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蹄[草藥]

羊蹄[草藥]
羊蹄[草藥]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羊蹄,中藥名,又名野菠菜,一年生草本,高40-100cm。莖直立,粗壯,分枝,有明顯溝紋,無毛,中空。蓼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歐洲和西亞大多數的草原均可見到其蹤跡。為蓼科植物羊蹄或尼泊爾羊蹄的根。秋季8~9月採挖,洗淨,曬乾。切片,生用。

基本信息

植物概述

羊蹄出自《神農本草經》。陶弘景:羊蹄今人呼名禿菜,即是蓄音之訛。《詩》雲,言采其蓄。又一種極相似而味酸,呼為酸模,根亦療疥也。《蜀本草》:《圖經》雲,羊蹄生下濕地。高者三、四尺,葉狹長,莖節間紫赤,花青白色,子三棱,夏中即枯。又有一種莖葉俱細,節間生子若茺蔚子,療痢乃佳,今所在有之。
1、羊蹄多年生草本,高60-100cm。根粗大,斷面黃色。莖直立,通常不分枝。單葉互生,具柄;葉片長圓形至長圓狀披針形,基生葉較大,長16-22cm,寬4-9cm,先端急尖,基部圓形至微心形,邊緣微狀波皺褶。總狀花序頂生,每節花簇略下垂;花兩性,花被片6,淡綠色,外輪3片展開,內輪3片成果被;果被廣卵形,有明顯的網紋,背面各具一卵形疣狀突起,其表面有細網紋,邊緣具不整齊的微齒;雄蕊6,成3對;子房具棱,1室,1胚珠,花柱3,柱頭細裂。瘦果寬卵形,有3棱,先端尖,角棱銳利,長約2mm,黑褐色,光亮。花期4月,果期5月。
2、尼泊爾羊蹄與羊蹄的區別在於:葉片卵狀長圓形,下部較寬,先端急尖或鈍尖,基部心形或近圓形,兩面的葉脈及葉緣均被白色短毛;結果時增大的內花被邊緣具7-10對針刺,針刺先瑞呈鉤狀彎曲。花期5-6月,果期6-7月。

植物簡介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莖直立,高50-100厘米,上部分枝,具溝槽。基生葉長圓形或披針狀長圓形,長8-25厘米,寬3-10厘米,頂端急尖,基部圓形或心,邊緣微波狀,下面沿葉脈具小突起;莖上部葉狹長圓形;葉柄長2-12厘米;托葉鞘膜質,易破裂。花序圓錐狀,花兩性,多花輪生;花梗細長,中下部具關節;花被片6,淡綠色,外花被片橢圓形,長1.5-2毫米,內花被片果時增大,寬心形,長4-5毫米,頂端漸尖,基部心形,網脈明顯,邊緣具不整齊的小齒,齒長0.3-0.5毫米,全部具小瘤,小瘤長卵形,長2-2.5毫米。瘦果寬卵形,具3銳棱,長約2.5毫米,兩端尖,暗褐色,有光澤。花期5-6月,果期6-7月。

