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挺

陰挺

婦女子宮下脫,甚則脫出陰戶之外,或者陰道壁膨出,稱為陰挺,又稱陰脫、陰菌、陰痔、產腸不收、葫蘆頹等。多由分娩損傷所致,常見於經產婦。現代醫學分別稱為“子宮脫垂”、“陰道壁膨出”。明代張景岳《景岳全書·婦人規》中云:“此或因胞絡傷損,或因分娩過勞,或因鬱熱下墜,或因氣虛下脫,大都此證”,應該以升補元氣、固澀真陰為治療原則。

病因病機

此病與分娩有關,產後調理不當,中氣不足,或者腎氣不固,帶脈失約。也見於長期慢性咳嗽、便秘、年老體衰導致沖任不固,提攝無力。根據臨床徵候特點,主要分為氣虛證和腎虛證。

臨床表現

1.自覺小腹下墜隱痛,陰道口有物脫出,持重、站立、咳嗽等腹壓增高后脫出加重。

2.外陰潮濕瘙癢,帶下增多,當脫垂嚴重不能自行還納,與衣褲摩擦易發生潰瘍、感染,使分泌物增多。

3.小便頻數或者尿失禁,當大笑、提重物、咳嗽時,腹壓增加引起尿液外溢。

氣虛者常見身倦懶言,四肢乏力,面色不華等症,舌淡苔白脈緩弱。腎虛者常見頭暈耳鳴,腰膝酸冷,夜尿頻數等症,舌淡苔白,脈沉弱。

辨證施治

陰挺以虛證為主,氣虛、腎虛常見,以“陷者舉之”“脫者固之”為原則,治療時主要套用益氣升提、補腎固脫之法,或補脾或固腎或者脾腎同治。合併濕熱者,輔以清熱利濕。

必要時可行手術修補治療。

(1)證候 子宮下移或脫出陰道口外,自覺小腹下墜,有物從陰中脫出,勞則加劇。四肢無力,少氣懶言,面色少華,尿頻,帶下量多,質稀色白。舌淡苔薄,脈虛細。

(2)治則 補氣升提。

1)主方 補中益氣湯(李呆《脾胃論》)加味。

2)方藥 北黃芪、白朮、陳皮、升麻、柴胡、黨參、炙甘草、當歸、續斷、金櫻子(或用金櫻子根)、枳殼、水煎服。

(3)中成藥 補中益氣丸,每次6克,每日3次。

(4)單方驗方

①升陷湯(龔其恕《浙江中醫雜誌》1985。處方

柴胡、升麻、黃芪、桔梗、知母、黨參(重者用紅參,另燉後兌人)。水煎早晚2次分服,每日1劑;②老南瓜蒂湯(賴天松等《臨床奇效新方》)。處方

老南瓜蒂6個。將瓜蒂對剖開,煎取濃汁頓服。每日1次,5日為1個療程;③托垂方(賴天松等《臨床奇效新方》)。處方

升麻(研末),雞蛋1隻。在雞蛋頂端鑽一個黃豆粒大小的圓孔,把藥末放入雞蛋內,攪勻;取白紙一小塊,蘸水將蛋孔蓋嚴。然後將蛋放蒸籠內蒸熟,去殼內服。每天1次,10日為1個療程;間隔2日,再服第2個療程。

2.腎虛型

(1)證候 陰中有物脫出。腰酸膝軟,小腹下墜,小便頻數,夜間尤甚,頭暈耳鳴。舌淡紅,脈沉弱。

(2)治則 補腎固脫,佐以益氣。

(3)主方 大補元煎(朱丹溪《丹溪心法》)加減。

(4)方藥 黨參、山茱萸、杜仲、枸杞子、熟地黃、當歸、炙甘草、山藥、北黃芪、白朮、金櫻子、菟絲子。水煎服。

上述二型均可因子宮常脫出陰道口外,摩擦損傷,局部出現紅腫潰爛,黃水淋漓,帶下色黃量多,或如膿有臭氣,此時必須先清利濕熱,內服龍膽瀉肝湯加減。也可用此湯外洗,再噴撒喉風散合珍珠層粉,以清熱解毒生肌。局部症狀改善後,按各型施治,或行手術治療。

