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門

山門

山門意為寺院正面的樓門,寺院的一般稱呼。過去的寺院多居山林,故名“山門”。通常寺院為了避開市井塵俗而建於山林之間,因此稱山號、設山門。後世造於平地、市井中之寺院,亦泛稱山門。一般有三個門,所以又稱"三門"。象徵“三解脫門”,即“空門”、“無相門”、“無作門”。今之寺院或僅有一門,也可稱之為三門。

基本信息

詞義

墓門

山門山門

《宋書·袁顗傳》:“奈何毀擲先基,自蹈凶戾。山門蕭瑟,松庭誰掃?”

佛寺的外門

唐 李華 《雲母泉》詩:“山門開古寺,石竇含純精。”《水滸傳》第九十回:“﹝ 宋江 等﹞轉到山門外,只聽寺內撞鐘擊鼓,眾僧出來迎接。” 洪深 《青龍潭》第一幕:“ 智圓 :‘村里人跑來敲山門,我們反而不明白是為了什麼事情呢?’”

指道觀的外門

《儒林外史》第三十回:“﹝ 杜慎卿 ﹞坐轎子一直來到 神樂觀 ,將轎子落在門口,自己步進山門。”《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三七回:“﹝ 玄妙觀 ﹞山門外面,有兩家茶館。”1989年《睢縣誌·文化·古建築》:“袁家山(袁可立別業),……昔日,前有山門,中有大殿,後有八卦亭。”

代指寺院

五代 齊己 《送林上人歸永嘉舊居》詩:“東 越 常懸思,山門在 永嘉 。”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一:“僕人順手直東指,道‘兀底一座山門!’”《西湖佳話·六橋才跡》:“山僧有一句轉語,學士若答得來便罷,若答不來,便請解下身上系的玉帶,留鎮山門。”

寺院的稱呼

景觀景觀

寺院正面的樓門。寺院的一般稱呼。因為以前寺院多築于山林之間,故以山門為寺院的別名。這是因為過去的寺院多居山林,故名“山門”。通常寺院為了避開市井塵俗而建於山林之間,因此稱山號、設山門。後世造於平地、市井中之寺院,亦泛稱山門。一般有三個門,所以又稱"三門"。象徵“三解脫門”,即“空門”、“無相門”、“無作門”。今之寺院或僅有一門,也可稱之為三門。這三座門常蓋成殿堂式,或至少是把中間的一座蓋成殿堂,叫“山門殿”或“三門殿”。殿內塑兩大金剛力士(屬護法神“

天龍八部”)像。金剛力土是手執金剛杵守護佛法的護法神,其形象一般都是面貌雄偉,作忿怒相,頭戴寶冠,上半身裸體,手執金剛杵,兩腳張開。所不同者,只是左像怒顏張口,以金剛杵作打擊之勢;右像忿顏閉口,平托金剛杵,怒目睜視而已。

由山門往北,第一重殿是天王殿,殿中間供大肚彌勒菩薩(或天冠彌勒),面朝南。彌勒菩薩的背後,供韋馱菩薩(護法神),面向北。兩尊菩薩背靠背,中間隔板壁。我國漢地一般寺廟供奉的彌勒像為五代時的布袋和尚,因傳說為彌勒化身,故後人塑像供奉之。據《高僧傳》記載,布袋和尚為五代梁時僧,明州(浙江)奉化人,或謂四明人,姓氏、生卒年均不詳。自稱契此,又號長汀子。世傳為彌勒菩薩之應化身。常以杖荷一布袋,見物則乞,故人稱布袋和尚。《景德傳燈錄》卷二十七載,布袋和尚身材肥胖,眉皺而腹大,出語無定,隨處寢臥;常用杖荷一布囊,凡供身之具,均貯於囊中,時人稱為長汀子布袋師。師能示人吉凶,頗能預知時雨。梁貞明二年(916)三月,師將示寂,於岳林寺東廊下端坐磐石,而說偈曰:“彌勒真彌勒,分身千百億;時時示時人,時人自不識。”

佛學內容

山門山門

又作‘三門’。寺院正面的樓門,為禪剎七堂伽藍之一。通常寺院為了避開市井塵俗而建於山中,因此

稱山號、設山門。關於‘山門’一詞,《法苑珠林》卷三十九有有關荊州河東寺的記事︰‘寺開三門兩重七間’。日僧圓仁《入唐求法巡禮行記》載︰‘西國僧佛陀波利空手來到山門。文殊現老人之身,不許入山。’而於大華嚴寺條載︰‘院內大眾相送到三門外,捫淚執手別。’金閣寺條︰‘出金閣寺三門,尋嶺向南’等。

