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陰惡性淋巴瘤

外陰惡性淋巴瘤

惡性淋巴瘤累及生殖道通常是全身性疾病的一部分,但原發性的外陰惡性淋巴瘤也有報導。發病年齡在21~89 歲,平均58 歲。惡性淋巴瘤根據臨床和病理分兩大類:霍奇金淋巴瘤(HD)和非霍奇金病淋巴瘤(NHL)。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拼音 :
wàiyīnèxìnglínbāliú

外陰惡性淋巴瘤外陰惡性淋巴瘤

疾病別名 :
外陰何杰金氏病,外陰何杰金病,外陰網狀細胞肉瘤,外陰間質瘤,外陰外皮細胞肉瘤及淋巴肉瘤
疾病代碼 :
ICD:C51
疾病分類 :
婦產科

疾病概述

惡性淋巴瘤累及生殖道通常是全身性疾病的一部分,但原發性的外陰惡性淋巴瘤也有報導。惡性淋巴瘤根據臨床和病理分兩大類:霍奇金淋巴瘤(HD)和非霍奇金病淋巴瘤(NHL)。淋巴結外淋巴瘤常見於胃腸道、咽淋巴環和皮膚等部位。

有學者報導外陰惡性淋巴瘤發病年齡在21~89歲,平均58歲。Vang等報導原發性外陰NHL為25~79歲,平均59歲,而繼發性外陰NHL為66~89歲,平均75歲。

病程1~39個月不等。常見外陰皮膚腫脹或皮下結節樣腫塊,伴疼痛、性交困難,同時可有皮膚瘙癢,陰道出血、排液。腫塊大小3~14cm,平均5.5cm,觸痛明顯,表麵皮膚紅斑或水腫、破潰,也有僅表現為下肢水腫。偶有伴發熱和體重下降。部分患者呈貧血,常伴有雙側腹股溝淋巴結腫大。

疾病描述

惡性淋巴瘤累及生殖道通常是全身性疾病的一部分,但原發性的外陰惡性淋巴瘤也有報導。惡性淋巴瘤根據臨床和病理分兩大類:霍奇金淋巴瘤(HD)和非霍奇金病淋巴瘤(NHL)。淋巴結外淋巴瘤常見於胃腸道、咽淋巴環和皮膚等部位。因為資料中部分缺少期別和免疫分型,而且大部分沿用的是過時的分類標準,所以難以準確判定外陰受累是首發還是繼發。

症狀體徵

1.病史HIV病毒感染的患者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發病率較無感染患者增加20倍,所以對外陰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需常規檢查HIV病毒。另外有2例患者有免疫抑制病史,1例因皮肌炎而服硫唑嘌呤,另1例腎移植後持續套用硫唑嘌呤和強的松。在8例繼發性外陰NHL中4例有NHL病史,1例有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史(Vang2000)。

2.症狀和體徵病程1~39個月不等。常見外陰皮膚腫脹或皮下結節樣腫塊,伴疼痛、性交困難,同時可有皮膚瘙癢,陰道出血、排液。腫塊大小3~14cm,平均5.5cm,觸痛明顯,表麵皮膚紅斑或水腫、破潰,也有僅表現為下肢水腫。偶有伴發熱和體重下降。部分患者呈貧血,常伴有雙側腹股溝淋巴結腫大。患者往往因腫塊、出血和疼痛而就診。有些病例腫塊可在若干年內無變化。

疾病病因

外陰惡性淋巴瘤的發生可能與局部的感染有關。在外陰惡性淋巴瘤病人中可找到EB病毒,HIV病毒感染髮生非霍奇金病淋巴瘤(NHL)的發病率較高,該病的發生與免疫抑制密切相關,某些先天性免疫缺陷常並發惡性淋巴瘤。某些細菌感染如胃幽門螺桿菌(HP)及環境因素如殺蟲劑、農藥的使用均可導致該病發生。

