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罩寺

雲罩寺

雲罩寺位於天津市薊縣盤山風景名勝區掛月峰山崖上,是盤山地勢最高的廟宇。唐代道宗大師興建,原名“降龍庵”,唐高僧寶積禪師曾在此停留。明代重建,敕賜“雲罩寺”,有明萬曆十三年(1585年)年所立石碑一塊。因地鄰絕頂,雲掩霧罩,故名“雲罩寺”。寺內有彌勒殿、黃龍殿,供奉皇藏千葉寶蓮佛。萬曆皇帝承貞壽太后命,印施藏經,故命太監修此寺。

寺廟簡介

雲罩寺雲罩寺
雲罩寺,原名降龍庵,始建於唐,明萬曆三十年,因其鄰絕頂,雲掩霧罩而賜名雲罩寺。萬曆皇帝承貞壽太后命,印施藏經,故命太監修此寺。清康熙御書“雲峰法界”、“盤山秀峰”,乾隆題聯“青山白雲常自在,禪悅法喜悟無生”,並謂此寺為“殊勝”。大殿供奉“三身佛”,四壁千佛環繞,東西配殿分別供奉藥師菩薩地藏菩薩。寺東一峰矗立,為盤山主峰——掛月峰,海拔864.4米。峰頂有定光佛舍利塔,唐延和年間智源禪師建。自來峰與掛月峰南北相連,峰上建有六角重檐鍾亭,內懸古鐘,以“一鍾震三縣”享譽京東。

寺名由來

雲罩寺雲罩寺

雲罩寺:位於主峰掛月峰腳下,是盤山地勢最高的廟宇,舊名降龍庵,唐太和年間,道宗大師所建,為盤山七十二佛寺中有名的寺廟之一寺內有彌勒殿黃龍殿,供奉皇藏千葉寶蓮佛明萬曆年重修,萬曆三十年敕賜雲罩寺因寺臨絕頂,雲掩霧罩,得名雲罩寺。唐代道宗大師興建,原名‘降龍庵’,唐高僧寶積禪師曾在此停留。明代重建,敕賜‘雲罩寺’,有明萬曆十三年(一五八五年)年所立石碑一塊。因地鄰絕頂,雲掩霧罩,故名‘雲罩寺’。

寺廟景點

雲罩寺雲罩寺
寺前有《重修雲罩寺》碑,上載:清乾隆七年,乾隆皇帝謁陵回來,曾“減騎從,撤雉葆,穿松緣泉,躋於峰巔。謂此寺殊勝,命葺其垣,新其棟宇。”並修復傾圮的定光佛舍利塔。寺內原懸康熙十七年皇帝御書匾額:“盤山秀峰”、“雲峰法界”。懸乾隆御書匾額:“金界常明”、“住智慧山”。還有對聯:“青山白雲常自在,禪悅法喜悟無生。”雲罩寺,北依秀峰,南臨深壑,高低錯落,遞層而上。乾隆帝謂此寺殊勝。大殿供奉“三身佛”,四壁千佛環繞,東西配殿分別供奉藥師菩薩和地藏菩薩。寺東一峰矗立,為盤山主峰——掛月峰,海拔864.4米。登臨此峰,一覽眾山小。峰頂有定光佛舍利塔,八角七層,高13.3米,唐延和年間智源禪師建。自來峰與掛月峰相連。峰上建有六角重檐鍾亭,內懸古鐘,以“一鍾震三縣”享譽京東。雲罩寺,地鄰盤山絕頂,海拔達800多米,是盤山地勢最高的廟宇。因位鄰巔峰,雲掩霧罩而得名。曾被清乾隆帝譽為“殊勝”。建於唐代,毀於近代戰亂,1992年8月重建,對外開放。雲罩寺由五開間大殿,三開間配殿,藏經殿及山門、平台等建築組成。主殿有3尊通高4米的金身千葉寶蓮佛,四壁有千佛龕等。位於此處可觀雲海,望日出,聽松濤,撞古鐘,其鍾擊之時,聲聞於天波震三縣。雲罩寺東倚盤山絕頂掛月峰。掛月峰上矗立的定光佛舍利塔,其奇險之狀與雲罩寺相映生輝。雲罩寺,原名降龍庵,唐道宗大師建。明萬曆三十年,因其地鄰絕頂,雲掩霧罩而得名。清乾隆御書匾額“金界常明”“住智慧山。”題聯“青山白雲常自在,禪悅法喜悟無生”。

