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語

蒙古語

蒙古人民共和國的官方語言,中國內蒙古自治區通用的一種語言。屬阿爾泰語系蒙古語族。分布於蒙古人民共和國和中國內蒙古自治區以及遼寧、吉林、黑龍江、甘肅、青海等省、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蒙古族聚居區。蒙古人民共和國境內的蒙古語屬喀爾喀方言,使用人口約180萬;中國境內的蒙古語分內蒙古、衛拉特、巴爾虎布利亞特3種方言,使用人口近300萬(1982)。現時蒙古國主要使用西里爾字母,而中國內蒙古自治區則仍以蒙古語字母書寫。為了方便,這裡使用的是蒙古國文的轉寫,這種寫法代表蒙古國語在13世紀中的發音,與現在的方言有明顯的區別。但是,從這種寫法可以推斷現在各種方言的讀音,而進行相反的轉換(從現在的發音推斷古蒙古國語的發音)則很困難。

基本信息

基本簡介

蒙古語是古老的民族語言之一,屬於阿爾泰語系蒙古語族,分布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蒙古國俄羅斯聯邦等國家,中國境內的蒙古語言主要分布在內蒙古、新疆、青海、甘肅、遼寧、吉林、黑龍江等省。蒙古語屬於黏著語,主要特徵有:在語音方面有嚴格的元音和諧律,即按照元音舌位前後或圓唇不圓唇進行和諧,如在一個詞里,要么都是後元音(陽性元音),要么都是中元音(陰性元音)。但是前元音(中性元音)與後元音或中
1
元音均可出現在同一個詞里。在形態學方面以詞根或詞幹為基礎,後接附加成分派生新詞和進行詞形變化;名詞代詞、形容詞、數詞副詞、後置詞和形動詞,都有人稱、數或格的語法範疇;動詞都有時、體、態、式等語法範疇。在結構學方面,句子中的語序都有一定的規律。通常主語在前,謂語在後,修飾語在被修飾語之前,謂語在賓語之後。
現時蒙古國主要使用西里爾字母(基立爾字母)書寫蒙古語,而中國的蒙古族則仍以傳統蒙古語字母書寫。
為了方便,這裡使用的是傳統蒙古文的轉寫,這種寫法代表蒙古語在13世紀中的發音,與現在的方言有明顯的區別。但是,從這種寫法可以推斷現在各種方言的讀音,而進行相反的轉換(從現在的發音推斷古蒙古語的發音)則很困難。

分布

現時單單是全外蒙古就有語言人口近三百萬人。另外,在俄羅斯布里亞特共和國哈薩克斯坦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北部各省(內蒙古、遼寧、吉林及黑龍江省)等都有相當數量的人以蒙古語為母語。

官方地位

目前蒙古國以蒙古語為唯一官方語言,中國境內和俄羅斯境內布里亞特共和國和卡爾梅克共和國圖瓦共和國以及內蒙古是和國家官方語言外的第二個官方語言。
標準音來講
5

蒙古國的標準音為烏蘭巴特方言為主的喀爾喀蒙古語
中國境內的內蒙古以內蒙古正藍旗蒙古語為標準音
卡爾梅克共和國的標準音為維拉特蒙古語
布里亞特共和國的標準音為布里亞特蒙古語

方言

現時蒙古國與內蒙古的標準方言定義有所不同:蒙古國以位於首都烏蘭巴托的喀爾喀蒙古語方言
5
最為正宗。
而內蒙古則以內蒙古自治區中部的正藍旗的察哈爾蒙古語為標準方言。
此外,蒙古語尚有其他地區的方言,如東部科爾沁方言、西部額濟納土話、新疆衛拉特方言、俄羅斯布里亞特方言
各方言之間,語音差別最大,辭彙和語法的差別較小。此外,科爾沁方言裡的漢語借詞較多。
喀爾喀蒙古語裡的ch音在科爾沁方言裡的發音是sh,在巴爾虎-布里亞特方言裡的發音是s,
喀爾喀蒙古語裡的s在巴爾虎-布里亞特方言裡的發音是h,在杜爾伯特方言裡的發音是t

