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祜語

拉祜語

拉祜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彝語支。在中國主要分布於雲南省的思茅、臨滄地區和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分拉祜納和拉祜熙兩個方言。拉祜族人口30多萬,操拉祜納方言的人口占總人口的80%以上。在國外通行於緬甸、泰國和寮國。

基本簡介

拉祜語稱為“阿朋阿龍”拉祜語稱為“阿朋阿龍”

拉祜族主要聚居於雲南省瀾滄縣、孟連縣,少數人與其他民族雜居於雲南省西南邊境縣。使用拉祜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彝語支。有拉祜納拉祜熙2個方言。由於拉祜族人長期與漢族、傣族交往密切,因此大多數拉祜族人能兼用漢語和傣語。

過去拉祜族人使用過西方傳教士創製的拉丁字母形式的文字,1957年在原有文字的基礎上創製了拼音文字式的拉祜文。20世紀50年代以前,拉祜族人信仰多神的原始宗教。後大乘佛教傳入,又流行這一宗教,還有少數村落居民信仰基督教或天主教。拉祜族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民族。他們與彝族、納西族等民族同源於古代氐、羌族系,由青藏高原不斷南遷而形成的民族。清朝時的史籍記載中,拉祜族被稱為“倮黑”。

拉祜是本民族的自稱。在拉祜語中,稱“虎”為“拉”,“用火烤食”為“祜”,拉祜意為“用火烤吃虎肉”。這一族名充分反映了拉祜族在歷史上曾經是一個狩獵的民族,被其他民族的人稱為“獵虎的民族”。拉祜族的社會發展很不平衡,20世紀40年代大部分地區已進入封建領主或地主經濟,但仍有一些地區保留著原始社會的殘餘,還在實行刀耕火種、輪歇拋荒的落後耕作方法。

新中國成立後,拉祜族人民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衛生等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發展。拉祜族統一的節日有五個,即春節、清明節端午節火把節八月月圓節。其中春節是最大有節日。這些節日的來歷和過節的內容,都有其本民族的特色。按照拉祜族的曆法,一輪12天,一月30天,一年12月,後來按照漢族的曆法三年潤一個月,但他們還是潤月不潤節,所以在拉祜族地方,碰上潤月年,就會出現過兩次節和過兩次年的情況。有的地方過前一個月的節,不過後一個月的節。

文字

1909年外國傳教士創造過拉丁字母形式的老拉祜文。50年代又創造了拉丁字母形式的新拉祜文。本文使用現行的新拉祜文。

語音特點

“庫扎”是拉祜語,意思是“過年的日子”,庫扎節就是拉祜年“庫扎”是拉祜語,意思是“過年的日子”,庫扎節就是拉祜年

①有24個聲母:p、ph、b、m、f、v、t、th、d、n、l、、h、、s、z、k、kh、、、x、、q、qh。、h、、s、z、、h、、、和 、h、、、互為變體。

②有9個單元音韻母:i、e、、、、a、、u、。的實際音值為[],u的實際音值為[/],是u的齒化音[]。有10個複元音韻母:ia、iau、u、ei、ai、au、ou、ui、ua、uai。

③有7個聲調:33、31、11、53、35、21、54。21、54調都伴有元音的緊喉作用。這兩個調除拉祜語固有詞之外,多來自古入聲漢語借詞,如p“北”、s“+”;以及促聲調傣語的借詞,如hax“熱愛”,nan“槍”。低平調11不穩定,在語流和語詞中多變為中降調31。如把元音處理為鬆緊兩類,則聲調可合併為5個。

④音節結構由元音+聲調,或輔音+元音+聲調構成,沒有帶輔音尾的音節。

方言

可以分為兩個方言,差異不大。
(1)拉祜納方言(ladhullnat,黑拉祜),這是最主要的方言,45萬人使用,其中中國28萬,緬甸10餘萬。
(2)拉祜西(熙)方言(ladhullshi,黃拉祜),20萬人使用,其中中國12萬,緬甸6萬。
(3)拉祜族還有其他的支系,但是不構成獨立的方言,比如拉祜普(ladhullphu,白拉祜)說拉祜納方言。
分布在雲南各地的苦聰人,被識別成拉祜族,他們的語言和拉祜語非常接近。據調查,金平縣的苦聰話與拉祜西方言接近,新平的苦聰話(4000人)獨具特色。其他地區的苦聰話尚待研究。

語法特點

雲南人民廣播電台播音員在用拉祜語宣傳十七大精神雲南人民廣播電台播音員在用拉祜語宣傳十七大精神

①以虛詞和詞序為主要語法手段。語序是:主語在謂語前,賓語在動詞前,名詞中心語在形容詞定語前,副詞狀語在動詞中心語前。例如,nm(娜木)(氣力)tkh(一會)(休息)(了),qhn(然後)ph(白菜)q(又)qhd(賣勁地)h(洗)v(語氣、陳述)。 “娜木休息了一會,然後又賣勁地洗白菜”。形容詞加助詞v(的)則可在名詞中心語前,如PHV(白的)ph(狗)“白狗”。

