘭化之前及之後。 波斯的第一代醫生在Jundishapur學院接受訓練。醫學醫院有時候被聲稱已被發明。例如:臘澤斯成為第一位系統地使用在醫學用途上使用酒精的醫生。
《醫學全書》是一本由伊朗化學家臘澤斯編纂的最完整的書。在這本書里,臘澤斯記錄了來自他自己經驗的臨床個案和提供了各種疾病非常有用的記錄。 介紹了麻疹天花的由臘澤斯編纂的《Kitab fi al-jadari wa-al-hasbah》在歐洲具有非常大的影響力。
Mutazilite (一間伊斯蘭教神學學校)哲學家和醫生阿維森納是另一位具有影響力的人物。他的《醫學正典》有時候被認為是醫學史上最著名的書。它曾經是歐洲的標準書本直到啟蒙時代。

中國

黃帝內經黃帝內經

中國也發展了一個巨大的傳統醫學體系。許多傳統的中國醫學的哲學源自道教的醫生對疾病做實際的觀察,並反映了經典的中國人信仰,即人類的體驗表達了起因的原則能影響所有程度的環境。這些起因的原則,無論是物質的、精神的或神秘的,以宇宙的自然秩序的表達有因果關係。
《黃帝內經》記述了在公元前2696年至2598年間,黃帝岐伯關於醫藥健康的談話,傳統上被認為是中醫學最早的系統專著。 然而經考證其成書年代約在東周西漢的時期,也受到當時的哲學思想所影響,可以說是提綱挈領的指導了中醫的理論。
在漢朝時,作為長沙太守的張仲景在公元2世紀末編纂了《傷寒雜病論》晉朝針灸學的提倡者皇甫謐也在他的《黃帝三部針灸甲乙經》(《針灸甲乙經》)提起了黃帝。在唐朝時期,王冰聲稱找到了黃帝內經的原著,並大量地擴充和修改了它。在公元11世紀(宋朝),因為朝廷的命令,《黃帝內經》再次被修訂成接近今天的版本。這本經典是傳統中國醫學基礎的重要代表作品。

希伯來人

我們大部分對於希伯來人的醫學的認識來自於《摩西五經》。它包含了包含了各種與健康有關的法律和儀式,例如隔離受到感染的病人、處理了屍體後需洗澡及將排泄物和糞便埋在遠離營地的地方。儘管遵守這些條規確實為健康帶來好處,但猶太教徒相信執行這些儀式和禁忌純粹是為了完成上帝的意願,而沒有隱藏的意圖。Max Neuberger 在他的《醫學的歷史》說:“這些條規關注疾病的預防、流行病的抑制、性病和賣淫的抑制、皮膚的照顧、洗澡、食物、住所與衣服、勞工條規、性生活、人民的紀律等。這些條規中的許多條規例如:安息日的休息、行割禮(猶太教穆斯林教的宗教儀式,在儀式里進行割包皮活動)、關於食物的法律(禁止豬肉和血)、關於月經、臨盆婦女和淋病患者的條規、麻風病患者的隔離和露營的保健,考慮到天氣的情況,令人意外的合理。” (Neuburger的《醫學的歷史》,牛津大學出版社,1910年,第一卷,第38頁)

希臘羅馬

自從在1991年在奧地利義大利阿爾卑斯山上發現了冰人奧茨,人們已經認為醫學的歷史已經變得更加長。他大約46歲,在身上超過40處有紋身。大部分紋身所坐落的位置是在醫學分析也顯示她曾經有過的疾病或疼痛如關節炎的地方。他的死亡發生在公元前3300年,而他的屍體是歐洲所保存的最古老的木乃伊,如今被保留在波爾查諾的博物館中。希臘時代曾經有幾十年的時間法律允許醫生可以將奴隸或犯人活活解剖來做研究,但後來又禁止活人解剖。

