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荷

薄荷

薄荷(學名:Mentha haplocalyx Briq.),別名蕃荷菜、菝蕑、吳菝蕑、南薄荷、貓兒薄苛、野薄荷、昇陽菜薄苛、蔢荷、夜息藥、仁丹草、見腫消、水益母、接骨草、土薄荷、魚香草、香薷草。多年生草本植物,多生於山野濕地河旁,根莖橫生地下。全株氣味芳香,葉對生,花小淡紫色,唇形,花後結暗紫棕色的小粒果。薄荷喜溫暖潮濕和陽光充足、雨量充沛的環境。產南北各地,生於水旁潮濕地,海拔可高達3500米;在熱帶亞洲,俄羅斯遠東地區,朝鮮,日本及北美洲(南達墨西哥)也有分布。薄荷是中國常用中藥之一,它是辛涼性發汗解熱藥,能治流行性感冒、頭疼、目赤、身熱、咽喉、牙床腫痛等症。外用可治神經痛、皮膚瘙癢、皮疹和濕疹等。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薄荷薄荷

多年生草本。莖直立,高30-60厘米,下部數節具纖細的鬚根及水平匍匐根狀莖,銳四稜形,具四槽,上部被倒向微柔毛,下部僅沿稜上被微柔毛,多分枝。

葉片長圓狀披針形,披針形,橢圓形或卵狀披針形,稀長圓形,長3-5(7)厘米,寬0.8-3厘米,先端銳尖,基部楔形至近圓形,邊緣在基部以上疏生粗大的牙齒狀鋸齒,側脈約5-6對,與中肋在上面微凹陷下面顯著,上面綠色;沿脈上密生餘部疏生微柔毛,或除脈外餘部近於無毛,上面淡綠色,通常沿脈上密生微柔毛;葉柄長2-10毫米,腹凹背凸,被微柔毛。

輪傘花序腋生,輪廓球形,花時徑約18毫米,具梗或無梗,具梗時梗可長達3毫米,被微柔毛;花梗纖細,長2.5毫米,被微柔毛或近於無毛。花萼管狀鐘形,長約2.5毫米,外被微柔毛及腺點,內面無毛,10脈,不明顯,萼齒5,狹三角狀鑽形,先端長銳尖,長1毫米。花冠淡紫,長4毫米,外面略被微柔毛,內面在喉部以下被微柔毛,冠檐4裂,上裂片先端2裂,較大,其餘3裂片近等大,長圓形,先端鈍。雄蕊4,前對較長,長約5毫米,均伸出於花冠之外,花絲絲狀,無毛,花葯卵圓形,2室,室平行。花柱略超出雄蕊,先端近相等2淺裂,裂片鑽形。花盤平頂。小堅果卵珠形,黃褐色,具小腺窩。花期7-9月,果期10月。

薄荷根薄荷根

生產上栽培的薄荷,具有真正吸收作用的是著生在地上部直立莖入土部分和地下根莖節上的數量眾多的鬚根,這些根系入土深度30cm左右,而以表土層15~20cm左右最為集中;另外,在株間濕度較大的情況下,在地上部直立莖的基部節上和節間也會長出許多氣生根,這種氣生根在天氣乾燥的情況下,會自行枯死,故對薄荷的生長發育幾乎不起作用。

薄荷莖薄荷莖

1、地上莖:薄荷的地上莖又可分

為兩種,一種叫直立莖,方形,顏色因品種而異,有青色與紫色之分。它的主要作用是著生葉片,產生分枝,並把根和葉聯繫起來,把根系從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和養分輸送到葉片,同時把葉片的光合作用產物運至根部的輸導通道,其上有節和節間,節上著生葉片,葉腋內長出分枝。莖的表面雖也有少量油腺,但精油含量極微(莖稈鮮品出油率為0.001%~0.004%)。另一種叫匍匐莖,它是由地上部直立莖基部節上的芽萌發後橫向生長而成,其上也有節和節間,每個節上都有兩個對生的芽鱗片和潛伏芽,匍匐於地面而生長,有時其頂端也鑽入土中繼續生長一段時間後,頂芽復又鑽出土面萌發成新苗;也有的匍匐莖頂芽直接萌發展葉並向上生長成為分枝。匍匐莖的顏色、數量、長度和粗細,常因品種和生長條件的不同而變化。

2、地下莖又稱地下根莖,外形如根,故習慣上常稱為種根。通常當地上部直立莖生長至一定(8個節左右)高度時,在土壤淺層的莖基部開始長出根莖,隨後逐漸生長增多。第一次收割後,這些地下根莖在水分適合的條件下又萌發出苗(即二刀苗),生長至一定階段又再長出新的種根,即成為秋播時的材料。地下根莖上也有節和節間,節上長出鬚根,每一個節上也有兩個對生的芽鱗片和潛伏芽,水平分布的範圍可達30cm左右,垂直入土深度較小,大部分集中在土壤表層10cm左右的範圍內。試驗表明:在自然條件下,地下根莖是沒有休眠期的,也就是說,在土壤溫度和水分適合的情況下,一年中的任何時間,均可發芽和繼續生長,長成植株。地下根莖里貯藏著水分和養分,在條件適合的情況下,播種於土中能萌發成長為新的植株,這種新植株基本上可以保持本品種的原有形態和優良性狀,因此,它是生產上用來繁殖的主要部分。

薄荷葉薄荷葉

薄荷的葉片是以對生的方式著生在莖節上。葉片的形狀、顏色、厚度以及葉面狀況、葉緣鋸齒的密度等因品種、生長時期、生長條件之不同而有變化。一般說來,葉片的形狀有卵圓、橢圓形等;葉色有綠色、暗綠色和灰綠色等。薄荷的葉片既是光合作用的器官,又是貯藏精油的主要場所。油腺(貯油結構)在葉片上、下表皮的分布,以下表皮為多。單位葉面積上的油腺數目因品種不同而異,同時又與植株的生育時期、葉齡、葉位有關。一定葉面積上的油腺密度越大,含油量就越高。葉片中精油的含量占全株含油總量的98%以上,但對每一片葉片來說,它的含油量高低與環境條件、栽培技術、品種、葉片所處的部位和葉齡等有密切關係。根據測定,植株上葉片中的含油量自下而上逐漸增高。單位面積產油量的高低首先取決於單位面積上的葉片數、葉面積大小和含油量(油腺密度)的高低。因此,在生產實踐中如何使葉片數增加、減少和延緩葉片的脫落,防止病蟲為害,就成為薄荷增產中的一個重要環節。