其他方法

1.針灸治療

取督脈、足太陰、陽明經穴為主。針刺補法並灸。取穴:百會、氣海、維道、足三里、三陰交。

(2)腎虛者 宜調補腎氣,固攝胞宮,取任脈,足少陰腎經穴為主。取穴:關元、子宮、照海。

2.子宮托

適用於Ⅰ、Ⅱ度子宮脫出且符合子宮托適應證者。常用的為塑膠制的環形及喇叭形子宮托,放入陰道內將子宮上托,早放晚取,月經期妊娠期停放,注意子宮托的清潔。

3.手術治療

保守治療效果不佳者,�

保守治療效果�

介紹

陰挺陰挺

陰挺,指婦人陰中有物突出,實即子宮脫出,甚至脫出陰道口外。多由氣虛下陷,帶脈失約,沖任虛損,或多產、難產、產時用力過度,產後過早參加體力勞動等,損傷胞絡及腎氣,而使胞宮失於維繫所致。

《景岳全書》:“婦人陰中突出如菌如芝,或挺出數寸,謂之陰挺。”包括子宮脫垂、陰道壁膨出、陰痔、陰脫等。又名陰突、陰茄、陰挺下脫、茄病、下(疒^番)、雞冠瘡等。《諸病源候論》卷四十:“陰挺出下脫候:胞絡傷損,子髒虛冷、氣下沖則令陰挺出,謂之下脫。亦有因產而用力偃氣,而陰下脫者。”臨床多見因素體虛弱,中氣不足,因產用力,或勞力過度、抬高負重等致氣虛下陷,系胞無力而陰挺下脫,或因產育過多,房事所傷等,致腎氣虧虛,帶脈失約,沖任不固而系胞無力;亦有因脾虛聚濕,日久化熱,濕熱下注或脫垂又感染濕熱毒邪所致。氣虛下陷者,兼見氣短乏力,小腹空墜,宜補氣升提,用補中益氣湯加減,方內升麻、炙黃芪用量須加大;腎虛者,兼見腰膝酸軟,頭暈耳鳴,宜補腎益氣,用大補元煎加鹿角膠、升麻、枳殼。濕熱下注者,兼見脫出物表面潰瘍,外陰腫脹疼痛,黃水淋漓,身熱心煩,小便短赤,治宜清熱利濕,用龍膽瀉肝湯加減。外治可用烏梅、蛇床子等煎水薰洗。婦女陰中有物下墜,或挺出陰道口外者,稱為陰挺,又稱陰挺下脫、陰菌或陰痂。因本病多發生於產後,故又有“產腸不收”之稱。陰挺包括了西醫所稱的子宮脫垂及陰道前後壁膨出。

病因

本病病因與氣虛關係密切,或因素體虛弱,中氣不足,無力系胞,或因生育過多,損傷胞絡,腎氣虧損,失於固攝等,導致脫出不收。

診斷要點

陰挺陰挺

1.子宮從正常位置沿陰道下降,子宮頸外口達坐骨棘水平以下,甚至子宮全部脫出於陰道口外,作為診斷標準。

2.根據脫垂的程度,子宮脫垂分三度:

I°子宮頸下移至處女膜陰道口內,但不越出陰道口。

Ⅱ°A子宮頸脫出陰道口外,宮體仍在陰道內。

Ⅱ°B子宮頸及部分宮體,大部分陰道前壁脫出陰道口外。

Ⅲ°整個宮體脫出陰道口外,全部陰道壁外翻。一般認為I°及Ⅱ°A可服中藥治療,Ⅱ°B及Ⅲ°常須手術治療。

【辨症分型】

(一)氣虛下陷

自覺陰道內有物脫出,勞則加劇,臥床休息後,有時可自行消失,小腹、會陰部有下墜感,乏力,心悸,氣短,面色無華,小便量多,帶多色白,脈細,舌淡苔薄白。?