現代醫學之父 希波克拉底現代醫學之父 希波克拉底

因為亞洲和歐洲社會的發展,信仰系統被不同的自然系統所取代。希臘人自希波克拉底開始就發展了一個體液醫學系統,治療被認為是恢復體內體液的平衡。《古代醫學》一部關於醫學專題著作,由希波克拉底大約於公元前400年所編纂。類似的看法在中國和印度也得到支持。在希臘,自從蓋倫直到文藝復興時期,醫學的要旨是通過控制飲食和衛生來維護健康。解剖學的知識非常有限,只有很少外科或其他治療。靠著和病人的良好關係,醫生處理微小的病痛及安慰病人惡劣的情況,但在發生流行病時,一開始發生在城市和動物的馴養,然後在全世界流行,醫生的作用不大。
希波克拉底被看作是現代醫學之父,而他的跟隨者首先描述許多疾病及醫學狀況。他被賦予榮譽因為他首先描述了杵狀膨大(手指與腳趾的末端擴大,指甲閃閃發亮且不正常彎曲的情形),是慢性化膿肺病、肺癌和發紺的心臟病的重要症狀。因為這個原因,畸形的手指有時候被稱為“希波克拉底的手指”。希波克拉底也是第一位在預後描述“希波克拉底的臉”的醫生。莎士比亞在《亨利五世》(戲劇)中在描述法斯塔夫之死時著名地間接提到對“希波克拉底的臉”的描述。
希波克拉底將疾病分類成急性、慢性、地方性及流行性並使用了術語例如惡化、復發、消退、病情急轉、突發、巔峰和康復。另一個希波克拉底的主要貢獻可以在症狀學、物理的發現、外科治療和胸積膿症的預後的描述中找到。希波克拉底是第一位備有檔案證明的胸外科醫生,而他的發現仍然正確。

蓋倫進行了許多大膽創新的手術,包括腦和眼的手術,在那之後的大約兩千年沒有人嘗試進行過腦和眼的手術。後來在中世紀的歐洲,蓋倫在解剖學的文章成為中世紀醫生的大學課程的支柱,然而他們在醫學的發展停滯不前。然而在16世紀30年代,比利時的解剖學家和醫生安德烈亞斯·維塞利亞斯進行了一項將許多蓋倫用希臘文書寫的文章翻譯成拉丁文的計畫。維塞利亞斯最著名的作品——《人體結構》極大地受到蓋倫的文章的影響。蓋倫和阿維森納的作品尤其是包含了他們兩人的學說的《醫學正典》被翻譯成拉丁文。《醫學正典》維持為歐洲醫學教育最具權威的書直到16世紀。

醫學醫學
羅馬人發明了許多外科器械,包括第一個特別給女人的器械,而且在外科上使用了鉗子、手術刀、燒灼劑、剪刀、縫針、探針和擴張器。羅馬人也是白內障手術的先驅者。
中世紀的醫學逐步發展的科學和宗教的混合物。在早期的中世紀,隨著羅馬帝國的滅亡,標準的醫學知識主要基於僅存的保存在修道院或其它地方的希臘和羅馬的文章。關於疾病的治療和起源的概念並不是完全是世俗的,而也基於宗教的看法。因素例如命運、罪惡和星的影響被認為和物理因素相當。
歐利修巴斯拜占庭帝國最偉大的醫學知識編纂者。一些他和其他拜占庭帝國的醫生的作品被翻譯成拉丁文,甚至到了啟蒙時代和理性的時代,被翻譯成英文和法文。最後一位偉大的拜占庭帝國的醫生是居住在14世紀早期的君士坦丁堡的Actuarius。
醫學顯然不是博雅教育的七大範疇之一,因此被看成是手工藝甚於科學。然而,醫學、法律學和神學分別是歐洲12世紀的第一所大學的學院。 Rogerius Salernitanus的《外科的實施》,為現代外科手冊奠定了基礎。現代神經學的發展開始於16世紀的描述了腦部構造和其他的維塞利亞斯。他對它的功能缺乏概念,並認為它主要被放置在腦室。

