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三大英雄史詩

中國三大英雄史詩

藏族民間說唱體長篇英雄史詩《格薩爾》、蒙古族英雄史詩《江格爾》和柯爾克孜族傳記性史詩《瑪納斯》被並稱為中國少數民族的三大英雄史詩。

中國少數民族的三大英雄史詩

即為:藏族民間說唱體長篇英雄史詩《格薩爾》、蒙古族英雄史詩《江格爾》和柯爾克孜族傳記性史詩《瑪納斯》。

格薩爾王傳

簡介

《格薩爾王傳》是我國藏族人民創作的一部偉大的英雄史詩,大約產生在古藏族氏族社會開始瓦解,奴隸制國家政權逐漸形成的歷史時期,即公元前二、三百年至公元六世紀之間。吐蕃王朝建立之後(公元七世紀初葉至九世紀)得到進一步發展。在吐蕃王朝崩潰,藏族社會處於大動盪,大變革時期,也就是藏族社會由奴隸制向封建農奴制過渡的歷史時期(十世紀至十二世紀初葉)得到廣泛流傳並日臻成熟和完善。在十一世紀前後,隨著佛教在藏族地區的復興,藏族僧侶開始介入《格薩爾王傳》的編纂,收藏和傳播。史詩《格薩爾》的基本框架開始形成,並出現了最早的手抄本。手抄本的編纂者,收藏者和傳播者,主要是寧瑪派(俗稱紅教)的僧侶,一部分就是“掘藏大師 ”他們所編纂,傳抄的《格薩爾王傳》,初稱為“伏藏”的抄本。

《格薩爾王傳》作為一部不朽的英雄史詩,是在藏族古代神話、傳說、詩歌和諺語等民間文學的豐厚基礎上產生和發展起來的,代表著古代藏族文化的最高成就,她通過對主人公格薩爾一生不畏強暴,不怕艱難險阻,以驚人的毅力和神奇的力量征戰四方,降伏妖魔,抑強扶弱,造福人民的英雄業績的描繪,熱情謳歌了正義戰勝邪惡,光明戰勝黑暗的偉大鬥爭。

故事內容

格薩爾王傳奇 格薩爾王傳奇

《格薩爾王傳》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在很久很久以前,天災人禍遍及藏區,妖魔鬼怪橫行,黎民百姓遭受荼毒。大慈大悲的觀世音菩薩為了普渡眾生出苦海,向阿彌陀佛請求派天神之子下凡降魔。神子推巴噶瓦發願到藏區,做黑頭髮藏人的君王——即格薩爾王。為了讓格薩爾能夠完成降妖伏魔,抑強扶弱造福百姓的神聖使命,史詩的作者們賦予他特殊的品格和非凡的才能,把他塑造成神龍念(藏族原始宗教里的一種厲神)三者合一的半人半神的英雄。格薩爾降臨人間後,多次遭到陷害,但由於他本身的力量和諸天神的保護,不僅未遭毒手,反而將害人的妖魔和鬼怪殺死。格薩爾從誕生之日起,就開始為民除害,造福百姓。5歲時,格薩爾與母親移居黃河之畔,8歲時,嶺部落也遷移至此。12歲上,格薩爾在部落的賽馬大會上取得勝利,並獲得王位,同時娶森姜珠牡為妃。從此,格薩爾開始施展天威,東討西伐,征戰四方,降伏了入侵嶺國的北方妖魔,戰勝了霍爾國的白帳王,姜國的薩丹王,門域的赤王,大食的諾爾王,卡切松耳石的赤丹王,祝古的托桂王等,先後降伏了凡十個“宗”(藏族古代的部落和小幫國家)在降伏了人間妖魔之後,格薩爾功德圓滿,與母親郭姆,王妃森姜珠牡等一同返回天界,規模宏偉的史詩《格薩爾王傳》到此結束。從《格薩爾王傳》的故事結構看,縱向概括了藏族社會發展史的兩個重大的歷史時期,橫向包容了大大小小近百個部落,邦國和地區,縱橫數千里,內涵廣闊,結構宏偉。主要分成三個部分:第一,降生,即格薩爾降生部分;第二,征戰,即格薩爾降伏妖魔的過程;第三,結束,即格薩爾返回天界。三部分中,以第二部分“征戰”內容最為豐富,篇幅也最為宏大。除著名的四大降魔史——《北方降魔》、《霍嶺大戰》、《保衛鹽海》、《門嶺大戰》外,還有18大宗,18中宗和18小宗,每個重要故事和每場戰爭均構成一部相對獨立的史詩。《格薩爾王傳》就象一個能裝乾坤的大寶袋,一座文學藝術和美學的大花園。它植根於當時社會生活的沃土,不僅概括了藏族歷史發展的重大階段和進程,揭示了深邃而廣闊的社會生活,同時也塑造了數以百計的人物形象。其中無論是正面的英雄還是反面的暴君,無論是男子還是婦女,無論是老人還是青年,都刻畫得個性鮮明,形象突出,給人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尤其是對以格薩爾為首的眾英雄形象描寫得最為出色,從而成為藏族文學史上不朽的典型。通過人物本身的語言,行動和故事情節來實現塑造人物形象,是《格薩爾》史詩的特色之一。因此人物雖然眾多,卻沒有給人雷同和概念化的感覺。同是寫英雄人物,但卻各不相同,寫格薩爾是高瞻遠矚,領袖氣派;寫總管王則是機智,仁厚,長者風度。嘉察被寫得勇猛剛烈,丹瑪則是智勇兼備。人人個性突出,個個形象鮮明。對婦女形象的塑造更是語言優美之至,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例如史詩《霍嶺大戰》之部描述霍爾國三王興兵去搶嶺國格薩爾的王妃珠牡時,是因為霍爾國白帳王派霍爾國四烏去遍尋天下美女,烏鴉給他帶回了訊息:美麗的姑娘在嶺國,她往前一步能值百匹駿馬,她後退一步價值百頭肥羊,冬天她比太陽暖,夏天她比月亮涼;遍身芳香賽花朵。蜜蜂成群繞身旁;人間美女雖無數,只有她才配大王;格薩爾大王去北方,如今她正守空房。

