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貫》

《醫貫》

明·趙獻可撰於1617年。作者在學術思想上推崇薛己,倡言“命門之火”是人體之本,強調命門真火、真水的重要性。全書6卷,內容為玄元膚論、主客辨疑、絳雪丹書、先天要論(上、下)、後天要論。

基本信息

簡介

《醫貫》,醫論著作。六卷。明·趙獻可撰於1617年。作者在學術思想上推崇薛己,倡言“命門之火”是人體之本,強調命門真火、真水的重要性。全書以保養“命門之火”貫串養生、治病及有關疾病的一切問題,故題名為“醫貫”。內容分述中風傷寒溫病血症等病的證治,治法以六味地黃丸八味地黃丸為主要方劑。趙氏用太極圖說解釋腎與命門,他的理論被稱之為腎命學說。對後世研究腎與命門的影響十分巨大。本書對水火陰陽的辨析至為細緻,是研究命門學說的重要參考書。現存初刻本等四種明刻本、大量清刻本。

作者

趙獻可,明代醫家。字養葵,號醫巫閭子,鄞縣(今屬浙江)人。好學博覽,曾遊學陝西山西等地,精醫理,推崇薛己,謂“命門”是人身臟腑之主,其意義甚至重於心,命門之火為人身之至寶,性命之本。人體生機之盛衰與命門之火的強弱關係重大。故養生、治病重在養命門之火。於古方六味丸、八味丸運用頗有心得。但理論上表現一定的局限性,受到後世醫家非議。著有《醫貫》六卷(1617年),《邯鄲遺稿》《內經抄》《素問注》《經絡考》等。子貞觀,承其業。

內容簡介

《醫貫》《醫貫》

《醫貫》(公元1687年)明.趙獻可(養葵)著。六卷。發明《薛立齋醫案》之說,以命門真火、真水為主,以六味丸、八味丸二方通治各病。在理論上有些偏激,清.徐大樁怍《醫貫貶》予以批評。

醫巫閭子醫貫序
凡人有所以生.而非形也.形有所以促.而非病也.病有所以治.而非藥石也.中醫以藥石治病.上醫借藥石以治生.病病者不受不生.惟生生者病而生危.甚則促.故欲治生者原生.夫人何以生.生於火也.三統之說.人生於寅.寅生火也.火陽之體也.造化以陽為生之根.人生以火為生之門.儒者曰.天開於子.水為元.醫者曰.人生於水.腎為

醫貫醫貫

元.孰知子為陽初也.又孰知腎為火藏也.陰生於陽.故水與火為對.然而火不與水為對體.其與水對者.後天之火.離火也.其不與水為對者.先天之火.乾火也.夫乾、陽之純也.夫陽、火之主也.夫水、火之原也.後天之火有形.而先天者無形.有形之火.水之所克.無形之火.水之所生.今夫艾台見日而火.方諸見月而水.此水火之大分也.然取水者迎月之光.而不迎其魄.何也.魄陰也.而光借於日則陽也.水不生於水.而生於火明矣.是故土蒸而潤.膚燠而澤.釀醅而溢.釜炊而汗.丹砂硫黃之所韞而湯也.匯為溫泉出焉.水之生於火也益信.火生乎水.亦還藏於水也.其象在坎.一陽陷於二陰之中.而命門立焉.蓋火也而腎水寄之矣.其生乎水也.其象在乾.純陽立於雜卦之先.左鏇而坎水出焉.右鏇而兌水納焉.蓋水也而陰陽之火.則分而寄之矣.此所謂後天中之先天也.有氣而未始有形也.無形之火以陽生.陽寄位於心則為君.神明以官.譬若火之光.以陽生陰.寄運於三焦則為相.腑臟以充.譬若火之焰.君火在上.而相火巽乎水而上行.譬若轆轤之轉而未始停也.水乃升而火降.所謂既濟者也.如是則生全.不則其生非者.反以克木.水為火所克.則水竭而無所與藏.還以自克而生害.故養生莫先於養火.醫巫閭子曰.

余所重先天之火者.非第火也.人之所以立命也.仙煉之為丹.釋傳之為燈.儒明之為德者.皆是物也.一以貫之也.故命其名曰醫貫.其說具載於書余不論.論其原生之大指若此.醫巫閭子姓趙氏.名獻可.別號養葵.其為今稱.蓋有逃名之意焉.且以書成於幽州.若曰藏諸山以俟其人.刻而行之者.家伯兄司馬公也。賜進士第奉訓大夫右春坊右諭德兼翰林院侍講撰述!

古代中醫基本典籍(十一)

祖國傳統醫學典籍是中國科技遺產中保存最完整的一部分,中醫藥典籍又是中國文化傳統的重要載體之一,隨著科學的進步和現代通訊技術的發展,進一步認識和開發利用中醫藥典籍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養性延命錄》
《醫方集解》
《醫林改錯》
《醫門法律》
《醫鈔類編》
《瘍醫大全》
《養病庸言》
《醫門棒喝》
《瘍科心得集》
《醫說》
《醫燈續焰》
《醫法圓通》
《藥鑒》
《醫方考》
《醫貫》
《醫級》
《醫經溯洄集》
《醫經國小》
《醫經原旨》
《醫壘元戎》
《醫理真傳》
《葉選醫衡》
《醫林繩墨》
《醫林指月》
《一得集》
《醫門補要》
《養老奉親書》
《醫述》
《醫徹》
《醫學編》
《醫學傳燈
《醫學粹精》
《醫學讀書記》
《醫學匯海》
《瘍科綱要》
《醫理元樞》
《驗方新編》
《瘍科選粹》
《藥性歌括四百味白話解》
《藥性纂要》
《醫略十三篇》
《醫方簡義》
《藥症忌宜》
《醫方論》
《醫門要訣》
《醫方全書》
《醫故》
《醫暇卮言》
《醫效秘傳》
《醫心方》
《要藥分劑》
《醫學便覽》
《也是山人醫案》
《醫學傳心錄》
《楊氏家藏方》
《楊氏提綱醫方纂要》
《醫學發明》
《醫碥》
《藥要便蒙新編》
《醫經允中》
《藥按》
《醫理髮明》
《藥治通義》
《醫法心傳》
《藥總訣》
《醫方叢活》
《醫方大成》
《醫林纂要探源》
《醫略》
《醫略稿》
《藥材學》
《養生月覽》
《醫方捷徑指南全集》
《醫門初學萬金一統要訣》
《醫方經驗彙編》
《葉氏女科證治》
《醫權初編》
《醫事問答》
《醫方類聚》
《葉氏醫案存真》
《醫悟》
《葉天士家傳秘訣》
《醫方易簡集》
《葉天士女科醫案》
《羊毛瘟症論》
《醫貫砭》
《醫學辨正》
《一草亭目科全書》
《醫寄伏陰論》
《醫家心法》
《醫階辨證》
《藥盦醫案》
《藥言隨筆》
《醫學匯函》
《葉氏錄驗方》
《藥性通考》
《養生要集》
《醫法徵驗錄》
《醫方便覽》
《醫家四要》
《瘍醫證治準繩》
《醫事啟源》
《藥材資料彙編》
《楊敬齋針灸全書》
《藥品化義》
《醫方捷徑》
《藥譜》
《醫經正本書》
《醫鏡》
《醫學白話》
《一見知醫》
《藥味別名錄及續錄》
《醫便》
《醫學初階》
《楊仁齋著作三種》
《野菜博錄》
《醫學從叢錄》
《醫方選要》
《醫方一盤珠》
《醫燈集焰》
《醫方易簡新編》
《醫綱提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