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大黃

小大黃

小大黃,蓼科大黃屬植物,多年生小草本。分布於西藏、青海。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藥名:小大黃

來源:為雙子葉植物藥蓼科植物小大黃的全草。

功效:燥濕止癢,利水通便。

主治:用於瘙癢、濕疹,濕熱,水腫、黃水,便秘等。

性味歸經:苦、酸,寒。二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一9克。外用:適量,煎水洗。

別名:大黃、次大黃、白大黃

動植物資源分布:分布於西藏青海

考證:始載於《藏藥標準》。

植物形態

多年生小草本,高10-20cm。莖直立,具短柔毛;基生葉寬卵形,長3-5cm,寬1.5-3cm,近革質,先端圓鈍,基部心形,邊緣全緣有緣毛,上面無毛,有時沿葉脈疏生短柔毛,下面沿葉脈被柔毛;主脈粗壯,稍凸出;葉柄粗壯,與葉近等長或比葉片長,莖生葉1-2,較小;托葉鞘膜質。花序圓錐狀,鋏窄,分枝稀疏;花被片淡綠色,或帶紫紅色;花梗細弱,近基部具關節。瘦果連翅成卵狀三角形,翅狹窄,長約5mm,寬3-4mm。

藥代動力學

小大黃小大黃
1.大黃蒽醌衍生物在體內的吸收、排泄和分布:以人體和動物(家和小鼠)實驗,1次po和im、iv大黃蒽醌衍生物,觀察在體內的吸收、排泄和分布的情況。實驗結果表明,蒽醌衍生物在體內易於吸收。Po時血中濃度在2-3小時內即達最高峰,其後慢慢下降,與注射比較,高峰較低,但持續時間長,im30分鐘內即達最高峰,其後迅速下降,在4小時內可維持一定水平。Iv5分鐘內即達特高高峰,但維持時間極短,1小時內僅餘痕跡。大黃酸似乎比大黃素更易於吸收。蒽醌衍生物在體內易由糞、尿膽汁中排出。由糞出總量占攝入量的23.4%,其中88%是在dl排出可持續2-3日。尿及膽中蒽醌衍生物濃度分別以6-8及4-6小時這最高,由尿排出總量占攝入量的22.8%,以2-4小時內為最高,在前8小時內排出者占61%,由尿排出可持續2日。由尿及糞排出總和占攝入量的46.2%,說明有一半多可能在體內破壞。蒽醌衍生物在各織組和臟器的分布以為最多,心、和腦等未檢測到。Po時肝和腎均在2小時內達最高峰,im則在30分鐘達最高峰,尤其是腎臟。小鼠分別po大黃酸、蘆薈大黃素和大黃酚,24小時尿中總蒽醌衍生物排出量(劑量的百分數)分別為27%、14%和6%。人體po大黃酚,尿中蒽醌衍生物的排出率以4-12小時為最高,不同時間間隔,尿中蒽醌衍生物轉化產物所占百分數未見顯著差異。

2.大黃素在小鼠體內代謝產物的分離鑑定和定量分析:用高效液相色譜、離心薄層、紅外紫外、質譜、核磁共振等方法,從ig大黃素的小鼠尿中分離和鑑定了8種蒽醌衍生物,其結構分別鑑定為:1、3-甲基-1,6,8-三羥基蒽醌(未代謝大黃素);2、3-羥甲基-1,6,8-三羥蒽醌;3、)3-醛基-1,6,8-三羥基蒽醌;4、3-羧基-1,6,8-三羥基蒽醌(大黃素酸);5、3-甲基-1,6,8-二羥基蒽醌(大黃酚);6、3-羥甲基-1,8-二羥基蒽醌(蘆薈大黃素);7、3-羥基-1,8-二羥基蒽醌(大黃酸);8、3-甲基-6-甲基-1,8-二羥基蒽酯(大黃素甲醚)。小鼠和苯巴比妥預誘導大鼠肝勻漿9000xg上清液的大黃素體外代謝實驗,檢出主要代謝產物為1、、2、、3、、4、和5、。小鼠po單劑量大黃素(91mg/kg),在0-48小時內,總蒽醌衍生物由尿及糞排泄量為劑量的53%,其中在0-24小時內由尿及排泄量為劑量的53%,其中在0-24小時內由尿中排出者為30%,由糞中排出者為21%。在24-48小時內由尿中排出大黃素、大黃素葡萄糖醛酸苷及其它蒽醌類代謝產物的劑量百分數為76、1.8和20,糞中分別為13、0.3和8。在24小時內由尿中排出的主要游離型代謝轉化產物為3-羥甲基-1,6,8-三羥基蒽醌(劑量量的11.8%),3-羥基-1,6,8-三羥蒽醌(1.8%),大黃酚(1%)和大黃素甲醚(<1%)。

