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目木姜子

天目木姜子

天目木姜子,瀕危種。落葉喬木,高達25米,胸徑75厘米。零星分布於浙江、安徽、河南及江西等地區海拔800至1100米的山坡谷地落葉闊葉林或針闊混交林內。喜土層深厚、肥沃、有側方遮蔭環境。4月開花,9月果熟。木材帶黃色,重而緻密,可供家具等用;果實和根皮,民間用來治寸白蟲;葉外敷治傷筋。被列為國家三級保護植物。

基本信息

天目木姜子天目木姜子
天目木姜子,瀕危種。落葉喬木,高達25米,胸徑75厘米。零星分布於浙江、安徽、河南及江西等地區海拔800至1100米的山坡谷地落葉闊葉林或針闊混交林內。喜土層深厚、肥沃、有側方遮蔭環境。4月開花,9月果熟。木材帶黃色,重而緻密,可供家具等用;果實和根皮,民間用來治寸白蟲;葉外敷治傷筋。被列為國家三級保護植物

種屬概述

天目木姜子天目木姜子
拉丁名:LitseaauriculataChienetCheng
中文名:天目木姜子
拉丁科名:Lauraceae
中文科名:樟科
保護級別:3
分布:浙江、安徽、江西(九嶺山)
現狀:星散分布於浙江、安徽、河南、江西個別山區。近年來,由於過度砍伐林木,生境遭到破壞,植株日見稀少,而且更新能力較弱,須及時保護,以免陷入瀕危狀態。
海拔下限(米):500
海拔上限(米):1000

形態特徵

天目木姜子天目木姜子
落葉喬木,高達25米,胸莖約75厘米;樹幹通直,樹皮灰白色,鱗片狀剝落後呈鹿斑狀;1年生小枝栗褐色。葉互生,紙質,常聚生新技頂端,倒卵狀橢圓形,長8-20厘米,寬6-14厘米、先端鈍尖或鈍圓,基部耳形或闊楔形,全緣,上面暗綠色,下面蒼白綠色,被淡褐色柔毛;葉柄長3-11厘米。兩性,雌雄異株,5-8朵排成傘形花序;雄花先葉開放;雌花與葉同時出現;花被片6,黃色,花葯4室,內向縱裂,果熟時紫黑色,橢圓形,長1.3厘米,直徑1-1.2厘米,無毛,果托杯狀,直徑約1.1米;果梗粗壯,長約1.4厘米,被褐色柔毛。

生長繁殖

天目木姜子天目木姜子
天目姜子母樹資源現狀,探索其生物學特性及栽培適生條件,通過有性、無性手段進行繁殖技術研究,為開發套用提供科技支撐。舟山林科所經5年努力,摸清母樹資源及分布狀況,掌握該樹的生物學、生態學特性,明確嫩葉在形態上有金黃和銀白色兩種絹毛,在地理分布及形態特徵上,補充充實文獻記載。在繁殖技術上進行較為系統的全面研究,總結出一套種子播種、扦插繁殖、截乾埋根繁育技術,播種成苗率達71.3%,與實施前相比,成苗率提高3倍,苗高提高2倍多,扦插成活率75.90%,截乾埋根成苗率90%以上,大大加快苗木繁育速度,創珍稀樹種繁育記錄,在研究開發套用上處於國內同類研究領先水平。該成果獲2001年舟山市科技進步三等獎。並通過邊試驗、邊推廣套用,5年來共繁育苗木37.4萬株,向江、浙、滬等周邊省、市輻射推廣。