語法

猶如現在的方言,在古蒙古語中有元音和諧,同一個詞中的元音必須是陽性或者陰性,包括各種語法後綴——因此,所有的後綴都有陰性和陽性兩種形式。
陽性元音:aou
5

陰性元音:eöü
i是中性元音,可以出現在任何陽性和陰性的詞中。現在的蒙古國語方言元音和諧的基本原則不完全相同。舌根/小舌輔音也受到
元音屬性的影響:在陽性的詞中,出現的是小舌音的變體q與?(濁擦音),而在陰性的詞中,出現的是舌根塞音k與g。因此*aka、*eqe之類的詞不符合蒙古國語語音系統的規則,不可能存在。由此可見,舌根輔音(kg)和小舌輔音(qγ)處於互補分布,沒有分辨音位的價值:實際上,k-q和g-γ分別是同一個音位(只有清濁對立,沒有舌根-小舌的對立)。

格範疇

根據元音屬性的不同和韻尾的有無,名詞的格的構造方式可以概括如下:

輔音系統

猶如突厥語和滿語一樣,蒙古語中沒有詞首複輔音。古蒙古文的輔音音位可以概括如下:
蒙古文的輔音音位清塞音濁塞音鼻音擦音半元音邊音顫音
蒙古語族
唇音bmvp(只出現在借詞中)
舌尖音tdnslr舌面音cjshy
舌根音kgng
小舌音qγ
和突厥語一樣,蒙古語本族詞不能以l-,r-開頭。與突厥語不同的是,n-可以出現在蒙古文本族詞開頭。蒙古文中的塞音韻尾必須是濁塞音:t、k、q不能當韻尾。
蒙語語法大概如下:
1.語序:
5

定語——主語——狀語——賓語——謂語
例:mi-ni---aab-----na-de-d------no-mi---ab-qi-rej---θ-gθb.
----我-的---爸爸--(給)-我---(把)書----拿---來-------了。
----(定語)--(主語)--(狀語)-----(賓語)----(謂語)
或者
定語——主語——賓語——狀語——謂語
例:mi-ni---aab-------no-mi----na-de-d---ab-qi-rej---θ-gθb.
----我-的---爸爸---(把)書---(給)我-----拿---來----了。
蒙古文字有胡都木蒙文和拉丁蒙文兩種。拉丁蒙文又叫新蒙文。胡都木蒙文是拼音文字,拉丁化只是用《拉丁蒙文字母》對胡都木蒙文的短元音、雙元音、長元音和輔音符號注音而已。換句話說:胡都木蒙文不分手寫體和印刷體,只有一種胡都木體。蒙古文字的拉丁化只是蒙古文字增加了一種拉丁體而已。寫拉丁蒙文的基本原則:
1.短元音和輔音的寫法:用拉丁字母的短元音、輔音對胡都木體蒙文的短元音、輔音注音。例如:monggol蒙古。
2.雙元音的寫法:用拉丁字母的雙元音對胡都木體蒙文的雙元音注音。蒙語有ai-ei-oi-ui-vi等雙元音。例如:neigem社會。
3.蒙語雙元音,在胡都木蒙文的少數詞當中用短元音和輔音的組合來表示,但拉丁蒙文當中雙元音來表示。例如:aimar可怕、guilta申請、gvihv跑步等。這些詞當中《ai、ui、vi》等複元音在胡都木蒙文當中元音和輔音的組合來表示。
4.蒙語裡借詞少,在胡都木蒙文借詞當中有些復元用短元音和輔音的組合來表示,但拉丁蒙文當中複元音來表示。例如:beijing北京xinjiang新疆xian縣等這些詞當中《ei、ia》等複元音在胡都木蒙文當中短元音和輔音的組合來表示。
5.長元音的寫法:胡都木蒙文當中沒有標記長元音的特殊字母。總結起來說有兩中形式:
⑴胡都木蒙文當中有些長元音用短元音表示,拉丁蒙文當中只用一個短元音字母的重寫方法來表示。如:父親(aabu)母親(eeji)天氣(agaar),這些詞中的[aa]或[ee]在口語中都要讀成長元音。
5

