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觀寺

安觀寺

安觀寺:位於陝西省岐山縣曹家鎮安嶺村,南依秦嶺,北望渭水,西臨陝汽總廠,東南靠佛主山、老虎山,玉泉山,近靠岐字山。2006年12月11日經岐山縣民族宗教事務局登記註冊發證,批准開放為宗教活動點固定處所。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安觀寺安觀寺

據史料記載,此地為遠古時期妙樂國城,燃燈佛、軒轅黃帝出生地,相傳始建於東漢桓帝年間,明末清初為該寺鼎盛時期。當時寺院僧尼500餘人,廟產千間,土地千畝,香火旺盛,聲名之大,遠揚西岐諸縣。據傳,1665年農民領袖李自成起義失敗後,逃回陝西,曾一度在該寺居住,後遭清王朝圍剿。該寺被清兵付之一炬,所有建築被化為灰燼,蕩然無存,直至清道光年間安觀寺又被重修。1927年時,寺院有殿堂三十六間,僧房百間。民主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創始人李大釗委派傅文仲先生在安觀寺創建了黨組織,活動達六年之久,後遭國民黨破壞,寺院被毀,許多寺院遺物在文革前,被當地村民從遺址中發現。 

寺院現狀

安觀寺安觀寺
黨的宗教政策落實後,寺院開始重新修建,特別是1988年以來,釋通法師帶領僧俗四眾對寺院進行了全面修復,使之煥然一新。安觀寺現占地九,有大雄寶殿七間,僧房、念佛堂等40多間。2006年12月11日經岐山縣民族宗教事務局登記註冊發證,批准開放為宗教活動點固定處所。隨著改革開放,經濟發展,社會和諧的今天,佛教社會主義以經濟建設相適應日益俱增。教化廣大民眾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和諧社會是佛教不可推卸的神聖職責,構建真正的和諧社會。為了滿足廣大信眾引導到當地經濟建設的正確道路上來,“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加之,安觀寺周圍乃至岐山縣有信教民眾達萬人以上。釋通法率十方序眾適時代之激流,應廣大信眾之願望,從一九八九年主持安觀寺以來,想方設法,克服種種困難,為修復安觀寺付出了艱辛的努力,現已建成大雄寶殿七間,僧房、念佛常、寮房,山門共四十八間,固定資產達60餘萬元,常住僧尼6個,居士8人,占地9畝,現寺院已初具規模,為開放為佛教活動場所。

寺院建築

安觀寺的佛寺院建築,基本上都是漢式建築,其建築形式來源於佛教濫觴時期的洛陽鴻臚寺。眾所周知,鴻臚寺東漢專管朝祭禮儀的官署,只因西域來的攝摩騰和竺法蘭兩位僧人,用白馬馱經書來此翻譯和傳法,中原人便效仿他們住的地方建築了後來的佛教道場一一寺廟。因此,可以這么說,安觀寺是飛檐斗拱式的佛教寺院。

寺廟布局

安觀寺安觀寺
安觀寺的布局是正面中路為山門,山門內左右分別為鐘樓鼓樓,正面是天王殿,殿內有四大金剛塑像,後面依次為大雄寶殿和藏經樓,僧房、齋堂則分列正中路左右兩側。大雄寶殿是佛寺中最重要、最龐大的建築,“大雄”即為佛祖釋加牟尼。唐以前的佛寺,一般在寺前或宅院中心造塔,隋以後,佛殿普遍代替了佛塔,寺廟內大都另闢塔院。中國佛寺不論規模地點,其建築布局是有一定規律的:平面方形,以山門殿———天王殿———大雄寶殿———本寺主供菩薩殿———法堂———藏經樓這條南北縱深軸線來組織空間,對稱穩重且整飭嚴謹。沿著這條中軸線,前後建築起承轉合,宛若一曲前呼後應、氣韻生動的樂章。中國寺廟的建築之美就回響在群山、松柏、流水、殿落與亭廊的相互呼應之間,含蓄溫蘊,展示出組合變幻所賦予的和諧、寧靜及韻味。中國古人在建築格局上有很深的陰陽宇宙觀和崇尚對稱、秩序、穩定的審美心理。因此中國佛寺融合了中國特有的祭祀祖宗、天地的功能,仍然是平面方形、南北中軸線布局、對稱穩重且整飭嚴謹的建築群體。此外,園林式建築格局的佛寺在中國也較普遍。這兩種藝術格局使中國寺院既有典雅莊重的廟堂氣氛,又極富自然情趣,且意境深遠。

