苧麻

苧麻

苧麻是中國古代重要的纖維作物之一。原產於中國西南地區。苧麻是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是重要的紡織纖維作物。也稱白葉苧麻。其單纖維長、強度最大,吸濕和散濕快,熱傳導性能好,脫膠後潔白有絲光,可以純紡,也可和棉、絲、毛、化纖等混紡,聞名於世的瀏陽夏布就是苧麻纖維的手工製品。

基本信息

概述

苧麻.苧麻.

薴根始見於《別錄》,《本草經集注》云:“苧麻,即今之績薴爾,又有山薴亦相似,可入用也。”《本草圖經》云:“薴根舊不載所出州土,今閩、蜀、江、浙多有之。其皮可以績布。苗高七、八尺;葉如楮葉,面青背白,有短毛。夏秋間著細穗、青花,其根黃白而輕虛。二月、八月采。又一種山薴亦相似。”《綱目》云:“薴,家薴也;又有山薴,野薴也;有紫薴,葉面紫;白薴,葉面青;其背皆白。”《綱目拾遺》云:“野苧麻,生山上河塹旁。立春後生苗,長一、二尺,葉圓而尖,面青背白,有麻紋,結子細碎,根搗之,有滑涎。”以上記述,與本品原植物相符。苧麻屬多年生草本或亞灌木,高1~2m。根呈不規則圓柱形,略彎曲。莖直立,分枝,綠色,有短或長毛。葉互生,闊卵形或近圓形,長5~16cm,寬3.5~14cm,先端尾尖,基部寬楔形或圓形,邊緣具粗齒,上面粗糙,下面密生白色綿毛。花單性同株,花序圓錐形;雄花序在雌花序下,雄花花被片4,雄花4,有退化雌蕊;雌花序簇生或球形,花被管狀,4齒裂,子房1室,內含l胚珠。瘦果橢圓形,有,外被宿存花被,頂有宿存柱頭,絲狀。花期5~8月,果期8~10月。

苧麻中國古代重要的纖維作物之一。原產於中國西南地區。中國是苧麻品種變異類型和苧麻屬野生種較多的國家,中國苧麻栽培歷史最悠久,距今已4700年以上。苧麻較適應溫帶和亞熱帶氣候。
新石器時代長江中下游一些地方就已有種植。考古出土年代最早的是浙江錢山漾新石器時代遺址出土的苧麻布和細麻繩,距今已有4700餘年。苧麻為短日照植物。晝夜長短不僅影響苧麻開花的遲早,也影響雌雄花的比率。日長8-9小時能促進開花,但多生雌花;日長為14小時時則多生雄花。苧麻種子發芽的最適溫度25-30℃。地上莖生長的適溫為15-32℃。早春氣溫低於3℃則幼苗受寒害。莖皮纖維長,柔韌色白,不皺不縮,拉力強,富彈性,耐水濕,耐熱力大,富絕緣性,為優良紡織原料,用途較廣;根供藥用,為利尿解熱藥,有安胎作用,治腹痛、下血等症;莖、葉可提苧麻浸膏,止血效果較好。全草含丁二酸(琥珀酸)、原兒茶酸及酚類物質。

藥品簡述

苧麻苧麻
藥名:苧麻根
漢語拼音:ZhùMáGēn
英文名:RadixBoehmeriae
學名:Boehmeria nivea (Linn.)Gaudich.
別名:家苧麻、野麻、白麻、園麻、青麻。
性味:性寒,味甘。
歸經:肝經心經膀胱經
功能:清熱利尿,安胎止血,解毒。
主治:用於感冒發熱、麻疹高燒、尿路感染、腎炎水腫、孕婦腹痛、胎動不安、先兆流產、跌打損傷、骨折、瘡瘍腫痛、出血性疾病。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5-30g;或搗汁。外用:適量,鮮品搗敷;或煎湯熏洗。
藥材基源:為蕁麻科植物苧麻Boehmerianivea(L..)Gaud.的根。
採收儲藏:冬春季採挖,洗淨,曬乾。
炮製:
1、苧麻根取原藥材,除去雜質,洗淨,潤透,切厚片,乾燥。
2、苧麻根炭《醫學正傳》:煅存性。現行,取淨苧麻根片,置鍋內,用武火加熱,炒至表面呈焦黑色,內部焦黃色時,噴淋清水少許,熄滅火星,取出,涼透。
飲片性狀:苧麻根為圓形或類圓形厚片,木部淡黃色,中間有數個同心環紋,纖維性,皮部灰褐色。周邊灰棕色至灰褐色。氣微,味淡,嚼之略有粘性。苧麻根炭表面焦黑色,內部焦黃色,味微苦。

用藥禁忌

無實熱者慎服。《本草經疏》:“病人弱泄瀉者勿服,諸病不由血熱者亦不宜用。”

根的化學成份

根含有大黃素(emodin)、大黃素甲醚-8-BETA-葡萄糖甙。含綠原酸(chlorogenicacid),在稀酸中加熱可生成咖啡酸(caffeicacid)及奎寧酸(quinicacid)。

根的藥理作用

苧麻苧麻

用野苧麻的提取物血凝浸泡大、小鼠尾端的人工創面,可使出血量減少,出血時間縮短;如給小鼠口服或腹腔注射,也可得到同樣的效果。家兔肌內注射血凝後,凝血時間縮短,但血小板計數未見明顯變化。用浸有血凝的藥棉覆蓋於大鼠的肝、腎傷口,未見明顯的止血作用。從對苧麻的成分研究過程中,發現咖啡酸有明顯的止血作用,因此人工合成了血凝酸胺(咖啡酸二乙胺鹽),給家兔靜脈注射7mg/kg,或小鼠腹腔注射10mg/20g,凝血時間及出血時間均顯著縮短,血凝酸胺在試管內無抗纖維蛋白溶解作用,但對60Co照射的小鼠能使白細胞及血小板顯著增加。