分枝

薄荷的分枝是從主莖葉腋內的潛伏芽長出來的,其上也著生對生葉片。不同品種的分枝能力是不同的,同時,分枝數、分枝長度、分枝節位等又與田間群體密度和培管措施有關,一般說來,隨著田間群體密度的增高,單株分枝數隨之減少,分枝節位隨之上升。栽培條件惡劣,特別是肥、水欠缺也會影響分枝。因此,在栽培上如何根據品種的分枝習性、土壤肥力、施肥水平等條件而控制合理的田間密度是能否獲得高產的重要措施之一。薄荷--花、葉,攝於上海中醫藥大學百草園。

花、果實、種子

薄荷花薄荷花

薄荷的花朵較小。花萼基部聯合成鐘形,上部有五個三角形齒;花冠為淡紅色、淡紫色或乳白色,四裂片基部聯合;正常花朵有雄蕊四枚(有的品種雄蕊不露或僅留痕跡),著生在花冠壁上;雌蕊一枚,花柱頂端二裂,伸出花冠外面。正常花(即雌、雄蕊俱全)的花朵較大,雄蕊不露或僅留痕跡的,花朵較小。在自然生長情況下,每年開花一次。而在人工栽培條件下,一年一般收割兩次,開花兩次(有的品種和某些地區例外),花期因品種和地區而異。一天中的開花高峰期,常隨氣候條件而變化。若天氣晴朗,一般在上午6~9時,陰天或雨天向後推遲,下午停止開放。薄荷自花授粉一般不能結實,必須靠風或昆蟲進行異花傳粉方能結實。通常自現蕾至開花約需10~15天,一朵花自開放至種子成熟約需20天左右。結實率高低因品種和環境條件而異。一朵花最多能結四粒種子,貯於鐘形花萼內。果實為小堅果,長圓狀卵形,種子很小,淡褐色,萬粒重僅1g左右,每市斤種子可達到500萬粒左右。

分布情況

薄荷廣泛分布於北半球的溫帶地區,中國各地均有分布。中國各地多有栽培,其中江蘇、安徽為傳統地道產區,但栽培面積日益減少。

熱帶亞洲,俄羅斯遠東地區,朝鮮,日本及北美洲(南達墨西哥)也有。

生長環境

薄荷對環境條件適應能力較強,在海拔2100米以下地區可生長,生於水旁潮濕地,海拔可高達3500米。

溫度

薄荷對溫度適應能力較強,其根莖宿存越冬,能耐-15℃低溫。其生長最適宜溫度為25℃-30℃。氣溫低於15℃時生長緩慢,高於20℃時生長加快。在20℃-30℃時,只要水肥適宜,溫度越高生長越快。

光照

薄荷為長日照作物,性喜陽光。日照長,可促進薄荷開花,且利於薄荷油、薄荷腦的積累。

土壤

薄荷對土壤的要求不十分嚴格,除過砂、過黏、酸鹼度過重以及低洼排水不良的土壤外,一般土壤均能種植,以砂質壤土、沖積土為好。土壤酸鹼度以pH值為6-7.5為宜。

品種類型

薄荷薄荷

世界薄荷屬植物約有30種;薄荷包含了25個種,除了少數為一年生植物外,大部分均為具有香味的多年生植物。目前的主產地是美國,最好的薄荷產自英國。莖長約90厘米,毛茸茸的葉片呈鋸齒狀,花頂生,開紫色、白色和粉紅色的花穗。中國現有12種,野生的有辣椒薄荷、歐薄荷、留蘭香圓葉薄荷及唇萼薄荷等。

胡椒薄荷:花穗呈紫色,株高為30-90厘米。

蘋果薄荷:全秼均披復絨毛,葉子為圓形,有蘋果的香味,故名,株高為60-90厘米。

綠薄荷:花穗呈白色,清淡的香味,葉脈明顯,株高為60-100厘米。

普列薄荷:花穗呈粉紅色,對寒冷較為敏感,株高為10-40厘米。

鳯梨薄荷:葉面有粉綠色的斑點,因為外形漂亮美觀常用來當作觀賞用,株高為10-50厘米。

檸檬香水薄荷:又名香蜂草,株高50-80厘米左右,為多年生的草本植物,非常耐寒易栽種,花葉用於泡茶,具有放鬆心情幫助睡眠和促進消化的功用。

栽培技術

選地整地

對土壤要求不嚴,除了過酸和過鹼的土壤外都能栽培。選擇有排灌條件的,光照充足的塘邊、屋邊、水渠邊等零散土地,土質肥沃,地勢平坦為好。砂土,光照不足、乾旱易積水的土地不易栽種。種過薄荷的土地,要休閒3年左右,才能再種。因地下殘留根影響產量。整地、深翻地,施腐熟的堆肥、土雜肥和過磷酸鈣、骨粉等作基肥,每公頃37500~45000千克,耙細,淺鋤一遍,把肥料翻入土中,碎土,耙平做畦寬200厘米。

育苗繁殖

薄荷地育苗

1、根莖繁殖:培育種根於4月下旬或8月下旬進行。在田間選擇生長健壯、無病蟲害的植株作母株,按株行距20×10cm種植。在初冬收割地上莖葉後,根莖留在原地作為種株。

2、分株繁殖:薄荷幼苗高15cm左右,應間苗、補苗。利用間出的幼苗分株移栽。

3、扦插繁殖:5-6月份,將地上莖枝切成10cm長的插條,在整好的苗床上,按行株距7×3cm進行扦插育苗,待生根、發芽後移植到大田培育。

移栽

1、薄荷在第二年早春尚未萌發之前移栽,早栽早發芽,生長期長,產量高。栽時挖起根莖,選擇粗壯、節間短、無病害的根莖作種根,截成7-10cm長的小段,然後在整好的畦面上按行距25cm,開10cm深的溝。將種根按10cm株距斜擺在溝內蓋細土、踩實、澆水。

2、摘心打頂,5月份當植株旺盛生長時,要及時摘去頂芽,促進側枝莖葉生長,有利增產。

田間管理

1、查苗補栽。田間基本全苗後,應及時查苗,對缺苗或苗稀的點、片要進行補栽。

2、中耕除草。全苗後,行間中耕除草,株間人工除草,以保墒、增(地)溫、消滅雜草、促苗生長。封行前中耕除草2-3次。收割前拔淨田間雜草,以防其它雜草的氣味影響薄荷油的質量。

3、適時追肥。在苗高10-15cm時開溝追肥,每畝施尿素10kg,封行後畝噴施5ml噴施寶+磷酸二氫鉀150g+尿素150g兩次。

4、科學澆水。薄荷前中期需水較多,特別是生長初期,根系尚未形成,需水較多,一般15天左右澆一水,從出苗到收割要澆4-5次水。封行後應適量輕澆,以免莖葉瘋長,發生倒伏,造成下部葉片脫落,降低產量。收割前20-25天停水。

病蟲防治

病害防治

薄荷薄荷

薄荷主要病害是黑脛病,發生於苗期,症狀是莖基部收縮凹陷,變黑、腐爛,植株倒伏、枯萎。防治上可在發病期間畝用70%的百菌清或40%多菌靈100-150g,兌水噴灑。