天人合一的宇宙觀

安觀寺安觀寺
寺廟建築有意將內外空間模糊化,講究室內室外空間的相互轉化。殿堂、門窗、亭榭、遊廊均開放側面,形成一種亦虛亦實、亦動亦滯的靈活的通透效果,所蘊涵的空間意識模糊變幻,這與中國天人合一、陰陽轉化的宇宙觀有深層聯繫。“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來曰宙”,空間與時間的無限,即為宇宙。“宇”字本意為房檐,無限之宇,當然則以天地為廬。這個宇宙觀,把天地拉近人心,人與自然融合相親。“以天地為廬”的觀念古已有之,“夫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 《易·乾卦·文言》 )、“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為一”( 《莊子·齊物論》 )、“大樂與天地同和,大禮與天地同節”(《樂記·樂論篇》 )、“以類合之,天人一也”(董仲舒《春秋繁露》),天地人乃一大調和,那么藝術———“樂”,就應該體現這一調和。所以,中國寺廟建築群才會有那么多的室外空間,它並不把自然排斥在外,而是要納入其中,“深山藏古寺”,講究內斂含蓄。主動將自己和自然融合在一起,實際上是另一方式的自我肯定:寺既藏於深山,也就成了深山的一部分。“托體同山阿”,建築與自然融為一體,正是天人合一的體現,這就是中國的寺廟常選址於名山幽林之故。

中國寺廟

安觀寺安觀寺
寺廟--中國的藝術瑰寶庫,它是中國悠久歷史文化的象徵。從廣義上來說,寺廟不僅僅與佛教一家有關。但在佛教中,寺廟就有許多種稱謂:如“寺”,最初並不是指佛教寺廟,從秦代以來通常將官舍稱為寺。在漢代把接待從西方來的高僧居住的地方也稱為寺,從此之後,“寺”便逐漸成為中國佛教建築的專稱。“寺”是佛教傳到中國後,中國人為尊重佛教,對佛教建築的新稱呼。如白馬寺大召寺等。除此之外,如庵,那是尼姑居住的寺廟。還有石窟,那是開鑿在山崖上的石洞,是早期佛教建築的一種形式。印度早期佛寺多用這種形式。印度佛教石窟的形式有兩種,一種為精舍式僧房,方形小洞,正面開門,三面開鑿小龕,供僧人在龕內坐地修行;一種為支提窟,山洞面積較大,洞中靠後中央立一佛塔,塔前供信徒集會拜佛。在蒙古語中稱“寺”為“召”。如大召、五當召等。另外,有稱之為布達拉宮、普陀宗乘之廟等.
安觀寺安觀寺
道教中,寺廟的稱謂也很多:道教創立之初,其宗教組織和活動場所皆以“治”稱之。又稱為“廬”、“靖”、也稱為靜寶。在南北朝時,道教的活動場所稱呼為仙館。北周武帝時,道教活動場所的稱呼叫“觀”,取觀星望氣之意。到了唐朝,因皇帝認老子為祖宗,而皇帝的居所稱為“宮”,所以道教建築也稱為“宮”了。其它還有叫“院”、“祠”的,如文殊院碧霞祠等。
儒家則稱之為“廟”、“宮”、“壇”,如孔廟文廟雍和宮天壇等。
伊斯蘭教稱之為“寺”,如清真寺等。天主教稱之為“教堂”。
在原始或民間中,稱之為“廟”、“祠”,如舊時奉祀祖宗、神佛或前代賢哲的地方。叫太廟中嶽廟、西岳廟南嶽廟北嶽廟岱廟等。如祖廟祠堂(祭祀祖宗或先賢的廟堂),有武侯祠韓文公祠等.
寺廟文化它完整地保存了中國各個朝代的歷史文物,在國家公布的全國文物保護單位中,寺廟及相關設施約占一半,謂之“歷史文物的保險庫”,乃當之不愧。寺廟建築與傳統宮殿建築形式相結合,具有鮮明民族風格和民俗特色。同時,寺廟文化已滲透到我們生活的各個方面:如天文地理建築繪畫書法雕刻音樂舞蹈、文物、廟會、民俗等等.各地一年一度的廟會如火如荼,不僅豐富了各地的文化氛圍,同時促進了地方旅遊業的發展.