伊斯蘭教

回回藥方回回藥方

伊斯蘭教的文明著重在醫學因為伊斯蘭教徒醫生對醫學的各領域(包括解剖學、眼科學、藥理學、藥學、生理學、外科學和製藥的科學(Pharmaceutical Sciences))有著重大的貢獻。阿拉伯人進一步發展了希臘人和羅馬人的醫學的實施。胡納因伊本伊沙克和他的助理將希臘醫生蓋倫的作品翻譯成阿拉伯文。此作品尤其是蓋侖所堅持的合理和系統的醫學方法為伊斯蘭教的醫學設定了模板。伊斯蘭教醫學迅速傳遍整個阿拉伯帝國。伊斯蘭教徒醫生設定了最早的醫院。歐洲在十字軍東征時期受到中東的影響而建立了醫院。
肯迪在他所編纂的De Gradibus展示了數學在醫學上的套用,尤其是在藥理學。這包括了數學上的發展去測定藥物的強度和一個能讓醫生預先知道病人的病的最重要的那幾天的系統。臘澤斯輯錄了許多依據他自己經驗的臨床個案和提供了很有用的關於許多疾病的記錄。他的《醫學全書》介紹了麻疹和天花,並在歐洲非常有影響力。在他的《對於蓋倫的疑惑》中,臘澤斯是第一個運用實驗方法證明蓋倫的體液理論和亞里士多德的四元素說的錯誤。
宰赫拉威被看成是現代外科學之父。他編纂了《醫學的方法》(阿拉伯語:كتاب التصريف لمن عجز عن التأليف)。那是一本30卷的醫學百科全書。伊斯蘭教徒和歐洲人的醫學院都有教授這本書直到17世紀。他用了許多外科器械,包括那些特別給女人的器械、腸線、鉗子、結紮線、外科針、手術刀、刮匙、牽引器、外科匙、探針、外科鉤、擴張器、鋸和石膏。
阿維森納被認為是現代醫學之父和歷史上其中一個最偉大的思想家和醫學學者。他編纂的《醫學正典》(1020年,阿拉伯語:القانون في الط,亦作《回回藥方》和 《治療之書》(11世紀,阿拉伯語:الشفاء)維持了作為伊斯蘭教徒和歐洲人的標準課本直到17世紀。阿維森納的貢獻包括在研究生理學中介紹了系統的實驗和測量、通過接觸傳染的傳染病的發現、隔離的介紹以限制通過接觸傳染的疾病的傳播、試驗中的藥物和臨床實驗的介紹、首次關於細菌和病毒的介紹、從胸膜炎中區分出縱隔、結核能通過接觸傳染的特性、通過水和土壤傳播的疾病、首次對皮膚疾病的詳細描述、性病、性反常、神經病、用冰來治療發熱和從藥理學中區分出醫學。從藥理學中區分出醫學對於製藥的科學的發展非常重要。

近學醫學

DNA 雙螺鏇結構DNA 雙螺鏇結構
近學醫學的革命基於自然科學的發展,由於是化學和生物學的發展,過去的感染理論,被細菌學和病毒學所取代從生態系統研究、坎農的體液穩態原理髮展了最早的系統思維,維納發展了控制論,還艾什比從大腦生理學創立的穩態模型類似於中醫的五行相生相剋模型。貝塔郎菲創立系統論和理論生物學後,系統生態學(1966年)、系統生理學(1973年)、系統生物醫學(1992年)、系統生物學(1993年)、系統生物工程(1994年)、系統遺傳學(1994年)等學科概念先後誕生。1968年國際上召開了系統理論與生物學(systemstheoryandbiology)會議,1989年美國召開了生物化學系統理論與計算生物模型研究的國際會議。
上世紀80-90年代,中國科學哲學屆舉辦了系列系統科學、綜合哲學與中國哲學、中醫藥學的學術研討會。1992年4月在廣州中醫藥大學,中國自然辯證法研究會和《醫學與哲學》雜誌社舉辦了首屆中西醫學比較研究學術研討會,會議主要討論西方綜合醫學(社會-心理-生物)模式的形成與中醫藥的機遇與危機,曾(傑)邦哲“論中西結合全息醫學人體結構模式”(後編入1994年5月《結構論》)討論了中西醫學融合形成系統心理學以及實驗和系統醫學與藥物學(systemsmedicine)的範式。
1992年出版了Titchener的系統心理學(70-80年代文稿),1992年第4季度KamadaT.發表了系統生物醫學概念,1993年ZieglgansbergerW和TolleTR論述了系統生物學(systemsbiology)的神經生物學與病理學套用。1999年中國科學家曾邦哲(曾傑)在德國創建了首家系統生物科學(及系統醫藥學)與工程網,2000年日本Sony公司主辦了國際系統生物學會議,2000年美國胡德院士創建了第1家系統生物學研究所。
21世紀伊始,系統生物學和系統醫學的研究機構紛紛建立,從而醫學步入了系統醫藥學的時代,並將帶來中醫藥現代化和產業規模化的巨大前景。