(二)腎虛失固

自覺陰道有物脫出,腰酸腿軟,小腹下墜,小便頻數,夜間尤甚,陰道乾澀不適,頭暈耳鳴,脈沉細,舌紅。

預防

因子宮常脫出陰道口外,摩擦損傷,局部出現紅腫潰爛,黃水淋漓,帶下色黃量多,或如膿有臭氣,此時必須先清利濕熱,內服龍膽瀉肝湯加減。也可用此湯外洗,再噴撒喉風散合珍珠層粉,以清熱解毒生肌。局部症狀改善後,按各型施治,或行手術治療。

陰挺的預防與調護

實行計畫生育,優生優育,可大大降低陰挺的發病率。 實行新法接生,及時修補裂傷的會陰。 產後3個月內避免重體力勞動。保持大便通暢,積極治療慢性咳嗽。

注意事項

① 注意臥床休息,睡時宜墊高臀部,或腳部抬高二塊磚的高度。

② 產後不過早下床活動,特別不能過早地參加重體力勞動,增加營養自療。

③ 避免長期站立或下蹲屏氣等增加腹壓的動作。

④ 保持大小便的通暢。

⑤ 及時治療慢性氣管炎腹瀉等增加腹壓的疾病。

⑥ 哺乳期不應超過兩年。

⑦ 適當進行身體鍛鍊提高身體素質。

⑧ 增加營養多食有補氣補腎作用的食品,如雞、山藥、扁豆、蓮子、芡實、泥鰍、淡菜、韭菜、大棗等。

⑨ 節制房事。

治療

陰挺的預防與調護實行計畫生育,優生優育,可大大降低陰挺的發病率。實行新法接生,及時修補裂傷的會陰。產後3個月內避免重體力勞動。保持大便通暢,積極治療慢性咳嗽。陰挺中醫治療方法陰挺的辨證論治氣虛型【證見】 子宮下移或脫出陰道口外,自覺小腹下墜,有物從陰中脫出,勞則加劇。四肢無力,少氣懶言,面色少華,尿頻,帶下量多,質稀色白。舌淡苔薄,脈虛細。