⑵胡都木蒙文當中有些長元音用兩個或者兩個以上元音和輔音字母的組合來表示;拉丁蒙文當中只用一個短元音字母的重寫方法來表示。如:doora(下)uul(原來)uula(山),這些詞中的[oo]或[uu]在口語中都要讀成長元音。蒙語有aa-ee-ii-oo-uu-vee-vv等七個長元音。七個長元音中只有第六個長元音形式是(ve)雙字母形式的第二個符號重寫(vee)。
一蒙文字母
蒙文共有二十四個基本字母和七個借詞輔音(胡都木體同等的拉丁體):
1.基本元音:基本元音也叫短元音。
a————arad人民ta您anggi班
e————eeji母親
i————irehv來
o————odo現在
u————usu水
ve————vendver高
v————minv我的qinv你的svv奶vher牛等七個短元音。短元音也叫基本元音。在蒙語的七個短元音中,有一個短元音(ve)採用了雙字母形式。(ve)是一個短元音,書寫時用兩個字母來表示它,蒙文沒有(ve)這樣的雙元音。
2.基本輔音:
n————naran太陽
b————bi我
p————pipa琵琶
h————hamtu一起Hebei河北
g————gal火
m————mrgaxi明天
l————lasa拉薩
s————sain好vherinsvv牛奶
x————xine新
t————ta您tanar你們
d————duu歌
q————qi你
j————jam路
y————yabu走
r————raxaan礦泉ri日er爾
w————wang王
ng————ungxihu讀等十七個基本輔音。在蒙語的十七個基本輔音中,有一個基本輔音(ng)採用了雙字母形式。
3.借詞輔音
f————fu夫
k————kino電影
z————ze則
c————cai才
zhi————zhi知
chi————chi池
shi————shi詩等七個借詞輔音。在蒙語的七個借詞輔音中,有三個借詞輔音(zhi、chi、shi)採用了雙字母形式。在蒙語的三十一個字母中,共有五個字母(ve、ng、zhi、chi、shi)採用了雙字母形式。
二語法基礎
1.蒙語七個格
⑴主格(無形式):Bagxiirejei.老師來了。
定格(in-ni):(bagxi老師in),(ang獵in),(sonin報ni)
⑶向位格(du-tu):(aha哥du),(dvv弟du)
⑷賓格(igi):(hota城市igi),(ajilqin工人igi)
⑸憑藉格(ber-?yer):(usu水ber),(erdem知識yer)
⑹從比格(eqe):(aha哥eqe)
⑺和同格(tai):(arad人民tai),(biden我們tai)
2.蒙古語領屬分為人稱領屬和反身領屬等兩種。
⑴人稱領屬:
第一人稱mini——Bagximiniirele.
第二人稱qini——Bagxiqiniirele.
第三人稱ni——Bagxiniirele.
⑵反身領屬:ben-yen——Usubenabqai.Urtuberyengurbantohoi.
3.疑問語氣詞:yu,boi,yum,xiv,ba,bije,bixvv(bixiyu).例如:
Tasainyu?您好嗎?
Sainyu?好嗎?Qaiuu.喝茶。
Sainbainayu好嗎?
結語:蒙古文字有胡都木蒙文和拉丁蒙文兩種。

元音系統

猶如現在的方言一樣,在古蒙古語中有元音和諧,同一個詞中的元音必須是陽性或者陰性,包括各種語法後綴——因此,所有的後綴都有陰性和陽性兩種形式。
陽性元音:aou
陰性元音:eöü
i是中性元音,可以出現在任何陽性和陰性的詞中。現在的蒙古語方言元音和諧的基本原則不完全相同。舌根/小舌輔音也收到元音屬性的影響:在陽性的詞中,出現的是小舌音的變體q與?(濁擦音),而在陰性的詞中,出現的是舌根塞音k與g。因此*aka、*eqe之類的詞不符合蒙古語語音系統的規則,不可能存在。由此可見,舌根輔音(kg)和小舌輔音(qγ)處於互補分布,沒有分辨音位的價值:實際上,k-q和g-γ分別是同一個音位(只有清濁對立,沒有舌根-小舌的對立)。

