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語族

蒙古語族

蒙古語族是阿爾泰語系的語族之一。包括9種語言:蒙古語、布里亞特語、卡爾梅克語、達斡爾語、莫戈勒語、東部裕固語、土族語、東鄉語、保全語。蒙古語族各語言主要分布在中國、蒙古國、前蘇聯、阿富汗等地。

現狀簡介

分布分布

阿爾泰語系的語族之一。這是主張阿爾泰語系具有發生學性質的一派學者的意見。另一派學者認為蒙古語族是一個獨立的語族,在類型上與突厥語族、滿-通古斯語族十分相近。蒙古語族包括9種語言:蒙古語、布里亞特語、卡爾梅克語、達斡爾語、莫戈勒語、東部裕固語、土族語、東鄉語、保全語。歷史上,中國境內的衛拉特話和國外的卡爾梅克語接近,巴爾虎-布里亞特話和國外的布里亞特語接近。現在這兩種話和蒙古語的共同性不斷增加,所以在中國境內它們處於蒙古語方言的地位。蒙古語族各語言主要分布在中國、蒙古人民共和國、蘇聯、阿富汗等地。使用人口約500萬。

分類及分布

包括9種語言:蒙古語、布里亞特語 、卡爾梅克語 、達斡爾語 、莫戈勒語 、東部裕固語、土族語、東鄉語、保全語。蒙古語族各語言主要分布在中國、蒙古國、前蘇聯、阿富汗等地。

民族特點

蒙古族自稱“蒙古”,也稱馬背民族,較早記載於《舊唐書》和《契丹國志》,意為“永恆之火”。蒙古族歷史悠久,發祥於額爾古納河流域,史稱蒙兀室韋、萌古等,以後逐漸西移。各部落之間競相掠奪人口、牲畜和財富,形成了無休止的部落戰爭。13世紀初,成吉斯汗統一了蒙古地區諸部落,建立了統一的蒙古貴族政權。1219年西征,版圖擴大到中亞地區和南俄。1271年,改蒙古國號為元。1279年,滅南宋,統一全中國。1368年元朝滅亡。自元代以來,蒙古族人民在中國的政治、軍事、經濟、科學技術、天文歷算、文化藝術、醫學等各個方面都做出了重大貢獻。

蒙古族現主要分布在內蒙古,其餘分布在新疆、青海、甘肅、遼寧、吉林、黑龍江,內蒙古等省區以及外蒙古。人口480.6849萬(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其中雲南有1.3萬人,聚居在通海縣新蒙鄉,分中村、下村、白閣交椅灣和陶家嘴5個自然村,是元朝初年隨忽必烈征戰遺留在雲南的蒙古族後裔。通海蒙古族從祖國西北大草原來到雲南高原的通海杞麓湖畔、鳳山腳下,已有740多年的歷史。700多年來,與各族人民和睦相處,友好往來,憑自立自強的精神和民族凝聚力,戰勝各種艱難險阻,把杞麓湖之濱、鳳凰山之麓建設成了魚米之鄉。

畜牧業是蒙古族人民長期賴以生存發展的主要經濟。此外,還從事加工業、農業和工業。現以農耕為主。蒙古族善於歌舞,民歌分長短調兩種。主要樂器是馬頭琴。喜愛摔跤運動。蒙古包和勒勒車是他們遊牧生活的伴侶。

用蒙古語言文字的新聞出版、廣播、戲劇、電影事業也有了相當的發展。《蒙古秘史》等典籍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確定為世界著名文化遺產;著名的英雄史詩《江格爾》,是中國三大英雄史詩之一;《飲膳正要》被列為對世界文明貢獻卓著的重要醫學發明成果之一。

語言特點

蒙古語族各語種結構上具有一致性,都存在元音和諧律。元音總數互相參差,但元音系統的面貌仍然彼此相似。輔音的一致性表現在塞音、塞擦音按清濁和送氣與否來分,都只有兩套。

而在構詞和語法上都運用3種後置的手段 :① 派生詞的構詞附加成分居於詞根之後。②表示形態變化的語法粘附成分居於詞幹之後。③表示詞與詞的關係(在格以外使用)的虛詞不用前置詞而用後置詞。蒙古語族語言來自原始的共同蒙古語。從詞源上說,各種語言的大部分常用詞是共同的,其語音形式的不同有對應規律可循。語法粘附成分和構詞附加成分也有許多是同一來源。

文字特點

蒙古族有自己的語言文字,又分內蒙古、衛拉特、巴爾虎布利亞特三種方言。現在通用的文字是十三世紀初用回鶻字母創製,14世紀初,經蒙古學者卻吉·斡斯爾對原有文字進行改革,成為至今通用范化的蒙古文。雲南的蒙古族會彝語和漢語,其蒙古語與北方的蒙古語大致可相通。

