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陀寺

頭陀寺

頭陀寺,舊稱密印寺,位於浙江省溫州市甌海區南白象鎮頭陀山麓。占地約5. 2萬平方米。傍山而建,相傳唐代高僧玄覺(665—713)曾棲遲於此。於後漢乾佑(948—950)年間正式建寺。歷經宋元至明重建。清代有諦閒、曉柔諸法師,先後於寺中建樹法幢。全寺為五進合院式木構建築,總建築面積達6000平方米,前殿左畔有碑亭一座,為方形歇山頂式,內立清順治十七年(1660)《重修頭陀密印禪寺碑記》。1981年被列為溫州市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在政府有關部門的指導關懷和十方善信的發心護持下,現已恢復了放生池、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三聖殿、法堂、客堂和僧寮。1997年底,從斯里蘭卡請得佛陀舍利,創佛舍利自錫蘭東傳中國第一例,並建造舍利殿供奉之。

基本信息

簡介

頭陀寺頭陀寺
浙江訊頭陀寺座落在甌海區南白象頭陀山麓,傍翼吹台,右眺大羅,峰巒遙挹海國之風,嶺村近稱雲霓之潤,林無猛獸,谷有鳴禽,景色幽絕。寺院有1000多年的歷史,是溫州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省級重點開放寺院,被尊為佛教禪宗永嘉玄覺大師的祖庭,影響深遠。在1992年開放以後,其大雄寶殿經過了初步的維修,由於多年風雨侵蝕和白蟻蛀蝕,大雄寶殿漏水現象嚴重,樑柱和檐椽已更換數次。尤其是2005年的泰莉颱風,將大部分的垂脊和瓦當刮落,挑檐斷裂,檐椽坍塌,牆體出現裂隙,事後僅以木柱將斷裂的挑檐支撐住,現狀岌岌可危。2007年9月9日下午5:29分,由於受到帕布和蝴蝶颱風的影響,雨水量大,原已腐朽的挑梁發生斷裂坍塌,現在整個大雄寶殿已經關閉,停止使用,僧人的宗教生活並未受到太大的影響,寺院準備儘快開始修建。

溫州頭陀寺,舊稱密印寺,座落在甌海區南白象鎮頭陀山麓。占地約5.2萬平方米。傍山而建,“山銳而頂圓,下瞰諸山,如老僧趺坐說法,”故號。頭陀,傍翼吹台,右眺大羅,峰巒遙挹海國之風,嶺村近稱雲霓之潤,林無猛獸,谷有鳴禽,景色幽絕。開山較早,相傳唐代高僧玄覺(665—713)曾棲遲於此。於後漢乾佑(948—950)年間正式建寺。歷經宋元至明重建。清代有諦閒、曉柔諸法師,先後於寺中建樹法幢。

明末林增志(1593—1667)青年時寓寺讀書。後於崇禎元年(1628)中進士,官翰林編修,和黃道周、倪元璐友善。唐王建號隆武,起為禮部右侍廊兼東閣大學士。鏇任文淵閣大學士、禮部尚書。隆武死難,增志出奔沙縣,至呂峰山從逾遵長老出家,改名行幟,法號法幢。順治五年(1648),歸住密印寺舊日讀書處,見寺宇行將傾圮,矢志修復,歷時四載,遂於八年冬落成。

寺宇宏敞巍峨,“地廣數十畝”,“千楹萬礎紺殿飛樓”“可與吳越雙徑、天童、雪竇諸大叢林頡頏相望”。寺前有蓮池,入門為天王殿(山門);前殿為祖堂,殿左有心印樓;正殿為大雄寶殿,東西廂為大小禪房,客舍,內進有方丈室,藏經樓,延壽堂,最後為“忘山閣”。全寺為五進合院式木構建築,總建築面積達6000平方米,前殿左畔有碑亭一座,為方形歇山頂式,內立清順治十七年(1660)《重修頭陀密印禪寺碑記》。

1981年被列為溫州市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在政府有關部門的指導關懷和十方善信的發心護持下,現已恢復了放生池、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三聖殿法堂、客堂和僧寮。1997年底,從斯里蘭卡請得佛陀舍利,創佛舍利自錫蘭東傳中國第一例,並建造舍利殿供奉之。