入寺須知

安觀寺安觀寺
入寺須知佛教最講規矩,出家人有“三千威儀,八萬細行”,講究行住坐臥不離法度。那么居士與遊人香客進入道場,又該遵循一些什麼規矩呢?下面羅列幾條以供參考:1、入寺:入寺之後,不宜中間行,進退俱當順著左臂行走,入得殿堂,帽及手杖等物,不可向香案或佛桌上安放;2、禮拜:大殿中央拜墊是寺主所用,外人不可在上禮拜,宜在兩旁拜墊上禮拜。凡有人在禮拜,不可從他的前頭經過;3、閱經:寺中若有公開閱覽的經書,宜從容翻閱。須先淨手,端身正坐放案上閱讀,不可放置膝上,更不得褻瀆;4、見僧人:凡見僧人,宜合掌稱法師或師傅,向他禮拜時,他若說一拜,不必強行多拜。在殿堂見僧人,宜先禮佛,然後再說頂禮師傅,作禮時亦當面向佛像頂禮;5、法器:寺中磬木魚、鐘鼓等法器為龍天眼目,不可擅自嬉戲敲打,袈裟、海青等物不可亂動;6、聽經:殿堂若有法師講經,宜隨眾禮拜入座,以恭敬心聽聞。不得向熟人打招呼,不得起坐不定,閒談嬉笑,影響他人。如有事不能聽完,但向法師合掌問訊,肅靜而退;7、用齋:如在寺院用齋,經客堂同意後,聞前椎隨眾徐徐進入齋堂,宜坐於僧眾之下坐或後排,不得語笑喧譁,不得翹腿而坐;8、會客:若需會見在寺院中熟悉的師傅或居士,宜去客堂向知客師秉白,待知客通知後方可與熟人會見交談,不可自作主張進入僧人寮房或客房;

相關資料

安觀寺安觀寺
3月1日,陝西省岐山縣安觀寺隆重舉行佛教活動點開放掛牌、大雄寶殿落成暨佛像開光慶典。陝西省佛協副會長、寶雞市佛協會長徹性法師,相關部門領導和來自全縣的四眾弟子數千人參加了慶典活動。安觀寺始建於東漢桓帝年間,明末初處於鼎盛時期,寺院有僧尼500多人,廟產千間。黨的宗教政策落實後,寺院開始重新修建。安觀寺現占地9畝,有大雄寶殿7間,僧房、念佛堂等40多間。2006年12月11日經岐山縣民族宗教事務局登記註冊發證,批准開放為宗教活動點固定場

相關詞條

中國寺廟5

寺廟--我國的藝術瑰寶庫,它是我國悠久歷史文化的象徵。從廣義上來說,寺廟不僅僅與佛教一家有關。但在佛教中,寺廟就有許多種稱謂:如“寺”,最初並不是指佛教寺廟,從秦代以來通常將官舍稱為寺。在漢代把接待從西方來的高僧居住的地方也稱為寺,從此之後,“寺”便逐漸成為中國佛教建築的專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