薄荷鏽病,5-7月易發,用25%粉銹寧1000-1500倍液葉片噴霧。

斑枯病,5-10月發生,發病初期噴施65%的代森鋅500倍液,每周一次即可控制。

蟲害防治

薄荷主要害蟲有“造橋蟲”,危害期在6月中旬左右、8月下旬左右。一般蟲口密度達10頭/平方米,每畝可用敵殺死15-20ml,噴灑1-2次,或用80%敵敵畏1000倍噴灑。

採收加工

薄荷收穫期是否適當和產量有密切關係。薄荷一般收2次,個別地方收3次。7月份(小暑-大暑)絕不能晚於大暑,否則影響二刀薄荷產量。二刀10月份(寒露-霜降),兩次收穫均可做藥用,如果用來提薄荷油的,用頭刀薄荷。在初花期,花開3~5輪時收割為合適。薄荷中的薄荷油和薄荷腦含量在日照充足時含量高(連續晴天,葉片肥厚,邊反卷下垂,葉面有藍光,發出特有的強烈香氣,此時,油、腦含量最高),連續陰雨天含量低。選晴天上午10時~下午3時採收。用鐮刀齊地割下莖葉,地下落葉也拉起來提油或腦或者立刻集中攤放開陰乾,無陰乾條件也可暴曬。每隔2~3小時翻動一次,曬2天后,紮成小束,扎時束內各株滿葉部位對齊。紮好後用鍘刀在葉下3厘米處切斷,切去下端無葉的梗子,擺成扇形,繼續曬乾。忌雨淋和夜露,晚上和夜間移到室內攤開,防止變質。數量少,曬7~8成乾,捆成小把,懸掛陰乾。有關材料報導,新鮮薄荷含油0.8%~1.0%,乾的莖葉含1.3%~2%。薄荷捆外加篾席包裝貯運,放陰涼乾燥處,防受潮發霉。

主要價值

食用價值

薄荷薄荷

薄荷具有醫用和食用雙重功能,主要食用部位為莖和葉,也可榨汁服。在食用上,薄荷既可作為調味劑,又可作香料,還可配酒、沖茶等。每100克乾薄荷中,含水分9.6克、蛋白質6.8克和纖維31.1克,能提供870.7千焦的熱量。

如:薄荷粥,功效:清新怡神,疏風散熱,增進食慾,幫助消化。

薄荷豆腐,功效:可治療傷風鼻塞、打噴嚏、流鼻涕等症。

薄荷雞絲,功效:消火解暑。

薄荷糕,功效:清涼,疏風散熱,清咽利喉。

鮮薄荷鯽魚湯,功效:可治小兒久咳。

薄荷湯,功效:解毒敗火。

薄荷涼茶,飲用後通體舒坦,精力倍增。

此外,薄荷莖葉有特殊香味,可用於製作口香糖、牙膏等,起到清涼提神、瀉火的功效。

另外,薄荷可釀蜜,其蜜蜜色深,呈深琥珀色、具有較強的薄荷特殊氣味。

主料:圓白菜300克,薄荷葉30片,蔥頭85克,橙子3個,芹菜末5克,杏仁10克,山楂糕60克。生菜油100克,白醋10克,白砂糖75克,發粉糊50克,肉豆蔻粉3克,鹽適量。

特色:白黃雙色,酸甜雙味,中法合壁。

製作方法:1.把圓白菜洗淨,切細絲,放入水中泡5分鐘,取出,控水;再把蔥頭橫切成片,越薄越好,撤上鹽揉搓一下,用冷水泡2分鐘,取出,控水;然後,把橙子去皮,橫切成2毫米厚的薄片;芹菜洗淨,摘好,切碎末;杏仁去皮,切碎。

2.將白砂糖、白醋、肉豆蔻粉(中藥房有售)、鹽拌勻,與圓白菜絲、蔥頭片、橙子片放在一起拌勻後,放在盤一邊。

3.把山楂糕改切成薄荷葉大小,每片5毫米厚,共15片,用兩片薄荷葉(中藥房有售)夾住l片山楂片,然後,沾上發粉糊,下七成熱的油鍋中,炸至呈金黃色,撈出,瀝油,在炸好的薄荷葉坯一面上,用筷子紮上兩個眼,但不能扎透,有眼一面朝上,撒上砂糖,(扎眼目的是能掛住糖)放在盤的另一邊。

4.盤中間放熟芹菜末,即成。

註:發粉糊50克發酵粉用400毫升溫水調開,加適量麵粉拌勻而成。

薄荷茶香骨

原料:排骨配料:薄荷、香菜、蔥、辣椒、姜調料:鹽、味素、糖製作過程:第一步:將適量的薄荷煮製成薄荷水。香蔥與姜均切成絲,辣椒和香菜切成段備用

第二步:將精選的豬排骨切成小段,然後用薄荷水、糯米香茶水的混合水浸泡20分鐘

第三步:把浸泡好的排骨段撈出,在上面加少許自製的辣椒水、適量醬油,然後撒上鹽、糖、味素,醃製15分鐘。

第四步:鍋內放底油,量不可太少。將醃製好的排骨段下鍋炸,等到幾近脫骨時加入切好的蔥絲、辣椒段、香菜段和薑絲等配料,到配料炸乾之時排骨也就炸好了,即可出鍋。

菜品特色:此菜是廚師把雲南菜“生炸排骨”經過精心研究,獨創的一種新做法,屬私家菜系列。

藥用價值

薄荷薄荷

薄荷是中國常用中藥,幼嫩莖尖可作菜食,全草又可入藥,治感冒發熱喉痛,頭痛,目赤痛,肌肉疼痛,皮膚風疹搔癢,麻疹不透等症,此外對癰、疽、疥、癬、漆瘡亦有效。薄荷含有薄荷醇,該物質可清新口氣並具有多種藥性,可緩解腹痛、膽囊問題如痙攣,還具有防腐殺菌、利尿、化痰、健胃和助消化等功效。大量食用薄荷可導致失眠,但小劑量食用卻有助於睡眠。

藥品簡述

藥名:薄荷

學名:Mentha canadensis L.

英文名字 :Peppermint.