中醫

中醫即中國醫藥學,是形成於數千年前的中國,是建立在人們與疾病長期鬥爭的經驗總結及陰陽五行、八綱臟腑辨證基礎上,運用樸素辯證法及思辨推理方法,認識機體、自然、疾病三者關係,發展起來的一門以“功能人”包括功能臟器為概念的獨特的醫學哲學理論體系。在治療上,除了藥物外,還有針灸、推拿氣功、耳針等特殊療法,它是世界傳統醫學中最完善的一種醫學理論體系。它為人類尤其為中國人民健康和民族繁衍做出了巨大貢獻。
醫學醫學
西醫學是最近三四百年來建立在解剖學、生物學及現代科學技術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門以“解剖人、肉體人”為概念的、新興的現代醫學科學理論體系。主要採用科學實驗方法,從巨觀到微觀,直至目前的分子基因層次水平,發展極為迅速,超過其它任何一門醫學科學,成為世界醫學史上的主流
可見中西醫學,一個是以“功能人”為概念的獨特的哲學醫學理論體系,一個是以“解剖人、肉體人”為概念的新興的現代醫學科學理論體系,二者都不是以完整人為研究對象的科學,從理論講二者都不是科學的,勢必影響各自發展。事實也證明這一切,中醫長期停滯不前、療效也不確實。西醫儘管發展到目前的基因分子層次,但疾病發病率居高不下,對絕大部分疾病發病原因認識不清、發病機理弄不明白,治療受到制約,在小小SHARS、禽流感面前竟束手無策,在糖尿病、癌症、心腦血管疾病、尿毒症等相當多疾病面前更是不得不求助或藉助中醫治療。一個是療效不確實,一個是有些甚至相當多疾病無法治療,這就是中西醫學結合的緣由。然而,由於二者是兩套理論、兩股道上跑的車,風馬牛不相及,從理論上講就沒有結合的可能,只是形式上的融合罷了。故出現西醫對治療不了的疾病只好求助中醫,而中醫則往往採用西醫診斷中醫治療,以及中西治療法一塊用的局面。至於循症醫學、比較醫學、後現代醫學、行為醫學等所謂“醫學”,都稱不上一門獨立的醫學科學,關於這一點在靈魂醫學有關章節中將有相關點評
總之,目前以中西醫學為主的世界各種醫學科學都存在不完整性的瑕疵,即都是以不完整的人為研究對象的醫學科學,故不能解決目前存在於中西醫學甚至人文社會科學史上一切疑難模糊問題,成為阻礙醫學科學前進的羈絆。的確,要解決目前存在於中西醫學甚至人文社會科學上一切疑難模糊問題,顯然已完全超出了中西醫學所涉及的範疇,我們必須跳出中西醫學的理論框架,建立起一個新的醫學理論體系。該體系所涉及的一切問題不管從廣度上,還是從深度上,都應該遠遠超過現有的中西醫學理論,並將現有中西醫學理論納入自己的理論框架範圍之內。為了肩負起這一歷史使命,原創人生、醫學理論體系——靈魂醫學 soul medicine應運而生,她不但從巨觀上或戰略上圓滿解釋並解決了存在於人類醫學及人文社會科學史上的一切疑難模糊問題,而且還能夠使人們得以啟迪人生,不得不重新認識人類自身、不得不重新認識人類賴以生存的這個多維世界。