產地生境

產東北、華北、陝西、華東、華中、華南、四川及貴州。生田邊路旁、河灘、溝邊濕地,海拔30-3400米。朝鮮、日本、俄羅斯(遠東)也有。

生理特性

根類圓形,根頭部有莖基殘餘及支根痕。表面棕灰色,具縱皺紋及橫向突起的皮孔樣斑痕。質硬易折斷,斷面灰黃色,顆粒狀。氣特殊,味微苦澀。

藥品簡述

羊蹄羊蹄
藥名:羊蹄。
漢語拼音:yangti
英文名: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1、RumexjaponicusHoutt.
2、RumexnepalensisSpreng.
拉丁文名:
1、RadixRumicisJaponici
2、RadixRumicisNepalensis
功效分類:止血藥;涼血止血藥。
科屬分類:蓼科。
別名:東方宿、連蟲陸、鬼目、敗毒菜根、羊蹄大黃、土大黃、牛舌根、牛蹄、牛舌大黃、野蘿蔔、野菠菱、癬藥、山蘿蔔、牛舌頭、牛大黃。
性味:苦;性寒。
歸經:心;肝;大腸經。
功能:清熱通便;涼血止血;殺蟲止癢。
主治:大便秘結;吐血衄血;腸風便血;痔血;崩漏;疥癬;白禿;癰瘡腫毒;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5;搗汁;或熬膏。外用:適量,搗敷;磨汁塗;或煎水洗。
生態環境:
1、生於山野、路旁、濕地。
2、生於溝谷、河岸及濕地。
資源分布:
1、分布我國東北、華北、華東、中南各地。
2、分布於西南及陝西、甘肅、青海、江蘇、江西、湖北、湖南、西藏等地。
藥材基源:為蓼科植物羊蹄或尼泊爾羊蹄的根。
採收儲藏:栽種2年後,秋季當地上葉變黃時,挖出根部,洗淨鮮用或切片曬乾。

用藥相關

入藥部位

根入藥,清熱涼血。

炮製方法

春、秋季採挖,洗淨、切片,曬乾。

性味

苦、酸,寒。

功效

清熱解毒,止血,通便,殺蟲。

主治

用於鼻出血,功能性子宮出血,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慢性肝炎,肛門周圍炎,大便秘結;外用治外痔,急性乳腺炎,黃水瘡,癤腫,皮癬。

相關配伍

1、赤白痢證及年久便血:羊蹄草和豬精肉煎湯服之。(《嶺南採藥錄》)
2、大便卒結:羊蹄根一兩,水一大盞,煎六分,溫服。(《聖惠方》)
3、腸風下血:敗毒菜根(洗切),用連皮老薑各半盞,同炒赤,以無灰酒淬之,碗蓋少頃,去滓,任意飲。(《永類方》)
4、喉痹不語:羊蹄獨根者,勿見風日及婦人、雞、犬,以三年醋研如泥,生布拭喉外令赤,塗之。(《千金方》)
5、頭風白屑:羊蹄草根曝乾杵末,同羊膽汁塗之,永除。(《聖惠方》)
6、頭上白禿:獨根羊蹄,勿見婦女、雞、犬、風日,以陳醋研如泥,生布擦赤敷之,日一次。(《肘後方》)

用法用量

9~15g,鮮品30~60g;外用適量,煎水洗或搗爛敷患處。

禁忌

本品有小毒,內服須謹慎,遵醫囑。

相關論述

1、《本經》:“頭禿疥瘙,除熱,女子陰蝕。”
2、《別錄》:“浸淫疽痔,殺蟲。”
3、《本草綱目》:“療蠱毒(恭)。治癬,殺一切蟲。醋磨,貼腫毒(大明)。搗汁二、三匙,入水半盞煎之,空腹溫服,治產後風秘,殊驗(宗)。”

中藥化學成分

羊蹄根及根莖含有結合及游離的大黃素(emodin),大黃素甲醚(physcion),大黃酚(chrysophanol),總量l.73%,其中結合型0.27%,游離型l.46%。還含有酸模素(musizin)即是尼泊爾羊蹄素。
尼泊爾酸模根及根莖含結合和游離的大黃素、大黃素甲醚、大黃酚,總量l.42%,其中結合型0.51%,游離型0.91%,還含有酸模素和鞣質。

藥理作用

羊蹄羊蹄
1、抑菌作用羊蹄根酊劑在試管內對多種致病真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2、預防感染作用將根(品種未鑑定)煎劑與亞洲甲型流感病毒在試管內直接接觸後注入雞胚,有預防感染的作用,尿囊液蛋白質可大大降低這一作用。
3、對血液系統的作用羊蹄根(品種未鑑定)煎劑濃縮後酒精提取物對急性淋巴細胞型白血病、急性單核細胞型白血病和急性粒細胞型白血病患者血細胞脫氫酶都有抑制作用(試管中美藍脫色法),對前兩者白細胞的呼吸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瓦氏呼吸器測定法)。
4、副作用:羊蹄含草酸,大劑量套用時有毒。大黃素的藥理作用參見大黃條。
5、降壓作用:同屬植物團酸模RumexconfertusWilld.的醇提水溶液對動物有持久的、中樞性的降低血壓的作用。
6、對消化系作用:與大黃相似,小劑量有收斂,大量有輕瀉作用。並能反射性的利膽,亦有某些止血作用。