別名 :蘇薄荷、水薄荷、魚香草、人丹草、蕃荷菜、野薄荷、夜息香、南薄荷、水薄荷、魚香菜、狗肉香、水益母、接骨草、土薄荷、人丹草、野仁丹草、蘇薄荷、蕃荷菜、五香等。

性味:辛,涼。

歸經:入肺經、肝經。

功效:疏散風熱,清利頭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氣。

主治:疏風、散熱、辟穢、解毒、外感風熱、頭痛、咽喉腫痛、食滯氣脹、口瘡、牙痛、瘡疥、癮疹、溫病初起、風疹瘙癢、肝鬱氣滯、胸悶脅痛。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不宜久煎),0.8~2錢;或入丸、散。

外用:搗汁或煎汁塗。

內服藥主要有:人丹、十滴水、霍香正氣水、止咳糖漿、解痙鎮痛酊、胃痛寧口服液、保喉片、潤喉片等;

外用藥主要有:清涼油、紅花油、白花油、風油精、痱子水、止癢凝露、止癢水、痱子粉、爐甘石搽劑、無極膏、皮炎平膏、傷濕止痛膏、鼻嗅通嗅劑等;

注射液主要有:複方薄荷注射液、複方鹽酸利多卡因注射液等。

藥材鑑定

薄荷薄荷

性狀鑑別:莖方柱形,有對生分枝,長15-40cm,直徑0.2-0.4cm;表面紫棕色或淡綠色,稜角處具茸毛,節間長2-5cm;質脆,斷面白色,髓部中空。葉對生,有短柄;葉片皺縮捲曲,完整葉片展平後呈披針形、卵狀披針形、長圓狀披針形至橢圓形,長2-7cm,寬1-3cm,邊緣在基部以上疏生粗大的牙齒狀鋸齒,側脈5-6對;上表面深綠色,下表面灰綠色,兩面均有柔毛,下表面在擴大鏡下可見凹點狀腺鱗。莖上部常有腋生的輪傘花序,花萼鍾狀,先端5齒裂,萼齒狹三角狀鑽形,微被柔毛;花冠多數存在,淡紫色。揉搓後有特殘香氣,味辛、涼。以葉多、色綠、氣味濃者為佳。

顯微鑑別:莖橫切面;表皮細胞1列,外被角質層齒疣,有時具毛。四角有明顯的棱脊,向有十數列厚角細胞,內緣為數列薄壁細胞,細胞間隙大。內皮層細胞1列,愷氏點清晰可見。維管束於四角處較發達,於相鄰兩角間具數個小維管束。韌皮部狹窄。形成層成環。木質部於四角處較發達,由導管、木薄壁細胞及木纖維等組成。髓部由薄壁細胞組成,中內常有空洞。莖的各部細胞內有時含有針簇狀或扇形橙皮甙結晶。粉末特徵:淡黃綠色。1、腺鱗頭部頂面觀呈圓形,側面觀呈扁球形,8細胞,直徑61-99μm,常皺縮,內含淡黃以分泌物;柄單細胞,極短,基部四周表皮細胞10餘個,放射狀排列。2、小腺毛頭部橢圓形,單細胞,直徑15-26μm,內含淡黃色分泌物;柄部1-2細胞。3、非腺毛多碎斷,完整者1-8細胞,稍彎曲,壁厚2-7μm,疣狀突起較細密。4、檢皮甙結晶存在於莖、葉表皮細胞及薄壁細胞中,淡黃色,略呈扇形或不規則形。5、葉片上表皮細胞表面觀不規則形,壁略彎曲;下表皮細胞壁彎曲,細胞含淡黃色橙皮甙結晶。氣孔較多,為直軸式。

理化鑑別:1、取葉粉末少量進行微量升華,所得油狀升華物加硫酸2滴及香草醛結晶少量,初顯黃色至橙黃色,再加水1滴,即變紫紅色。(檢查薄荷腦)2、薄層色譜取全草粉末0.5g,加石油醚(60-90℃)5ml,密塞,振搖數分鐘,施置30min,濾過,濾液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薄荷腦對照品配成每1ml含2mg的石油醚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吸取上述供試品溶液10-20μl,對照品溶液10μl,分別點於同一矽膠G薄板上,以苯-醋酸乙醇(19:1)展開約15cm,取出,晾乾後,噴以2%香草西藏硫酸溶液-乙醇(2:8)的混合溶液,於100℃烘約5-10min。供試品色譜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化學成分
薄荷薄荷

薄荷鮮葉含漬1%-1.46%,油中主成分為左鏇薄荷醇(menthol),含量62.3%-87.2%,還含左鏇薄荷酮(menthone)異薄荷酮(isomenthone),胡薄荷酮(pulegone),乙酸癸酯(decylacetate),乙酸薄荷酯(menthylacetate)苯甲酸甲酯(methylbenzoate),α-及β-蒎烯(pinene),β-側柏烯(β-thu-jene),3-戊醇(3-pentol),2-已醇(2-hexanol),3-辛醇(3-octanol),右鏇月桂烯(myrcene),檸檬烯(limonene)及桉葉素(cineole),α-松油醇(α-terpineol)等。又含黃酮類成分:異瑞福靈(iso-raifolin(,木犀草素-7-葡萄糖甙(luteolin-7-glucoside),薄荷異黃酮甙(methoside);有機酸成分:迷迭香酸(lusmarinicacid),咖啡酸(caffeicacid);氯基酸成分:天冬氨酸(asparticacid),谷氨酸(glutamicacid),絲氨酸(alanine),天冬醯胺(asparagine),纈氨酸(valine),亮氨酸(leuine)和異亮氨酸(isoleucine),苯丙氨酸(phenylalanine),蛋氨酸(methionine)賴氨酸(lysine)。

從葉中分階段得具抗炎作用的以二羥基-1,2-二氫萘二羥酸為母核的多種成分:

① 1-(3,4-二羥基苯基)-6,7-二羥基-1,2-二氫萘-2,3二羥酸[1-(3,4-dihydroxyphenyl)-6,7-dihydroxy-1,2-dihy-dronaphthalene-2,3-dicarboxylicacid],

② 1-(3,4-二羥基苯基-1,2-二氫萘-2-羥酸{1-(3,4-dihydroxyphenyl)-3-[2-(3,4-dihydrox-yphenyl)-1-carboxy]ethoxycarbonyl-6,7-dihydroxy-1,2-dihydron-aphthalene-2-carboxylicacid},

③ 7,8-二羥基-2-(3,4-二羥基苯基)-1,2-二氫萘-1,3-二羥酸[7,8-dihydroxy-2-(3,4-dihydrox-yphenyl)-1,2-dihydronaphthalene-1,3-dicarboxylicacid],

④ 1-[2-3,4-二羥基苯基)-1-羥基]乙氧基羰基-2-(3,4-二羥基苯基)-7,8-二羥基-1,2-二氫萘-3-羥酸{1-[2-(3,4-dihydroxyphenyl)-1-car-boxy]ethoxycarbonyl-2-(3,4-dihydroxyphenyl)-7,8-dihydroxy-1,2-dihydronaphthalene-3-carboxylicacid}-7,8-dihydroxy-1,2-dihydronaphthalene-3-carboxylicacid},