毒性:血凝酸胺毒性極低,小鼠腹腔注射LD50為1583±80mg/kg。家兔靜脈注射,對血壓、呼吸無明顯影響,連續靜脈注射10日對心電圖及肝、腎功能也均無改變。

臨床套用

苧麻苧麻

1、薴根散(《聖濟總錄》)治吐血不止:苧麻根、人參、白堊、蛤粉各10g。上4味,搗羅為散,每服2g,糯米飲調下,不拘時候。方中苧麻根止血,為君藥。
2、(《福建中草藥》)治習慣性流產:苧麻乾根30g,蓮子、懷山藥各15g。水煎服。方中苧麻根安胎,為君藥。
3、(《梅師集驗方〉)治妊娠胎動,忽下黃汁如膠,或如小豆汁,腹痛不可忍者;薴根(去黑皮,切)15g,銀1塊,水9升,煮4升。每服以水1升,入酒0.5升,煎至1升分作2服(一方不用銀)。方中苧麻根安胎,清熱,為君藥。

常用藥方

苧麻苧麻
1、治五淋:苧麻根兩莖,打碎,以水一碗半,煎取半碗,頻服。(《斗門方》)
2、治血淋,臍腹及陰莖澀痛:麻根十枚,搗碎,以水二大盞,煎取一大盞,去滓,分為二服,如人行十里再服。(《聖惠方》)
3、治小便不通:㈠苧麻根,洗,研,攤絹上,貼小腹連陰際。(《摘元方》)㈡麻根半兩,蛤粉半兩。上藥,搗細羅為散。每於空心,以新汲水調下二錢。(《聖惠方》)
4、治吐血不止:苧麻根、人參、白堊、蛤粉各一分。上四味,搗羅為散。每服一錢匕,糯米飲調下,不拘時候。(《聖濟總錄》薴根散)
5、治腸風:苧麻根四錢。煎服。(《浙江民間草藥》)
6、治習慣性流產:苧麻乾根一兩,蓮子五錢,懷山藥五錢。水煎服。(《福建中草藥》)
7、治妊娠胎動,忽下黃汁如膠,或如小豆汁,腹痛不可忍者:薴根去黑皮,切二升,一塊,水九升,煮四升。每服以水一升,入酒半升,煎一升,分作二服。一方不用銀。(《梅師集驗方》)
8、治血熱崩漏:苧麻乾根一兩。水煎服。(《福建中草藥》)
9、治哮喘:苧麻根和沙糖爛煮,時時嚼咽下。(《醫學正傳》)
10、治痰哮咳嗽:薴根,煅存性為末,生豆腐蘸三、五錢食;未全可者,以肥豬肉二、三片蘸食。(《醫學正傳》)
11、治白丹:薴根三斤,小豆四升。水二斗,煮以浴,日三、四遍。(《備急方》)
12、治癰疽發背,或髮乳房初起微赤:搗薴根敷之,數易。(《梅師集驗方》)
13、治跌打閃挫:大鯽魚一尾,獨核肥皂一個,胡椒七粒,黃梔子九個,老薑一片,蔥頭三個,野苧麻根一段,乾麵一撮,香糟一團,紹酒隨數用,同前藥合搗如泥,炒熱熨敷患處,外用布包紮緊,次日青出。(《綱目拾遺》)
14、治跌扑:野薴根一兩,搗碎,好酒煎服,儘量飲醉。(《百草鏡,)
15、治蛇咬傷:鮮苧麻根,搗爛罨包。(《浙江民間草藥》)
16、治雞魚骨哽:苧麻根搗汁,以匙挑灌之。(《談野翁試驗方》)。

文獻論述

苧麻苧麻

1、《草木疏》:紵,亦麻也,科生數十莖,宿根在地中,至春自生,不歲種也。荊揚之間,一歲三收,今官園種之,歲再刈,刈便生,剝之以鐵,若竹刮其表,厚皮自脫,但得其里韌如筋者,煮之,用緝,謂之徽紵。今南越紵布皆用此麻。
2、《蜀本草》:苗高丈已來,南人剝其皮為布,二月、八月采。江左山南皆有之。
3、《本草衍義》:薴如蕁麻,花如白楊而長,成穗生,每一朵凡數十,青白色。
4、《綱目》:薴,可刮洗煮食救荒,味甘美。其子茶褐色,九月收之,二月可種。宿根亦自生。
5、《三農紀》:薴,植藝:收子作種,頭麻者佳,余不堪用。霜降後收子曬乾,以沙土勻拌,盛筐內,遇種時以水試之,沉者佳。種宜春深,沙土為上,兩合土次之,劚土三四遍,作畦闊半步,長四五步,成畦種之,隨用潤上半升,薴子一合拌勻,撒畢以帚掃,苗生,有草即拔去。喜潤,不宜燥,但乾以水澆。約苗高三寸,擇肥土作畦移植,子生者三五年方可刈。薴已盛時,宜於周圍掘取新科移栽,則本科長茂。或三五年移,將根科最盛者,間此一畦,移栽彼一畦,此畦既盛,又掘彼畦,若此更代,滋生無窮,月月可栽,但得土潤為妙。根苗宜收室下,停露地即用苫蓋。若根見星月,即變野薴,不堪用。上以糠秕、烘,宜大糞和水,最忌豬屎,栽根,以刀截作半尺,臥栽,每穴二、三尺,各離尺五一窠,次年方堪再刈。若歲久科根盤結,宜分植。若欲致遠,密裹封固,禁見天日。
6、《植物名實圖考》:苧麻,《別錄》下品。《農政全書》謂薴徙絲,非薴,北地寒不宜。考《救荒本草》,薴根味甘,煮食甜美。許州田園亦有種者。蓋自淮而北,近時皆致力於棉花,禦寒時久,而御暑時暫。絺綌之用,唯城市為殷,故種蒔者少耳。野薴極繁,芟除為難,不任績。山薴稍勁,花作長穗翹出,稍異。
7、《本草經疏》:“(薴根)《別錄》專主小兒赤丹,為其寒能涼血也。漬薴汁療渴者,除熱之功也。《日華子》用以治心膈熱,漏胎下血,胎前產後心煩,天行熱疾,大渴發狂,及服金石藥人心熱,毒箭、蛇蟲咬,皆以其性寒能解熱涼血故也。”
8、《醫林纂要·藥性》“孕婦兩三月後,相火日盛,血益熱,胎多不安。薴根甘鹹入心,能布散其光明,而不為鬱熱,此安胎良藥也。”
9、《本草便讀》:“苧麻根,甘寒養陰,長於滑竅涼血,血分有濕熱者亦屬相宜。大抵胎動因於血熱者多,或因傷血瘀者亦有之。安胎之義,其即此乎。”
10、《本草衍義補遺》:“薴,大補肺金而行滯血,方藥似未曾用,故表而出之。”
11、《本草述》“薴根,丹溪謂其大補陰而即行滯血,是以補為行也。夫甘寒之藥能瀉火,此味止血淋,治丹毒,或入血分而瀉熱乎?但就其安胎、治漏血尤效,則補陰活血之功,又豈徒以瀉熱與他味同論乎。其和血者便在補陰,而能行能止之故可以思矣。”
12、《本草正義》:苧麻根泄熱通利而下行,非胎動者所宜張山雷:“白薴性寒,古方多言其主治小便不通,五淋熱結等證,則有泄熱通利之力,是以《日華本草》謂其甘寒而滑。乃近人偏以為妊娠安胎之用,蓋以苧麻之質堅韌,取其堅固胎元之意。實則既寒且滑,必非胎動者所宜。且根主下行,尤為妊娠禁品。考古今醫藥諸書,惟《梅師方》用以治胎動忽下黃汁,此外殊不多見。丹溪且言其行滯血,則更與胎動大相刺謬,又何可為安胎套藥耶?”
13、《醫林纂要·藥性》苧麻根、葛根之異同 汪紱:“薴根亦如葛,皆能養心清肺散火。但葛色白,入氣分,散陽明之火;薴色赤,入血分,散厥陰之火。散火即以補心也。”

