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藍腐霉

木藍腐霉

菌落在CMA上呈放射狀至菊花瓣狀。菌絲粗2.5-6.9μ m。卵孢子球形,平滑,不滿器,12-18(平均15.9)μm,壁厚1.4-2.8(平均1.68)μm;內含貯物球和折光體各一個。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木藍腐霉木藍腐霉
菌落在CMA上呈放射狀至菊花瓣狀。菌絲粗2.5-6.9μm。孢子囊由膨大菌絲不規則分枝構成複合體,頂生或間生,44-264μm×6.3-15.7μm,平均113.5μm×11.6μm;出管或長或短,粗4.2μm;遊動孢子腎形,側生雙鞭毛,8.3-17.2μm×11.2-13.8μm,平均11.03μm×9.07μm;休止孢子球形,直徑(7.2-)12.3-17.2μm。藏卵器球形,頂生,偶爾切生,直徑16-30(平均22.3)μm;藏卵器柄常彎向雄器。雄器彎棒形或鼓形,頂生,罕為間生,同絲生,偶爾異絲生,有時雄器生於類似孢子囊的膨大體上,8.0-17.7μm×5.7-15.5μm;每一藏卵器有1個雄器,授精管明顯。卵孢子球形,平滑,不滿器,12-18(平均15.9)μm,壁厚1.4-2.8(平均1.68)μm;內含貯物球和折光體各一個。

分布

中國分布:蕓薹屬Brassicasp.:海南(PM111)。
土壤分離:海南(SM271);雲南西雙版納(S370-C),小猛侖(S373-1)。
世界分布:中國、巴西、印度。

特點

Middleton(1943)和Plaats-Niterink(1981)都根據McRae從黃瓜上分離出的菌種(CBS261.30)進行描述的,他們的描述與Butler(1907)發表新種時的描述完全相同,並均觀察到藏卵器柄彎向雄器以及性器官可著生在孢子囊狀的結構上,作者的分離物在上述兩種性狀上與他們的觀察相同,但雄器形態卻類似PythiumdelienseMeurs的,作者菌系的最高溫度(36℃)也與他們的近似(Middleton,37℃;Plaats-Ni-terink,35℃)。
PythiumindigoferaeButler最初是從印度加爾各答的一種木藍IndigoferaarrectaHochst.上分離出,條件適合時可以寄生,但它也可腐生在木藍具蠟質的葉上。在巴西生於稜角絲瓜上。

盤點霜霉目的真菌(二)

霜霉目是真菌門、鞭毛菌亞門、卵菌綱、的1目。霜霉目是卵菌綱中最大、發展階段最高的1目。霜霉目下分腐霉科、霜疫霉科、霜霉科和白銹科4科,約20屬320種。本期為第二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