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垂岡

三垂岡是座奇山,在中國歷史上大有名氣。它位於山西省長治市郊,亦稱三垂山(或二岡山)。《三垂岡》,清代嚴遂成作七言律詩。

介紹

《三垂岡》一詩是清代著名詩人嚴遂成的七律,全文如下:
英雄立馬起沙陀,奈此朱梁跋扈何。
只手難扶唐社稷,連城猶擁晉山河。
雲帳下奇兒在,鼓角燈前老淚多。
蕭瑟三垂岡下路,至今人唱《百年歌》。
中國古人留下了浩如煙海的詩歌,其中詠史詩所占的比例不大;而在詠史詩中,寫戰爭而且令人過目難忘的,比例就更小。而嚴遂成這首七律,寫的恰恰是中國歷史上戰亂最多的五代的一次典型戰役

翻譯:英雄騎在站立的馬上,他出身於沙陀,可對於這朱溫後梁跋扈局面又能怎樣呢。一人之力難以扶持住唐朝的社稷,但他城池連片尚能擁有自己作為晉王的山河。風雲變幻,看到帳下有奇兒在可以接替自己,心中幾分欣慰,鼓角聲聲,燈前想起自己的衰老,不禁老淚縱橫。走在秋風蕭瑟的三垂岡下的路上,到現在我本人也唱起了當年英雄讓人唱的《百年歌》。

詳述

三垂岡是座奇山,在中國歷史上大有名氣。它位於山西省長治市郊,亦稱三垂山(或二岡山)。據歐陽修所撰《新五代史·唐莊宗本紀》載:"初,(李)克用破孟方立於邢州(今河北邢台),還軍上黨(今長治市),置酒三垂岡,伶人奏《百年歌》(西晉詩人陸機的組詩,共十首,每十歲為一首,唱人一生從幼到老的景況與悲歡),至於(唱到)衰老之際,聲甚悲,坐上皆悽愴。時(李)存在側,方五歲,克用慨然捋須,指而笑曰:'吾行老矣,此奇兒也,後二十年,其能代我戰於此乎!'"李存自幼隨父征戰,善騎射,膽勇過人。
他23歲(公元908年)時,李克用死,臨終囑託三事:解潞州(即上黨)之圍;滅梁(朱溫)報仇;恢復唐室宗社。李存戴孝出征,恰恰就在三垂岡大戰而勝,為稱霸中原舉行了奠基禮。三垂岡於是載入史冊
上黨古稱天下之脊,戰略地位極為重要,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誰占據了上黨、太行的地利,就可以囊括三晉,躍馬幽冀,揮戈齊魯,問鼎中原。因此,從公元883年至907年,二十多年間,朱溫等與李克用反反覆覆爭奪上黨,主要城池、關隘先後五度易手,戰事慘烈。到了公元907年,朱溫(本是黃巢部下大將)篡唐自立,國號梁(史稱後梁)。在開封做了皇帝的朱溫,派兵10萬再攻上黨。守將李嗣昭閉關堅守,梁軍久攻不克,便在上黨(時稱潞州)城郊築起一道小長城,狀如蚰蜒,內防攻擊,外拒援兵,謂之"夾寨"。兩軍相持年余,戰事進入膠著狀態。
李克用死,李存繼晉王位於太原。他召集眾將說:"梁人幸我大喪,謂我(年)少而新立,無能為也,宜乘其怠擊之。"他親率大軍,疾馳六日,進抵三垂岡。他感嘆道:"此先王置酒處也!"隨即將全軍隱蔽集結,梁軍毫無察覺。次日凌晨,天下大霧,李存借大霧的掩護,揮師前進,直搗梁軍"夾寨"。此時梁軍尚在夢中,倉促不及應戰,被晉軍斬首萬餘級,餘眾向南奔逃,投戈棄甲,填塞道路。符道昭等將官三百人被俘,只有康懷英等百餘騎出天井關(一名太行關)逃歸。朱溫在開封聞訊,驚嘆道:"生子當如是。李氏不亡矣!吾家諸子乃豚犬(豬狗)爾!"
三垂岡之戰,使李存最終占有上黨,把三晉大地作為穩固後方,進而兵下太行,逐鹿中原。此役是長途奔襲,以隱蔽奇襲取勝。毛澤東一生用兵如神,奇謀妙算,遠逾古人。他飽覽古代典籍,對三垂岡之戰的史事爛熟於心。揮筆書寫《三垂岡》詩,也說明了他對這次奇戰頗為欣賞。
這首詩不僅以戰爭為題材,而且寫了父子兩代英雄。唐末天下大亂,群雄逐鹿,李克用從代北沙陀族少數民族中崛起,一生征伐,創立了"連城猶擁晉山河"的基業。在他身後,李存父死子繼,又是一生征討,消滅後梁政權,統一中原,建立後唐。古代封建史家,是把這二人視為英雄父子的。而嚴遂成的這首詩,正是以李克用父子的史事為藍本的。毛澤東是中國大地上前所未有的大英雄,對於古代的非凡人物特別是軍事奇才的業績,他都了如指掌。這首為李克用父子而發的詩篇,自然引起了毛澤東的關注。

意義

就詩歌本身而言,此詩自是佳構。前人稱嚴遂成"長於詠古,人以詩史目之","格高調響,逼近唐音"。《三垂岡》一詩雖然只有短短五十六字,卻氣勢宏闊,寫出了李克用父子氣蓋萬夫的英雄風貌。它囊括史事,融貫古今,起首、結尾非同凡響。對仗工整,用筆老辣。"風雲帳下奇兒在,鼓角燈前老淚多"二句,更是神來之筆,活畫出人物形象,給人予人世滄桑之感。稱之為"奇詩",並不為過。正因為此詩頗具優長,所以才獲得詩名遠播中外的毛澤東的青睞。
毛澤東手書《三垂岡》原文:"英雄立馬起沙陀,奈此朱梁跋扈何。只手難扶唐社稷,連城猶擁晉山河。風雲帳下奇兒在,鼓角燈前老淚多。蕭瑟三垂岡下路,至今人唱《百年歌》。"此詩是清代詩人嚴遂成的七律。(毛澤東手書《三垂岡》手跡已在中央檔案館所編《毛澤東手書古詩詞選》一書中公開發表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