小大黃小大黃
3.大黃素甲醚在大鼠體內的吸收、分布和排泄:血藥濃度:健康大鼠60吸,3隻一組,雌雄分組實驗,1次po大黃素甲醚18.7mg/kg後,不同時間內斷頭取血,樣品經處理衙。用HPLC測定大黃素甲醚含量,結果表明雄性大鼠組Cmax為40.7±8.5ug/ml,tmax為6小時。雌性大鼠組Cmax為0.29±0.12ug/ml,tmax為6小時;0.5,1,2,4,6,8,10h的平均血藥濃度分別為0.028,0.073,0.23,0.29,0.19,0.018和0.008ug/ml,12小時後血藥濃度幾乎為零。組織分布:取正常雄性大鼠15隻,1次po大黃素甲醚18.7mg/kg後,於不同時間斷頭處死,摘取心、肝、肺、腎和腦組織,分別製成勻漿,經處理後進行HPLC分析。結果表明po給藥後大黃素甲醚主要分布在腦組織,其次為肺與心,即大黃素甲醚可通過血腦屏障。給藥6小時以後,肝臟中藥物濃度下降較慢,肺、心下降相對較快,在相同劑量及實驗條件下,雌性大鼠各器官藥物濃度均未能測出。排泄:取雄性大鼠5隻,雌性4隻,1次po大黃素甲醚18.7mg/kg,分別放置於全玻璃代謝籠內,收集0-24,24-48,48-72小時內尿及糞樣,按文獻152方法分離游離及結合蒽醌衍生物,並用葡萄糖醛酸苷酶水解結合蒽醚,與標準品同時點樣,薄層掃描分析,結果表明(表142)大黃素甲醚po後以尿中排泄的劑量百分率很低,僅為0.12%左右,糞中排泄量為劑量的14-22%,主要為游離型。蒽醚類代謝產物主要為大黃素,其排量為劑量的2.7%,主要由糞中排出,表明大鼠體內大黃素甲醚的O-脫甲基代謝率較低。從離心薄層分析法從ig大黃素甲醚的大鼠和小鼠尿中分離到6種代謝產物。經質譜、HPLC及光譜測定並與部分標準品對照,確定其結構分別為大黃素、大黃酚、3-羥甲基-1,6,8,-三羥蒽醌、3-甲醯基-1,6,8-三羥基蒽醌、3-羥基-6-甲氧基-1,8-二羥基蒽醌。大鼠和小鼠肝勻漿9000xg上清液的體外代謝實驗也獲得了上述前5種相同的代謝產物。實驗還表明大黃素甲醚甲在C-6位可脫去甲基或甲氧基;在C-3位的甲基可相繼氧化為羥甲基、甲醯基和羧基等極性更強的化合物。

4.大黃蒽醌衍生物及其代謝物的某些生物活性的比較:大黃有較強的抗菌抗癌作用,其主要活性成分有大黃素甲醚、大黃酚大黃素蘆薈大黃素和大黃酸等5種蒽醌衍生物。這5種蒽醌衍生物在動物體內可以互相代謝轉化成為其它蒽醌衍生物,如大黃素可以代謝轉化為大黃素醇、大黃素酸等。比較了上述7種蒽醌代謝物對大鼠肝亞線粒體顆粒的4種酶和對金黃色葡萄球菌與甲型鏈球菌的影響。