②名詞中心語在數量詞組定語前,數詞和量詞必須連用, 數詞不能單獨修飾名詞。 如h(人)t(一)(個)“一個人”。

③有些名詞本身可作量詞,如qh(山)t(一)qh(山)“一座山”。名詞末一音節也可作量詞,如s(樹木)t(一)(棵)“一棵樹”。

④動量詞在動詞之前,如m(炮)t(一)qh(下)b(放)“放一下炮”。

⑤有些名詞末一音節重疊可作動詞, 如sv(花)v(開)“開花”。

⑥人稱代詞分單數、雙數和複數;第一人稱複數分包括式與排除式,如(我),xn(我們倆),x(我們),x(咱們)。

⑦反身代詞主要有4種形式:一是代詞重疊,中間加qh,如(我)qh(我)“我自己”;二是代詞後加qh,如s(個人)qh“各人自己”;三是代詞後加mqh,如(他)mqh“他自己”;四是代詞後加mqh,如(我)mqh“我自己”。

⑧處所指代詞分近指、遠指、上遠指和下遠指:hk“這裡”(近),k“那裡”(遠),nk“上方”(遠處),mk“下方”(遠處)。

結構助詞v和th在拉祜語中具有重要作用。作領格助詞,如v“我的”;組成指代詞,如h(這)v“這個”; 在動詞、形容詞後一般都可加v,如xv“賣的”,qhv“苦的”。這些加v的詞既可作動詞、形容詞用,也可作名詞使用。th是賓格助詞,加在賓語後。在雙賓語的句子中,加在間接賓詞後。加th後即使語序變動也不影響句子意義。

⑩有使動範疇,以變調或聲母清濁交替,或兩者兼用表示。 如“吃”“餵”,d“喝”t“飲、使喝”。有些詞以變調加助詞v的方式表示程度加深。如“紅”,v“紅彤彤的”。

辭彙特點

①單純詞多數是單音節的,雙音節的不多,多音節的更少,且多為鳥獸昆蟲之類。

派生詞由詞根和前綴或後綴構成。前綴無具體意義,如+(芽)“芽兒”,+m(火)“火”中的和-。後綴多數有意義, 如-表示粒、顆、果等:m(眼)(珠)“眼睛”,(稻)(粒)“稻子”。-p表示男性:v(長)p(男)“哥哥”。-m表示女性、物品、素質等:v(長)m(女)“姐姐”,p(蠅)m(物)“蒼蠅”。-q表示老、笨拙:p(祖)q(老)“愚公、老朽”。-k表示處所:h(住)

中國語系

漢藏語系漢語族漢語官話 · 晉語 · 吳語 · 徽語 · 粵語· 平話 · 湘語 · 贛語 · 客家話 · 閩語
白語白語
藏緬語族阿昌語 · 阿儂語 · 倉拉語 · 達讓語 · 獨龍語 · 格曼語 · 哈尼語 · 基諾語 · 嘉絨語 · 景頗語 · 拉祜語 · 傈僳語 · 珞巴語崩尼-博嘎爾語 · 蘇龍語 · 義都語) · 門巴語 · 納西語 · 怒蘇語 · 普米語 · 羌語 · 木雅語 · 柔若語 · 土家語 · 彝語諾蘇語 · 撒尼語) · 桑孔語 · 扎巴語 · 載瓦語 · 藏語
苗瑤語系巴哼語 · 布努語 ·炯奈語 · 勉語 · 苗語 · 畲語 · 瑤語支
壯侗語系標話 · 布央語 · 布依語 · 村話 · 傣語撣語) · 侗語 · 錦語 · 拉基語 · 拉珈語 · 黎語 · 臨高語 ·毛南語 · 莫語 · 仫佬語 · 儂語 · 普標語 · 水語 · 佯僙語 · 耶容語 · 仡佬語 · 羿語 · 壯語
南亞語系布朗語 · 德昂語 · 佤語 · 京語越南語) · 莽語 · 倈語 · 布甘話 · 克蔑話 · 寬話
南島語系台灣南島語言泰雅語 · 太魯閣語 · 阿美語 · 撒奇萊雅語 · 布農語 · 巴賽語 · 貓霧捒語 · 噶瑪蘭語 ·猴猴語 · 西拉雅語 · 法佛朗語 · 洪雅語 · 凱達格蘭語 · 龜侖語 ·巴布拉語 · 排灣語 · 卑南語 · 巴宰語 · 噶哈巫語 ·賽夏語 · 邵語 · 道卡斯語 · 魯凱語 · 鄒語 · 卡那卡那富鄒語 · 沙阿魯阿鄒語
馬來-玻里尼西亞語族 回輝話
阿爾泰語系蒙古語族保全語 ·達斡爾語 · 東部裕固語 · 東鄉語 · 蒙古語 · 土族語 · 康家語
突厥語族哈薩克語 · 吉爾吉斯語 ·撒拉語 · 韃靼語 · 維吾爾語 · 烏茲別克語 ·西部裕固語
滿-通古斯語族鄂倫春語 · 鄂溫克語 · 赫哲語 · 滿語 · 錫伯語
印歐語系俄語 · 色勒庫爾語 · 瓦罕語
孤立語言朝鮮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