形態特徵

苧麻屬半灌木,高1—2米;莖、花序和葉柄密生短或長柔毛。葉互生,寬卵形或近圓形,表面粗糙,背面密生交織的白色柔毛。花雌雄同株,團傘花序集成圓錐狀,雌花序位於雄花序之上;雄花花被片4,雄蕊4;雌花花被管狀,被細毛。瘦果橢圓形,長約1.5毫米。花果期7-10月。由地下莖和根系形成強大的根蔸。一般用營養體繁殖的苧麻沒有主根,從地下莖上發生許多細根,其中一部分具有副形成層,膨大成蘿蔔狀,表面光滑,它們的次生木質部薄壁細胞中含大量澱粉,有貯藏養分的功能,故稱貯藏根。根群大部分分布在30-50cm深的土層中,少數支根可入土深達1m以下。
地下莖各分枝的頂芽生長,伸出地面,成為地上莖。地上莖叢生,直立,圓柱形,表面有毛,高1.5-2m左右,基部直徑0.8-1.2cm,一般不分枝,綠色或帶紅色,成熟時皮層木栓化,變褐色。初生纖維在韌皮部中的外側,經濟價值較高,由初生分生組織產生分化而成;一般鮮莖出麻率為4-6%,鮮皮出麻率為10-15%,莖的木質部疏鬆或空心,容易折斷。 苧麻單纖維長度為60-250mm,是麻類作物中最長的。直徑17-64um,橫斷面呈多角形、橢圓形。葉互生,葉片卵圓形、橢形或近圓形,邊緣有鋸齒,葉片表面粗糙或有皺紋,綠色或黃綠色,背面有銀白色氈毛,葉柄、葉身或托葉的主脈綠色或黃綠色,有時帶紅、紫色。雌雄同株異花。雄花花序在莖的中下部,雌花花序在上部,二者交界處往往同一花序上著生雌雄兩種花。雄花花被4片,黃綠色,雄蕊4枚,子房退化,花葯黃白色,腎形,2室。雌花花被壺狀,有密毛,先端2-4裂、蕾期呈紅、黃或綠色。瘦果很小,扁球形或卵球形,長1- 1.3mm,寬約1mm,厚約0.8mm,褐色,千粒重0.05-0.15g,含油量15-34%。苧麻的宿根年限為10-30年,多至百年以上。生育期頭麻約80-90天,二麻50-60天,三麻70-80天,全年生育期230天左右。苧麻為短日照植物。晝夜長短不僅影響苧麻開花的遲早,也影響雌雄花的比率。日長8-9小時能促進開花,但多生雌花;日長為14小時時則多生雄花。苧麻種子發芽的最適溫度25-30℃。地上莖生長的適溫為15-32℃。早春氣溫低於3℃則幼苗受寒害。冬季土溫低於零下3-5℃的持續時間長,則地下莖受凍害。

葉面積係數可達4-7。由於蒸騰量大,同時營養生長快,需要充足的水分。一般年雨量宜在800-1000mm以上,且分布合理。適宜的相對濕度為80%左右。土壤含水量為20-25%。纖維的主要成分是纖維素,光照強度和每天日照時數對纖維產量有很大影響。日照不足,則光合作用減弱,莖稈軟弱,麻皮薄,纖維細胞壁薄,工藝成熟延遲,產量降低。但陽光太強,高溫乾旱,也會使麻莖生長受到抑制,纖維細胞壁木質化,降低纖維品質和產量。莖葉茂盛,根蔸發達,要求土層深厚、疏鬆有機質含量高,保水、保肥、排水良限。土壤pH值以5.5-6.5為宜,低於4.5或高於7.6的,應加以改良。在中國,苧麻一般都種在山區平地、緩坡地、丘陵地或平原衝擊土上。土質最好是砂壤到粘壤。但地下水位在1m以內或易淹水的土地不宜種植。