中醫史

古代中醫
中醫中醫
中國的中醫學起源於三皇五帝時期,相傳伏羲發明了針灸並嘗試草藥。在公元前3000多年,中國的軒轅黃帝寫下了人類第一部醫學著作——《祝由科》,後世人在這部醫藥著作的基礎上不斷增補刪改,逐漸形成了後來的《黃帝內經》和《黃帝外經》,並由祝由科里將純粹的醫藥分離了出來,形成了後來的中醫學。而其中的《黃帝內經》則在世界上第一個提出了“不治已病治未病”這一防病養生保健康的預防醫學觀點。
早在周代(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就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醫院和醫療制度,周代的醫療機構設有醫師上士下士府(管藥庫)史(管記錄)、徒若干人。下面又分食醫(管飲食衛庫)、疾醫(內科)、瘍醫(外科)、獸醫四種,這是世界上最早的醫學分科。醫師總管醫藥行政,並在年終對醫生進行考核;《周禮》記載“歲冬則稽其事,以制其食”,就是說,醫生每年都要通過年終考核增減俸祿。當時的患者已經分科治療,而且建立病歷。“死終則各書其所以,而入於醫師”,規定在死者病歷上要寫明死因,然後送交醫師存檔,以便總結醫療經驗,提高醫療技術。這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病歷制度。
在春秋戰國(公元前770年—前221年)時期名醫輩出,秦國有名醫醫緩,齊國有長桑和他的徒弟扁鵲。扁鵲發明了中醫獨特的辨證論治,並總結為“四診”方法,即“望、聞、問、切”。扁鵲看病行醫有“六不治”原則:一是依仗權勢,驕橫跋扈的人不治;二是貪圖錢財,不顧性命者不治;三是暴飲暴食,飲食無常者不治;四是病深不早求醫者不治;五是身體虛弱不能服藥者不治;六是相信巫術不相信醫道者不治。後世則尊稱他為神醫扁鵲。春秋戰國時流行的主要醫學著作有《黃帝內經》、《黃帝外經》、《扁鵲內經》、《扁鵲外經》、《白氏內經》、《白氏外經》和《旁篇》這七本,合成“七經”。
在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專門法醫——“令史”。秦律規定,死因不明的案件原則上都要進行屍體檢驗,司法官如果違法不進行檢驗,將受到處罰。秦代的《封診式》對法醫鑑定的方法、程式等有較為詳細的記載。在人命案件中,鑑定檢驗的主要內容有屍體的位置、創傷的部位、數量、方向以及大小等。令史檢驗完成之後,必須提交書面報告,稱為“爰書”,是世界上最早的法醫鑑定和現場勘察報告。秦代還在世界上第一個建立傳染病醫院——“癘遷所”,並制定了最早的治療傳染病的隔離制度。據1975年湖北省雲夢睡虎地出土秦簡中記載:當時規定,凡經醫生在給病人檢查後發現有鼻樑塌陷、手上無汗毛、聲音沙啞、刺激鼻腔不打噴嚏等症狀者,一律送至癘遷所隔離治療。這說明中國古代對傳染性疾病的治療措施,很早就已經是得力有效的。
到了西漢時期(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中醫的陰陽五行理論已經非常完備,名醫則有太倉公淳于意和公乘陽慶。東漢出現了著名醫學家張仲景和華佗。張仲景完善了中醫的辨證理論,他還是世界上第一個臨床醫學大師,被尊稱為醫聖。他著有《傷寒論》《療婦人方》、《黃素方》、《口齒論》、《平病方》等等醫書,最終流傳下來的醫書被並被後人編纂為《傷寒雜病論》和《金匱要略》。張仲景採用辨證論治的基本原則,在《傷寒論》中歸結為“八綱辨證”和“六經論治”,經由這兩種方法辨證論治後,再採用“八法”(汗、吐、下、和、溫、清、補、消)治療疾病。“八綱辨證”是書中貫徹辨證論治的具體原則,所謂“八綱”(陰、陽、表、里、寒、熱、虛、實)是運用“四診”(望、聞、問、切)分析和檢查疾病的部位、性質而歸納出來,“六經論治”是整個臟腑經絡學說在臨床醫學上的具體運用。東漢末年,華佗則以精通外科手術和麻醉名聞天下,華佗是世界上第一個使用麻醉術進行手術的人,他發明的麻沸散是世界上最早的麻醉藥物,還創立了世界上最早的健身體操之一“五禽戲”。可惜華佗所著醫書的《青囊書》最後被付之一炬。在漢代,大量的醫藥和歷算等書籍傳入西藏(《西藏王統記》記載)。在漢代還出現了專門性的婦科醫院,西漢時的“乳舍”,是世界上最早的婦產醫院。
南北朝時期(420年—589年)問世了世界上最早的兩本兒科專著,即王末鈔的《小兒用藥本草》和徐叔響的《療少小百病雜方》。南朝宋元嘉二十年(公元443年),太醫令秦承祖創建了世界上第一個醫學院。到了公元6世紀,隋朝完善了這一醫學教育機構,並命名為“太醫署”,署內分醫、藥兩部,太醫令是最高官職,丞為之助理,下有主藥、醫師、藥園師、醫博士、助教、按摩博士、祝禁博士,在校師生最多時達580人之多。
在唐朝(公元618年—907年),孫思邈總結前人的理論並總結經驗,收集藥方多達5000多個,出版了《大醫精誠》、《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三本醫學著作,後世尊稱他為藥王。唐朝以後,中國醫學理論和著作大量外傳到突厥、高句麗、日本、中亞、西亞等地。
到了在唐末宋初,兒科專著《顱囟經》問世流行,而世界醫學史上第一個著名兒科專家錢乙(公元1032—1113年)則受此書啟發,撰寫了著名的兒科巨著《小兒藥證直訣》,後人把錢乙尊稱為“兒科之聖”,“幼科之鼻祖”。北宋時期(960年—1127年),宋政府設立翰林醫學院即太醫局,醫學分科已經非常完備,並且統一了中國針灸穴位,出版《圖經》。北宋的宋慈出版了世界上最早的法醫學著作《洗冤集錄》。
在明朝(1368年—1644),著名醫學家李時珍的醫學巨著《本草綱目》成書,這本書不僅是藥物學專著,還包括植物學、動物學、礦物學、化學等方面的知識。《本草綱目》刊行後很快傳入日本、朝鮮及越南等亞洲地區,在公元17、18世紀先後被翻譯成多種歐洲語言。另一方面,李時珍是世界上第一個提出大腦負責精神感覺、又發現膽結石病、利用冰敷替高熱病人降溫以及發明消毒技術的醫學家。此外還有王叔和的《脈經》、皇甫謐的《針灸甲乙經》、陶弘景的《本草經集注》、葛洪的《肘後備急方》、巢元方的《諸病源候論》、蘇敬的《新修本草》、王燾的《外台秘要》、元丹貢布的《四部醫典》、《太平聖惠方》、王惟一的《銅人腧穴針灸圖經》等大量醫學典籍問世。自明朝中醫發展已經達到了頂峰,出現了諸多的醫學流派。同時在朝鮮研究中醫的所謂東醫學也得到了很大的發展,例如許浚撰寫了《東醫寶鑑》。
自清朝末年,中國受西方列強侵略,國運衰弱。同時現代醫學(西醫)大量湧入,嚴重衝擊了中醫發展。中國出現許多人士主張醫學現代化,中醫學受到巨大的挑戰。人們開始使用西方醫學體系的思維模式加以檢視,中醫學陷入存與廢的爭論之中。同屬中國醫學體系的日本漢方醫學、韓國的韓醫學亦是如此。2003年“非典”以來,經方中醫開始有復甦跡象。
在文化大革命期間,中醫作為“古為今用”的醫學實例得到中國共產黨政策上的支持而得以發展。現代,中醫在中國仍然是治療疾病的常用手段之一。