生長習性

天目木姜子天目木姜子
分布區的氣候特點是雲霧多,濕度大,氣溫低。年平均溫8-12℃,l月平均溫-1.8℃,7月平均溫20.5℃;年降水量1656毫米,冬季降雪較多;平均相對濕度可達90%以上。土壤為山地黃壤,PH值約4.5,含有機質9.8%。在西天目山伴生樹種主要有青錢柳Cyclocaryapaliurus(Batal.)IliinskaIA、槭樹Acerspp.、藍果樹NyssasinensaOliv.、椴樹Tiliaspp.、香果樹EmmenopterishenryiOliv.、缺萼楓香LiuidambaracalycinaH.T.Chang、湖北山楂CrataegushupehensisSarg.,細葉青岡Cyclobalanopsisgracilis(Rehd.etWils.)ChengetT.Hong,交讓木DaphniplyllummacropodumMiq.等。一般要求土層深厚、肥沃和側方遮蔭。幼苗自海拔650米開始至1000米均有,但成樹率不高。引種到海拔300米以下初期生長不良,孤植和園栽易遭日灼。4月中旬盛花期,4月底葉全展,花期3-4月,9月中旬果熟,11月中旬開始落葉。

分布範圍

零星分布於浙江西北部臨安縣西天目山、龍塘山、大明山和淳安以及東部天台山、南部百山祖,安徽歙縣、潛山、岳西、霍山、金寨、舒城,河南雞公山、南召、舞陽及江西九嶺山。生於海撥800-1100米的山坡谷地落葉闊葉林或針闊混交林內。

脂肪酸成分

天目木姜子天目木姜子
天目木姜子種子油中脂肪酸成分均主含月桂酸(34.6-75.4%)。桂北木姜子果肉油的脂肪酸成分與其種子油不同,主要成分是亞油酸。生長在不同地區(湖南、福建、杭州等省市)的山蒼子種子含油量及其脂肪酸成分是有差異的。採用減壓分餾、硝酸銀矽膠桂層析和液液分配層析方法,從山蒼子種子油脂肪酸中分離出C_(10)-C_(14)烯酸。通過高碘酸鈉、高錳酸鉀氧化方法、紅外光譜、核磁共振和質譜分析,確定它們是順式4-十碳烯酸、順式4-十二碳烯酸和順式4-十四碳烯酸。

瀕危及保護

天目木姜子天目木姜子
保護價值
天目木姜子為中國特有種,分布狹窄,數量稀少,樹體壯觀,樹幹端直,樹皮美麗,材質優良,是一種值得發展的用材和園林綠化樹種。木材帶黃色,重而緻密,可供家具等用;果實和根皮,民間用來治寸白蟲;葉外敷治傷筋。
保護措施
西天目山、雞公山已建立自然保護區,應加強對本種的保護,並開展引種繁殖的研究。

栽培方法

天目木姜子天目木姜子
用種子繁殖。種子因含油質,壽命不長,採種後即宜播種。苗期需要遮蔭,保持土壤及空氣濕度,幼樹最忌直射陽光,宜在稀疏林內種植,定植後,必須在西向遮蔭,否則將產生嚴重日灼,使苗株死去。
選地與整地
喜溫暖潮濕環境,土壤肥沃,疏鬆,夾沙土或富含腐殖質。宜選海拔1000m以下的緩坡,丘陵,平原處的夾沙土或富含腐殖質的土壤作為種植地。清理地塊後,犁耙整地,每66617m2施入腐熟的堆肥或廄肥1200-1500kg。
搭棚遮陰
種植地可用遮陽網搭成拱形棚。幼苗生長初期要求蔭蔽度在016以上,隨著植株生長,可逐漸降低至014左右。
分株繁殖
每年4月上旬至中旬,結合採挖,把老株分成數兜,每兜留地上莖3-4支,切去莖上半段。在選好的地上起112m左右的壟,按30-40cm的株行距,開深12cm窩,每窩一兜,填土鎮壓,澆足水,大約半個月左右萌芽。
田間管理
施肥:移栽成活後,結合澆水進行施肥。每年每畝施尿素10-15kg,過磷酸鈣80-120kg,配已腐熟的人畜糞水,在5月,8月分兩次追肥。
管理:拱形棚內應空氣流通和土壤濕潤,不積水以防根莖腐爛,並適當調節蔭蔽度。
病害防治:危害四川山姜的病害主要是根腐病。鬚根先發生褐色乾腐,並逐漸蔓延至根莖。根莖部橫切,可見維管束病變為褐色,後期根莖部腐爛,地上部分萎蔫枯死,果實早落等。
防治方法:在發病初期,用50%的托布津1000-1500倍液噴霧,連續兩次,間隔7-10天。