藥理作用

小大黃小大黃
1.解熱鎮痛和抗炎作用機理

1.1解熱鎮痛作用:生小大黃冷浸液:生小大黃砸成小塊,冷水浸兩次,每次24小時,合併浸液在40℃以下濃縮成80%浸液。小大黃煎液10':生小大黃小塊,水浸24小時後連塊煎煮10分鐘,倒出煎液,再加水煎10分鐘,合併煎液於水浴上濃縮成80%煎液。小大黃煎液30':方法同(2),煎煮兩次,每次30分鐘,水浴上濃縮成80%煎液。熟軍(熟小大黃)煎液:生小大黃500g,悶軟後切成薄片加黃酒250g,蒸12小時,涼乾後,水浸24小時,連同切片煎煮兩次,每次30分鐘,將兩次煎液於水浴上濃縮成80%煎液。仿Max氏等方法,用大鼠每組5隻,分別ig上述4種小大黃提取液25g/kg,對照用等量蒸餾水。給藥後立即sc15%鮮酵母生理鹽水混懸液2ml/100g,觀察7小時內體溫變化,結果表明不同方法製備的提取液均有明顯的解熱作用,但給藥各組的解熱作用強度無明顯差異。鎮痛作用:採用扭體反應法進行實驗。每組小鼠20隻,ig上述4種小大黃提取液25g/kg,對照射用等量蒸餾水,1小時後ip1%醋酸0·1ml/10g,觀察20分鐘內扭體反應次數。結果表明上述4種小大黃提取液均有一定的鎮痛作用,但4種小大黃提取液之間的鎮痛效果未見顯著差異。最近報導,小大黃的浸液對正常人紅細胞鈉泵活性有抑制作用,抑制了Na+,K+離子的主動轉運,且隨小大黃濃度增加而加強。小大黃抑制鈉泵即Na+、K+-ATP酶活性,從而使ATP分解減少,產能下降,為小大黃解熱作用機理之一。

1.2對體溫中樞調節介質cAMP的影響:小大黃飲片(R.Tanguticum)製成30%水煎劑,按5g/kg體重ig。發熱模型用衛生部生物製品檢定所提供的肺炎球菌(Ⅱ型),造成感染性發熱動物模型。然後用放射免疫方法測定給藥和對照家兔第三腦室灌流液內cAMP的水平。結果:小大黃可使感染性發熱家兔cAMP水平下降:給7隻家兔在24小時內進行3次腦室灌流,即體溫正常時(A),發熱高峰時(B)和給小大黃退熱後(C),發熱高峰時(B)和給小大黃退熱後(C),分別檢測A、B、C3次灌流液內cAMP含量。其結果為:A3.37pmol/ml,B6.48pmol/ml,C3.07pmol/ml。可見給於小大黃後C點cAMP含量顯著低於未給小大黃的cAMP含量。將C、B兩點cAMP含量比較有明顯不同(P0.05)。實臉結果表明,小大黃可影響體溫調節中樞內cAMP水平使感染性發熱動物體溫下降。

1.3小大黃降溫作用和對中樞神經系統PGE的影響

小大黃小大黃
1.3.1對感染性發熱家兔體溫的影響用體重為2.2kg-3.5kg健康成年青紫藍家兔,發熱模型製備方法同上。將發熱動物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17隻),實驗組在發熱高峰時ig小大黃水煎劑(5g生藥/kg),對照組給等量自來水,給藥(水)後,每4小時測肛溫1次,連續3次,將發熱高峰與降溫之後的肛溫進行比較。結果小大黃可使感染性發熱家兔直腸溫度下降:肺炎雙球感染髮熱的家兔給小大黃水煎劑(8隻)和白水(8隻),小大黃組動物降低幅度(X±S1.25±0.42)明顯高於給水組(X±S0.35±0.20),p0.01,人黃對正常家兔體溫影響不明顯。