病理生理

惡性淋巴瘤的瘤細胞,包括淋巴細胞、淋巴母細胞、網織細胞等多有不同程度的間變。瘤細胞呈散在或密集分布,並有核分裂象。腫瘤與周圍組織分界不清。

1.組織學分類依組織細胞形態分為非霍奇金淋巴瘤和霍奇金病。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組織學分類主要有Rappaport分類(1966)、Luke’sandCollin’s分類(1975)、國際NHL工作分類(1981)、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NCI)的臨床分類(1989),但這些分類均沒有包括重要的反應預後的特徵如免疫表型,同時也未包括套細胞淋巴瘤和間變性大細胞淋巴瘤等新類型,所以在1995年國際淋巴瘤協作組提出了新的分類系統-“修訂的歐美淋巴瘤的分類”(RevisedEuropean-AmericanLymphomaREAL)。

2.免疫組化白細胞共同抗原CD45均為陽性。B細胞型還表現為CD20、CD45RA、CD45RB、CD74和CD79a陽性。T細胞型大多為CD3、CD4、CD45RO陽性。CD30是霍奇金病和間變性大細胞淋巴瘤的診斷標誌。

3.外陰惡性淋巴瘤的類型Kaplan等總結的16例患者中有5例為網狀細胞肉瘤,1例為淋巴肉瘤,如按NHL工作分類標準其中有8例為瀰漫性大細胞型。Macleod等報導的14例原發性外陰惡性淋巴瘤中有13例為NHL,10例(77%)為瀰漫性大細胞型,小細胞型1例,瀰漫大小細胞混合型為2例。其中有6例進行了免疫分型,4例為B細胞型。Vang等將患者按“修訂的歐美淋巴瘤的分類”標準重新分類,發現10例原發性外陰NHL中有7例為瀰漫性大細胞型,另外,瀰漫混合型、外周T細胞淋巴瘤、濾泡大細胞型各1例。其中8例進行了免疫分型,B細胞型為6例;8例繼發性外陰NHL中4例(50%)為瀰漫性大細胞型,外周T細胞淋巴瘤、濾泡型小裂細胞、小淋巴細胞型和蕈樣念珠菌病各1例。在9例無期別資料的患者中有5例為瀰漫性大細胞型,還有伯基特淋巴瘤、血管中心細胞淋巴瘤、淋巴漿細胞樣淋巴瘤等。

診斷檢查

診斷:Fox等曾認為診斷原發性外陰淋巴瘤必須符合下列標準:

1.臨床上病變僅局限於外陰,經全身檢查未能發現身體其他處存在淋巴瘤,方可考慮原發於外陰,但尚需排除臨近淋巴結或器官的惡性淋巴瘤擴散或浸潤至外陰。

2.外周血及骨髓應無任何異常細胞。

3.如遠處部位出現繼發性淋巴瘤必須與原發淋巴瘤相隔數月。

4.以往無淋巴瘤病史。Boston等(1974)提出數月應該明確定為6個月。

Macleod等建議最好採用外陰腫塊切開或切除活檢,因為針刺或針吸活檢可能會因取到的組織、細胞太少既不能定性,也多不能分型。另外,需進行全身檢查包括血液學檢查如血沉、血清乳酸脫氫酶,胸部X線檢查,腹部和盆腔CT或MRI,骨骼掃描,骨髓活檢等,以明確原發還是繼發,同時有利於準確分期。NHL的分期標準主要採用AnnArbor分期(1971),外陰NHL的分期還可參照FIGO分期方法。但AnnArbor分期更能說明問題,更能指導臨床作適當的治療。

女性生殖道NHL的AnnArbor分期:

IE:腫瘤局限於外陰、陰道、宮頸、宮體。

ⅡE:腫瘤並累及同側的盆腔或腹腔淋巴結。

ⅢE:腫瘤並累及雙側的盆腔或腹腔淋巴結。

Ⅳ:腫瘤並累及卵巢、骨髓。

每一期根據有無全身症狀分為A、B。A:無症狀。B:無原因的發熱>38℃連續3天以上、盜汗及6個月內體重無原因下降>10%。

實驗室檢查:免疫組化檢測。

其他輔助檢查:組織病理學檢查。

鑑別診斷

需注意與外陰下列疾病相鑑別:

1.炎症為混合類型的淋巴細胞浸潤,還可見其他炎細胞。

2.淋巴上皮樣癌有上皮成分,高分子量角蛋白陽性。

3.分化差的癌大細胞淋巴瘤(包括間變性大細胞淋巴瘤)和分化差的巴氏腺癌、未分化鱗狀細胞癌的區別有時較困難,主要靠免疫組化染色。

4.其他腫瘤包括黑色素瘤、Merkel細胞癌、橫紋肌肉瘤等。

治療方案

1.手術只用於診斷,一般為活檢或局部切除,侵犯性手術不主張。

2.化療和放療惡性淋巴瘤對化療和放療均敏感。Macleod等提出對於低度惡性局灶的外陰NHL,可給以30~40Gy(2Gy/次)劑量的單純放療,中度和高度惡性的NHL,因為全身復發率高,一般用化療或化療加放療。白萍等提議對外陰惡性淋巴瘤採用化療-放療-化療的序貫治療。先行1~3個療程的化療,使腫瘤達到完全緩解,隨後行腫瘤部位放療(18~30Gy),以預防局部復發,之後鞏固化療2~3個療程。

常見化療方案有:

(1)COP方案:環磷醯胺800mg/㎡,靜注,第1天及第15天;長春新鹼1.4mg/㎡。靜注,第1天;潑尼松(強的松)100mg,口服,第1~5天。3周重複1個療程。有效率達80%以上。

(2)CHOP方案:環磷醯胺750mg/㎡,靜滴,第1天;多柔比星(阿黴素)50mg/㎡,靜滴,第1天;長春新鹼1.4mg/㎡,靜注,第1天;潑尼松(強的松)100mg,口服,第1~5天。3周重複1個療程。有效率達90%以上。

(3)另外,還有BACOP方案(博萊黴素、多柔比星、環磷醯胺、長春新鹼和潑尼松)、MBAC0D方案(甲氨蝶呤、博萊黴素、多柔比星、環磷醯胺、長春新鹼和地塞米松)等。

白萍等用BACOP方案化療4個療程後加局部放療治療外陰惡性淋巴瘤,腫瘤完全緩解,但2個月後鼻腔和左眼眶內轉移,改用PECB(順鉑、依託泊苷、環磷醯胺和平陽黴素)5個療程後達完全緩解,隨訪4年無瘤生存。

併發症

腫瘤破潰感染。

預後及預防

預後:因為大部分病例隨訪時間短,所以無法評價預測預後的指標。Kaplan等報導的16例中有8例患者局部復發。隨訪0~60個月(平均14個月),有8例存活,最佳的1例隨訪5年無瘤生存。Vang等報導的原發性外陰NHL10例中有4例在1年內死亡,其中1例3年無瘤生存;而繼發性外陰NHL8例中有5例在外陰NHL診斷後1~7個月死亡。

預防:按照腫瘤的叄級預防做好工作。

流行病學

有學者報導外陰惡性淋巴瘤發病年齡在21~89歲,平均58歲。Vang等報導原發性外陰NHL為25~79歲,平均59歲,而繼發性外陰NHL為66~89歲,平均75歲。