歷史意義

藏文《格薩爾王傳》 藏文《格薩爾王傳》

《格薩爾王傳》是我國藏族人民創作的一部偉大的英雄史詩,這部史詩在廣闊的背景下,以恢弘的氣勢,高度的藝術技巧,反映了藏民族發展的重大歷史階段及其社會的基本結構形態,表達了人民民眾的美好願望和崇高理想,描述了紛繁的民族關係及其逐步走向統一的過程,揭示出社會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是研究古代藏族的社會歷史、階級關係、民族交往、道德觀念、民風民俗、民間文化等問題的一部百科全書,同時也是一部形象化的古代藏族歷史,在藏族文化發展史上,《格薩爾王傳》不僅是一部傑出的文學作品,而且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和認識價值,被譽為“東方的荷馬史詩”。中國是個多民族的大家庭,歷史早已把我國各族人民的命運緊密地聯繫在一起。因此,《格薩爾王傳》這部史詩同樣凝聚著我們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體現著中國各族人民追求平等、正義和美好的幸福生活的崇高理想。《格薩爾》的產生、流傳、演變和發展過程,是藏族歷史上少有的一種文化現象,在我們偉大祖國多民族的文學發展史上,乃至世界文學史上也不多見。本身就是一首詩篇,一首悲壯蒼涼的詩篇,一首大氣磅礴的詩篇,一首洋溢著蓬勃生機、充滿著青春活力的詩篇,一首孕育著創造精神、閃爍著智慧光芒的詩篇。從《格薩爾》產生、流傳、演變和發展的過程來看,時間跨度非常之大,有一、兩千年之久。從藏族的社會形態來看,自原始社會末期的氏族社會,經歷奴隸主專政和奴隸制社會,到封建農奴制時代。直至今天的社會主義時代,這部偉大的英雄史詩,依然在遼闊的青藏高原廣泛傳唱,深受藏族人民的喜愛,表現了強大的藝術生命力。歷史上藏族社會發展的凡個重要時期,都對《格薩爾》的流傳、演變和發展產生過影響,各個重要的歷史時期的發展變化,都在這部宏偉的史詩里得到直接或間接的反映,使她日趨豐富和完善,反過來講,《格薩爾》對各個時期藏族文化的發展,也起到了巨大的促進和推動作用,從而在藏族文化史上確立了不可替代、不可抹殺的重要地位。在藏族文化史上沒有第二部著作,能象《格薩爾》那樣深刻地反映古代藏族社會發展的歷史,對藏族文化的發展,產生如此巨大的影響,從這個意義上講,《格薩爾》堪稱“奇書”。

江格爾

簡介

江格爾傳奇 江格爾傳奇

《江格爾》最初產生於我國新疆地區的蒙古族衛拉特人中,至今還以口頭和手抄本形式廣泛流傳於新疆天山南北廣大地區的蒙古人中,成為他們家喻戶曉的英雄史詩。這部史詩約於15世紀至17世紀上半葉形成於當時的西蒙古或“衛拉特”地區。它長期在民間口頭流傳﹐經過歷代人民民眾﹐尤其是演唱《江格爾》的民間藝人江格爾奇的不斷加工﹑豐富﹐篇幅逐漸增多﹐內容逐漸豐富﹐最後成為一部大型史詩。迄今國內外已經蒐集到的共有60餘部﹐長達10萬行左右。“衛拉特”是蒙古族古代的一個部落名稱,意為“森林之部”。 13世紀前,他們聚居在貝爾加湖以北安加拉河一帶的八河流域,從事狩獵和遊牧活動,後來逐漸向西南方遷徙,約於15世紀初到新疆阿爾泰山一帶。目前衛拉特人主要分布在我國新疆、青海、甘肅及蒙古人民共和國西部幾個省。新疆的蒙古族居住在南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北疆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伊犁、塔城、阿爾泰地區的廣大牧區,共有12萬多人。