歷史考證

苧麻苧麻

苧麻中國古代重要的纖維作物之一。原產於中國西南地區。新石器時代長江中下游一些地方就已有種植。考古出土年代最早的是浙江錢山漾新石器時代遺址出土的苧麻布和細麻繩,距今已有4700餘年。秦漢以前,苧麻已進入北方,故《詩經》中有“東門之池,可以漚薴”。但長期以來,苧麻的主要產區在南方。故王禎《農書》說:“南人不解刈麻(大麻),北人不知治薴”。不過在元代苧麻又有向北方擴展的趨勢。當時的農書也開始積極致力於苧麻栽培技術的總結。元官修農書《農桑輯要》中就專門新添有“栽種苧麻法”,代表了當時苧麻栽培技術的最高水平。後來王禎《農書》“農器圖譜”還專為苧麻設立一門,備載治薴紡織工具。
苧麻栽培有有性繁殖和無性繁殖兩種方式,各有其利。《農政全書》說:“無種子者,亦如壓條栽桑,取易成速效而已。然無根處取遠致為難,即宜用種子之法。”元時農書,如《農桑輯要》,講種薴由於旨在擴大推廣苧麻種植,故對種子繁殖講得較多。種薴從苗床整地開始,要求土壤松細濕潤,俾幼芽易於萌發;要用蠶沙作為種肥;選種要用水選,取其沉者,播種採用和細土拌勻撒播。這些跟《齊民要術》中的大麻種植方法大體相同。最大的不同在於苗床管理方面,為了防止幼苗遭乾旱、大雨衝散或沖亂,《農桑輯要》提出了搭棚覆蓋的方法:即“可畦搭二三尺高棚,上用細箔遮蓋。五六月內炎熱時,箔上加苫重蓋,惟要陰密,不致曬死。但地皮稍乾,用炊帚細灑水於棚上,常令其下濕潤。遇天陰及早、夜,撒去覆箔。到十日蝗,苗出,有草即拔。苗高三拔,不須用棚。如地稍乾,用微水輕澆。”
種子繁殖的苧麻在正式移栽前,要經過一次假植。《農桑輯要》指出:“約高三寸,卻擇比前稍高壯地,別作畦移栽。臨移時,隔宿先將有苗畦澆過,明旦也將做下空畦澆過,將苧麻苗用刃器帶土掘出,轉移在內,相隔四五寸一栽。”假植以後,“務要頻鋤,三五日一澆。如此將護二十日後,十日半月一澆。到十月後,用牛驢馬生糞厚蓋一尺”,以後再在“來年春首移栽”。移栽時宜,以“地氣動為上時,芽動為中時,苗長為下時”。

苧麻苧麻

《農桑輯要》中也提到了分根、分枝和壓條等多種繁殖方法。“分根,連土於側近地內分栽”;分枝“第三年根科交胤稠密,不移必漸不旺,即將本科周圍稠密新科,再依前法分栽。”“壓條滋胤,如桑法移栽亦可。”在實際使用中,中國古代常把多種繁殖方法綜合運用於老薴園的更新和薴地的繁殖。《群芳譜》載:“薴已盛時,宜於周圍掘取新科,如法移栽,則本科長茂,新栽又多。或如代園種竹法,於四五年後,將根科最盛者間一畦,移栽一畦,截根分栽,或壓條滋生。此畦既盛,又掘彼畦,如此更代.滋植無窮。”
在薴田管理方面,古人主要抓了中耕、施肥灌溉和保護麻兜越冬幾個方面。其中防凍,使苧麻安全越冬是個關鍵環節。多年生苧麻喜暖畏寒,冬季必須保護。《農桑輯要》指出:“至十月,即將割過根茬,用牛、馬糞厚蓋一尺,不致凍死。”《農政全書》還對這段話作注說“如此厚蓋,則栽得過冬,所以中土得種。若北方未知可否?吾鄉三十度上下地方,蓋厚一二寸即得矣”。認為河南能種苧麻是由於厚蓋糞肥而能安全越冬,更北的地區如厚蓋一尺是否可行則不能肯定,而長江流域可以蓋得薄一些,也能越冬。冬季蓋糞壅培,既是防凍,也是施肥。《群芳譜》指出“十月後用牛馬糞蓋,厚一尺,庶不凍死。二月後,耙去糞,令苗出,以後歲歲如此。若北土,春月亦不必去糞,即以作壅可也”。
古人認識到苧麻的適時收割很重要。明代《菽園雜記》指出:“若過時而生旁枝,則薴皮不長。生花則老,而皮粘於骨不可剝。”清末《撫郡農產考略》也說:“早則太嫩,遲則漿乾。”古人主要是依據苧麻自身生長情況,如根旁小芽高度、根部顏色和麻皮色澤等來確定收割的時間。《士農必用》:“割時鬚根旁小芽高五六分,大麻即可割。大麻即割,其小芽榮長,即二次麻也。若小芽過高,大麻不割,芽既不旺,又損大麻。”這是看根旁小芽高度的方法。《農桑衣食撮要》提出“看根赤獲刈”,根據的根部顏色。《種苧麻法》和《撫郡農產考略》等說:“視麻之皮轉灰黑至梢,則可剝。盡半月內須剝盡。”這一方法依據皮色,比前兩種更易掌握。

主要病蟲害

苧麻苧麻

主要病害有:根腐線蟲病Pratylenchus penetrans、白紋羽病Rosellinia necatrix、立枯病Rhizoctonia solani、青枯病Pseudomonas solanacearum,此外,還有炭疽病、角斑病、褐斑病、苧麻疫霉病、苧麻莖腐病。

蟲害有:夜蛾Cocytodes coerulea、赤蛺蝶Pyrameis indica、黃蛺蝶Pareba uesta、天牛Paraglenea fortunei。為害苧麻的金龜子,主要有銅綠多龜子、大黑金龜子黑絨金龜子,此外,還有醜蛺蝶、銀紋夜蛾卷葉蟲等。