分類

醫學可分為現代醫學(即通常說的西醫學)和傳統醫學(包括中醫學、藏醫學、蒙醫學等等)多種醫學體系。不同地區和民族都有相應的一些醫學體系,宗旨和目的不盡相同。印度傳統醫學系統也被認為很發達。研究領域大方向包括基礎醫學、臨床醫學、檢驗醫學、預防醫學、保健醫學、康復醫學等等。
基礎醫學包括:醫學生物數學,醫學生物化學,醫學生物物理學,人體解剖學,醫學細胞生物學,人體生理學,人體組織學,人體胚胎學,醫學遺傳學,人體免疫學,醫學寄生蟲學,醫學微生物學,醫學病毒學,人體病理學,病理生理學,藥理學,醫學實驗動物學,醫學心理學,生物醫學工程學,醫學信息學,急救學,護病學,新中心法則。
臨床醫學包括:臨床診斷學,實驗診斷學,影像診斷學,放射診斷學,超聲診斷學,核醫診斷學,臨床治療學,職能治療學,化學治療學,生物治療學,血液治療學,組織器官治療學,飲食治療學,物理治療學,語言治療學,心理治療學,內科學,外科學,泌尿科學,婦產科學,兒科學,老年醫學,眼科學,耳鼻喉科學,口腔醫學,傳染病學,皮膚醫學,神經醫學,精神病學,腫瘤醫學,急診醫學,麻醉學,護理學,家庭醫學,性醫學,臨終關懷學,康復醫學,保健醫學,聽力學。
隨著不同學科的發展與交叉,也產生了許多與醫學有關的交叉學科,如醫學信息學、醫學倫理學、醫學人口學等。