薄荷薄荷

⑤ 3-[2-(3,4-二羥基苯基)-1-羥基]乙氧基羥基-2-(3,4-二羥基苯基)-7,8-二羥基-1,2-二氫萘-1-羥酸{3-[2-(3,4-dihydroxyphenyl)-1-carboxy]ethoxy-carbonyl-2-(3,4-dihydroxyphenyl)-7,8-dihydroxy-1,2-dihydron-aphthalene-1-carboxylicacid},

⑥ 1,3-雙[2-(3,4-二羥基苯基)-1-羥基]乙氧基羰基-2-(3,4-二羥基苯基)-7,8-二羥基-1,2-二氫萘{1,3-bis-[2-(3,4-dihydroxyphenyl)-1-carboxy]ethoxycarbonyl-2-(3,4-dihydroxyphenyl)-7,8-dihydroxy-1,2-dihydronaphthalene},

⑦ 1-[2-(3,4-二羥基苯基)-1-甲氧基羰基]乙氧基羰基-2-(3,4-二羥基苯基)-3-[2-(3,4-二羥基苯基)-1-羥基]乙氧基羰基-7,8-二羥基-1,2-二氫萘{1-[2-(dihydroxyphenyl)-1-methoxycar-bonyl]ethoxycarbonyl-2-(3,4-dihydroxypheny)-3-[2-(3,4-dihy-droxyphenyl)-1-carboxy]ethoxycarbonyl-7,8-dihydroxy-1,2-dihy-dronaphthalene},

⑧ 1-[2-(3,4-二羥基苯基)-1-羥基]乙氧基羰基-2-(3,4-二羥基苯基)-3-[2-(3,4-二羥基苯基)-1-甲氧基羰基]乙氧基羰基-7,8-二羥基-1,2-二氫萘{1-[2[(3,4-dihydroxyphenyl)-1-carboxy]ethoxycarbonyl-2-(3,4-dihydroxyphenyl)-3-[2-(3,4-di-hydroxyphenyl)-1-methoxycarbonyl]ethoxycarbonyl-7,8dihydro-xy-1,2-dihydronaphthalene},

⑨ 1,3-雙[2-(3,4-二羥苯基)-7,8-二羥基-1,2-二氫萘{1,3-bis-2-(3,4-dihydroxyphenyl)-1-methoxycarbonyl]ethoxycarbonyl-2-(3,4-dihydroxyphenyl)-7,8-dihydroxy-1,2-di-hydronaphthalene},右鏇的8-,醯氧基蒔蘿艾菊酮(8-acetoxy-carvotanacetone)。

中藥藥理
薄荷薄荷

1、抗病毒作用:薄荷水煎劑1:20濃度,對病毒ECHO11株有抑制作用。

2、鎮痛、止癢作用:薄荷腦主要作外用止癢、微弱的局麻及對抗刺激劑,塗於局部由於刺激神經而引起涼感,並抑制痛覺神經。

3、抗刺激、止咳作用:薄荷腦的抗刺激作用導致氣管產生新的分泌,而使稠厚的粘液易於排出,故有祛痰作用,亦有報導薄荷腦對豚鼠及人均有良好的止咳作用。

4、殺菌作用:薄荷腦有很強的殺菌作用,d-薄荷腦比1-薄荷腦的抑菌作用強。

5、抗著床、抗早孕作用:薄荷油對小白鼠具有一定的抗著床與抗早孕作用,作用強度隨劑量增加,腹腔注射0.035ml/只,抗著床率達100%。終止妊娠的原因可能是子宮收縮加強,也不能排除蛻膜組織等的直接損傷。宮內給藥,薄荷油不僅可使原孕第6天所見的胚珠壞死,而且可使之排出體外,與橄欖油組相比,差別顯著。

6.利膽作用:薄荷的丙酮乾浸膏和50%甲醇乾浸膏均具有利膽作用,與對照組相比,膽汁分泌量均有明顯的增加。含有揮髮油多的丙酮乾浸膏組的利膽效果比50%甲醇乾浸膏組強。實驗證明,除揮髮油中主要成分薄荷醇具有很強的利膽作用外,薄荷油中還含有其他利膽作用成分。此外,把薄荷醇的醇羥基乙醯化後,其利膽作用也減弱了,說明醇羥基在利膽作用的產生上起著重要的作用。

藥用配伍

1、用於風熱感冒,溫病初起。本品辛以發散,涼以清熱,清輕涼散,為疏散風熱常用之品,故可用治風熱感冒或溫病初起,邪在衛分,頭痛、發熱、微惡風寒者,常配銀花、連翹、牛蒡子、荊芥等同用,如銀翹散。

2、用於頭痛目赤,咽喉腫痛。本品輕揚升浮、芳香通竅,功善疏散上焦風熱,清頭目、利咽喉。用治風熱上攻,頭痛目赤,多配合桑葉、菊花、蔓荊子等同用;用治風熱壅盛,咽喉腫痛,常配桔梗、生甘草、僵蠶、荊芥、防風等同用。

3、用於麻疹不透,風疹瘙癢。本品質輕宣散,有疏散風熱,宣毒透疹之功,用治風熱束表,麻疹不透,常配蟬蛻、荊芥、牛蒡子、紫草等,如透疹湯;治療風疹瘙癢,可與苦參、白鮮皮、防風等同用,取其祛風透疹止癢之效。

4、用於肝鬱氣滯,胸悶脅痛。本品兼入肝經,能疏肝解郁,常配合柴胡、白芍、當歸等疏肝理氣調經之品,治療肝鬱氣滯,胸脅脹痛,月經不調,如逍遙散。

5、此外,本品芳香辟穢,還可用治夏令感受暑濕穢濁之氣,所致痧脹腹痛吐瀉等症,常配藿香、佩蘭、白扁豆等同用。用法用量:煎服,3~6g;宜後下。其葉長於發汗,梗偏於理氣。

使用注意:本品芳香辛散,發汗耗氣,故體虛多汗者,不宜使用。

臨床套用

1、清上化痰,利咽膈,治風熱:薄荷末煉蜜丸,如芡子大,每噙一丸。白沙糖和之亦可。(《簡便單方》)

2、治眼弦赤爛:薄荷,以生薑汁浸一宿,曬乾為末,每用一錢,沸湯泡洗。(《明目經驗方》)

3、治瘰癧結成顆塊,疼痛,穿潰,膿水不絕,不計遠近:薄荷一束如碗大(陰乾),皂莢十挺(長一尺二寸不蛀者,去黑皮,塗醋,炙令焦黃)。搗碎,以酒一斛,浸經三宿,取出曝乾,更浸三宿,如此取酒盡為度,焙乾,搗羅為散,以燒飯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於食前,以黃芪湯下二十丸,小兒減半服之。(《聖惠方》薄荷丸)

4、治風氣瘙癢:大薄荷、蟬蛻等分為末,每溫酒調服一錢。(《永類鈐方》)

5、治血痢:薄荷葉煎湯單服。(《普濟方》)

