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坻石幢

寶坻石幢

寶坻石幢位於天津市寶坻縣城十字街中心區,造型奇特,雕工精良,為佛教石雕藝術上品。始建於遼聖宗年間(983-1031年),金皇統、清康熙、光緒年間重建,由幢座、幢身和幢頂組成。通高11.4米。幢座座部為方形,四面雕刻佛傳故事,方台上置須彌座,束腰刻壺門,再上作仰蓮。幢身由八面體石柱和寶蓋構成,現為六級。第一、二級雕千佛像,第三級為光緒年章(1875年)重刻康熙二十一年(1862年)《重修石幢記》,第四級鐫《佛頂尊勝陀羅尼經》,第五、六級復雕佛像。寶蓋四匝雕獸頭和仿絲縷垂幔紋飾,最上一層雕瓦檐圖案,再上是蓮台,中立鑄鐵幡竿,頂置如意寶珠。第一、二級幢身周圍外加八根石柱,其中第一級雕蟠龍,五條張嘴,三條合嘴,相傳為工匠“張五”、“何三”雕制。石幢金頂為古代寶坻八景之一,也是天津石幢規模最大的一座。“文化大革命”中,石幢被推倒,1998年葺補復原。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信息

石幢特點

寶坻石幢寶坻石幢
寶坻石幢位於天津市寶坻縣城十字街中心,造型奇特,雕工精良,為佛教石雕藝術上品。遼聖宗年間(983-1031年)始建,皇統、康熙、光緒年間重建,由幢座、幢身和幢頂組成。通高11.4米。幢座座部為方形,四面雕刻佛傳故事,方台上置須彌座,束腰刻壺門,再上作仰蓮。幢身由八面體石柱和寶蓋構成,現為六級。第一、二級雕千佛像,第三級為光緒年章(1875年)重刻康熙二十一年(1862年)《重修石幢記》,第四級鐫《佛頂尊勝陀羅尼經》,第五、六級復雕佛像。寶蓋四匝雕獸頭和仿絲縷垂幔紋飾,最上一層雕瓦檐圖案,再上是蓮台,中立鑄鐵幡竿,頂置如意寶珠。第一、二級幢身周圍外加八根石柱,其中第一級雕蟠龍,五條張嘴,三條合嘴,相傳為工匠“張五”、“何三”雕制。石幢金頂為古代寶坻八景之一,也是天津石幢規模最大的一座。“文化大革命”中,石幢被推倒,1998年葺補復原。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石幢歷史

寶坻石幢寶坻石幢
寶坻石幢始建於遼聖宗年間(983~1031年),清康熙、光緒年間重建。分幢座、幢身和幢頂3部分,幢座方形,四面雕刻佛傳故事,上置須彌座、束腰壺門和仰蓮。幢身由八面體石柱和寶蓋構成,上、下6級。第一、二、五、六級雕佛像;第三級置光緒元年(1875年)重刻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重修石幢記》;第四級鐫《佛頂尊勝陀羅尼經》經文。各層寶蓋,周匝雕獸頭和仿絲縷垂幔紋飾,最上一層雕瓦檐。幢頂置蓮台、鑄鐵幡竿和如意寶珠。整座石幢造型奇特,雕工精細。石幢金頂為古代寶坻八景之一,也是天津石幢規模最大的一座。“文化大革命”中,石幢被推倒,1998年葺補復原。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天津現存藝術價值較高石雕

寶坻石幢寶坻石幢

天津市寶坻城區地勢最高點,有一座高聳的石幢,石幢由基壇、幢身、寶頂等三部分組成,通高約11米。石幢中心貫一根柱,外面有8根石角柱,雕刻精美圖形。此石幢初建年代,有說金代,還有說遼代。歷史上曾多次毀而復修,最後一次被毀是“文革”時期(1967年),修復為1988年。當時,有關部門蒐集部分原構件葺補重建,使這一珍貴的文物得以復原。這座石幢比例勻稱,造型優美,具有遼金時代的藝術特徵,是本市現存的一座石雕藝術價值較高的石幢。它與寶坻原廣濟寺相距百餘米,也是傳揚佛教的產物。“石幢金頂”是舊時著名的“寶坻八景”之一。

石幢傳說

寶坻石幢寶坻石幢
關於這座石幢的由來,在寶坻還有一段動人的傳說。據《寶坻縣誌》記述,早在金時代,石幢這個地方地勢也很高。

據說修建石幢這塊地方的底下有一個“海眼”,通著大海,“海眼”里住著一條惡龍,時常犯脾氣,一犯脾氣就發大水,除這一塊是乾地,四邊均為一片汪洋,弄得十年九澇,民不聊生。時間久了,觀音菩薩看到這方有難,就變成俊俏的小媳婦在石幢旁開了一個小飯鋪,專賣撈麵,物美價廉,方便百姓。這下卻惹惱了惡龍,它覺得在它眼皮底下,天天亂鬨鬨的,不像話,就變成了一個黑大漢,晃著膀子來飯鋪找茬兒,叫罵不止。這時,俊小媳婦就出來相勸,把大漢讓進屋。黑大漢看了看俊媳婦,火氣消了一半,說:“大爺餓了,給大爺我上飯!”俊小媳婦問:“不知你用多少?”黑大漢拍著肚子說:“我這肚子通著四海,你有多少我吃多少!”俊小媳婦說:“我這麵條連著三山。”說完就把一碗麵條端到黑大漢面前,黑大漢嘴一張就把一碗麵條吞進肚子,還沒等吃第二碗,黑大漢就覺得肚子翻心燎肺的難受,不一會兒吐出一大攤,嘴上還掛著一根,大夥一看,黑大漢吐的都是鐵鏈子。俊小媳婦走到黑大漢面前,抓住黑大漢嘴裡那根鐵鏈子狠勁地拽,把這黑大漢疼得滿地打滾,一會兒就現出原形,狼狽地爬到“海眼”里去了。俊小媳婦趕緊用一塊大石頭堵住了“海眼”。轉年,又出資備料請工,在上邊建了一座石幢,從此這條惡被鎮住,再也不敢禍害百姓了。

交通旅遊

寶坻石幢交通線路

坐16路公車在十字街中心下車。

寶坻石幢門票價格

門票:免費開放

旅遊小貼士:不要穿皮鞋以防止腳扭傷,儘量穿旅遊靴或軟底布靴等平底比較舒適的鞋。

相關詞條

中國寺廟5

寺廟--我國的藝術瑰寶庫,它是我國悠久歷史文化的象徵。從廣義上來說,寺廟不僅僅與佛教一家有關。但在佛教中,寺廟就有許多種稱謂:如“寺”,最初並不是指佛教寺廟,從秦代以來通常將官舍稱為寺。在漢代把接待從西方來的高僧居住的地方也稱為寺,從此之後,“寺”便逐漸成為中國佛教建築的專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