苧麻為蕁麻科苧麻屬,系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宿根年限可達10-30年以上。苧麻葉曬乾後含有20.5-23.8%粗蛋白質和較多的維生素,是良好的牲畜飼料,苧麻根可藥用,有止血、散淤、解毒、安胎等功效。苧麻桿表皮可加工製作苧麻紡織用苧麻纖維,其纖維中間有溝狀空腔,管壁多孔隙,並且細長、堅韌、質地輕、吸濕散濕快,因而透氣性比棉纖維高三倍左右,同時苧麻纖維含有叮嚀、嘧啶、嘌呤等元素,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綠膿桿菌、大
腸桿菌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效果,具有防腐、防菌、防霉等功能,適宜紡織各類衛生保健用品,因此苧麻纖維具有良好的穿著服用性能,是一種優良的紡織原料,被公認為“天然纖維之王”。苧麻織物具有粗獷、挺括、典雅、輕盈、涼爽、透氣、抗菌等優點,其優越性與獨特風格是別的纖維無法比擬的。它與棉、絲、毛或化纖進行混紡、交織,可以彌補上述四大纖維的缺陷,達到最佳織物功效。

苧麻是中國特有的以紡織為主要用途的農作物,是我國國寶,我國的苧麻產量約占全世界苧麻產量的90%以上,在國際上稱為“中國草”。苧麻適宜種植在溫帶及亞熱帶地區,土壤以土層深厚、疏鬆、有機質含量高、保水、保肥、排水性好,PH值在5.5-6.5為宜。我國主要產地分布在北緯19度至39度之間,南起海南省,北至陝西省均有種植苧麻的歷史,一般劃分為長江流域麻區(包括湖南、四川、湖北、江西、安徽等省)、華南麻區(包括廣西、廣東、福建、雲南、台灣等省、自治區)、黃河流域麻區(包括陝西、河南等省及山東省的南部)。其中長江流域麻區是我國的主要產麻區,其栽培面積及產量占全國總栽培面積入總產量的90%以上。苧麻一般每年收穫3次,生長周期約為50-90天,這隨氣候條件不同而異。苧麻為短日照植物,晝夜長短不僅影響苧麻開花的遲早,也影響雌雄的比率,日長8-9小時能促進開花,但多生雌花,日長為14小時,則多為雄花。苧麻纖維成份是纖維素,光照強度和每天日照時數對纖維產量有很大影響。日照不足,則光全作用減弱,莖稈軟弱、麻皮薄、纖維細胞壁薄、工藝成熟延遲、產量降低。但陽光太強,高溫乾旱也會使麻株生長受到抑制張 細胞木質化,降低張 品質和產量。

據考證,早在四千年前,中國古民就利用苧麻通過手工紡紗織布,而用棉花紡紗織布則從漢代開始,使用苧麻纖維紡紗織布僅比古埃及用亞麻手工織布晚大約一千年左右。其他麻類除大麻在四千多年以前已有栽培之外,黃麻則在宋代才開始利用,紅麻、青麻和龍舌蘭麻等套用並未象苧麻、亞麻如此廣泛。

產地分布

苧麻苧麻

苧麻是中國特有的以紡織為主要用途的農作物,是我國國寶,我國的苧麻產量約占全世界苧麻產量的90%以上,在國際上稱為“中國草”。苧麻適宜種植在溫帶及亞熱帶地區,土壤以土層深厚、疏鬆、有機質含量高、保水、保肥、排水性好,PH值在5.5-6.5為宜。我國主要產地分布在北緯19度至39度之間,南起海南省,北至陝西省均有種植苧麻的歷史,一般劃分為長江流域麻區(包括湖南、四川湖北江西安徽等省)、華南麻區(包括廣西、廣東、福建、雲南、台灣等省、自治區)、黃河流域麻區(包括陝西、河南等省及山東省的南部)。其中長江流域麻區是我國的主要產麻區,其栽培面積及產量占全國總栽培面積入總產量的90%以上。苧麻一般每年收穫3次,生長周期約為50-90天,這隨氣候條件不同而異。苧麻為短日照植物,晝夜長短不僅影響苧麻開花的遲早,也影響雌雄的比率,日長8-9小時能促進開花,但多生雌花,日長為14小時,則多為雄花。苧麻纖維成份是纖維素,光照強度和每天日照時數對纖維產量有很大影響。日照不足,則光全作用減弱,莖稈軟弱、麻皮薄、纖維細胞壁薄、工藝成熟延遲、產量降低。但陽光太強,高溫乾旱也會使麻株生長受到抑制張細胞木質化,降低張 品質和產量。

生物學特性

苧麻苧麻

苧麻是多年生宿根性作物,栽麻一次,可多年收益。有些麻區有盛產一、二百年不衰的麻園。根據生產力等方面的表現,可以將苧麻整個生命周期劃分為幼齡期、壯齡期和老齡期。幼齡期一般只有一、二年,地上部和地下部都在生長,相對而言,地下部增長更快。如用傳統的分蔸繁殖法,栽麻第二年,麻蔸增重6倍,而用湖南農學院研究成功的切芽繁殖法,栽麻第二年,麻蔸增重達800倍以上。這是因為麻蔸具有“砍得愈小,發得愈快”的特點。壯齡期的苧麻,麻蔸豐滿,地下莖和根系都很發達,有效株多,植株高大粗壯,生長整齊,產量高。壯齡期的長短受生態環境及栽培技術水平影響較大。一般而言,山區三、四十年,湖區一、二十年。但生態條件適宜、栽培合理的麻園,壯齡期就長得多了。如我省永順縣、嘉禾縣,分別有230年、150年以上的壯齡麻,湖區沅江縣的丘陵地區也有80年的壯齡麻。但也有栽麻後三、五年就衰敗的麻園。老齡期苧麻,根和地下莖擁擠,弱蔸、缺蔸較多,麻株細弱,出麻率下降,產量低。根據衰老程度和衰老原因的不同,應該採取更新或翻蔸另栽等不同措施。