藥用價值

天目木姜子天目木姜子
天目木姜子《中華本草藥大辭典》
【出處】出自《浙江天目山藥植志》
【拼音名】TiānMùMùJiānɡZǐ
【英文名】FruitofTianmuMountainLitse,TianmushanLitse
【別名】芭蕉楊
【來源】
藥材基源:為樟科植物天目木姜子的果實、根皮。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LitseaauriaulataChienetCheng
採收和儲藏:果實9-10月採摘,曬乾。根皮全年均可采,洗淨泥土,要段,曬乾。
【原形態】天目木姜子,落葉喬木,高達20m。葉互生,闊倒卵形、菱狀倒卵形或闊橢圓形,長9-20cm,寬6-13cm,先端鈍尖或圓,基部稍耳形,全緣,厚紙質,葉脈紅棕色,側脈7-9對,兩面脈上均有短柔毛,老時上面漸變光滑;葉柄長3-7cm。花單性,雌雄異株,先葉開放,每5-8朵成傘形花序;總苞8片,闊卵形,外面有絹狀毛;花被黃色,6-8裂,裂片大小不等,外面有毛,雄花具能育雄蕊9,花葯4室,內向瓣裂;雌花具退化雄蕊9,子房卵形,花柱近頂部略有短柔毛。核果卵圓形,熟時黑色,長約1.5cm。花期3-4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500-1000m的向陽山坡和山谷雜木林內。
資源分布:分布安徽、浙江。
【性狀】性狀鑑別果實卵圓形或橢圓形,長約1.5cm,直徑約1.2cm。表面黑色或紫黑色,頂端鈍圓,基部可見杯狀宿存的花被,直徑約1.5cm,黃棕或寧綠色。果梗長約1.3cm。外皮薄,除去外皮可見硬脆的果核,內含種子1粒。氣香,味辛涼。
【性味】苦;溫;辛
【歸經】
【功能主治】殺蟲。主絛蟲病;蟯蟲病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2g。
【各家論述】《浙江天目山藥植志》:根皮、果實:治寸白蟲,葉:治傷筋。
【摘錄】《中華本草》《中藥大辭典》

化學成份

種子含油50.7%,內含月桂酸(lauricacid)34.6%,癸酸(capricacid)26.7%,十二碳烯酸(dodecenoicacid)14.5%,油酸(oleicacid)8.3%,亞油酸(linoleicacid)4.2%,癸烯酸(decenoicacid)4.2%,肉豆蔻酸(myristicacid)4.2%,癸烯酸(decenoicacid)4.2%,肉豆蔻酸(myristicacid)2.5%,十四碳麻酸(tetradecenoicacid)2.4%,棕櫚酸(palmiticacid)1.5%,亞麻酸(linolenicacid)0.5%,硬脂酸(stearicacid)0.3%,辛酸(caprylicacid)0.2%,十六碳烯酸(hexadecenoicacid)微量。