差異與交融 

中、西醫學運用不同的思維模式診治疾病,其基本理論各成體系並有根本差異。中西醫學的差異不僅僅是有否實證的科學理念,最主要的是兩種文化體系的差別。從理論上講,中西醫學是兩種不可能統一的醫學體系。“中體西用”曾成為中西醫匯通派的指導思想,但由於兩種醫學的根基不同,硬在中醫之體上套上西醫之用,近一個世紀的事實證明,“匯通醫學的體用判斷脫離了中西醫學的事實認識,以價值認識代替了事實認識,決定最終結果勞而無功”,因此,中、西醫學應並存共榮而不必強求統一。

中醫中醫

儘管目前中、西醫學還不可能融合成為一種統一的醫學模式,但可以獨立發展,並存共榮,整合互補。緣於現代資訊理論、系統論和控制論的影響,西醫學的發展趨勢若僅僅是單純地重視分析而忽略了整體結構和整體功能,無疑將漸行漸窄。而中醫講究“感悟”,未免夾帶有很多主觀因素,難以客觀地定量,定性。若中醫的診察疾病能參考現代醫學的微觀分析,將辨證與辨病相結合,實現巨觀與微觀的統一,使中醫診斷客觀化,即把分析與綜合相結合的方法引入中醫理、法、方、藥的研究,使二者有機結合,互相借鑑、補充,避免各自的片面性、局限性,這將有利於中西醫學的優勢互補,“和而不同”,多元發展。近年來,中醫藥在防治非典禽流感愛滋病方面發揮的獨特作用也證實了二者的有機結合,具有肯定的臨床療效。
不管是中醫學還是西醫學,從二者現有的思維方式的發展趨勢來看,均是走向現代系統論思維,中醫藥學理論與現代科學體系之間具有系統同型性,屬於本質相同而描述表達方式不同的兩種科學形式。可望在現代系統論思維上實現交融或統一,成為中西醫在新的發展水平上實現交融或統一的支撐點,希冀籍此能給中醫學以至生命科學帶來良好的發展機遇,進而對醫學理論帶來新的革命。

綜合醫學

醫學醫學
宇宙倫理學》(張雲飛著)中提出了一種“綜合醫學”,以下是原文摘錄:
醫學的發展,是提高醫療效率的一個重要方面。未來醫學的發展方向之一(而且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方向),是朝綜合的方向發展。或許,一種在各個方面(預防、診斷、治療、善後等)都融合各種醫術(包括自然療法、心理療法、物理療法、藥物療法等)之長綜合醫學,即將產生。這種醫學已經有了許多基礎(例如中西醫結合醫學),而且實際上也在某種程度上已經為許多人所運用,只是還沒有形成完善的體系罷了。這種醫學在產生之初可能很不完善,但必將得到發展,趨於健全。綜合醫學並不是要求醫生無所不知,無所不能,而同樣是要求大多數醫生有專長,有專攻。它只是要求醫生在自己所擅長的領域內,全面學習和研究治療該類疾病的各種方法(綜合醫學即在這樣的實踐中產生和發展),在醫療實踐中,則根據需要,選擇最佳治療方案

綜合醫學的基礎是綜合的理論,其理論必須采各種醫學之長,並在實踐中不斷完善。例如,中西醫結合的理論,就屬於某種綜合的理論了。

醫學教育

古代醫學

太醫署 泥塑太醫署 泥塑

南朝宋元嘉二十年(443),太醫令秦承祖創建了相關醫學教育機構,是人類歷史上最早的醫學院。公元6世紀,隋朝完善了這一醫學教育機構,並命名為“太醫署”,署內分醫、藥兩部,太醫令是最高官職,丞為之助理,下有主藥、醫師、藥園師、 醫博士、助教、按摩博士、祝禁博士,在校師生最多時達580多人。
大同元年(947),遼軍入汴,“壬寅,晉諸司僚吏、嬪御、宦寺、方技、百工、圖籍、曆象、石經、銅人、明堂刻漏、太常樂譜、諸宮縣、鹵簿、法物及鎧仗,悉送上京”。“初,契丹醫人鮮知切脈審藥,上命庶成譯方脈書行之,自是人皆通習,雖諸部族亦知醫事。”為了學習漢族醫學,遼興宗使人翻譯《方脈》一書並帶來了遼代的醫學發展。而遼朝史書上並沒有關於設立官方醫學教育機構的明確記載。
1894年李鴻章奏請於天津總醫院附設西醫學堂(又名北洋醫學堂),這也是中國最早的西醫學校。早期中國的醫學院校學制主要是複製日本模式,並從日本聘請教師,修業年限為4年,相當大學本科水平。清末,大量中國留學生前往日本學習。1902年,在日本的272名留學生中,有3名在學習醫學。1903年京師大學堂“選派學生出洋,分習專門,以備教習之選”,派往日本31人中有1人學習醫學。1904 年留日醫學生在校人數達到23人。