名詞格

蒙古語名詞的格範疇變化複雜而重要。根據元音屬性的不同和韻尾的有無,名詞的格的構造方式可以概括如下:
蒙古文名詞變位格房子(陰性-收韻尾)手(陽性-收韻尾)哥哥(陽性-無韻尾)母親(陰性-無韻尾)樹
主格gerγaraqaekemodu
屬格ger-ünγar-unaqa-yineke-yinmodu-n-u
賓格ger-iγar-iaqa-yieke-yimodu-n-i/modu-yi
與格ger-e/ger-türγar-a/γar-turaqa-dureke-dürmodu-n-dur/modu-n-a
離格ger-eceγar-acaaqa-acaeke-ecemodu-n-aca
工具格ger-iyerγar-iyaraqa-bareke-bermodu-n-iyar/modu-bar
伴隨格ger-lügeγar-luγaaqa-luγaeke-lügemodu-n-luγa
modu-n之類的名詞有“隱形”的-n,這個後綴不出現在主格中,但出現在其它格中。
人稱代詞有不規則的形態變化:
人稱代詞變位格我你我們你們
主格bicibata
屬格minucinumanutanu
賓格namayicimayimanitani
與格nadurcimadurmandurtandur
離格nadacacimacamanacatanaca
工具格nadabarcimabarmaniyartaniyar
伴隨格nadaluγacimaluγamanluγatanluγa

蒙古文字

其他文字書寫

在過去蒙古語還未有文字的年代,要記錄蒙古語就要採用漢字來標音或其他民族的語言文字。其他民族學習蒙古語時,也都曾經用各自的文字為蒙古語注音。這些注音文獻有很多保存下來。如用漢字標音的《至元譯語》、《蒙古秘史》、《華夷譯語》,阿拉伯字母標音的《穆卡迪瑪特字典》(Muqaddimatadab)、《伊斯坦堡蒙古語辭彙》等等。其中最有名的,自然是明初音寫翻譯的《蒙古秘史》。
13世紀成文的《蒙古秘史》(mongγol-unniγucatobciyan)是傳世最古老的蒙文文獻之一。由於戰亂原因,用漢字標音、翻譯的《蒙古秘史》得以保存下來,但蒙古語原版的《蒙古秘史》全本已失傳,僅在《蒙古黃金史》等著作中保存下部分段落。這裡是該文獻的開頭和蒙古文轉寫、中文註解對照:
成吉思(中)合罕訥忽扎兀兒
cinggisqaγan-uijaγur
成吉思可汗-屬格來源
成吉思汗的根源
迭(上)額(舌)列騰格(舌)里額扯扎牙阿禿脫(舌)列[克]先孛兒帖赤那阿主兀
deger-etngri-ecejayaγa-tutörü-gsenbörtecinuaa-juγu
來源-與格天-離格指定-名物化出生-過去孛兒帖赤那是-過去
奉天命而生的孛兒帖赤那(蒼白狼),
格爾該亦訥(中)豁埃馬(舌)蘭[勒]阿只埃
gergeiinuqoγamarala-jiγai
妻子他的豁埃馬蘭勒是-過去
他的妻子是豁埃馬蘭勒。
由此可見,創製這種文字的人使用官話,在他的方言中,中古漢語的入聲已經消失了,因此必須用特殊的符號,如上標方括弧中的“克、勒”等等(原文以小字附於前字後)來代表閉音節的韻尾g,l等。為了區分蒙古語的前列輔音k/g與後列輔音q/γ,使用了上標圓括弧中的“上、中”等字(原文標在該字後一字右側)。如“(上)額”代表ge(前列音),“(中)豁”代表qo(後列音)。為區別蒙古語的顫音r和邊音l,在帶有顫音的音節前面附加一個上標“舌”字。如“(舌)列”讀作re。
歷史上蒙古語曾採用以下若干種文字:

回鶻體蒙古文

改良自回鶻文字的傳統蒙古文字。13世紀至16世紀末期的蒙古字為回鶻體蒙古文。
1204年蒙古人滅乃蠻部,俘虜乃蠻國師,畏兀兒人塔塔統阿。因他深通回鶻文字,鐵木真(成吉思汗)遂命令他創造蒙古文字。早期的蒙古文字與回鶻文非常相像,正字法中的部分原則也直接來自回鶻文,故現在學術界也常稱之為“回鶻式蒙文”。16-17世紀這種文字經過改革,形成近代蒙古文,即今天通行的傳統蒙文(胡都木蒙文)直接前身。
傳統蒙古文字使用蒙古文字母書寫,屬拼音文字類型,脫胎自粟特-回鶻字母系統,初創於成吉思汗時代。中國的蒙古族使用的蒙古文有29個字母,在回鶻文字母基礎上創製,蒙古文字母表示元音的5個,表示輔音的24個,拼寫時以詞為單位上下連書,行款從左向右。
傳統蒙文文獻豐富。現存最早的回鶻體蒙古文,見於約刻於成吉思汗二十年(1225年)的也松格碑(成吉思汗石碑)。

八思巴文

(方字、元國字、蒙古國字、蒙古字)
元朝忽必烈時代1268年被創造,由當時的蒙元帝師,吐蕃人佛教薩迦派領袖八思巴所創立的八思巴字,這種文字脫胎於藏文字母,忽必烈之所以要新創一種文字,目的在於創造與龐大統一的蒙元帝國“相匹配”的統一文字,用它書寫帝國內一切語言。現已發現用八思巴字母書寫的語言有蒙古語、漢語、藏語、回鶻語、梵語、波斯語等。但事實證明這種努力沒有成功。因為這些語言彼此差別非常大,同一種文字很難確切地表示每一種語言。所以元朝統治被推翻後,這種文字也逐漸消滅。現存的八思巴字蒙古文獻主要是元代的詔令。不過這種文字後來在藏族地區比蒙古地區保持了更長時間,並由藏族學者進一步改造,作為一種花體字,用於西藏地方公文、印章裝飾。

托忒文

1648年冬由衛拉特和碩特部高僧咱雅班迪達(zayabandidanamhaijamsu)創製,用於衛拉特部族中。“托忒”todo意為“明了”。這種文字區別了胡都木蒙文中不能分別的o和u,ö和ü,t和d等音,規範化、口語化了一些寫法。但由於這些改革多是以衛拉特方言為基礎的,導致文字無法推廣到其他方言地區。於是托忒文成為衛拉特方言文字,並沿用至今。今天的新疆蒙古族地區仍然有沿用。

蘇永布文字

(借鑑梵文字母創立的蘇永布文字)
1686年由喀爾喀高僧,一世咱那巴咱爾創製。這種文字源自梵文蘭札體字母,主要用於宗教和裝飾目的。由於字型繁難,並未在民間流行。現如今見於蒙古國國旗上的國徽。

瓦金達拉文字

(借鑑托忒文字的瓦金達拉文字)
1905年由布里亞特喇嘛阿旺多吉(德爾智)創製。這種文字主要反映布里亞特方言,有一百多個字母,主要用於寺廟宗教領域。創製後未推廣。