禪宗盛行以後,寺院都設有三門。《敕修清規》卷一〈聖節〉(大正48·1113a)︰‘啟建之先一日,堂司備榜,張於三門之右及上殿經單俱用黃紙書之。’卷六〈日用軌範〉(大正48·1145c)︰‘食罷出寮,不得出三門。’該書並將寺院的開山祖稱為開山,其他寺院稱為諸山,或採用山門作為一寺一山的稱呼。

此外,《釋氏要覽》卷上〈住處〉解釋三門的字義雲(大正54·264a):“凡寺院有開三門者,只有一門亦呼為三門者何也?佛地論雲︰大宮殿、三解脫門,為所入處。大宮殿喻法空涅盤也,三解脫門謂空門、無相門、無作門。今寺院是持戒修道,求至涅盤人居之故由三門入也。”

湖南省洞口縣山門鎮

洞口縣山門鎮洞口縣山門鎮

概況

湖南省洞口縣山門鎮位於洞口縣東北部,距縣城20公里,簡稱山門。“山門”,因鎮北黃泥江兩岸雪峰山對峙,儼如大門,故名山門。 山門鎮地處湘中偏西南,雪峰山東麓,黃泥江畔。因雪峰山脈兩座高山夾峙狀若山門,又是“湘黔古道”的必經之門,自古就有“南方絲綢之路”之稱,故名為山門。宋代在此設山門寨,為寶慶十寨之一。

山門早在唐代就形成墟場集市,時稱“黃家橋”。北宋大觀元年(公元1107年)設山門寨,為古武岡十寨之一,“黃家橋”由此改稱山門直至清代。民國年間武岡縣治安鄉鄉治復名“黃家橋”。新中國成立後於1952年改為山門鎮,為洞口縣最老古鎮之一。據《中國古代地名大詞典》載:山門鎮,在湖南武岡縣東北,當龍翅水王(黃)泥江之口,亦作三門。

山門鎮歷史悠久,文化底蘊厚澤。全鎮總面積108平方公里,現轄黃江,松坡,車龍3個社區居委會和農蔬,里仁,田凼等34個行政村,總人口6.2萬人,其中城鎮人口1.6萬人,城區面積3.2平方公里。鎮內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蔡鍔公館和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秀雲觀南嶽殿;另有清水香地,景色壯觀,香氣撲鼻,讓人心曠神怡,流連忘返;大合貞節牌坊,造型典雅,鑿工精細,內含豐富;眾多的姓族祠堂,莊重素樸,忠孝沉厚,肅然仰止。

山門鎮人傑地靈,名人輩出。近代有極力反袁的共和先驅蔡鍔,現代有世界文化名人著名畫家黃鐵山,有國內著名消費經濟學家尹世傑。

山門鎮還是洞口縣著名的糧食主產區,也是“雪峰蜜桔”和牲豬的主要生產地。

目前,山門鎮形成了以造紙、竹木加工、農產品加工、機械製造、建築材料為主體的工業體系;建成了優質稻、柑桔、牲豬、蔬菜、苗木花卉等五大農產品生產基地;建設了山門二橋、商業步行街、沿江大道、中心文化廣場、城南路、市場路、蔡鍔西路、城東車站等工程,全面啟動了蔡鍔東路、福苑小區等建設項目,當地政府正積極申報省級歷史文化名鎮。

巍巍雪峰山,地廣物博;悠悠黃泥江,天藍水碧。山門人民勤勞樸實,熱情好客,歡迎各界有識之士前來山門旅遊觀光,投資創業,共創輝煌。

現狀

湖南省洞口縣山門鎮位於洞口縣西部,轄34個村,3個居委會,456個村民小組,14933戶,全鎮總人口50628人,其中農業人口42942人,勞動力資源26642人,全鎮總面積108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1572畝,其中水田27764.4畝。

旅遊資源

山門鎮以豐富的自然資源和悠久的歷史文化而名躁子湘西南,秀雲山南嶽殿和“蔡鍔公館”每年都將吸引20—30萬遊客一慕方而來,每年都將為山門創收100餘萬元,有力地推動了山門的經濟發展。

改革開放以來,山門鎮歷屆黨委、政府在黨中央和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始終堅持“民營為主,工業強鎮”戰略,緊緊圍繞招商引資,城鎮擴展,農業結構調整,旅遊開發四條主線開展工作,由於組織嚴密,措施得力,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成績,各項工作都得到了長足的發展。

