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家心法》

《醫家心法》

《醫家心法》是一本由清代高鼓峰編纂的綜合性醫書。

簡介

《醫家心法》,綜合性醫書清·高鼓峰撰於1725年。作者據臨證經驗,闡述診法,二十五法方論及內、婦、兒科等常見疾病診斷和辨證論治等共20餘篇。作者於上述專題,頗有獨到的見解。本書收入《醫林指月》時,附入胡珏所寫的評論百餘條。現存初刻本等清刻本。

作者

高鼓峰(1623~1670年),名斗魁,字旦中,浙江鄞縣人。高氏少時喜好書法,兼好醫藥方書。因舉兵抗清敗歸。遂由儒而精醫,起痼扶衰,他行醫於吳越間,以其餘財,救濟窮困的親友,治病收入,隨手散盡,因此臨終時家徒壁立,幾至無以為殮。高氏著有《四明心法》又名《醫家心法》3卷、《四明醫案》1卷,另遺著詩文有《桐齋集》、《語溪集》、《冬青閣集》數種。高氏論病偏重內因,重視臟腑功能失調,尤其著眼於真陰真陽的偏盛偏衰,治療上著重調整水火之偏,補上昇陽和疏肝理郁,並有一定的創見。高氏進一步闡發了溫補學說。他認為人以元氣為本,病以內因為主,治療念念不忘顧護元氣。並認為“人之元氣有限”,故補不嫌早,攻不嫌遲,用藥偏於溫補,主張用扶正的手段以達到祛邪的目的。高氏不僅將溫補學說廣泛運用於內傷雜病,並且用於外感熱病,他提出溫病後期傷陽的問題,指出舌苔黑滑用八味丸,並在所撰《四明醫案》,記載了數例用參、附等溫熱藥以治熱病傷陽的案例。高氏創用益氣助陽之法,以治療溫病後期陰損及陽,以及亡陽厥脫之證,實為難得。高氏不僅擅長用八味丸補陽,而且對用六味飲化裁治療陰虛火旺之證,也積累了不少經驗,他對郁證的論治,尤有獨到的見解,他認為疾病無論內外,皆由“七情過極,必生拂郁之病”。對於郁證的治療,一般多以逍遙散、越鞠丸加減,但若陰虛火旺之體遇此,柴胡、香附等升散香燥之品傷正劫液,則易犯“虛虛”之戒,為此高氏創製了滋水清肝飲,藥用六味地黃丸加柴胡、白芍、歸身、山梔、棗仁。取六味地黃丸滋陰,山梔降火,柴胡疏肝解郁,當歸、白芍、棗仁養血柔肝,更適用於陰虛之郁證。高氏對於雜病的治療亦有不少獨到之處。如對於形體壯實而有“血燥大腸枯乾、黑屎積疊胃底”的患者,高氏主張將大黃加入滋潤藥中以助血藥,謂“大腸一潤利,而胃自開矣”。確有其效。高氏習醫20餘年,窮研《內經》,參究前人之學,在醫學事業上頗有建樹。

古代中醫基本典籍(十一)

祖國傳統醫學典籍是中國科技遺產中保存最完整的一部分,中醫藥典籍又是中國文化傳統的重要載體之一,隨著科學的進步和現代通訊技術的發展,進一步認識和開發利用中醫藥典籍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養性延命錄》
《醫方集解》
《醫林改錯》
《醫門法律》
《醫鈔類編》
《瘍醫大全》
《養病庸言》
《醫門棒喝》
《瘍科心得集》
《醫說》
《醫燈續焰》
《醫法圓通》
《藥鑒》
《醫方考》
《醫貫》
《醫級》
《醫經溯洄集》
《醫經國小》
《醫經原旨》
《醫壘元戎》
《醫理真傳》
《葉選醫衡》
《醫林繩墨》
《醫林指月》
《一得集》
《醫門補要》
《養老奉親書》
《醫述》
《醫徹》
《醫學編》
《醫學傳燈
《醫學粹精》
《醫學讀書記》
《醫學匯海》
《瘍科綱要》
《醫理元樞》
《驗方新編》
《瘍科選粹》
《藥性歌括四百味白話解》
《藥性纂要》
《醫略十三篇》
《醫方簡義》
《藥症忌宜》
《醫方論》
《醫門要訣》
《醫方全書》
《醫故》
《醫暇卮言》
《醫效秘傳》
《醫心方》
《要藥分劑》
《醫學便覽》
《也是山人醫案》
《醫學傳心錄》
《楊氏家藏方》
《楊氏提綱醫方纂要》
《醫學發明》
《醫碥》
《藥要便蒙新編》
《醫經允中》
《藥按》
《醫理髮明》
《藥治通義》
《醫法心傳》
《藥總訣》
《醫方叢活》
《醫方大成》
《醫林纂要探源》
《醫略》
《醫略稿》
《藥材學》
《養生月覽》
《醫方捷徑指南全集》
《醫門初學萬金一統要訣》
《醫方經驗彙編》
《葉氏女科證治》
《醫權初編》
《醫事問答》
《醫方類聚》
《葉氏醫案存真》
《醫悟》
《葉天士家傳秘訣》
《醫方易簡集》
《葉天士女科醫案》
《羊毛瘟症論》
《醫貫砭》
《醫學辨正》
《一草亭目科全書》
《醫寄伏陰論》
《醫家心法》
《醫階辨證》
《藥盦醫案》
《藥言隨筆》
《醫學匯函》
《葉氏錄驗方》
《藥性通考》
《養生要集》
《醫法徵驗錄》
《醫方便覽》
《醫家四要》
《瘍醫證治準繩》
《醫事啟源》
《藥材資料彙編》
《楊敬齋針灸全書》
《藥品化義》
《醫方捷徑》
《藥譜》
《醫經正本書》
《醫鏡》
《醫學白話》
《一見知醫》
《藥味別名錄及續錄》
《醫便》
《醫學初階》
《楊仁齋著作三種》
《野菜博錄》
《醫學從叢錄》
《醫方選要》
《醫方一盤珠》
《醫燈集焰》
《醫方易簡新編》
《醫綱提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