基立爾蒙古字

(斯拉夫蒙古字、新蒙字)
現蒙古國使用的基立爾字母蒙古文字,中國又習稱“新蒙文”,與傳統蒙文即“老懞文”相區別。1930至1940年代,蒙古人民共和國嘗試改革蒙古文。在蘇聯的影響下,起初試圖創立拉丁字母蒙古文字,並已確定了文字方案,1942年起開始試用,於1946年正式使用。但隨著蘇聯把文字拉丁化方針改為斯拉夫化,蒙古也不得不轉向。拉丁字母方案公布兩個月後就被收回,重新頒布法令,改用基立爾字母拼寫國內最主要的蒙古語喀爾喀方言,作為國家法定語文,老懞文則退出日常使用。除了將俄文所有字母一概借入以外,還加入了?和Y兩個字母來表示俄語中所沒有的元音ö;和ü。傳統蒙文有幾個音使用相同的字母,如7個元音只用5個字母,o和u,ö和ü,都分別使用同一個字母表示;t和d也沒有完全區別開。一些字母連寫後容易混淆。部分寫法必須死記,給學習、認讀造成不便。基立爾字母文字能夠清楚地區別這些音,基本做到了“怎么說就怎么寫”,且字母形體區別較大,各個分開,不易誤讀。從左向右橫寫,方便排版和科技文獻。但同時也沒有了傳統蒙文書寫迅速、兼顧各地方言等優勢。至於原蘇聯境內的布里亞特和卡爾梅克兩個共和國,也經歷了類似的文字改革,二三十年代短暫的拉丁化實驗後,四十年代迅速改用基立爾字母拼寫當地語言。

漢字字母字

13世紀末14世紀初(元末明初),只用於字母範圍內,並不是獨立的字型。用於漢人學習蒙古語而為之。如:阿兀剌——山額兀蓮——雲
文獻資料有《至元譯語》、《蒙古秘史》、《華夷譯語》等。

阿里嘎里文字

16世紀時期,為正確傳播黃教名詞,宗教用於等而創造的文字,阿尤西故西喇嘛借鑑藏文梵文創造的。不是獨立的文字。

文字演變

蒙古文字是經過腓尼基字母---阿拉馬字母---粟特字母---畏兀兒字母這樣一個漫長的演變過程的。它從上到下連寫(一個單詞為一個單位),從左到右移行。

文字優點

⑴純粹的拼音文字
⑵筆劃簡單(以音位和音節為單位與其他拼音文字比較)
⑶字形的上中下變化有助於詞的定型化,便於速寫
⑷超方言特點,能使不同方言土語的人同樣比較能接受
⑸社會基礎相當深厚
⑹蒙古族歷史文化遺產