苧麻一年內收穫次數,主要決定於不同地區的氣候條件,其次與栽培措施也有關係。如菲律賓一般年收五次,改善肥水管理後,二年可收十三次。我國華南一般年收三、四次,華中一般年收三次,但改變管理措施後,均可增收一次。以湖南省長沙地區為例,一般年收三次,生長期頭麻90天左右,二麻50—60天,三麻70—80天。從地上莖生長速度看,頭麻從3月初至4月上旬,生長緩慢,4月中旬開始快速生長,5月上中旬達到高峰,5月中下旬莖高增長減緩。這主要是纖維發育和成熟階段。5月底6月初收頭麻。它表現出由慢到快,再由快到慢的生長特點。二麻和三麻,苗期一開始就快速生長,約一個月內,莖的高度達收穫時高的80%以上,以後莖的增高緩慢,而莖粗、皮厚仍在增加,它顯示出由快到慢的生長特性。三麻自8月中下旬開始陸續現蕾開花,在時間上雄花現蕾開花在先,雌花現開花在後。種子12月初成熟。

每季麻當地上部生長的時候,地下部也相應地生長,但是當地上部生長旺盛時,地下部的生長受到抑制,生長速度變慢。反過來,當地上部生長緩慢時,地下部的生長加快,相對生長率達最高峰。三季麻的相對生長曲線分別在5月下旬左右、7月下旬左右和10月上旬左右出現三個高峰。這是苧麻地下部生長加快和纖維積累較多的時期。

生態條件

苧麻原產熱帶亞熱帶,為喜溫作物。種子發芽,適溫為25—30℃,低於6℃不能發芽。地下莖萌發出苗必須氣溫回升至9℃左右才能開始,6℃以下不能萌發出苗。實生苗不耐低溫,溫度降至0℃即凍死。地下莖剛發生的幼苗,耐寒性較強,即使遭到0℃的低溫也不會凍死,但它的耐寒性隨著幼苗的長大而下降。頭麻幼苗5—6寸以上降霜時,將受凍害,生長點枯死,造成分枝,腳麻多,生長不良。若莖高1尺以上降霜,則危害更重。三麻纖維成熟期,若溫度在17℃以下,對纖維發育不利。冬季降嚴霜後,地上部凍死,地下莖仍在緩慢生長、孕芽,但地下莖不耐長期的低溫,當地溫低於3—5℃時,將會受到凍害。麻園冬季培土不但可以防止凍害,而且有利於根和地下莖的生長,為來年頭麻的生長奠定基礎。切芽繁殖秋季育苗,苗床進行培土加覆蓋(稻草或地膜),是有力的防凍越冬措施。
苧麻對土壤的適應性較強,平原、湖區、丘陵區、山區的各種土壤,都可種植苧麻。最適宜的土壤是沙質壤土、粘質壤土和腐植質壤土。湖南農學院苧麻研究所對全省苧麻主產區土壤的生態環境和土壤物理、化學、礦物學特性等均進行了研究,發現丘陵坡腳、谷地古生代沉積岩母質上發育的土壤,苧麻產量較高,品質優良。這些土壤的苧麻產量隨著土層厚度、土壤有機質、全氮、全磷、有效磷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土壤中鉀素和水溶性硼和錳的含量增加,有利於纖維支數的提高。酸性土壤上纖維支數還隨著陽離子交換量、代換性鈣離子含量的增加而提高。
土壤的酸鹼度對苧麻產量的影響也很大。苧麻在酸性土壤上(PH值4.4),植株生長矮小,分株少,纖維細胞發育緩慢,產量低。在強鹼性土壤上(PH值8.0),植株生長也不好,纖維細胞較短,胞壁較厚,產量也低。當土壤酸
鹼度在PH值6.0—7.0左右時,植株生長健壯,纖維產量高。

雨量及其分布是決定苧麻生長好壞和纖維產量高低的重要因素之一。苧麻要求年雨量在800毫米以上,而且分布均勻。大氣相對濕度宜在80%以上。短期乾旱影響當季麻產量,長期乾旱不但全年減產,還會影響麻蔸發育,引起敗蔸。我省年雨量一般在1300毫米以上,雨量充沛,但季節分布不均勻,頭麻春雨多,而二、三麻又常遭乾旱,故三季麻產量極不平衡。尤其是山區、丘陵區,地下水位低,如果沒有灌溉條件,二、三麻的產量則往往低於頭麻。

苧麻對土壤水分的要求,以土壤含水量20—24%,或相對土壤最大持水量的80—85%為宜,少了乾旱,多了漬水,對苧麻都不利。湖區要特別注意漬水問題。麻地漬水,苧麻地下部呼吸作用受阻,病菌蔓延,硫化氫和還原性二價鐵、錳等有害物質大量產生,以致引起敗蔸,導致減產。

生態作用

苧麻的水土保持作用

我國現有坡耕地約3.2億畝,而南方地區坡耕地約占1.6 萬畝,占全國50%。中國坡耕地分布廣、面積大、產沙量高。南方

苧麻
苧麻
坡耕地的治理主要採取“坡改梯”這種工程措施,每畝投入至少需要1000~3000元,在有限的時間內國家財力無法全部解決。苧麻在南方坡耕地種植已有悠久的歷史,由於其枝繁葉茂、根系發達,治理水土流失的效果顯著,1986-1989年就苧麻保持水土進行了小區觀測,其觀測結果為:栽植第一年,苧麻地與原坡耕地的徑流係數和侵蝕強度基本上相同;從栽植苧麻的第二年起,無論是緩坡苧麻地,還是陡坡苧麻地,年徑流係數都小於0.06,年土壤侵蝕強度小於19t/km2,屬微度侵蝕,所以苧麻保持水土有著相當不錯的效果。同時還是一種可用於開發麻紡織品的優良經濟植物。苧麻是南方坡耕治理的一種費省效宏、生態經濟效益並存,而且又符合我國國力的植物措施,推廣前景十分廣闊。