藥理作用

天目木姜子天目木姜子
平喘作用離體氣管平滑肌試驗表明,山蒼子油10μl/ml能松馳豚鼠正常氣管平滑肌及乙醯膽鹼或組胺致痙的氣管平滑肌。預先加入揮髮油可阻斷乙醯膽鹼及組胺引起的收縮。用含1μl/ml揮髮油的Locke液灌流,第3分鐘開始就能增加正常豚鼠離體肺灌流量,給豚鼠灌胃300μl/kg,腹腔注射170μl/kg,對5%乙醯膽鹼噴霧引起的支氣管痙攣有明顯的保護作用。大鼠被動皮膚過敏試驗,豚鼠過敏性休克和豚鼠離體迴腸過敏性收縮試驗等,其揮髮油均呈明顯抗過敏作用,同時對慢反應物質所致豚鼠腸段收縮變有明顯的拮抗作用。表明其平喘作用除擴張支氣管,還與抗過敏介質的形成和釋放有關。
心律失常作用給小鼠灌胃毛葉木姜子油0.3ml/kg,連續3d,能明顯降低氯仿引起的心室顫動的發生率,變能對抗氯化鋇引起的心律失常,對氯化鋇所致大鼠的雙向性心動過速的心律失常迅速恢復為正常竇性心律,對烏頭鹼引起心律失常的劑量及致死量有所提高,但統計學不顯著,對毒毛花苷G引起的心律失常無對抗作用。
抗真菌作用0.005%-0.01%木姜子油能抑制試管內黃癬菌、斷髮毛癬菌、絮狀表皮癬菌、石膏樣孢子菌等9種皮膚癬菌。0.033%-0.1%還能抑制白色念珠菌、新型隱球菌、孢子絲菌及幾種皮膚著色真菌(裴氏著色真菌、卡氏枝孢菌、茄病鐮刀霉、粉綠木霉等)。唯對曲菌抑菌力較弱,直到濃度加大到1%,才能抑制黃麴黴和煙麴黴。除抑菌作用外,木姜子油尚有一定程度的殺菌作用。初步認為抑菌有效成分為檸檬醛等。

生藥材鑑定

天目木姜子天目木姜子
性狀鑑別
果實圓球形,直徑4-6mm。表面棕褐色至棕黑色有網狀皺紋,基部常有果柄痕。中果皮易剝去;內果皮暗棕紅色,果皮堅脆,種子1粒,內有肥厚子葉2枚,富含油質。具特異強烈竄透性香氣,味辛、涼。
顯微鑑別
果實橫切面:外果皮為1列略切向延長的細胞,外被厚角質層。中果皮細胞含微小草酸鈣針晶,長5-6μm;油細胞散列,以外側為多;石細胞單個散在或成群,以靠近胚根的部位較集中。內果皮為4-6列梭形石細胞,柵狀排列,貼近中果皮的1列切向壁外側細胞間隙埋有草酸鈣方晶,形成一結晶環,細胞腔偶含草酸鈣方晶;內果皮內外均有1列薄壁的色素層。種皮為數列薄壁細胞,細胞壁具網狀紋理。胚乳呈頹廢層。子葉2枚,占橫切面的大部分,細胞含糊粉粒和細小草酸鈣方晶。胚的少數細胞含大形方晶,直徑32-35μm。
粉末特徵
香氣濃烈。①油細胞橢圓形或圓形,長110-180μm,寬26-96μm,內含黃棕色油滴。②石細胞長方形或類圓形,直徑26-86μm,壁厚,胞腔小,紋孔及孔溝明顯;也有的壁較薄。③外果皮細胞表面觀多角形,直徑20-32μm,具角質紋理;斷面觀類圓形或矩圓形,角質層厚10-18μm。④內果皮石細胞梭形,黃色,柵狀鑲嵌排列,直徑約15μm,胞腔狹細,有的含草酸鈣方晶;頂面觀細胞多角形,外壁附著多數草酸鈣方晶。

相關詞條


參考文獻

1黃光文,盧向陽;我國山蒼子油研究概況[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05年11期
2袁先友,陳鐵壁,黃火秀;山蒼子核仁油的提取及其套用[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06年11期
3嚴小紅,張鳳仙,謝海輝,魏孝義;木姜子屬化學成分研究概況[J];熱帶亞熱帶植物學報;2000年02期
4和承堯;山蒼子油的深加工綜合利用[J];雲南化工;2005年06期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