文字缺點

⑴豎寫文字,在科技書刊上橫排時有困難
⑵同形異讀現象
⑶正字法保留不太科學的習慣寫法,書寫體系上有脫離口語的地方
⑷字型特殊性大,不便於利用國際先進技術

輔音構擬

送氣與不送氣

多數學者認為,原始蒙古語的塞輔音和塞擦輔音是清濁兩位對比。但是,這只是基於突厥語族語言輔音系統之上的一種假設,它既不能合理地說明蒙古語族語言的歧異,又不符合蒙古語族語言語音演變的規律。蒙古語族語言的比較研究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有效途徑。蒙古語語音聲學分析證明,現代蒙古語的塞輔音、塞擦輔音是送氣和不送氣的對立。九種蒙古語族語言中,除莫戈勒語的塞輔音和塞擦輔音是清濁兩位對比、保全語是清送氣半濁不送氣兩位對比之外,其餘七種語言都是送氣不送氣兩位對比。對中世紀蒙古語語音的研究也證明了這一點。
元代漢語的聲母系統,如果就《中原音韻》來說,濁聲母已經不成其為獨立的一類了。但是,就《古今韻會舉要》、《蒙古字韻》來說,濁聲母自成一類,就是說,濁聲母還完整地保存下來了。也就是說,元代漢語有兩套聲母系統。那么,明洪武年間注音的《蒙古秘史》採用的是哪套聲母系統呢?從保存濁音的聲母系統看,用清音標註蒙古語不送氣音,用次清音和濁音標註蒙古語送氣音。
從濁音已經清化的聲母系統看,用不送氣清音標註蒙古語不送氣音,用送氣清音標註蒙古語送氣音。我們知道,濁音清化後,濁塞音和濁塞擦音在平聲時,併入相應的送氣音,在仄聲時,併入相應的不送氣音。《蒙古秘史》注音漢字正是反映的這種語音變化。如“琴、騰、途、池、陳……”等字在保存濁音的聲母系統里,讀濁聲母平聲,在《蒙古秘史》里,和現代蒙古語一樣,標註的是一個清送氣音。可見《蒙古秘中》注音漢字所用的是濁音清化的聲母系統,所以,《蒙古秘史》語言的塞輔音、塞擦輔音是送氣不送氣兩位對立。
從八思巴字看,塞音、塞擦音清濁對比的形式是:是濁,也就是清、次清、濁三位對比。在八思巴字蒙文文獻里,雖然有送氣輔音和不送氣輔音之間的混用,但絕大多數情況下,用清音轉寫了蒙古語的不送氣輔音,用次清音轉寫了蒙古語的送氣輔音。比如:qamuq(整個),dojid(和尚),bas(又)。可見,八思巴蒙古語的塞輔音、塞擦輔音也是送氣不送氣兩位對立。
根據以上事實,完全有理由說,中世紀蒙古語的塞輔音、塞擦輔音是送氣不送氣兩位對立。如果接受原始蒙古語的塞輔音、塞擦輔音是清濁兩位對立的假設的話,就必須回答一個問題:原始蒙古語的清濁兩位對立是如何演變成中世紀蒙古語的送氣不送氣兩位對立的?不贊同清濁兩位對立說的觀點。根據現有語言材料,把原始蒙古語的塞輔音、塞擦輔音擬測為送氣不送氣兩位對立是有一定的根據的。

關於音位

蘭司鐵認為,阿爾泰語言都曾有過清唇音[*]p-或與它接近的清音,這個音在前蒙古語和前突厥語中是作為[*]p-、f、x和h而走向消失的。它在通古斯語言中也以常見的普遍的語音演變規律而存在。後來,伯希和重新研究了這個問題。他認為,這個清輔音不是擦音,而是塞音,並認為蘭司鐵的例證里,最有說服力的是:
蒙古語oroi“頂”,通古斯語horon,滿語foron,奧爾恰語poro,義同前;
蒙古語αluqu“錘子”,滿語folgo,鄂倫春語xαluqα,果爾特語pαlū,義同前;
蒙古語ünür“氣味”,ünüs-“嗅”,滿語funsun“氣味、香味”,鄂倫春語xunke“香味”,奧爾恰語xunke“嗅”,等等。這就是阿爾泰學有名的“蘭司鐵-伯希和定律”。定律把[*]p-的歷史演變分成了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 第二階段 第三階段 第四階段
[*]p → f → h → 0(零)
各個階段語音在阿爾泰語系諸語族語言裡的分布是:在蒙古語中,中世紀蒙古語為h,達斡爾語為x,土族語為近代蒙古語為0(極少數情況為p)。在滿-通語族語裡,滿語為f,果爾特語為p,鄂溫克語為h。在突厥語族語中,按照波譜的說法,前突厥語為h,原始突厥語為h,東南群和西南群語言為h,其他為0。3.關於[*]g音位。
蒙古書面語的q、k、、g在中世紀蒙古語裡是q、k、g,而且有k和g混用現象。以此為根據,有人認為,蒙古書面語的q、k、、g是由q、k演變而來的。也有人認為,q、k、、g是由一個q演變而來的。但是,我們可以確定曾經有過與[*]k對應的[*]g音位。
蒙古史研究證明,鮮卑語同蒙古語有共同祖源。唐代地理書《元和郡縣誌》記:“紇真山,縣東三十里。虜語紇真,漢言三十里。”“紇真”和蒙古書面語(三十)為同源詞。《廣韻》:紇,下沒切,入沒匣。真,職鄰切,平真張。應構擬為。漢語語音史研究證明,在七世紀上半世紀,入聲字在中原地區已開始發生變化,到宋代只有收唇音-p的入聲字還有尾音,其餘兩類(-t、-k)入聲字的尾音已消失,變成了短促的開音節。那么,“紇真”一詞的當時的讀音應該是。
契丹語言文字的研究,近年來取得了顯著的成就。從已考釋出的語言材料看,契丹語和蒙古語之間有相當近的關係。契丹文字研究證明,51號字的讀音為標記的是契丹語的[*]g音位。
有些學者把原始蒙古語的舌根塞輔音構擬為四個。按照音位理論,[[*]q]和[[*]k]處於互補關係當中,是同一個音位的兩個變體。這個音位寫成/[*]q/或者寫成/[*]k/都無不可,不過,選擇比較常用的音標,寫成/[*]k/。同理,也把[[*]g]歸成音位/[*]g/。

