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絲腐霉

異絲腐霉

異絲腐霉是一種真菌,菌落在CMA上呈放射狀,菌絲無隔,老後有隔,不規則分枝,主要分布在中國、日本、丹麥、比利時、烏克蘭、加納、印度、伊朗、蘇丹、亞塞拜然、法國、英國、美國、南非、荷蘭、俄羅斯、斐濟、義大利、德國。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真菌真菌

中文學名異絲腐
拉丁學名PythiumdiclinumTokunagainIto&Tokunaga
參考文獻Trans.SapporoNat.Hist.Soc.14:12.1935;Plaats-Niterink,Stud.Mycol.21:53.1981;Yu&Ma,Mycosystema2:45,1989.

同物異名

Pythiumgracilesensuauct.,nonSchenk:Hsieh,StudiesongeneraPythiumandPythiogeton.MSThesis,Nat.TaiwanUniv.p.37.1976;Matthews,StudlesontheGenusPythiump.27.1931;Middleton,Mem.TorreyBot.Club20(1):31.1943.

形態描述

菌落在CMA上呈放射狀。菌絲無隔,老後有隔,不規則分枝,粗3.1-5.1μm。孢子囊菌絲狀,不膨大,分枝簡單或複雜,頂生或間生,226-1633μm×3.8-6.3μm,平均896.2μm×5.1μm;泡囊直徑26-52μm,內含24-43或更多個遊動孢子;遊動孢子腎形,雙鞭毛,7.7-12.0μm×5.2-8.6μm,平均10.17μm×7.81μm,休止孢子直徑9μm,萌發產生芽管。藏卵器球形,間生,可2-3個串生,也有頂生,常有敗育現象,直徑18-28(平均22.2)μm,藏卵器壁上偶有1-2個指狀突起物,高6.0-14.6μm,基部寬2.3-3.1μm。雄器彎棍棒狀,膨大,頂生,異絲生,7.7-17.2μm×4.8-9.6μm,平均11.53μm×6.58μm,授精管明顯,粗1.5-1.8μm,雄器以頂端和藏卵器接觸,每個藏卵器有1(-2)個雄器。卵孢子球形,平滑,不滿器,直徑15-23(平均19.0)μm,壁厚(1.4-)2.9-3.2(平均2.97)μm,內含貯物球和折光體各一個。

生長環境和分布情況

生長溫度菌絲生長最低、最適和最高溫度分別為4℃、32℃和40℃。
中國分布土壤分離:北京(SM301-A),海南(SM268-A),四川涪陵(S254-S)。
世界分布中國、日本、丹麥、比利時、烏克蘭、加納、印度、伊朗、蘇丹、亞塞拜然、法國、英國、美國、南非、荷蘭、俄羅斯、斐濟、義大利、德國。

討論

PythiumgracileSchenk有爭論。Schenk(1859)的分離物只產生菌絲狀孢子囊,未見有性器官。Middleton(1943)描述的P.gracile不僅產生菌絲狀孢子囊,而且產生有性器官,全部性狀都和伊藤和德永(Ito&Tokunaga,1935)命名的P.diclinumTokunaga相同。儘管P.gracilesensuMiddleton的孢子囊與PythiumgracileSchenk的相同,但後者沒有產生有性器官,認為二者相同有疑點。Plaats-Niterink(1981)研究了保藏在CBS的P.diclinum培養物(並建議CBS664.79作P.diclinum的新模式),它們的形態與Matthews(1931)和Middleton(1943)所描述的P.gracile相同,因此她將P.gracile作為P.diclinum的異名。
自Schenk(1859)命名PythiumgracileSchenk後,DeBary(1860)描述過P.reptansdeBary,但在腳註中認為該分離物為P.gracile的異名。Plaats-Niterink認為,1881年deBary描述的P.gracile可能是P.monospermumPringsheim。Ward(1883)和Petri(1930)將產生絲狀膨大孢子囊的分離物鑑定為P.gracile,顯然和Schenk最初的描述相悖。Butler(1907)認為P.gracile包括3個型:即變種a、b和c。Matthews(1931)認為,變種c可能是P.aphanidermatum(Edson)Fitzpatrick的異名。
PythiumdiclinumTokunaga最初分離自日本水稻幼苗,在其他植物及土壤中也有過報導,其致病性不詳。

盤點霜霉目的真菌(二)

霜霉目是真菌門、鞭毛菌亞門、卵菌綱、的1目。霜霉目是卵菌綱中最大、發展階段最高的1目。霜霉目下分腐霉科、霜疫霉科、霜霉科和白銹科4科,約20屬320種。本期為第二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