苧麻疫霉

苧麻疫霉

在胡蘿蔔培養基(CA)上,菌落呈不規則狀,氣生菌絲較少,邊緣裂片狀。卵孢子球形,單個,直徑20-29(平均26.5)μm;壁厚2.3-4.1(平均3.0)μm;不滿器到幾乎滿器。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苧麻疫霉苧麻疫霉

胡蘿蔔培養基(CA)上,菌落呈不規則狀,氣生菌絲較少,邊緣裂片狀。菌絲纖細,粗1.5-5.5μm;未見菌絲膨大體。在皮氏液中孢囊梗合軸分枝,寬1-3μm。

孢子囊卵形、倒梨形、寬卵形,基部圓形;孢子囊34-68μm×25-48μm,平均45.9μm×34.9μm,長寬比為1.1-1.7,平均1.3,乳突1-2個,明顯,高4-7μm;孢子囊脫落後具短柄,柄長1.4-4.7(平均2.6)μm。遊動孢子腎形,8.2-9.5μm×6.8-8.2μm,鞭毛長10-27(平均18.8)μm;休止孢子球形,直徑6.8-9.5(平均8.0)μm,萌發時產生芽管。厚垣孢子球形,頂生,直徑20-37(平均27)μm。

藏卵器在各種培養基上大量產生,球形、近球形,壁薄,平滑,無色,柄棍棒形、漏斗形或圓錐形,直徑23-34(平均30)μm。雄器近球形或短柱形,多為一個細胞,偶爾兩個細胞,平滑,無色,多圍生,少數(約1-2%)側生,9.5-15.0μm×9.5-16.3μm;平均10.9μm×11.8μm。

卵孢子球形,單個,直徑20-29(平均26.5)μm;壁厚2.3-4.1(平均3.0)μm;不滿器到幾乎滿器。

中國分布

棉鈴Gossypiumspp.:河南安陽(ASML-Y,1號、3號、4號、6號、15號、28號、30號、35號、45號、46號、52號、73號;ASML-C,10號、65號;ASML-J,P62、P63)。

棉苗Gossypiumspp.:河南安陽(ASML-P27;ASML-J,P61)。

研究

於文清(1963,1964)和梁平彥(1964)還報導我國華北地區的棉苗、棉鈴和苧麻BoehmerianiveaHuok&Arn.葉上廣有分布。

梁平彥(1964)人工接種表明:此菌可侵染8科15種植物。沈崇堯等(1987)自上海、浙江、湖北、河南、河北、遼寧等地棉鈴上分得此菌。此菌寄主還有柑桔和松樹等。

鄭小波、陸家雲(1989)報導此菌在江蘇還為害構樹Broussonetiapapyrifera(L.)L'Herit.exVent.葉。鄭一敏(1989)報導在四川為害柑橘(Citrusspp.)。

世界分布

中國、日本、印度、阿根廷、紐西蘭、澳大利亞。

特點

PhytophthoraboehmeriaeSawada首次報導於我國台灣省,分離物來自苧麻葉片(Sawada,1927)。Waterhouse(1963)和Newhooketal.(1978)認為PhytophthoraboehmeriaeSawada的雄器總是圍生的。

我國棉上的分離物有少數的側生雄器,因而被懷疑為非P.boehmeriae。但綜觀其形態特徵和生理特徵,作者認為將其歸屬P.boehmeriae較合理。

盤點霜霉目的真菌(二)

霜霉目是真菌門、鞭毛菌亞門、卵菌綱、的1目。霜霉目是卵菌綱中最大、發展階段最高的1目。霜霉目下分腐霉科、霜疫霉科、霜霉科和白銹科4科,約20屬320種。本期為第二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