中華民國

民國教育總長蔡元培民國教育總長蔡元培

1912年,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教育總長蔡元培頒布了《大學令》,將醫科列為與文、理、法、商、農、工平行的7個分科之一。大學的醫學課程計103個科目,是課程門數最多的學科,修業年限是預科3年,大學4年。1917年北洋政府教育部頒布《修正大學令》,規定具有文、理兩科的屬於大學,而具有法、醫、農、工、商等五科之一的設立為單科大學,如醫科大學。1922年以後,北洋政府教育部頒布了一個以美國學制為藍本的“新學制系統”,取消醫學預科,醫學專科的修業年限為3年,醫學本科的修業年限為5年。1935年,國民政府教育部頒布了《醫學院暫行科目表》,對醫學院校的學制和課程體系作出了統一的要求。1941年,將醫學本科的修業年限改為6年,並規定特定學年的課程結束之後要進行兩次階段性考試。這一制度一直沿用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前。

現代醫學

布宜諾斯艾利斯大學醫學院布宜諾斯艾利斯大學醫學院
1951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務院頒布《關於改革學制的決定》,在保留原先已經實施的六年制學制之外,開始大量發展三年制的醫學專科學制。1955年將醫學專、本科專業的修業年限統一調整為3年、5年,直接將高中畢業生經中、短學制教育培養成為以套用型為主的醫療衛生技術專門人才。1988年起,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正式開始試辦七年制臨床醫學專業。1997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實施臨床醫學專業學位,1998年教育部和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將七年制醫學教育培養目標重新定位於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到1998年,醫學專業調整為8大類l6個專業,學制為三、四、五、六、七、八年制並存。

日本

1876年,日本效仿德國英國等歐洲國家,設立了以帝國大學為首的國公私立大學醫學院、醫科大學和醫學專科學校。1945年開始,受美國醫學影響,日本將原有的50所醫學專科學校(包括大學附屬醫學專科部)進行了調整。l950年,舊制大學和升級學校都改為新制大學醫學院、醫科大學共46所,並大幅削減招生人數。在這一時期(1946年)無論是新制還是舊制醫學院校的8年。1970年起,日本醫學院校得到快速發展,到1981年達80所(國立43,公立8,私立29)。

阿根廷

19世紀初,阿根廷創建了第一批醫學院,包括1821年的布宜諾斯艾利斯大學醫學院和1877年的科爾多瓦大學醫學院。1958年,薩爾瓦多大學醫學院和科爾多瓦天主教大學醫學院兩所私立醫學院成立。
阿根廷共有29所醫學院,其中10所位於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及其周邊,其他的也多位於內部省份的大型城市 。所有醫學院的課程設定均為六年制,包括三年的基礎學科學習、二年的臨床學科學習和一年的實習,在具體實施的方式上各校之間略有差異。從2000年起,阿根廷的醫學院都需要通過全國大學評價和認證委員會(CONEAU)的認證。醫學院的全職教師多為基礎學科研究者,受任於國家科學技術研究委員會(CONICET)或政府管理下的其他國家部門。

國際影響

在國際上,針灸在引起醫學界極大興趣,世界衛生組織的觀點認為,針灸已被證實在減輕手術後疼痛、懷孕期反胃、化療所產生的反胃和嘔吐、牙齒疼痛方面是有效的且其副作用非常低,然而,對慢性疼痛,背部疼痛以及頭痛,數據顯示出模稜兩可或者爭議性。WHO認為很多針灸和一些草藥的有效性得到了科學雙盲研究的較強支持,但是對於其它的傳統療法還需要進行進一步研究,而且不能忽視未經研究的傳統療法存在的安全性及危險性等問題。WHO在2002年5月26日發表“2002-2005年傳統醫藥研究全球策略”,邀請全球180餘國將替代醫學納入該國的醫療政策。

生物學領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