6、治衄血不止:薄荷汁滴之。或以乾者水煮,綿裹塞鼻。(《本事方》)

7、治蜂蠆螫傷:薄荷按貼之。(孟詵《必效方》)

8、治火寄生瘡如灸,火毒氣入內,兩股生瘡,汁水淋漓者:薄荷煎汁頻塗。(《醫說》)

9、治耳痛:鮮薄荷絞汁滴入。(《閩東本草》)

常用配方

1、用於風熱感冒,溫病初起。本品辛以發散,涼以清熱,清輕涼散,為疏散風熱常用之品,故可用治風熱感冒或溫病初起,頭痛、發熱、微惡風寒者,常配銀花、連翹、牛蒡子、荊芥等同用,如銀翹散。

2、用於頭痛目赤,咽喉腫痛。本品輕揚升浮、芳香通竅,功善疏散上焦風熱,清頭目、利咽喉。用治風熱上攻,頭痛目赤,多配合桑葉、菊花、蔓荊子等同用;用治風熱壅盛,咽喉腫 痛 ,常配桔梗、生甘草、僵蠶、荊芥、防風等同用。

3、用於麻疹不透,風疹瘙癢。本品質輕宣散,有疏散風熱,宣毒透疹之功,用治風熱束表,麻疹不透,常配蟬蛻、荊芥、牛,蒡子、紫草等,如透疹湯;治療風疹瘙癢,可與苦參、白鮮皮、防風等同用,取其祛風透疹止癢之效。

4、用於肝鬱氣滯,胸悶脅痛。本品兼入肝經,能疏肝解郁,常配合柴胡、白芍、當歸等疏肝理氣調經之品,治療肝鬱氣滯,胸脅脹痛,月經不調,如逍遙散。

5、治蜂叮腫脹, 薄荷鮮葉貼患處,立即見效。

6、治水入耳作痛, 薄荷汁滴入,即愈。

7、此外,本品芳香辟穢,還可用治夏令感受暑濕穢濁之氣,所致痧脹腹痛吐瀉等症,常配藿香、佩蘭、白扁豆等同用。

注意事項

1、陰虛血燥,肝陽偏亢,表虛汗多者忌服。

2、毒副作用薄荷腦、油對哺乳動物具有較強的麻痹作用,若過量服用會導致呼吸麻痹而死亡。因此,在藥品中的使用劑量不能超過規定的限量(除藥用外,一般每人每日不超過2mg/kg體重)。

3、《藥性論》:新病瘥人勿食,令人虛汗不止。

4、《千金·食治》:動消渴病。

5、《本經逢原》:多服久服,令人虛冷;陰虛發熱,咳嗽自汗者勿施。

6、《本草從新》:辛香伐氣,多服損肺傷心,虛者遠之。

經濟價值

薄荷食品添加劑

薄荷在一些食品、糕點、糖果、酒類、飲料中加入微量的薄荷香精,即具有明顯的芳香宜人的清涼氣味,能夠促進消化、增進食慾。

作為食品添加劑使用的糖果、糕點主要有清涼薄荷糕、健胃八珍糕、薄荷糖、棕子糖、口香糖、潤喉糖等;使用薄荷產品的酒類、飲料主要有薄荷酒、薄荷茶、薄荷露、薄荷清涼飲料以及具有解酒作用的薄荷蜂蜜水等。

菸草矯味劑

烤菸時加入薄荷腦,可以明顯減弱菸草的辛辣刺激味,變得溫和而高雅,適口感更強,更適合婦女和老人吸用。

日化加香殺菌劑

在牙膏、牙粉、漱口水等口腔清潔用品中的用量較大在冷霜、剃鬚膏、須後水、花露水、香水、香皂、在潔面乳、面膜、洗髮膏、洗髮水、洗手液、沐浴露、防曬霜等護膚化妝品和洗滌用品中也有少量套用:在空氣清新劑、衛生殺菌、殺蟲劑、面巾、衛生棉以及除臭殺菌的鞋墊、保健內衣、被褥等家庭衛生用品中加入適量薄荷腦油,既收清涼芳香之功效,又有殺菌消毒之妙用。

套用前景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薄荷系列產品的用途也將日益廣泛。近十多年來,加入少量薄荷腦、油的洗髮劑、沐浴露、香皂等產品倍受人們的青睞;採用薄荷精油進行安神靜心、消除疲勞的芳香療法逐步盛行;特別是薄荷腦及其衍生物、絡合物——水楊酸薄荷酯、鄰氨基苯甲酸薄荷酯等薄荷系列新產品在防曬化妝品、毛髮再生精、祛皺霜、露、疤痕靈、和部分減肥保健品中亦得到廣泛的套用。此外,據國外最新公布的醫藥研究成果稱,產自中國的薄荷油具有獨特的抗癌作用。

注意事項

1、陰虛血燥,肝陽偏亢,表虛汗多者忌服薄荷葉。

2、懷孕期間的婦女應避免使用。又因薄荷有抑制乳汁分泌的作用,所以哺乳中的婦女也不宜多用;且因薄荷芳香辛散之故,所以肺虛咳嗽、陰虛發熱多汗的患者也應慎用。此外,薄荷的成分容易因受熱而揮發失效,所以宜在水滾後再放入。而其具醒腦、興奮的效果,故晩上不宜飲用過多,以免造成睡眠困擾。

文獻論述

薄荷薄荷

1、《綱目》:薄荷,辛能發散,涼能清利,專於消風散熱。故頭痛,頭風,眼目、咽喉、口齒諸病,小兒驚熱,及瘰癧、瘡疥為要藥。

2、《本草經疏》:薄荷,辛多於苦而無毒。辛合肺,肺合皮毛,苦合心而從火化,主血脈,主熱,皆陽髒也。賊風傷寒,其邪在表,故發汗則解。風藥性升,又兼辛溫,故能散邪辟惡。辛香通竅,故治腹脹滿、霍亂。《食療》引為能去心家熱,故為小兒驚風、風熱家引經要藥。辛香走散,以通關節,故逐賊風、發汗者,風從汗解也。本非脾胃家藥,安能主宿食不消?上升之性,亦難主下氣;勞乏屬虛,非散可解,三療俱非,明者當子別之。又:病人新瘥勿服,以其發汗虛表氣也。咳嗽若因肺虛寒客之而無熱症者勿服,以其當補而愈。陰虛人發熱勿服,以出汗則愈竭其津液也。腳氣類傷寒勿服,以其病主下而屬脾故也。血虛頭痛,非同諸補血藥不可用。小兒身熱由於傷食者不可用,小兒身熱因於疳積者不可用。小兒痘瘡診得氣虛者,雖身熱初起,亦不可用。