種植苧麻減少土壤侵蝕量

位於盆中丘陵區的大竹縣烏木灘水保觀測點和遂寧水土保持站的試驗觀測資料分析得出,種植苧麻的第一年,五度的坡耕地,土壤流失量由中度降為微度,連降兩級,每平方公里年土壤侵蝕量由4095噸降為210噸(下降95%),屬允許流失量(小於或等於500)範圍:從第二年起,年土壤侵蝕量接近於零。15度的坡耕地,種植苧麻的第一年,土壤流失量由極強度降為輕度,連降三級,每平方公里年土壤侵蝕量由11040噸降為725.4噸,下降93.4%;從第二年開始,每平方公里年土壤侵蝕量都在6噸以下。25度的坡耕地,種植苧麻的第一年,土壤流失量由劇烈降為強度,連降兩級,每平方公里年土壤侵蝕量由19725噸降為5529噸,下降72%;從第二年開始,每平方公里年土壤侵蝕量都在20噸以下。
蔬菜的坡耕地(圖中裸露地為剛收割完蔬菜種植地)

種植技術

苧麻苧麻

種植苧麻的坡耕地

苧麻保持水土的成因分析

1、苧麻根系發達、固土力強。苧麻屬深根型植物蘿蔔根粗長,根系較多,入土較深,一般入土達50厘米以上,大部分細根分布在35厘米左右的耕作層中,固土力特彆強,保持土壤不流失效果好。

2、苧麻覆蓋率高、時間長。苧麻地上莖高而密度大,一般高達2m左右,最高可達3m,每窩分櫱為10-20株,稀植的可達數十株。苧麻一年生長三季,上下兩季麻的銜接很緊,間隙時間短,一般上季麻剝打後7-10天,下季麻即可長出幼苗,15-20天內可長到1.0-1.2m高,葉片較大,綠葉一遍,非常茂密,多層覆蓋麻地,覆蓋度可達100%,且覆蓋時間長,一般生長期覆蓋時間約為9個月左右。苧麻覆蓋後,既減少水分蒸發,保持土壤濕潤,降低土壤侵蝕量和地表徑流量,又有利於苧麻生長。

3、提高覆蓋度、減少地面沖刷。每季苧麻剝打後,麻桿、麻葉還土,直接覆蓋麻地表面,既可提高土壤肥力,又可防止收麻後覆蓋率低時暴雨沖刷表土,提高地面覆蓋度,降低暴雨的侵蝕力,增強土壤抗蝕力和入滲力,減少表土流失。

4、苧麻一年栽種、多年受益。苧麻既是深根型植物,又是多年生植物,再生能力也很強,一年三季,年復一年,當年栽種,當年受益。在雨季一般只是中耕除,不深翻地,每年在冬季實行深中耕,翻鬆土,與此同時將雜草,稿桿和落葉等一道埋入麻地行間,既解決了苧麻生長所需的有機肥料,又能使土壤疏鬆。苧麻不用深翻複種,一年栽種、多年受益,保持水土、效果最佳。
苧麻地苧麻地

苧麻與經果林、水保林保持水土對比分析

1、搞蝕對比。通過1986-1989年苧麻與疏幼林保持水土的小區觀測,從栽植苧麻的第二年起,無論是緩坡苧麻地,還是陡坡苧麻地,其年徑流係數都小於0.06,年土壤侵蝕強度小於19t/km2,保持水土效果都相當於已種植5-7年的20度疏幼林地,水土流失特別輕微,抗蝕力特彆強。

2、時間對比。苧麻屬多年生植物,再生能力很強,一年三季,生長也很快,當年栽種,當年見效。第一年乾麻畝產可達80公斤左右,第二年就進入豐產期,其乾麻年畝產為150-200公斤。苧麻生長期很長,一般在50年以上,只要不更換品種,苧麻就可以年復一年地生長,是一種具有長久效益的經濟作物。若栽植經果林,一般3-5年才進入豐產期,且鬱閉度只能達到70-80&,而苧麻一年後就進入豐產期,鬱閉度可達100%;經果林一般10年左右就要退化,需要更換新的品種或嫁接幼苗,投工投資較大,對保持水土也很不利,而苧麻可以永遠再生,產量不減。退耕地植樹雖然效益也很好,但“十年樹木、百年樹眾人”,前十年樹木生長很緩慢,一般十年後才能收到明顯的經濟效益,間伐後還需要復植,投資相應增多,且十年內樹木的鬱閉度也只能在70%左右。所以栽植經果林和樹木還不是一項“吹糠見米”的措施,而種植苧麻,投資少、時間短、見效快、覆蓋率高、抗蝕力強,保持水土效果好。

綜上所述,將毀林開荒地及25°以上的坡耕地有計畫地改種苧麻和在坡耕地較多、糧食比較富足的地區種植苧麻,是合理利用水土資源,搞好水土保持,治理坡耕地水土流失很有效的一種植物措施和途徑,又是一種投資省、時間短、見效快、覆蓋度高的短、平、快經濟作物。麻纖是紡紗的上等好材料,隨著科技的發達、工業的發展,麻纖需要量相當大。所以,種植苧麻既能滿足社會的需求,又能保持水土不流失;既有生態效益,又有經濟效益,還有社會效益,是治理水土流失值得推廣的一種植物措施和有效途徑。

經濟價值

苧麻苧麻

一、纖維的用途 ——織布
(1)在各種麻類纖維中,苧麻纖維最長最細。纖維長度比最高級的棉花還要長二、三倍到六、七倍
(2)原麻脫膠精製後,纖維外觀顏色潔白,有絲樣光澤 。
(3)苧麻纖維構造中的空隙大,透氣性好,傳熱快,吸水多而散濕快,所以穿麻織品具有涼爽感。
(4)苧麻纖維強力大而延伸度小。它的強力比棉花大七、八倍。
(5)苧麻纖維不容易受黴菌腐蝕和蟲蛀,而且輕盈,同容積的棉布與苧麻布相比較,苧麻布輕百分之二十。