主要景點

頭陀嶺是紫金山的主峰,海拔468米,公園就建於主峰之西,倚山而成,勢成蜿蜒,故名頭陀嶺公園,又稱山頂公園。這裡地勢險要,峭石壁立,風光絕佳,歷代不少帝王將相、文人墨客來此尋幽探勝,留下了許多珍貴的遺蹟。登高遠眺,古城南京萬千氣象、滄桑巨變盡收眼底。景區內有聞名中外的紫金山天文台,歷經滄桑的天堡城、江南第一彌勒佛坐像等眾多勝跡。為方便遊人觀光覽勝,中山陵園於1993年投資興建了紫金山觀光索道,連線紫金山天文台,直達山頂,成為鐘山景區內的新景點之一。紫金山索道從太平門地堡城經紫金山天文台到頭陀嶺,全長2350米,高差330米,是我國目前最長的吊椅式索道。遊人坐在吊椅上,懸浮在林海松濤之上,美麗如畫的山水和古城建設新貌忽隱忽現。觀光索道串聯起地堡城、天文台、天堡城頭陀嶺等十餘個景點,星星點點的秋色吊椅成為裝點山色的一道流動的風景。景區面積不大,但卻別有一番情趣。彌勒大佛笑容滿面,任來往遊人瞻仰,膜拜;觀音池必是遊人參拜之地,池前的香火可是不曾斷過;白雲亭建於頭陀嶺絕壁巨石之上,置身其間,如懸空中,俯瞰南京山川,澄江如練,阡陌縱橫;玄武湖明孝陵梅花山紅牆綠樹亭台樓榭盡收眼底;亭東數米處是古頭陀寺遺址,江南第一大青銅彌勒佛趺坐其上,自在安詳。得一禪語“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開口便笑,笑天下可笑之人”攀登紫金山,到頭陀嶺公園遊覽已成為南京百姓休閒健身的一項保留節目。紫金山是南京草木最為繁多的景區,一路行去,山中青山綠樹,森林植被,,空氣清新,鳥語花香,讓人感覺好舒服。紫金山可以說是南京母親山,由於她海拔不高,離南京的主城區非常近,所以是本地市民晨練爬山的好去處。過去百姓登山,除觀光索道之外,比較隨意,紫金山周圍任

頭陀寺頭陀寺
意選擇。有的道路崎嶇不平,有的如履平地。為了保護森林和植被,現在陵園管理局統一規定了6條線路登山。這6條規定的線路分別是:(一)櫻駝村(煤氣公司圍牆北側)—防火崗亭—橫穿紫金山北防火道—沿登山道至山頂;(二)太平門(龍脖子)—天文台路—天文台—西馬腰—沿登山道至山頂;(三)太平門(龍脖子)—紫金山索道停車場東側職工食堂—西馬腰—沿登山道至山頂;(四)板倉街49號(管理局宿舍圍牆東側)—登山道—地磁台天文台路—天文台—西馬腰—沿登山道至山頂;(五)滑道遊樂園、水榭路口—中山書院—沿登山道經永慕廬至中馬腰—山頂;(六)內環路東入口(馬群北)—范鴻仙墓—東馬腰—中馬腰—山頂。我們喜歡沿太平門到明孝陵之間一條“九曲十八彎”的路﹐老百姓俗稱“龍脖子路”。一路欣賞風光旖旎的風景,一邊是湖光山色,一邊是巍峨古老而曲折的城牆。沿著城牆一路向東,經廖仲愷墓到中山植物園……等處,或從天文台後面的小路穿過西瑪腰到達頭陀嶺公園,那裡環境幽靜,不論走路還是健身,都能呼吸到新鮮的空氣。頭陀嶺上有太平天國時期修築的兩個重要軍事要塞。天堡城在西峰山上,今紫金山天文台內,築於絕壁之寂,可以俯瞰全城。地堡城在西峰山下、太平門外,炮台堅固。上下呼應,易守難攻。1853年太平天國建都南京後,在海拔267米的天堡峰巒頂和該峰西北麓龍脖子上,用當地堅硬的虎皮石,修築成壁壘森嚴的天堡城、地堡城兩座軍事要塞。作為太平天國的戰略要地控制著東北方向堯化門,岔路口等以及東南方向麒麟門,上坊門等入侵之敵。太平天國後期,太平軍與湘軍對壘,湘軍亦是於1864年首先攻陷天堡城後才攻陷南京。天堡城現存西、南、東三面。何香凝與廖仲愷墓就在地堡城附近,這兩個遺址已沒有多少參觀的價值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