3、《藥品化義》:薄荷,味辛能散,性涼而清,通利六陽之會首,祛除諸熱之風邪。取其性銳而輕清,善行頭面,用治失音,療口齒,清咽喉。同川芎達巔頂,以導壅滯之熱。取其氣香而利竅,善走肌表,用消浮腫,散肌熱,除背痛,引表藥入營衛以疏結滯之氣。

4、《本草新編》:薄荷,不特善解風邪?尤善解憂鬱,用香附以解郁,不若用薄荷解郁之更神。薄荷入肝膽之經,善解半表半里之邪,較柴胡更為輕清。

5、《本草求真》:薄荷,氣味辛涼,功專入肝與肺。故書載辛能發散,而於頭痛、頭風、發熱惡寒則宜,辛能通氣,而於心腹惡氣、痰結則治:涼能清熱,而於咽喉、口齒、眼、耳、癮疹、瘡疥、驚熱,骨蒸、衄血則妙。是以古方逍遙,用此以為開郁散氣之具;小兒驚癇,用此以為宣風嚮導之能;腸風血痢,用此以為疏氣清利之法,然亦不敢多用,所用不過二、三分為止,恐其有泄真元耳。

6、《本經續疏》:吐下則脹滿應減,下氣則宿食應行,即不減不行,亦宜以寬中理氣消導順降為治,何取於薄荷?不知薄荷之涼,大有似乎豆蔻輩,原能寬中理氣,消導顧降者也。特其芳烈外發,不似豆蔻輩內藏,所以重在散發,而治內不專耳。設使惡氣宿食既已內擾,仍復托根於表,則非薄荷之內解其結,外劇其根,何以使表里盡除耶。

薄荷薄荷

7、《醫學衷中參西錄》:薄荷味辛,氣清郁香竄,性平。其力能內透筋骨,外達肌表,宣通臟腑,貫串經絡,服之能透發涼汗,為溫病宜汗解者之要藥。若少用之,亦善調和內傷,治肝氣膽火鬱結作痛,或肝風內動,忽然癇痙瘈瘲,頭疼、目疼,鼻淵、鼻塞,出疼、咽喉腫疼,肢體拘攣作疼,一切風火鬱熱之疾,皆能治之。痢疾初起挾有外感者,亦宜用之,散外感之邪即以清腸中之熱,則其痢易愈。又善消毒菌,逐除惡氣,一切霍亂痧證,亦為要藥。為其味辛而涼,又善表癮疹,愈皮膚瘙癢,為兒科常用之品。溫病發汗用薄荷,猶傷寒發汗用麻黃也,按薄荷古原名苛,以之作蔬,不以之作藥。《本經》、《別錄》皆未載之,至唐時始列於藥品,是以《傷寒論》諸方未有用薄荷者。然細審《傷寒論》之方,確有方中當用薄荷,因當時猶未列入藥品,即當用薄荷之方,不得不轉用他藥者。試取《傷寒》之方論之,如麻杏甘石湯中之麻黃,宜用薄荷代之。蓋麻杏甘石湯,原治汗出而喘無大熱,既雲無大熱,其仍有熱可知,有熱而猶用麻黃者,取其瀉肺定喘也;然麻黃能瀉肺定喘,薄荷亦能瀉肺定喘(薄荷之辛能抑肺氣之盛,又善搜肺風),用麻黃以熱治熱,何如用薄荷以涼治熱乎?又如凡有葛根諸湯中之葛根,亦可以薄荷代之;蓋葛根原所以發表陽明在經之熱,葛根之涼不如薄荷,而其發表之力又遠不如薄荷,則用葛根又何如薄荷乎?斯非背古訓也,古人當藥物未備之時,所制之方原有不能盡善盡美之處,無他,時勢限之也。

8、《本草正義》:孫星衍輯刻《本草經》,徑謂薄荷蘇類,確乎可信。《唐本草》謂為辛溫,亦以蘇類例之。然冷冽之氣能散風熱,決非溫藥,故潔古直謂之辛涼。其主治則《唐本》謂賊風傷寒、惡氣、心腹脹滿、霍亂、宿食不消、下氣,又皆與紫蘇大略相近,惟辛而涼降,微與溫散者不同耳。

9、《藥性論》:去憤氣,發毒汗,破血止痢,通利關節。

10、《千金·食治》:卻腎氣,令人口氣香潔。主辟邪毒,除勞弊。

11、孫思邀:煎湯洗漆瘡。

12、《唐本草》:主賊風,發汗。(治)惡氣腹脹滿。霍亂。宿食不消,下氣。

13、《食療本草》:杵汁服,去心臟風熱。

薄荷薄荷

14、《食性本草》:能引諸藥入營衛。療陰陽毒、傷寒頭痛。

15、《日華子本草》:治中風失音,吐痰。除賊風。療心腹脹。下氣、消宿食及頭風等。

16、《本草圖經》:治傷風、頭腦風,通關格,小兒風涎。

17、《本草衍義》:小兒驚風,壯熱,須此引藥;治骨蒸勞熱,用其汁與眾藥為膏。

18、李杲:主清利頭目。

19、王好古:能搜肝氣。又主肺盛有餘,肩背痛及風寒汗出。

20、《滇南本草》:治一切傷寒頭疼,霍亂吐瀉,癰、疽、疥、癲諸瘡。又:野薄荷上清頭目諸風,止頭痛、眩暈、發熱,去風痰,治傷風咳嗽、腦漏鼻流臭涕,退虛癆發熱。

21、《綱目》:利咽喉、口齒諸病。治瘰癧,瘡疥,風瘙癮疹。

22、《本草述》:治中風,癲癇,傷燥熱郁。

23、《醫林纂要》:愈牙痛,已熱嗽,解郁暑,止煩渴,止血痢,通小便。

24、《本草再新》:消目翳。

25、《本草新編》:薄荷,味辛、苦,氣溫,浮而升,陽也。無毒。入肺與包絡二經,又能入肝、膽。下氣冷脹滿,解風邪鬱結,善引藥入營衛,又能退熱,但散邪而耗氣,與柴胡同有解紛之妙。然世人只知用柴胡,不知薄荷者,以其入糕餅之中,輕其非藥中所需也。

植物文化

傳說

薄荷薄荷

冥王哈迪斯(Hades)愛上了美麗的精靈曼茜(Menthe),冥王的妻子佩瑟芬妮(Persephone)十分嫉妒。為了使冥王忘記曼茜,佩瑟芬妮將她變成了一株不起眼的小草,長在路邊任人踩踏。可是內心堅強善良的曼茜變成小草後,她身上卻擁有了一股令人舒服的清涼迷人的芬芳,越是被摧折踩踏就越濃烈。雖然變成了小草,她卻被越來越多的人喜愛。人們把這種草叫薄荷(Mentha)。羅馬人與希臘人都很喜歡薄荷的味道。在節慶時,他們還會把薄荷紡織成花環佩帶在身上。埃及人則有把一包包薄荷與大茴香、小茴香充當賦稅的做法。美洲印地安人會用薄荷來治療肺炎。薄荷有極強的殺菌抗菌作用,常喝它能預防病毒性感冒、口腔疾病,使口氣清新。用薄荷茶汁漱口,可以預防口臭。用薄荷茶霧蒸面,還有縮細毛孔的作用。拿泡過茶的葉片敷在眼睛上會感覺到清涼,能解除眼睛疲勞。據說薄荷也有“眼睛草”的別稱,可用於治療眼疾。