1.3.2對中樞神經介質PGE的影響實驗動物及模型製備方法同上。PGE測定方法採用李振甲等建立的放射性免疫測定方法,檢測第3腦室灌流液內PGE含量。在24小時內,給5隻家免進行3次腦室灌流,即體溫正常時(A),發熱高峰時(B)和給小大黃退熱後(C),分別檢測A、B、C3次灌流液內PGE含量。結果為:A:2.2±1.5ng/ml,4.9±2.2ng/ml,C:1.5±1.2ng/ml。給小大黃後的C灌流液PGE含量顯著低於未給小大黃的PGE含量,將C、B兩點PGE含量進行比較有明顯差異,p0.05,表明人工腦脊液對發熱家兔PGE水平無顯著影響。實驗表明,人工腦脊液對正常家兔PGE水平無影響;但單純灌流人工腦脊液,可使正常家兔肛溫升高,而對發熱家兔無明顯影響。大量實驗證明,PGE是和體溫調節有關的最主要的介質,尤其是在感染性發熱中。發熱時,動物腦脊液內PGE水平增高;套用解熱藥物退熱後,其PGE水平下降。將PGE注入不同種屬動物體內,可導致相同的發熱反應。解熱鎮痛藥物可抑制合成酶系統,和體溫調節有關的其它中樞介質也和PGE相關。因此,在發熱的發病機理中,PGE占有重要的地位,探討小大黃對中樞介質pGE的影響實為闡明其降溫機理的重要環節。前列腺素是短距離局部作用的信息傳遞物質,僅在局部產生和釋放,發揮其和一物活性。由於家兔第三腦室緊鄰下丘腦體溫調節中樞,因而實驗選用測定第三腦室灌流液內PGE含量,可反映體溫調節中樞的變化。從小大黃對PGE影響的實驗結果可以看到:感染性發熱家兔給於小大黃後、第三腦室灌流液內PGE含量減低。為確證其結果,還需考慮PGE含量降低是否由於灌流術或人工腦脊液的影響。從正常和發熱的兩組家兔僅接受灌流而不給予小大黃的實驗結果表明,單純灌流並未造成PGE水平降低。同期結果還表明,體溫正常的動物接受單純灌流後肛溫有所上升,PGE應當同時升高,但未見PGE水平上升,而接受肺炎雙球菌感染的動物不僅發熱更為劇烈,PGE水平也急居升高,其原因尚不明了。但是體溫正常的動物給予小大黃後PGE水平也下降,因而更進一步說明,是小大黃影響了PGE水平,而PGE又和感染性發熱有關。

1.4小大黃對家兔內毒素引起的發熱及血漿cAMP和cGWP含量的影響近年來研究表明,內毒素引起動物發熱時,其血漿和腦脊液中的,AMP含量明顯增高,但對cGMP含量的影響如何還未見有關報導。為此採用大耳白家兔分成兩組進實驗:用藥組給予一定時的小大黃煎液,然後注射一定量的大腸桿菌內毒素至致熱。並於6小時內測量肛溫6次。在注射內毒素前後1.5-2小時時從耳動脈採血,用競爭性蛋白結合法與放射免疫法以分別測定血漿中的cAMP和cGMP含量。測定結果表明,用藥組的平均發熱高峰值T(40,15±0.21℃)與平均體溫反應指數TRI6(10·97±+1·20cm2)。均明顯低於對照值(40.81±0.23℃占20.96±l.69cm2)。用藥組的血漿。AMP平均含量(43.75±7.01pmol/ml)致熱前後無明顯差異,分別為43.75±7.01pmol/ml)致熱前後無明顯差異,分別為43.75±7.01與47.76±9.14),而對照組的血漿cAMP平均含量致熱後顯著升高(致熱前後分別為43.00±+7.95與63.33±+17.38),致熱後的含量顯著高於用藥組(P0.05),氫考組存活7/7(P<0.001)。

小大黃小大黃
1.5.1對切除一側腎上腺小鼠所致對側腎上腺代償性肥大的影響小鼠體重24-26g,雌雄兼用,第一組做假手術,其餘各組均切除一側腎上腺。術後第一、二組ig生理鹽水0.2ml/只,第三、五組分別ig小大黃煎劑,第六組ip醋酸氫化考的松25mg/kg,每日給藥1次,1wk後處死,取對側腎上腺,稱重。結果表明,在小大黃煎劑對3種不同炎症模型均有顯著對抗作用,對以滲出和肉芽增生為主的炎症過程均有抑制作用,故臨床套用小大黃治療多種炎症性疾患所取得的良好效果可能與小大黃對炎症過程廣泛影響有關。小大黃煎劑抗炎性腫脹的作用先於瀉下作用,在本實驗中未見有利尿作用,其消腫與瀉下利尿作用無直接關係。小大黃的抗炎作用不以腎上的完整存在為條件,抗炎的同時不降低腎上腺中抗環血酸的含量,故可認為其抗炎作用主要不是通過垂-腎上腺系統。小大黃煎劑既不能延長未成年大鼠切除腎上腺後的存活時間,又不能對抗切除一側腎上腺後致對側腎上腺代償性肥大。因此表明,小大黃煎劑本身不具有腎上腺皮質激素樣作用。