古籍

古籍《蒙古語》,一卷,清佚名輯,清朱格滿文抄本,一冊。開本15.7cm×10cm。現存北京故宮博物院。
是書收錄了滿蒙合璧日常用語話條,蒙語譯詞由滿文字母轉寫。清代皇帝召見蒙藏族喇嘛,日常問候用語要用蒙語交流,該書收錄了會話所需的短語、語句。全書分為“西藏堪布進京呈遞丹書克召見時問此”、“問呼圖克圖話條”等內容,其中有很多蒙語口語。
該書對滿蒙語的互譯具有一定的價值。

各國語言

語言是人類用來溝通的工具,一起來了解各國的語言吧!

中國語系

漢藏語系漢語族漢語官話 · 晉語 · 吳語 · 徽語 · 粵語· 平話 · 湘語 · 贛語 · 客家話 · 閩語
白語白語
藏緬語族阿昌語 · 阿儂語 · 倉拉語 · 達讓語 · 獨龍語 · 格曼語 · 哈尼語 · 基諾語 · 嘉絨語 · 景頗語 · 拉祜語 · 傈僳語 · 珞巴語崩尼-博嘎爾語 · 蘇龍語 · 義都語) · 門巴語 · 納西語 · 怒蘇語 · 普米語 · 羌語 · 木雅語 · 柔若語 · 土家語 · 彝語諾蘇語 · 撒尼語) · 桑孔語 · 扎巴語 · 載瓦語 · 藏語
苗瑤語系巴哼語 · 布努語 ·炯奈語 · 勉語 · 苗語 · 畲語 · 瑤語支
壯侗語系標話 · 布央語 · 布依語 · 村話 · 傣語撣語) · 侗語 · 錦語 · 拉基語 · 拉珈語 · 黎語 · 臨高語 ·毛南語 · 莫語 · 仫佬語 · 儂語 · 普標語 · 水語 · 佯僙語 · 耶容語 · 仡佬語 · 羿語 · 壯語
南亞語系布朗語 · 德昂語 · 佤語 · 京語越南語) · 莽語 · 倈語 · 布甘話 · 克蔑話 · 寬話
南島語系台灣南島語言泰雅語 · 太魯閣語 · 阿美語 · 撒奇萊雅語 · 布農語 · 巴賽語 · 貓霧捒語 · 噶瑪蘭語 ·猴猴語 · 西拉雅語 · 法佛朗語 · 洪雅語 · 凱達格蘭語 · 龜侖語 ·巴布拉語 · 排灣語 · 卑南語 · 巴宰語 · 噶哈巫語 ·賽夏語 · 邵語 · 道卡斯語 · 魯凱語 · 鄒語 · 卡那卡那富鄒語 · 沙阿魯阿鄒語
馬來-玻里尼西亞語族 回輝話
阿爾泰語系蒙古語族保全語 ·達斡爾語 · 東部裕固語 · 東鄉語 · 蒙古語 · 土族語 · 康家語
突厥語族哈薩克語 · 吉爾吉斯語 ·撒拉語 · 韃靼語 · 維吾爾語 · 烏茲別克語 ·西部裕固語
滿-通古斯語族鄂倫春語 · 鄂溫克語 · 赫哲語 · 滿語 · 錫伯語
印歐語系俄語 · 色勒庫爾語 · 瓦罕語
孤立語言朝鮮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