常用選方

1、治大便卒澀結不通:羊蹄根一兩(銼)。以水一大盞,煎取六分,去滓,溫溫頓服之。(《聖惠方》)
2、治產後風秘:羊蹄根銼研,絞取汁三、二匙,水半盞,煎一、二沸,溫溫空肚服。(《本草衍義》)
3、治赤白濁:羊蹄根每用三錢至五錢。水煎服。(《中醫藥實驗研究》)
4、治濕熱黃疸:羊蹄根五錢,五加皮五錢。水煎服。(《江西民間草藥》)
5、治熱郁吐血:羊蹄草根和麥門冬煎湯飲,或熬膏,煉蜜收,白湯調服數匙。(《本草匯言》)
6、治腸風下血:敗毒菜根(洗切)、連皮老薑各半盞。同炒赤,以無灰酒淬之,碗蓋少傾,去滓,任意飲。(《永類鈐方》)
7、治內痔便血:羊蹄根八錢至一兩,較肥的豬肉四兩。放瓦罐內,加入清水,煮至肉極爛時,去藥飲湯。(《江西民間草藥》)
8、治肛門周圍炎症:羊蹄根(鮮品)一兩到一兩半。水煎沖冰糖,早晚空腹服。(福建《中草藥新醫療法資料選編》)
9、治女人陰蝕疼痛:羊蹄煎湯揉洗。(《本草匯言》)
10、治喉痹卒不語:羊蹄獨根者,勿見風日,以三年醋研和如泥,生布拭喉令亦,敷之。(《千金方》)
11、治癧瘍風:羊蹄草根,於生鐵上釅醋磨,鏇鏇刮取,塗於患上;未瘥,更入硫黃少許,同磨塗之。(《聖惠方》)
12、治白禿:羊蹄草根(獨根者,勿見風日),以三年醋研和如泥,生布拭瘡令去,以敷之。(《補缺肘後方》)
13、治疥:羊蹄根(搗),和豬脂塗上,或著少鹽佳。(《姚僧坦集驗方》)
14、治細癬:羊蹄根於磨石上以苦酒磨之,以敷瘡上;當先刮瘡,以火炙乾後敷四、五過。(《千金方》)
15、治癬瘡久不瘥:羊蹄根搗絞取汁,用調膩粉少許如膏,塗敷癬上,三、五遍;如乾,即豬脂調和敷之。(《簡要濟眾方》)
16、治瘙窟溫癬癢,浸淫日廣,癢不可忍,搔之黃水出,瘥後復發:取羊蹄根去土,細切搗碎敷上一時間,以冷水洗,日一敷,若為末敷之亦得。(《履幢岩本草》)
17、治頭風白屑:羊蹄草根曝乾,搗羅為末,以羊膽汁調,揩塗頭上。(《聖惠方》)
18、治汗斑初起:硼砂研末,用鮮羊蹄根蘸擦之;或單用鮮羊蹄根擦患處。初起者有效。(《中醫藥實驗研究》)
19、治跌打損傷:鮮羊蹄根適量,搗爛,用酒炒熱,敷患處。(《福建中草藥》)
20、結腸(便閉)。用羊蹄根一兩,加水一大碗,煎至六成,溫服。
21、腸風下血。用羊蹄根洗淨,切細,加連皮老薑各半碗,是炒赤,以酒淬過,去渣,適量飲服。
22、喉痹。用羊蹄根,在陳醋中研成泥。先以布把喉外擦紅,再把藥塗上。
23、頑癬。用羊蹄根絞出汁,加輕粉少許,調成膏塗癬上,三、五次即愈。又方:用羊蹄根五升,在桑柴火上煮開四、五次,取汁洗癬,同時以羊蹄汁和礬末塗搽。
24、濕癬(癢不可忍,出黃水,愈後易復發)。用羊蹄根搗爛,和醋調勻塗搽。過一陣,用冷水洗去。一天治一次。析採得的羊蹄磨醋塗癬,有奇效。
25、羊蹄根散(《醫宗金鑒》),主治癬。
26、驗方(《聖惠方》):羊蹄根,以水一大盞,煎取六分,去滓,溫溫頓服之,主治便秘。