蒙古語族

蒙古語族是阿爾泰語系的語族之一。這是主張阿爾泰語系具有發生學性質的一派學者的意見。另一派學者認為蒙古語族是一個獨立的語族,在類型上與突厥語族、滿-通古斯語族十分相近。蒙古語族包括9種語言:蒙古語、布里亞特語、卡爾梅克語、達斡爾語、莫戈勒語、東部裕固語、土族語、東鄉語、保全語。歷史上,中國境內的衛拉特話和卡爾梅克語接近,巴爾虎-布里亞特話和俄羅斯的布里亞特語接近。現在這兩種話和蒙古語的共同性不斷增加,所以在中國境內它們處於蒙古語方言的地位。蒙古語族各語言主要分布在中國、蒙古人民共和國、蘇聯、阿富汗等地。使用人口約500萬。
蒙古語分布在中國內蒙古自治區和東北、西北各省、區,以及蒙古人民共和國。布里亞特語和卡爾梅克語分布在蘇聯,中國境內則有分別和這兩種語言相近的巴爾虎-布里亞特方言和衛拉特方言。這兩種方言再加上內蒙古方言就是中國蒙古語的三大方言。達斡爾語分布在中國內蒙古自治區及黑龍江省。其他 4種語言分布在中國甘肅、青海兩省。莫戈勒語分布在阿富□。使用蒙古語族語言的人口共約500萬左右。
蒙古語族9種語言之間存在著基本上相近的語法體系和大量的同源詞。同時,各語言之間又互有差異,各有自己的不同於其他語言的特點。差異的大小是不同的。大體上說,蒙古語、布里亞特語、卡爾梅克語、達斡爾語比較近,而前三者更近些;東部裕固語、土族語、東鄉語、保全語比較近,而東部裕固語又和後三者稍遠些;莫戈勒語則和其他8種都不很近,但從基本特點看,稍近於蒙古語、布里亞特語、卡爾梅克語。因此,可以斷定,蒙古語族各語言源於一種"共同蒙古語"。現代的 9種語言是經過長期演變幾次分化而形成的。可能是開始分為東西兩個方言。蒙古語、 布里亞特語、 卡爾梅克語、達斡爾語、莫戈勒語來自古東部方言,東部裕固語、土族語、東鄉語、保全語來自古西部方言。到東西兩個方言發展為語言時,在東方的語言裡,達斡爾語、莫戈勒語各為一個方言,蒙古語、布里亞特語、卡爾梅克語還只是一個方言;在西方的語言裡,東部裕固語自為一個方言,土族語、東鄉語、保全語共為一個方言。到這5個方言都發展為語言時,蒙古語、布里亞特語、卡爾梅克語、土族語、東鄉語、保全語各形成為方言。最後一步才是這6個方言繼達斡爾語、莫戈勒語、東部裕固語之後,也形成語言。
蒙古語族語言都是粘著語,體詞和動詞都可以在詞幹後依一定次序接幾層語法粘附成分,表示幾層語法意義。大部分語法粘附成分既出現在古代文獻中,又出現在上述各種語言的口語中,也有一些語法粘附成分只出現在文獻記載和幾種口語中,其他口語不見。口語中個別的語法形式在文獻中找不到。
蒙古書面語和9種口語名詞後附加屬格:賓格、與-位格、離格的粘附成分,以表示各種語言既有共同性,又有差異性。
從歷史上看,蒙古語族語言都有元音和諧律。元音和諧律的基本性質是:在詞根內部、詞根和構詞成分之間、詞幹和語法成分之間,性質相同的元音表現為互相適應,即某些元音之後可以出現某些元音,性質相反的元音表現為互相排斥,即某些元音之後不能出現某些元音。一雙雙互相對立的元音,組成舌位較後較低或發音時器官較緊張的一組和舌位較前較高或發音時器官較鬆弛的另一組。同組元音互相和諧,異組則否。有的語言在此基礎上又增加元音的唇狀和諧,於是同一個語法成分,在語音面貌不同的詞幹之後,要求分別出現4種不同的語音形式。
元音和諧在9種語言中的發展變化是不平衡的。大體上說,蒙古語、布里亞特語、卡爾梅克語保留得比較完整;達斡爾語、莫戈勒語、東部裕固語處於半保持半破壞狀態;土族語、東鄉語、保全語已經在很大程度上破壞,詞的兩組語音形式的對立已很不明顯,但歷史上存在過元音和諧,仍然留有痕跡,可以推尋。蒙古語族語言還有輔音和諧現象。主要表現是:在有舌位較後較低的元音的詞里出現軟齶輔音時,部位偏後;在有舌位較前較高的元音的詞里出現軟齶輔音時,部位偏前。在詞首位置的這種軟齶輔音,在古代可能只有塞音而沒有擦音,現代的莫戈勒語和東鄉語還是如此(從喉擦音變為軟齶擦音的另當別論)。古代的清或清音帶送氣的軟齶塞音在現代蒙古語(衛拉特方言除外)和布里亞特語都變成了擦音。卡爾梅克語和蒙古語衛拉特方言、達斡爾語、東部裕固語、土族語、保全語從塞音向擦音演變的範圍更窄一些。