1.5.2小大黃對血管通透性的影響採用125I標記人血清白蛋白作放射活性測定,標記物125I-白蛋白經電泳結合率試驗,結合力在98%以上。實驗動物選用體重20-22g的健康小鼠,按體重配對分為小大黃灌藥組和生理鹽水對照組。動物灌胃後2小時,從ip125I-白蛋白0.1ml(5uci),30分鐘後處死,洗出腹腔液,用FH-408定標器NaI井型閃爍晶體測得放射活性,最後換算成注入量的百分比。血管通透性降低時,測量得的放射活性高,反之則低。結果表明,小大黃灌藥組的血管通透性低於對照組,即藥物對血管通透性有明顯的抑制效應,經t值測驗p<0.001。用伊文氏藍染料法測定相似的結果,兩法都證明小大黃具有降低血管通透性效應。

1.6小大黃素抗炎作用機理

1.6.1小大黃素對白三烯B4和PGE2生物合成的影響花生四烯酸的5-脂氧酶產物白三烯B4(LeukoTCMLIBieneB4,LTB4)是炎症反應的重要介質。它主要由多形核白細胞巨噬細胞肥大細胞等產生。白三烯B4可激活中性白細胞的多種反應,其中包括加速炎症介質的產生,並可促進中性白細胞在微血管內皮粘著,進而滲出血管,協同其它趨化因子使炎症反應擴大。它在依賴中性白細胞的炎症反應中起著一種內在放大器的作用,因此尋找LTB4生物合成的有效藥物受到重視,為此研究了小大黃素對LTB4和PGE2生物合成的影響,以探討其抗炎作用機理,材料:小大黃素臨用前以0.01NNaOH溶解,生理鹽水或緩衝液(pH8.1)稀釋至試驗濃度。花生四烯酸(AA)、鈣離子載體A23187、PGB2和LTB4標準品均為Sigma公司產品,PGE2放免藥盒(國產),高效液相色譜儀:Perkim-Elmer-3B系列,分析柱250×0.46mmNueleosil-C18等。結果:小大黃素對人血PNM合成LTB4及PGE2的影響為在無外源性AA的反應體系中,小大黃素明顯抑制A23187刺激PNM合成LTB4,抑制作用強度隨小大黃素濃度增高而增強,其IC50值為6.4×10-6mol/L;對PGE2合成無抑制作用,反而隨濃度增大而合成增高。在有外源性AA(終濃度5x10-5mol/L)的反應體系中,小大黃素抑制LTB4的作用減弱,但仍呈明顯的濃度效應關係,IC50值為2.5x1O5mol/L,大約是前者的5倍,相反,PGE2的產率也隨小大黃素濃度的增加而遞增,其遞增斜率比無AA反應體系者為陡。

小大黃小大黃
1.6.2小大黃素在體外全血反應體系中對LTB4及PGE2生成的影響小大黃素濃度高達1x10-4mol/L時,對人全血中LTB4的抑制率僅為62.3±4.8(n=3),PGE2的生成量為對照組的101.2±10.1(n=3)。

1.6.3半體內試驗,小大黃素經體內給藥後,可明顯抑制兔全血反應體系中LTB4生成,給藥5min後抑制作用即達高峰,但很快下降,30分鐘後作用基本消失,至90分鐘發現明顯反跳現象。小大黃素對PGE2的生成無抑制作用,PGE2的生成在5-15分鐘呈增加趨勢,並於15分鐘有顯著差異,但30分鐘後即與對照組無明顯差別。

1.6.4體內試驗,小大黃素(10mg/kg)對正常家兔PGE2的生成無抑制作用,時效曲線的形狀與半體內試驗相似,血中PGE2的變化規律一致。以上實驗結果表明,小大黃素在體內外條件下可抑制LTB4生物合成,對PGE2的生成無抑制作用,提示小大黃素是一個選擇性的花生四烯酸5-脂氧酶抑制劑。這一結果為闡明小大黃素的抗炎等機理提供了新線索。