花語

薄荷品種超逾500個,當中最為人所知的有黑胡椒薄荷和綠薄荷,其餘的還有蘋果薄荷、橘子薄荷、香水薄荷等,大多是以它獨有的香氣而命名。薄荷是一種充滿希望的植物,人生難免有許多錯過的人或者事物,能再次相遇、相親和相愛的機會幾乎沒有,但越是沒有就越是想念,薄荷雖然是一種平淡的花,但它的味道沁人心脾,清爽從每一個毛孔滲進肌膚,身體裡每一個細胞都通透了,那是一種很幸福的感覺,會讓那些曾經失去過的人得到一絲安慰,所以薄荷的花語是“願與你再次相逢”和“再愛我一次”。此外,它還有一種花語是"美德",代表了人的種種美好德行。

美容方法

新鮮薄荷常用於製作料理或甜點,以去除魚及羊肉腥味,或搭配水果及甜點,用以提味,也可做成消炎消腫的潤膚水,薄荷葉還可以美容。

薄荷薄荷

一、青果薄荷

材料:獼猴桃3個、蘋果1個、薄荷葉2~3片。

做法:

1、材料洗淨,奇異果削皮、切成四塊,蘋果不必削皮,去核切塊。

2、薄荷葉放入果汁機中打碎,再加入獼猴桃、蘋果一起打成汁。

3、攪拌均勻後,室溫下飲用或依個人喜好冷藏後飲用。

美麗小秘密:

獼猴桃不但入口風味極佳,所含的營養價值更是果中之冠,不僅富含美白功效的維生素C,還有大量可減少皺紋產生的維生素A,想要美白、除皺兼顧的女性們可以多喝這道果汁,加上清涼的薄荷,略微冰凍後再飲用的滋味,更是令人難忘。

二、薄荷蘋果醋蘇打

材料:蘋果醋2/3杯、薄荷10-15片、迷迭香2隻、原味汽水500ML、冰塊、蜂蜜適量。

做法:在鍋中倒入蘋果醋、薄荷及迷迭香,大火煮30秒熄火,冷卻後濾渣;在茶杯中倒入1/4滿,加入冰塊及汽水,依照自己喜好調入蜂蜜,最後放上薄荷即可。

三、薄荷葉松香

材料:白朗姆酒90ML、檸檬汁2小湯匙、焦糖蜜1小湯匙、薄荷葉適量、松香葉6-8片、蘇打水300ML。

做法:在玻璃杯中注入水,加入適量的白朗姆酒、檸檬汁、蘇打水以及膠糖蜜,再放入薄荷葉和松香葉,使用攪拌匙按壓住香葉會讓味道更濃郁。

自然界十大驅蚊植物

隨著天氣逐漸炎熱,各種蚊蟲也逐漸增多,具有驅蚊等功能的各種清香植物開始走俏花市。不過需要注意的是,由於驅蚊植物會散發出不同的氣味,對氣味過敏者,要慎用。

植物分類導航

植物是生命的主要形態之一,至2004年,已確認有287655個物種,有258650種開花植物和15000種苔蘚植物。綠色植物大部份的能源是經由光合作用從太陽光中得到的。
角苔植物門葉苔植物門石松植物門有節植物門
帚蕨植物門苔蘚植物門種子植物門蕨類植物門

常綠花卉

木賊科筆管草 |
菊科紫菀 | 蘭草 |
唇形科紫丹參 | 澤蘭 | 血見愁 | 溪黃草 | 涼粉草 | 連線草 | 筋骨草 | 丹參 | 薄荷 | 野芝麻 |
蕁麻科苧麻 | 樓梯草 | 鏡面草 |
爵床科竹節黃 | 紅點鯽魚膽 | 黑眼花 |
傘形花科皺葉歐芹 | 藍花柴胡 | 白芷
蓼科中華山蓼 | 羊蹄 | 金線草 | 戟葉酸模 | 頭花蓼石辣蓼
紫葳科中甸角蒿 | 紅鳳梨花 | 單葉鳳梨花
澤瀉科澤瀉 |
三白菜科魚腥草 | 三白草 |
芭蕉科野芭蕉 |
虎耳草科岩白菜 |
石蒜科石蒜 | 百子蓮 | 白肋孤挺花 | 玉簾
傘形科鴨兒芹 |
跖草科旭日升鴨
鴨跖草科心葉紫露草 | 杜若 | 紫霞草
百合科小花蜘蛛抱蛋 | 山菅蘭 | 開口箭 | 火炬花 | 虎眼萬年青 | 狐尾天冬 | 廣西蜘蛛抱蛋
牻牛兒苗科香葉天竺葵
薔薇科仙鶴草 | 狹葉星點蜘蛛抱蛋 | 松下梅 | 龍芽草 | 蛇莓
玄參科狹葉毛地黃 |
苦苣苔科銀葉喜蔭花 | 牛耳仔 | 半蒴苣苔 |
葡萄科烏蘞莓 |
天南星科團扇蔓綠絨 | 石菖蒲 | 千年健 | 廣東萬年青 | 刺芋 | 卜芥 |
姜科土田七 | 山奈 | 蓬莪術 | 薑黃 | 姜荷花 | 瓷玫瑰
馬齒莧科土人參 |
蒟蒻薯科水田七 |
秋海棠科秋海棠 | 羅拉秋海棠 | 厚壁秋海棠 | 貴婦秋海棠 | 波葉秋海棠
傘形花科傾臥前胡 | 前胡 |
忍冬科陸英
紫草科琉璃草 |
菊科劉寄奴草 |
胡椒科假蔞 | 蓽茇
罌粟科薊罌粟 | 大果博落回
卷柏科江南卷柏
敗醬科黃花敗醬
毛茛科虎掌草 | 附子 | 扁翅唐松草
石竹科荷蓮豆 | 蠅子草
蝶形花科狗尾草
小二仙草科大葉蟻塔 |
馬兜鈴科粗根細辛
川續斷科川續斷
十字花科板藍根
黃楊科板凳果
鬼臼科八角蓮 |
禾本科棕葉蘆 | 竹節草 | 雜交狼尾草 | 象草 | 香茅 | 香根草 | 細葉結縷草 | 彎葉畫眉草 | 雙穗雀稗 | 石芒草 | 森特鈍葉草| 柔姿臂形草
花忍科芝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