寺廟特色

雲罩寺雲罩寺
地鄰盤山絕頂,海拔達800多米,是盤山地勢最高的廟宇。因位鄰巔峰,雲掩霧罩而得名。曾被清乾隆帝譽為“殊勝”。建於唐代,毀於近代戰亂,1992年8月重建,對外開放。雲罩寺由五開間大殿,三開間配殿,藏經殿及山門、平台等建築組成。主殿有3尊通高4米的金身千葉寶蓮佛,四壁有千佛龕等。位於此處可觀雲海,望日出,聽松濤,撞古鐘,其鍾擊之時,聲聞於天波震三縣。雲罩寺東倚盤山絕頂掛月峰。掛月峰上矗立的定光佛舍利塔,其奇險之狀與雲罩寺相映生輝。雲罩寺上層東面有一條石磴山道,小道僅容一人行走,險峻之勢,令人悚然,東崖壁上鐫刻‘去天五尺’四個大字。攀上石磴,就到了喘氣岩,上刻清代將軍陳國瑞題寫的‘一覽眾山小’。繼續攀行,即達盤山主峰掛月峰。戚繼光登盤山絕頂》詩︰‘霜角一聲草木衰,雲頭對起石門開。朔風邊酒不成醉,落葉歸鴉無數來。但使雕戈銷殺氣,何妨白髮老邊才。勒名峰上吾誰與?故李將軍舞劍台。’峰頂之上,矗立著定光佛舍利塔。‘寶塔真同霄漢齊,蒼茫一覽眾山低。’幾十里以外就能看到此塔。始建於明代重修,據傳內藏舍利六十粒。一九八七年,舍利塔修葺一新,雲罩寺也作了部分修復。

寺廟布局

雲罩寺雲罩寺
石佛堂禪寺的布局是正面中路為山門,山門內左右分別為鐘樓、鼓樓,正面是天王殿,殿內有四大金剛塑像,後面依次為大雄寶殿和藏經樓,僧房、齋堂則分列正中路左右兩側。大雄寶殿是佛寺中最重要、最龐大的建築,“大雄”即為佛祖釋加牟尼。唐以前的佛寺,一般在寺前或宅院中心造塔,隋以後,佛殿普遍代替了佛塔,寺廟內大都另闢塔院。中國佛寺不論規模地點,其建築布局是有一定規律的:平面方形,以山門殿———天王殿———大雄寶殿———本寺主供菩薩殿———法堂———藏經樓這條南北縱深軸線來組織空間,對稱穩重且整飭嚴謹。沿著這條中軸線,前後建築起承轉合,宛若一曲前呼後應、氣韻生動的樂章。中國寺廟的建築之美就回響在群山、松柏、流水、殿落與亭廊的相互呼應之間,含蓄溫蘊,展示出組合變幻所賦予的和諧、寧靜及韻味。中國古人在建築格局上有很深的陰陽宇宙觀和崇尚對稱、秩序、穩定的審美心理。因此中國佛寺融合了中國特有的祭祀祖宗、天地的功能,仍然是平面方形、南北中軸線布局、對稱穩重且整飭嚴謹的建築群體。此外,園林式建築格局的佛寺在中國也較普遍。這兩種藝術格局使中國寺院既有典雅莊重的廟堂氣氛,又極富自然情趣,且意境深遠。

天人合一的宇宙觀

雲罩寺雲罩寺
寺廟建築有意將內外空間模糊化,講究室內室外空間的相互轉化。殿堂、門窗、亭榭、遊廊均開放側面,形成一種亦虛亦實、亦動亦滯的靈活的通透效果,所蘊涵的空間意識模糊變幻,這與中國天人合一、陰陽轉化的宇宙觀有深層聯繫。“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來曰宙”,空間與時間的無限,即為宇宙。“宇”字本意為房檐,無限之宇,當然則以天地為廬。這個宇宙觀,把天地拉近人心,人與自然融合相親。“以天地為廬”的觀念古已有之,“夫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 《易·乾卦·文言》 )、“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為一”( 《莊子·齊物論》 )、“大樂與天地同和,大禮與天地同節”( 《樂記·樂論篇》 )、“以類合之,天人一也”(董仲舒《春秋繁露》),天地人乃一大調和,那么藝術———“樂”,就應該體現這一調和。所以,中國寺廟建築群才會有那么多的室外空間,它並不把自然排斥在外,而是要納入其中,“深山藏古寺”,講究內斂含蓄。主動將自己和自然融合在一起,實際上是另一方式的自我肯定:寺既藏於深山,也就成了深山的一部分。“托體同山阿”,建築與自然融為一體,正是天人合一的體現,這就是中國的寺廟常選址於名山幽林之故。