1.7炮製對小大黃消炎作用的影響

1.7.1對大鼠蛋清性關節腫的影響按常規方法,小大黃生品及炮製品煎劑的劑量均為8g/kg,對照組給同體積水,陽性對照用氫考20mg/kg,均為ig給藥。小大黃冷浸液、小大黃煎液、熟軍煎液等對在鼠蛋清性足跖腫脹亦有顯著的抗對作用。

1.7.2對巴豆油誘發小鼠耳部炎症的影響實驗組給小大黃生品及炮製品提物8g/kg(相當生藥量),對照組用生理鹽水,陽性對照用氫化考的松(氫考)20mg/kg,均為ip給藥。給藥30分鐘後,在小鼠耳部正、反兩面各塗巴豆油0.05ml,4小時後處死小鼠,取兩耳同一部位0.8mm組織,稱重,以左、右兩耳重量之差作為腫脹指標。

小大黃小大黃
1.7.3對棉球肉芽腫增生的影響大鼠生品及炮製品醚提物對小鼠和大鼠棉球肉芽腫增生的影響:選用30g左右體重雄性小鼠和150-200g雄性大鼠,按常規操作方法。

1.7.4對小鼠胸腺及體重的影響用體重12-18g小鼠56隻,等分成7組,小大黃生品及炮製品醚提物8g/kg(相當於生藥量),對照組給等容積的生理鹽水,陽性對照給氫考10mg/kg,均由ip,每日1次,連續7日,8日摘出胸腺,在組織天秤上稱重,比較各組間的差異。

實驗結果表明,小大黃經炮製後消炎作用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主要是酒燉小大黃和小大黃炭的消炎作用有所減弱。小大黃醚提物8g/kg(相當於生藥量),ip7日後小鼠胸腺明顯萎縮,這一現象提示小大黃對炎症末期的消炎作用是否與免疫抑制有關。

商品化學成分

小大黃小大黃
最近對這方面的研究很多,擇其重要的商品分述其化學成分如下:

(1)從“雅黃”中分離得到右鏇兒茶精5-O-葡萄糖甙(cat-echln5-O-β-D-glucopyranoside)[20],3,3′-二-O-沒食子醯原矢車菊素B-2(3,3’-di-O-galloylprocyanidinB-2),3-O-沒食子醯原矢車菊素B-1(3-O-galloylprocyanidinB-1),1,2,6-三-O-沒食子醯葡萄糖(1,2,6-TCMLIBi-O-galloylglucose),蓮花掌甙(lindleyin),沒食子酸(gallicacid),右鏇幾茶精catechin),3-O-沒食子醯-左鏇表兒條精〔3-O-galloyl-(-)epicatechin〕,3,4′,5-三羥基芪4′-O-β-D-(6″-o-沒食子醯)葡萄糖甙〔3,4′,5-TCMLIBihydroxystilbene4′-O-β-D-(6″-O-galloyl)glucopyranoside],3,4,5-三羥基芪4′-O-β-D-葡萄糖甙(3,4’,5-TCMLIBihydroxystilbene4′-O-β-D-glucopyranoside),4-(4’-羥苯基)-2-丁酮4′-O-β-D-葡萄糖甙[4-(4′-hydroxyphenyl)-2-butanone-4′-O-β-D-glucopyranoside],雅黃鞣質(rhatannin)[21],1-O-沒食子酸丙三醇(l-O-galloylglycerol),沒食子酸3-O-β-D-(6’-(沒食子醯)葡萄糖甙[gallicacid3-O-β-D-(6’-O-galloyl)glucopy-ranosidej,沒食子酸4-O-β-D-(6’-O-沒食子醯)葡萄糖甙[gallicacid-4-O-β-D-(6′-O-galloyl)glucopyranoside],1,6′-二-O-沒食子酸-β-D-葡萄糖(1,6-di-O-galloyl-β-D-glucose),6-O-沒食子醯葡萄糖(6-O-galloylglucose),異蓮花掌甙(isolindleyin)[22]。