該鎮歷史積澱深厚,名人輩出。近代著名的民主革命家和傑出軍事家蔡鍔,國內著名消費經濟學家尹世傑,世界文化名人黃鐵山均成長於斯。

古鎮新區

鎮人民政府位於蔡鍔中路。

鎮南秀雲山雄姿

人流接踵的大正西街

山門母親河——黃泥江

黃泥江邊的石板古道

蔡鍔雕像

蔡鍔廣場聳立的蔡鍔雕像立新街口的蔡鍔公館,為1994年修復(注意:左樓視窗位置為幼年蔡鍔臥室,樓下為蔡鍔父母蒸酒磨豆腐的營業房,幼年蔡鍔在此住居約5年) 。

秀雲觀牌樓

高大宏偉的秀雲觀牌樓始建於明洪武年前的秀雲觀正殿,距今800年以上(1993年修復)。

浙江省溫州市平陽縣山門鎮

平陽縣山門鎮平陽縣山門鎮

概況

山門鎮位於平陽西部,距縣城44公里,東接水頭鎮,西鄰曉坑、懷溪鄉,南與南雁鎮隔溪相望,北界鳳臥鎮,平(平陽)文(文成)公路橫穿而過,全鎮面積35.84平方公里,下轄山門、東嶼、疇溪三個辦事處,有26個行政村,3個居民區,總人口2.87萬,是“溫州市文明鎮”、“溫州市生態鎮”。2005年全鎮共實現工農業總產值14501萬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138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823元。

革命老區

門是革命老區,素有“浙江延安”之稱,早在30年代,山門人民就在曾山、劉英、粟裕等老一輩革命家的領導下開展革命鬥爭。抗日戰爭時期,山門是中共閩浙邊臨時省委和閩浙皖贛四省邊區主任公署國共合作談判地,山門大屯村是中共閩浙邊臨時省委駐紮地,山門鳳嶺山疇溪國小是當年閩浙邊抗日救亡幹部學校創辦地,山門街是中國工農紅軍挺進師改編的國民革命軍閩浙邊抗日游擊總隊北上抗日始發地。2005年2月,平陽連同上海、嘉興列入全國紅色旅遊30條精品線路,溫州浙南(平陽)抗日根據地列入全國100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山門鎮成為平陽縣紅色旅遊主要鄉鎮之一。

旅遊資源

山門鎮依山傍水,土壤肥沃,氣候宜人,旅遊資源豐富。轄區內有國家級森林公園——滿田林場、中國工農紅軍挺進師紀念園等旅遊景點和名勝古蹟,融革命傳統教育和自然景觀為一體,奇特的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吸引大量的遊客前來觀光旅遊,僅2005年遊客數就達11萬。

近年來,山門鎮牢牢抓住機遇,不斷開拓創新,經濟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一是產業水平全面提高。以紅色旅遊為主的第三產業發展迅速,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平陽縣黨政幹部培訓學校主體工程竣工,中國工農紅軍挺進師紀念園主入口及通道工程開工建設,陳列館完成方案設計,山門紅色旅遊的知名度和影響力不斷提高。高效生態農業穩步發展,現有馬蹄筍基地6000多畝,無污染瓜蔬基地4000畝,早香茶基地600多畝。二是基礎設施建設穩步推進。交通條件不斷改善,投資900多萬元完成總計27.96公里共7條康莊工程道路建設任務;建成城鎮水泥路18條近11萬平方米;完成了平陽至文成公路山門段的改建工程。城鎮面貌日新月異,投資400多萬完成山門一橋二橋小流域治理工程;投資60多萬元完成了平西路綜合整治;新建了電信、郵政、工商、水利、土地、電力、房管、規劃和廣播電視等大樓;啟動了山門鎮小遷建工程。配套設施進一步完善,實施了城鎮亮化工程;山順輸變電線路山門段改造完成;山門灌區節水灌溉工程開始啟動。三是各項事業全面發展。大力實施了下山脫貧移民工程,建成扶貧小區3個,安置下山脫貧民眾630戶2584人。開展“十百工程”建設,農村環境逐步改善。教育創強取得突破性進展,全鎮有高中1所、國中1所、國小4所。民主法制建設不斷推進,“四五”普法順利通過驗收。農村社會保障逐步完善,投入20萬元建設了山門鎮集中供養院。科技、文化、衛生等事業逐步發展。 在新世紀的起點上,山門人民將在縣委、縣政府的領導下,以“打造紅色之都、建設生態山門”為目標,加快產業培育,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加快和諧社會構建,堅持以民為本,科學發展,促進和諧,全力推進山門鎮經濟社會又快又好發展。

安徽九華山山門

山門山門

地理位置

九華山山門位於甘露寺旁,經龍池庵,略行片刻,可見大型牌坊式山門。

由山門可進入群山環抱的九華街,來到九華山腹地。

山門上有“九華聖境”四字。這是清朝康熙四十四年(公元1705年)康熙皇帝賜予九華山的御書。

九華山旅遊景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