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山楂

湖北山楂

湖北山楂為薔薇科山楂屬的植物,是中國的特有植物。落葉小喬木或灌木,高3~5m,小枝紫褐色,無毛,有刺。葉片三角狀卵形至卵形,長4~9cm,寬4~7cm,先端短漸尖,基部寬楔形或近圓形。分布於中國大陸的江蘇、四川、湖南、浙江、山西、陝西、河南、湖北、江西等地,生長於海拔500米至2,000米的地區,多生於山坡灌木叢中。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北山楂喬木或灌木,高達3—5米,枝條開展;刺少,直立,長約1.5厘米,也常無刺;小枝圓柱形,無毛,紫褐色,有疏生淺褐色皮孔,二年生枝條灰褐色;冬芽三角卵形至卵形,先端急尖,無毛,紫褐色。葉片卵形至卵狀長圓形,長4—9厘米,寬4--7厘米,先端短漸尖,基部寬楔形或近圓形,邊緣有圓鈍鋸齒,上半部具2—4對淺裂片,裂片卵形,先端短漸尖,無毛或僅下部脈腋有髯毛;葉柄長3.5—5厘米,無毛;托葉草質,披針形或鐮刀形,邊緣具腺齒。傘房花序,直徑3—4厘米,具多花;總花梗和花梗均無毛,花梗長4--5毫米;苞片膜質,線狀披針形,邊緣有齒,早落;花直徑約1厘米;萼筒鍾狀,外面無毛;萼片三角卵形,先端尾狀漸尖,全緣,長3—4毫米,稍短於萼筒,內外兩面皆無毛;花瓣卵形,長約8毫米,寬約6毫米,白色;雄蕊20,花葯紫色,比花瓣稍短;花柱5,基部被白色絨毛,柱頭頭狀。果實近球形,直徑2.5厘米,深紅色,有斑點,萼片宿存,反折;小核5,兩側平滑。花期5—6月,果期8—9月。

分布區域

湖北山楂湖北山楂
分布於中國陝西、山西, 湖北、湖南、汪蘇,浙江江西四川雲南等省區。河南伏牛山區、太行山區、大別-桐柏山區有生長;鄭州西部嵩山有野生。生於海拔500m~2,000m的山坡灌叢或疏林中。

別名

猴楂子(湖北土名),酸棗、大山棗(江西土名)

異名

CrataegushupehensisSarg.var.flavidaS.Y.Wang 本種與雲南山楂C.scabrifolia(Franch.)Rehd.之異點在於後者葉片多卵狀披針形,不分裂,葉邊鋸齒較鈍,果形稍小,色亦較淡。

區別

本種與雲南山楂C.scabrifolia(Franch.)Rehd.之異點在於後者葉片多卵狀披針形,不分裂,葉邊鋸齒較鈍,果形稍小,色亦較淡。

價值用途

果實可生食或作山楂糕。以果實(山楂)入藥,祥見“山里紅”項下該條。果醬或釀酒,亦可入藥。

染色體相對長度、臂比和類型(表)

隨體長度未計算在內隨體長度未計算在內

薔薇科·山楂屬植物

山楂屬(Crataegus L.),薔薇科,約1000種,分布於北溫帶,北美最盛,我國約有17種,各省均產之,其中山渣北部常見栽培,果供鮮食或作蜜餞。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