(2)從“長吉黃”中分離得到右鏇兒茶精,3-O-沒食子醯左鏇表兒茶精[23],右鏇兒茶精-5-O-葡萄糖甙,右鏇兒茶精-7-O-葡萄糖甙(catechin7-O-β-D-glucopyranoside),右鏇兒茶精3’-O-葡萄糖甙(catechin3’-O-β-D-glucopyranoside),右鏇兒茶精4′-O-葡萄糖甙(catechin4’-O-β-D-glucopyranoside),右鏇兒茶精7,3’-二-O-葡萄糖甙(catechin7,3’-di-O-β-D-glucopyranoside),右鏇兒茶精5,3’-二-O-葡萄糖甙(catechin5,3′-di-O-β-D-glucopyrano-side),右鏇兒茶精5,4’-二-O-葡萄糖甙(catechin5,4’-di-O-β-D-glucopyranosoide),右鏇兒茶精3’,4’-二-O葡萄糖甙(catechin3’,4’-di-O-β-D-glucopyranoside),右鏇兒茶精8-C-葡萄糖甙(catechin8-C-β-D-glucopyranoside),右鏇兒茶精6-C-葡萄糖甙(catechin6-C-β-D-glucopyranoide)[24],原矢車菊素procyanidin)B-1、B-2、B-3、B-4、B-7[23],原矢車菊素B-3-7-O-葡萄糖甙(procyanidinB-3-7-O-β-D-glucopyranoside),原矢車菊素B-1-6-C-葡萄糖甙(procyani-dinB-1-6-C-β-D-glucopyranoside),原矢車菊素B-1-8-C-葡萄糖甙(procyanidinB-1-8-C-β-D-glucopyranoside),原矢車菊素B-2-6-C-葡萄糖甙(procyanidinB-2-6-C-β-D-glcuopyranoside),原矢車菊素B-2-8-c-葡萄糖甙(procyanidinB-2-8-C-β-D-lucopyranoside)[24],原矢車菊素B.1-3-O一沒食子Fg酯(rocyanidinB-l-3-Chgallate),原矢車菊素B-2-3’-0-沒食子酸酯(procyanidinB-2-3′-O-gallate),原矢車菊素B-4-3’-0-沒食子酸酯(PROCYANIDINB-4-3′-O-gallate),原矢車菊素B-7-3-O-沒食子酸酯(procyanidoinB-7-3-O-gallate),原矢車菊素B-2-3,3′-二-O-沒食子酸酯(procyanidinB-2-3,3′-di-O-gallate),原矢車菊素B-5-3,3’-二-O-沒食子酸酯(procyanidinB-5-3,3′-di-O-gallate),原矢車菊素C-1-3′,3″-二-O-沒食子酸酯(procyanidinC-1-3′,3″-di-O-gallate),原矢車菊素C-1-3′,3″-二-O-沒食子酸酯(procyanidinC-1-3,3′,3″-TCMLIBi-O-gallate),表兒茶精(4β-8)表兒茶精(4β-8)

藥用植物栽培

小大黃小大黃
生物學特性:喜冷涼氣候,耐寒,忌高溫。野生於我國西北及西南海拔2000m左右的高山區;家種多在1400m以上的地區。冬季最低氣溫為-10℃以下,夏季氣溫不超過30℃,無霜期150~180d,年雨量為500~1000mm左右。對土鑲要求較嚴,一般以土層深厚,富含腐殖質,排水良好的壤土或砂質壤土最好,粘重酸性土和低洼積水地區不宜栽種。忌連作,需經4~5年後再種。