中國寺廟

雲罩寺雲罩寺
寺廟--中國的藝術瑰寶庫,它是中國悠久歷史文化的象徵。從廣義上來說,寺廟不僅僅與佛教一家有關。但在佛教中,寺廟就有許多種稱謂:如“寺”,最初並不是指佛教寺廟,從秦代以來通常將官舍稱為寺。在漢代把接待從西方來的高僧居住的地方也稱為寺,從此之後,“寺”便逐漸成為中國佛教建築的專稱。“寺”是佛教傳到中國後,中國人為尊重佛教,對佛教建築的新稱呼。如白馬寺大召寺等。除此之外,如庵,那是尼姑居住的寺廟。還有石窟,那是開鑿在山崖上的石洞,是早期佛教建築的一種形式。印度早期佛寺多用這種形式。印度佛教石窟的形式有兩種,一種為精舍式僧房,方形小洞,正面開門,三面開鑿小龕,供僧人在龕內坐地修行;一種為支提窟,山洞面積較大,洞中靠後中央立一佛塔,塔前供信徒集會拜佛。在蒙古語中稱“寺”為“召”。如大召、五當召等。另外,有稱之為布達拉宮、普陀宗乘之廟等.

道教中,寺廟的稱謂也很多:道教創立之初,其宗教組織和活動場所皆以“治”稱之。又稱為“廬”、“靖”、也稱為靜寶。在南北朝時,道教的活動場所稱呼為仙館。北周武帝時,道教活動場所的稱呼叫“觀”,取觀星望氣之意。到了唐朝,因皇帝老子為祖宗,而皇帝的居所稱為“宮”,所以道教建築也稱為“宮”了。其它還有叫“院”、“祠”的,如文殊院碧霞祠等。儒家則稱之為“廟”、“宮”、“壇”,如孔廟文廟雍和宮天壇等。伊斯蘭教稱之為“寺”,如清真寺等。天主教稱之為“教堂”。在原始或民間中,稱之為“廟”、“祠”,如舊時奉祀祖宗、神佛或前代賢哲的地方。叫太廟中嶽廟西嶽廟南嶽廟北嶽廟岱廟等。如祖廟、祠堂(祭祀祖宗或先賢的廟堂),有武侯祠韓文公祠等.

寺廟文化它完整地保存了中國各個朝代的歷史文物,在國家公布的全國文物保護單位中,寺廟及相關設施約占一半,謂之“歷史文物的保險庫”,乃當之不愧。寺廟建築與傳統宮殿建築形式相結合,具有鮮明民族風格和民俗特色。同時,寺廟文化已滲透到我們生活的各個方面:如天文地理建築繪畫書法雕刻音樂舞蹈、文物、廟會、民俗等等.各地一年一度的廟會如火如荼,不僅豐富了各地的文化氛圍,同時促進了地方旅遊業的發展.

入寺須知

雲罩寺雲罩寺
入寺須知佛教最講規矩,出家人有“三千威儀,八萬細行”,講究行住坐臥不離法度。那么居士與遊人香客進入道場,又該遵循一些什麼規矩呢?下面羅列幾條以供參考:1、入寺:入寺之後,不宜中間行,進退俱當順著左臂行走,入得殿堂,帽及手杖等物,不可向香案或佛桌上安放;2、禮拜:大殿中央拜墊是寺主所用,外人不可在上禮拜,宜在兩旁拜墊上禮拜。凡有人在禮拜,不可從他的前頭經過;3、閱經:寺中若有公開閱覽的經書,宜從容翻閱。須先淨手,端身正坐放案上閱讀,不可放置膝上,更不得褻瀆;4、見僧人:凡見僧人,宜合掌稱法師或師傅,向他禮拜時,他若說一拜,不必強行多拜。在殿堂見僧人,宜先禮佛,然後再說頂禮師傅,作禮時亦當面向佛像頂禮;5、法器:寺中磬、木魚、鐘鼓等法器為龍天眼目,不可擅自嬉戲敲打,袈裟海青等物不可亂動;6、聽經:殿堂若有法師講經,宜隨眾禮拜入座,以恭敬心聽聞。不得向熟人打招呼,不得起坐不定,閒談嬉笑,影響他人。如有事不能聽完,但向法師合掌問訊,肅靜而退;7、用齋:如在寺院用齋,經客堂同意後,聞前椎隨眾徐徐進入齋堂,宜坐於僧眾之下坐或後排,不得語笑喧譁,不得翹腿而坐;8、會客:若需會見在寺院中熟悉的師傅或居士,宜去客堂向知客師秉白,待知客通知後方可與熟人會見交談,不可自作主張進入僧人寮房或客房。

相關詞條

中國寺廟5

寺廟--我國的藝術瑰寶庫,它是我國悠久歷史文化的象徵。從廣義上來說,寺廟不僅僅與佛教一家有關。但在佛教中,寺廟就有許多種稱謂:如“寺”,最初並不是指佛教寺廟,從秦代以來通常將官舍稱為寺。在漢代把接待從西方來的高僧居住的地方也稱為寺,從此之後,“寺”便逐漸成為中國佛教建築的專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