達斡爾語

達斡爾語屬阿爾泰語系蒙古語族。主要分布在中國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盟境內和黑龍江省齊齊哈爾附近沿嫩江及其支流一帶。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塔城縣也有一些人使用這種語言。使用人口約 9萬(1982)。分布特哈和齊齊哈爾兩個土語。語音方面,有 6個短元音及與之相配的 6個長元音和主要出現在借詞中的y和舌尖元音。有8個複元音。元音和諧不嚴整。輔音有23個。 在此基礎上形成的齶化輔音、唇化輔音、複輔音數目很多,但出現頻率不高。語法方面,複數第一人稱代詞有排除式和包括式的區別,並且保存著兩套完整的變格形式。有與指示代詞相區別的第三人稱代詞(單數)和(複數)。有加在作謂語的動詞或作表語的名詞後面的與代詞形式相對應的第一、二人稱附加成分"我"、"我們"、 "咱們"、"你"、"你們"。辭彙方面,以和蒙古語族語言同源的詞為主,歷史上吸收過一些滿語詞,近代和現代吸收了大量漢語借詞。辭彙中反映漁業、狩獵、畜牧和農業的詞語很豐富。

東部裕固語

東部裕固語屬阿爾泰語系蒙古語族。主要分布在中國甘肅省肅南裕固族自治縣的康樂區、皇城區。使用人口約3000多人,占裕固族總人口的 1/3。語音方面,單元音分長短,共有15個。複元音也有 15個。元音和諧有部位和諧和唇狀和諧兩種,包括詞幹內的和諧及詞幹與附加成分之間的和諧,但都只涉及一部分元音。輔音有32個。辭彙方面除蒙古語族同源詞外,還有不少漢語借詞、藏語借詞、突厥語借詞,其中突厥語借詞多於其他任何一種蒙古語族語言。與蒙古語相同的語詞比例也大於土族語、東鄉語和保全語。

東鄉語

東鄉語屬阿爾泰語系蒙古語族。主要分布在中國甘肅省寧夏回族自治州境內的東鄉族自治縣、積石山保全族東鄉族撒拉族自治縣、寧夏縣以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伊寧、霍城等縣,以東鄉族自治縣最為集中。使用人口約28萬(1982)。
東鄉語各地口語比較一致。語音方面,有7個元音。有28個輔音。複元音較多,元音和諧已基本消失。語法方面,領格和賓格合併為領-賓格。造格用於人稱代詞,含鄙視的意義。動詞的語法範疇與蒙古語族的其他一些語言相比,較為簡單。辭彙方面,固有詞里派生詞占一定的比例,但是許多構詞後綴現在已不活躍。有相當數量的漢語借詞,還吸收了一些與宗教生活有關的阿拉伯語和波斯語借詞。東鄉族多兼通漢語,長期以來一直使用漢文。

保全語

保全語屬阿爾泰語系蒙古語族。主要分布在中國甘肅省、寧夏回族自治州境內的積石山保全族東鄉族撒拉族自治縣和臨夏縣,居住在青海省同仁縣原保全城附近的下莊、嘎斯爾等地的一些土族也使用保全語。使用人口共約8000(1982)。
保全語分大河家和同仁兩個方言。語音方面(以大墩語音為代表),有11個元音,有26個輔音。複元音較多,有4個前響複元音和9個後響複元音。元音和諧已基本消失。比較穩定的複輔音有9個,還有不穩定的複輔音。13世紀記錄蒙古語的文獻里出現在詞首的輔音 h(現代蒙古語已經失落)在保全語裡一般都保留著。 語法方面,人稱代詞的變格與名詞不同,第一、二人稱的領格獨立,賓格和與位格合併並且有錯根現象。陳述式動詞有確定語氣和非確定語氣的語法範疇。數量詞組作定語時可以放在中心詞之後。辭彙方面,除吸收了相當數量的漢語借詞外,還吸收了不少來自藏語的詞。保全族多兼通漢語,長期以來使用漢文。

土族語

又稱"蒙古爾"語。屬阿爾泰語系蒙古語族。分布在中國青海省東部和甘肅省西部地區,以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縣和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最集中。使用人口約10萬(1982)。
土族語分互助方言和民和方言。語音方面(以互助方言為代表),有7個元音。複元音較多,多為後響的二合元音。輔音有26個。元音和諧只涉及一部分元音,主要表現在詞根範圍內。複輔音較多,除個別情況外都出現於詞首。第一音節(尤其是詞首)的元音失落現象較常見。詞的重音落在末一個音節上,當詞幹後接有含元音的附加成分時,隨著音節的增加,重音往後移動。語法方面,各種格的附加成分形式簡單,沒有變體。表示複數的附加成分比較特殊。靜詞和形動詞作謂語時要加判斷語氣助詞。副動詞的附加成分種類較多。辭彙方面,保留著一些古詞。漢語借詞和藏語借詞較多。派生法是主要的構詞方式。
1979年,本民族的語文工作者設計了以漢語拼音方案為基礎的文字方案。

語言系屬分類

在地球村概念的環境下,許多母語不是英語的人,在國際場合說的是一種不講究文法的簡化版英語,卻能毫無障礙的溝通。有人認為這種英語已是一種新的國際性語言,可稱為“全球語(Globish)”,就是 Global(全球的)和English(英語)組合成的新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