苧麻布的製作要由種麻,浸麻,剝麻,漂洗(日曬夜露),績麻,成線,絞團,梳麻,上槳,紡織等12道手工工序組成,一道也不能少.由於夏布所用的原料苧麻膠質重,成麻不規則,因此無法用機器大規模生產,製作又頗受天氣影響,使其身價倍增,供不應求.全手工苧麻夏布主要品種有:本色,本白等夏布,廣泛套用於服裝,家紡,家居,鞋帽,門帘,窗簾,床上用品,沙發,抱枕,坐墊,靠墊,餐墊,桌布,檯布,壁掛,燈罩,包袋,保健系列產品,有創意的設計者,可以用生產的各種不同夏布,設計製作具有全新理念的家居,文化,旅遊,裝飾用品。

全手工夏布:因其纖維長,結實,織物冬暖夏涼,“輕如蟬翼,薄如宣紙,平如水鏡,細如羅絹”,曾被歷代列為貢布,成為皇室和達官貴族喜愛的珍品,20世紀30年代曾獲巴黎國際博覽會金獎。

(1)全手工夏布牢實、挺括滑爽、透氣排汗、吸濕性好,傳脂、傳熱能力強,穿著舒適、涼爽,而且它縮水小、著色力強、不易變形,不易褪色、易洗快乾;
(2)全手工夏布可防污、抗靜電,灰塵不易吸附;
(3)全手工夏布能抑制細菌滋生,由其加工成的服裝和床上用品有抗菌保健功能.

二、葉、根、骨、殼的用途 ——飼料、樹脂塑膠漠

苧麻苧麻

苧麻葉是蛋白質含量較高、營養豐富的飼料。麻根含有“苧麻酸”的藥用成份,有補陰、安胎、治產前產後心煩,以及治疔瘡等作用。麻骨可作造紙原料,或製造可做家具和板壁等多種用途的纖維板。麻骨還可釀酒、製糖。麻殼可脫膠提取纖維,供紡織、造紙或修船填料之用。鮮麻皮上刮下的麻殼,可提取糠醛,而糠醛是化學工業的精煉溶液劑,又是樹脂塑膠

三、地上部分——提取乙醇

苧麻地上部分可以全部用作提取乙醇

有關統計資料表明,1987年全國苧麻種植面積達774.7萬畝,其中僅湖南一省就達289萬畝,而目前全國苧麻種植總面積才200多萬畝;一些苧麻加工企業也相繼倒閉。苧麻開發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通過此次宣傳推進苧麻產業的發展,以產業帶動南方坡耕地水土流失的治理,增加農民收入,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常綠花卉

木賊科筆管草 |
菊科紫菀 | 蘭草 |
唇形科紫丹參 | 澤蘭 | 血見愁 | 溪黃草 | 涼粉草 | 連線草 | 筋骨草 | 丹參 | 薄荷 | 野芝麻 |
蕁麻科苧麻 | 樓梯草 | 鏡面草 |
爵床科竹節黃 | 紅點鯽魚膽 | 黑眼花 |
傘形花科皺葉歐芹 | 藍花柴胡 | 白芷
蓼科中華山蓼 | 羊蹄 | 金線草 | 戟葉酸模 | 頭花蓼石辣蓼
紫葳科中甸角蒿 | 紅鳳梨花 | 單葉鳳梨花
澤瀉科澤瀉 |
三白菜科魚腥草 | 三白草 |
芭蕉科野芭蕉 |
虎耳草科岩白菜 |
石蒜科石蒜 | 百子蓮 | 白肋孤挺花 | 玉簾
傘形科鴨兒芹 |
跖草科旭日升鴨
鴨跖草科心葉紫露草 | 杜若 | 紫霞草
百合科小花蜘蛛抱蛋 | 山菅蘭 | 開口箭 | 火炬花 | 虎眼萬年青 | 狐尾天冬 | 廣西蜘蛛抱蛋
牻牛兒苗科香葉天竺葵
薔薇科仙鶴草 | 狹葉星點蜘蛛抱蛋 | 松下梅 | 龍芽草 | 蛇莓
玄參科狹葉毛地黃 |
苦苣苔科銀葉喜蔭花 | 牛耳仔 | 半蒴苣苔 |
葡萄科烏蘞莓 |
天南星科團扇蔓綠絨 | 石菖蒲 | 千年健 | 廣東萬年青 | 刺芋 | 卜芥 |
姜科土田七 | 山奈 | 蓬莪術 | 薑黃 | 姜荷花 | 瓷玫瑰
馬齒莧科土人參 |
蒟蒻薯科水田七 |
秋海棠科秋海棠 | 羅拉秋海棠 | 厚壁秋海棠 | 貴婦秋海棠 | 波葉秋海棠
傘形花科傾臥前胡 | 前胡 |
忍冬科陸英
紫草科琉璃草 |
菊科劉寄奴草 |
胡椒科假蔞 | 蓽茇
罌粟科薊罌粟 | 大果博落回
卷柏科江南卷柏
敗醬科黃花敗醬
毛茛科虎掌草 | 附子 | 扁翅唐松草
石竹科荷蓮豆 | 蠅子草
蝶形花科狗尾草
小二仙草科大葉蟻塔 |
馬兜鈴科粗根細辛
川續斷科川續斷
十字花科板藍根
黃楊科板凳果
鬼臼科八角蓮 |
禾本科棕葉蘆 | 竹節草 | 雜交狼尾草 | 象草 | 香茅 | 香根草 | 細葉結縷草 | 彎葉畫眉草 | 雙穗雀稗 | 石芒草 | 森特鈍葉草| 柔姿臂形草
花忍科芝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