故事內容

江格爾汗 江格爾汗

主人公江格爾兩歲時,家鄉遭到了蟒古斯(魔王)的蹂躪,父母被害,他父親的好友、大力士蒙根西克西日格救了他。江格爾人小膽大,三歲的江格爾,手握黃花戟,身跨棗紅馬,四歲時就出征,七歲時開始建功立業,寶木巴地方的臣民把他推舉為聖主江格爾可汗。但蟒古斯敵人不甘失敗,經常伺機侵犯寶木巴國。江格爾率領他的十二位"雄師"、三十五名虎將和八千個勇士,蕩平了蟒古斯,保衛了寶木巴,揚名四十四國。以他非凡的才能,建立了一個"沒有冬天和嚴寒,四季如春陽光燦爛;沒有痛苦和死亡,人人永葆青春時光;沒有潦倒和貧窮只有富足和繁榮;沒有孤兒和鰥寡,只有興旺和發達;沒有動亂和恐慌,只有幸福和安康;珍禽異獸布滿山頭,牛羊馬駝撒滿草原;和風輕吹,細雨潤田"這樣一個理想的樂園和社會。這裡表達了人民對自由幸福生活的嚮往,讚許了和平寧靜的家鄉,追求一個美好的沒有壓迫,沒有自相殘殺的理想樂園。希望自然界也附隨人意,把人間變成沒有嚴寒酷暑,沒有風雪災害,禽獸滿山、牲畜遍地、水草肥美的永久幸福之地。

歷史意義

《江格爾》以其豐富的社會、歷史、文化內容,藝術上所達到的高度成就,在蒙古族文學史、社會發展史、思想史、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江格爾》是蒙古民族文化的瑰寶。

如果說英雄史詩是蒙古族遠古文學中最重要的民間文學體裁,那么《江格爾》就是這一體裁中篇幅最長、容量最大、藝術表現力最強的代表,它代表了蒙古族英雄史詩的最高成就,從而也代表了蒙古族遠古文學的最高成就,成為蒙古族文學發展史上的一個高峰。

瑪納斯

簡介

《瑪納斯》 《瑪納斯》

《瑪納斯》是柯爾克孜族民間文學的優秀代表作品。柯爾克孜族是我國少數民族中歷史悠久而古老的民族之一。千百年來,勤勞、智慧、勇敢的柯爾克孜人民為締造偉大中華民族的光輝歷史、創造豐富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做出了偉大的貢獻。

故事內容

瑪納斯 瑪納斯

瑪納斯,是柯爾克孜族傳說中的著名英雄和首領,是力量、勇敢和智慧的化身。《瑪納斯》這部史詩敘述了他一家八代,領導柯爾克孜族人民反抗異族統治者的掠奪和奴役,為爭取自由和幸福而進行鬥爭的故事。史詩共分八部,以瑪納斯的名字為全詩的總名稱,其餘各部又都以該部主人公的名字命名:如《瑪納斯》、《賽麥台依》、《賽依台克》、《凱乃木》、《賽依特》、《阿色勒巴恰與別克巴恰》、《索木碧萊克》、《奇格台依》。每一部都獨立成章,敘述一代英雄的故事,各部又相互銜接,使全詩構成了一個完整的有機體。這部史詩長達21萬多行,共2000萬字。 史詩《瑪納斯》最初產生於9至10世紀,後來在流傳過程中,經過柯爾克孜天才歌手們世世代代的琢磨,溶進了全民族的智慧,具有極高的藝術性和濃烈的民族特色。相傳《瑪納斯》的創作並非來自詩人的靈感,而是來自神授,演唱瑪納斯的歌手往往在一夢醒來後突然間獲得背誦百萬行史詩的能力 ,這點常常不為人所信,酷愛瑪納斯的柯爾克孜人民卻深信不疑。

《瑪納斯》在開篇唱道:“……為了人們的心情愉快,我給大家演英雄,這是祖先留下的故事,我不演唱怎么能行?……大地經過了多少變遷,戈壁沙漠變成了林海,綠色的原野變成了荒灘,一切的一切都在變化,祖先留下的史詩仍在流傳。” ……

至今,柯爾克孜人中仍在傳說著瑪納斯英雄沒有死去,依然活在人間,可見史詩影響之深遠。

歷史意義

《瑪納斯》是一部具有深刻人民性和思想性的典型英雄史詩。它從頭至尾貫徹著這樣一個主題思想:團結一切被奴役的人民,反抗異族統治者的掠奪和奴役,為爭取自由和幸福生活進行不懈的鬥爭。表現了被奴役的人民不可戰勝的精神面貌,歌頌了古代柯爾克孜族人民對侵略者的反抗精神和鬥爭意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