生藥材鑑定

性狀鑑別
1、羊蹄根類圓錐形,長6-18cm,直徑0.8-1.8cm。根頭部有殘留莖基及支根痕。根表面棕灰色,具縱皺紋及橫向突起的皮孔祥疤痕。質硬易折斷,斷面灰黃色顆粒狀。氣特殊,味微苦澀。
2、尼泊爾酸模根類圓錐形,下部有分枝,長約13cm,直徑達2.5cm。根頭部具殘留莖基及支根痕,周圍具少量乾枯的棕色葉基纖維,其下有密集橫紋。根表面黃灰色,多縱溝及橫長皮孔樣疤痕。質硬易折斷,折斷面淡棕色。氣微,味苦澀。
顯微鑑別
根橫切面:
1、羊蹄木栓層稍厚。皮層無機械組織。韌皮部細胞壓縮。形成層呈環狀。木質部導管單個散在或數個成群,少數伴有纖維束,呈徑向排列,較稀疏。薄壁細胞含眾多澱粉粒及草酸鈣簇晶。澱粉粒長圓形或類球形,長3-27μm,簇晶直徑38-115μm。此外,尚含黃棕色物。根頭部中心有髓。
2、尼泊爾酸模木栓層薄。木質部導管無纖維束伴隨。薄壁細胞含澱粉粒,類梭形或類球形,長5-46μm。本品薄壁細胞不含草酸鈣簇晶。
理化鑑別
1、取本品粉末.1g,加稀硫酸5ml,煮沸2min,趁熱濾過,濾液放冷,加乙醚5ml,振搖,乙醚液即染成黃色。分取乙醚液,加氨試液2ml,振搖,氨液層即成紅色,醚層仍顯黃色。(檢查蒽醌衍生物)
2、薄層色譜取本品粉末0.2g,用甲醇浸浸泡5-6h,上清液作供試液;另取大黃素、大黃素甲醚、大黃酚作對照品。分別點樣於同一矽膠G薄層板上,以苯-甲酸乙酯-甲酚-甲醇(3:1:1.05:2)展開,置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供試液色譜在與對照品色譜的相應位置上,顯相同的橙紅色螢光。

藥用植物栽培

生物學特性
喜涼爽、濕潤的環境,能耐嚴寒,乾旱及高溫、高濕條件生長不良,產量低。土壤要求上層深厚、肥沃、疏鬆,地下水位砂質壤上及腐殖質壤上為最好。堅硬的粘土及陰濕、低洼積水地區均不宜栽培。
栽培技術
羊蹄
羊蹄
用種子及分根繁殖。種子繁殖:在春、夏、秋三季均可播種。由於羊蹄是一種深根性的植物,為了提高根的產量,整地時必須深翻上地,耕深不少30cm,並施足基肥。耕翻後打碎土塊,耙平作成寬60cm、高25cm的高壠,條播或穴播。
為便於苗期管理,以條播為好。如果採用新收的種子,不須任何處理,如果播種前用溫水(20℃以下)浸泡1d,可提前出苗。北方5月播種,播種後10~15d出苗。每1hm2播種量約10.5kg,覆土3cm,播後要及時澆水,並保持土壤潮濕。出苗後,結合鬆土、除草間苗1~2次。分根繁殖:將母株根頭分成數塊,每塊至少有芽l-2個,然後按60cmx45cm行株距穴栽,每1hm2約需種塊2250kg。
田間管理
出苗後要及時中耕除草、追肥、澆水,特別是天氣乾旱更要及時澆水。除作種用植株外,及早摘去花莖,可提高根的產量。種植期間要進行1~2次田間培土工作,以促進根的生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