栽培技術:用種子繁殖,也可用子(母株根莖上的芽)繁殖。

種子繁殖:小大黃品種易雜交變異,應選品種較純的三年生植株作種株,7月中、下旬待種子大部變黑褐色時,連莖割回,陰乾,脫粒。備用。用育苗移栽、直播法兩種。分春播和秋播,一般以秋播為好。育苗,可條播或撒播。條播者橫向開溝,溝距25~30cm,播幅10cm,深3~5cm,每1hm2用量30~75kg。撒播是將種子均勻撒在畦面,薄覆細土,蓋草。每1hm2用種量75~105kg。發芽後於陰天或晴天午後將蓋草揭去。苗出齊後,及時除草、澆水。如幼苗太密,可結合第1次除草間苗。苗期追施稀薄人畜糞尿2-3次。初冬回苗後用土、草或落葉覆蓋,至次年萌芽時揭去覆蓋物。春播者於第2年3~4月移栽,秋播者於第2年9~10月移栽。選很有中指粗的幼苗,將側根及主根的細長部分剪去,按行距70cm,株距50cm開穴,穴深30cm左右,每穴栽苗1株。春季移栽的蓋土宜淺,使苗葉露出地面,以利生長;秋季移栽蓋土宜厚,應高出芽嘴5~7cm,以免冬季遭受凍害。直播法,按行距60~80cm,株距50~70cm穴播,穴深3cm左右,每穴播種5~6粒,覆土2cm左右。每1hm2用種子22.5~30kg,苗期管理與育苗移栽法相同。間苗1~2次,在苗高10~15cm時定苗,每穴1株。

子芽繁殖:在收穫小大黃時,將母株根莖上的萌生健壯而較大子芽摘下,按行株距55cmX55cm挖穴,每穴放1子芽,芽眼向上,覆土6~7cm,踏實。栽種時在切割傷口塗上草木灰,以防腐爛

田間管理:栽後第2年進行中耕除草3次。第3年在春、秋季各進行1次。第4年在春季進行1次。追肥在每次中耕除草後進行,春夏季施油餅或人畜糞水,秋季施土雜肥及炕土灰壅蔸防凍,如堆肥中加入磷肥效果更好。小大黃根莖肥大,不斷向上生長,所以每次中除、追肥時,都應培土,以促進根莖生長,又能防凍。小大黃移栽後在第3、4年的5~6月間,抽苔開花,除留種以外,均應及時摘除花苔,以免消耗大量養料,以利根莖發育。

病蟲害防治:病害有極腐病輪紋病瘡痂病炭疽病霜霉病等,可採用綜合防治法,實行輪作;保持土壤排水良好;及早拔除病株燒毀,病株處的土壤用石灰消毒;清除枯枝落葉及雜草,消滅過冬病源;發病前或發病時用1:1:12O波爾多液噴霧或澆灌。蟲害有金龜子蚜蟲,蟲害有金龜子和蚜蟲,可用化學藥劑毒殺。金龜子為害亦可在早晨捕殺或夜晚點燈誘殺成蟲。

生藥材鑑定

小大黃小大黃
性狀鑑別:本品呈類圓柱形、圓錐形、紡錘形、卵圓形或一面平坦一面隆起的塊片,長3-17cm,直徑3-9cm。除盡外皮者,表面黃棕色至紅棕色,可見類白色網狀紋理,系由微細的類白色薄壁組織與棕紅色射線交錯而成,有時可見散在的星點(異型維管束),未除盡外皮者表面棕褐色,有橫皺外及縱溝,頂端有莖葉殘基。切面多凹凸不平。質堅實,有的中心稍鬆軟,不易折斷,折斷面淡紅棕色或黃棕色,顆粒性;根莖髓部寬,有星點環列或散在;根木質部發達,具放射狀紋理,形成層環不明顯,無星點。氣清香,味苦、微澀。嚼之粘牙,有沙粒感。均以外表黃棕色、錦紋及星點明顯、體重、質堅實、有油性、氣清香、味苦而微澀、嚼之粘牙者為佳。

顯微鑑別根橫切面:木柱層及皮層大多已除去。韌皮部篩管群明顯;薄壁組織發達。形成層成環。木質部射線較密,寬2-4列細胞,內含棕色物,導管非木化,常1至數個相聚,稀疏排列。薄壁細胞含大型草酸鈣簇晶.澱粉粒眾多。

根莖橫切面:髓部較寬,常有大型粘液腔,內含紅棕色物質。異型維管束排列成環或散在,木質部位於形成層外方,韌皮部位於形成層內方,射線呈星狀射出。

蓼科·大黃屬植物

大黃屬(Rheum L.), 蓼科、酸模亞科、酸模族的一個屬,本屬約60種,分布在亞洲溫帶及亞熱帶的高寒山區。中國39種2變種,主要分布於西北、西南及華北地區,東北較少。本屬植物性喜高寒怕澇,較多生長於海拔2000-4000米左右山坡石礫地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