特別提示

按照腫瘤的叄級預防做好工作。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醫學疾病任務——婦科

婦科是醫療機構的一個診療科目,是婦產科的一個分支專業,是以診療女性婦科病為診療的專業科室。女性生殖系統所患的疾病才叫婦科疾病。婦科疾病的種類可分很多種,本任務包含大多數婦科疾病。
卵巢兩性母細胞瘤
走哺
子宮切除術後會陰疝
陰部鮑恩樣丘疹病
子宮內膜間質肉瘤
乳房神經纖維瘤
經行失眠
早期乳腺癌
結核性宮頸炎
小兒先天性卵巢發育不全
乳腺脂肪肉瘤
女性性高潮障礙
避孕後閉經綜合徵
乳腺錯構瘤
右心房與下腔靜脈平滑肌瘤
無排卵性不孕症
無排卵型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
圍絕經期前後的外陰白色病變
外陰腫瘤合併妊娠
輸卵管自身扭轉
女性尖銳濕疣
女性膀胱頸梗阻
絕經後子宮內膜癌
尿道旁腺癌
卵巢重度水腫
絕經後子宮頸癌
產後痙症
乳房外濕疹樣癌
卵巢泡膜細胞瘤
陰道壁息肉
外陰表皮樣囊腫
回乳
卵巢功能異常綜合徵
月勞病
黃體功能不全性不孕
陰道鱗狀上皮癌
陰道粒細胞肉瘤
陰道黑色素瘤
宮頸復發癌
陰道惡性苗勒管混合瘤
走黃
多乳房
子宮肥大
子宮惡性中胚葉混合瘤
肛裂三聯症
原發性陰道惡性淋巴瘤
尿道肉阜
尿道黏膜脫垂
妊娠合併宮頸癌
乳溢
陰道子宮內膜間質肉瘤
陰道血管肉瘤
妊娠熱病
陰道平滑肌肉瘤
陰道內胚竇瘤
乳腺纖維肉瘤
泌尿生殖系支原體感染
老年性外陰萎縮
陰瘡
炎性乳腺癌
血熱崩漏
毛滴蟲病
厥陰頭痛
乳癆
絕經期尿路感染
皮膚子宮內膜異位症
外陰中腎管囊腫
外陰脂肪肉瘤
外陰脂肪瘤
外陰早期浸潤性鱗癌
外陰疣狀癌
外陰尤因肉瘤
外陰血管外皮細胞瘤
外陰血管瘤
外陰象皮腫
外陰腺泡狀軟組織肉瘤
外陰腺鱗癌
外陰纖維肉瘤
盆腔炎症性不孕症
外陰神經纖維瘤
外陰神經鞘瘤
外陰上皮樣肉瘤
外陰色素痣
外陰軟纖維瘤
慢性附屬檔案炎
外陰平滑肌肉瘤
宮頸浸潤癌
急性化膿性乳腺炎
外陰梅克爾細胞癌
外陰卵黃囊瘤
外陰隆凸性皮膚纖維肉瘤
外陰淋巴管瘤
外陰顆粒性肌母細胞瘤
外陰假上皮瘤樣增生
宮頸微小型浸潤癌
外陰滑膜肉瘤
外陰橫紋肌肉瘤
外陰黑色素瘤
外陰汗腺腺癌
外陰汗管瘤
外陰惡性纖維組織細胞瘤
外陰惡性神經鞘瘤
外陰惡性淋巴瘤
外陰惡性顆粒細胞瘤
外陰惡性橫紋肌樣瘤
外陰大汗腺瘤
外陰表皮內瘤變
雙胎輸血綜合徵
輸卵管阻塞性不孕
乳發
月經周期性精神病
原發性輸卵管癌
卵巢破裂
妊娠期心臟病
經行頭痛
陰道腺病
阿米巴性宮頸炎
前庭大腺癌
陰道白斑
性交昏厥
小兒卵巢腫瘤
小兒46-XY單純性腺
先天性無陰道
先天性卵巢發育不全
外陰纖維瘤
外陰乳頭狀瘤
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病
外陰佩吉特病
外陰基底細胞癌
盆腔炎性腫塊
繼發性女陰過度角化
盆腔腹膜炎
滴蟲性陰道炎
乳頭內陷
乳頭皸裂
女性尿道癌
急性女陰潰瘍
乳管內乳頭狀瘤
宮頸外翻
乳房纖維腺瘤
不孕不育
乾血癆
乳房缺少症
福克斯-阜太斯病
阿米巴性陰道炎
成人型女性乳房肥大症
原發性乳腺淋巴瘤
幼女性外陰陰道炎
陰挺
陰道惡性腫瘤
產褥感染
外陰平滑肌瘤
輸卵管炎
失血性休克
生殖道腫瘤
乳腺纖維腺瘤
乳泣
乳癧
乳房豬囊尾蚴病
乳房絲蟲病
乳房濕疹
乳房結核
乳房棘球蚴病
妊娠性急性闌尾炎
青少年及小兒陰道透明細胞瘤
青少年及小兒卵巢腫瘤
盆腔膿腫
女性尿瘺
黴菌性外陰炎
慢性輸卵管炎
慢性乳腺炎
卵泡腺細胞增殖綜合徵
卵泡囊腫
卵巢硬化性間質瘤
假麥格綜合徵
急性乳腺炎
宮頸白斑
非淋菌性尿道炎
惡性葡萄胎
滴蟲性外陰炎
子宮內膜結核
陰道前壁脫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