併發症

陰挺可以並發哪些疾病?乏力,心悸,氣短,面色無華,頭暈耳鳴等。

醫學疾病任務——婦科

婦科是醫療機構的一個診療科目,是婦產科的一個分支專業,是以診療女性婦科病為診療的專業科室。女性生殖系統所患的疾病才叫婦科疾病。婦科疾病的種類可分很多種,本任務包含大多數婦科疾病。
卵巢兩性母細胞瘤
走哺
子宮切除術後會陰疝
陰部鮑恩樣丘疹病
子宮內膜間質肉瘤
乳房神經纖維瘤
經行失眠
早期乳腺癌
結核性宮頸炎
小兒先天性卵巢發育不全
乳腺脂肪肉瘤
女性性高潮障礙
避孕後閉經綜合徵
乳腺錯構瘤
右心房與下腔靜脈平滑肌瘤
無排卵性不孕症
無排卵型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
圍絕經期前後的外陰白色病變
外陰腫瘤合併妊娠
輸卵管自身扭轉
女性尖銳濕疣
女性膀胱頸梗阻
絕經後子宮內膜癌
尿道旁腺癌
卵巢重度水腫
絕經後子宮頸癌
產後痙症
乳房外濕疹樣癌
卵巢泡膜細胞瘤
陰道壁息肉
外陰表皮樣囊腫
回乳
卵巢功能異常綜合徵
月勞病
黃體功能不全性不孕
陰道鱗狀上皮癌
陰道粒細胞肉瘤
陰道黑色素瘤
宮頸復發癌
陰道惡性苗勒管混合瘤
走黃
多乳房
子宮肥大
子宮惡性中胚葉混合瘤
肛裂三聯症
原發性陰道惡性淋巴瘤
尿道肉阜
尿道黏膜脫垂
妊娠合併宮頸癌
乳溢
陰道子宮內膜間質肉瘤
陰道血管肉瘤
妊娠熱病
陰道平滑肌肉瘤
陰道內胚竇瘤
乳腺纖維肉瘤
泌尿生殖系支原體感染
老年性外陰萎縮
陰瘡
炎性乳腺癌
血熱崩漏
毛滴蟲病
厥陰頭痛
乳癆
絕經期尿路感染
皮膚子宮內膜異位症
外陰中腎管囊腫
外陰脂肪肉瘤
外陰脂肪瘤
外陰早期浸潤性鱗癌
外陰疣狀癌
外陰尤因肉瘤
外陰血管外皮細胞瘤
外陰血管瘤
外陰象皮腫
外陰腺泡狀軟組織肉瘤
外陰腺鱗癌
外陰纖維肉瘤
盆腔炎症性不孕症
外陰神經纖維瘤
外陰神經鞘瘤
外陰上皮樣肉瘤
外陰色素痣
外陰軟纖維瘤
慢性附屬檔案炎
外陰平滑肌肉瘤
宮頸浸潤癌
急性化膿性乳腺炎
外陰梅克爾細胞癌
外陰卵黃囊瘤
外陰隆凸性皮膚纖維肉瘤
外陰淋巴管瘤
外陰顆粒性肌母細胞瘤
外陰假上皮瘤樣增生
宮頸微小型浸潤癌
外陰滑膜肉瘤
外陰橫紋肌肉瘤
外陰黑色素瘤
外陰汗腺腺癌
外陰汗管瘤
外陰惡性纖維組織細胞瘤
外陰惡性神經鞘瘤
外陰惡性淋巴瘤
外陰惡性顆粒細胞瘤
外陰惡性橫紋肌樣瘤
外陰大汗腺瘤
外陰表皮內瘤變
雙胎輸血綜合徵
輸卵管阻塞性不孕
乳發
月經周期性精神病
原發性輸卵管癌
卵巢破裂
妊娠期心臟病
經行頭痛
陰道腺病
阿米巴性宮頸炎
前庭大腺癌
陰道白斑
性交昏厥
小兒卵巢腫瘤
小兒46-XY單純性腺
先天性無陰道
先天性卵巢發育不全
外陰纖維瘤
外陰乳頭狀瘤
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病
外陰佩吉特病
外陰基底細胞癌
盆腔炎性腫塊
繼發性女陰過度角化
盆腔腹膜炎
滴蟲性陰道炎
乳頭內陷
乳頭皸裂
女性尿道癌
急性女陰潰瘍
乳管內乳頭狀瘤
宮頸外翻
乳房纖維腺瘤
不孕不育
乾血癆
乳房缺少症
福克斯-阜太斯病
阿米巴性陰道炎
成人型女性乳房肥大症
原發性乳腺淋巴瘤
幼女性外陰陰道炎
陰挺
陰道惡性腫瘤
產褥感染
外陰平滑肌瘤
輸卵管炎
失血性休克
生殖道腫瘤
乳腺纖維腺瘤
乳泣
乳癧
乳房豬囊尾蚴病
乳房絲蟲病
乳房濕疹
乳房結核
乳房棘球蚴病
妊娠性急性闌尾炎
青少年及小兒陰道透明細胞瘤
青少年及小兒卵巢腫瘤
盆腔膿腫
女性尿瘺
黴菌性外陰炎
慢性輸卵管炎
慢性乳腺炎
卵泡腺細胞增殖綜合徵
卵泡囊腫
卵巢硬化性間質瘤
假麥格綜合徵
急性乳腺炎
宮頸白斑
非淋菌性尿道炎
惡性葡萄胎
滴蟲性外陰炎
子宮內膜結核
陰道前壁脫垂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