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生疫霉

柑橘生疫霉

菌絲在CA培養基上,粗4-5μm。孢囊梗簡單或假軸式分枝,粗約2μm,在靠近孢子囊基部稍粗。雄器卵形或近球形,多側生,罕圍生,7-12μm×7-10.5μm,平均9.8μm×9.1μm。卵孢子球形,無色或稍帶褐色,直徑19-29(平均25.3)μ m;壁厚1.0-1.5μm;多滿器,少數不滿器。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柑橘生疫霉柑橘生疫霉
菌絲在CA培養基上,粗4-5μm。孢囊梗簡單或假軸式分枝,粗約2μm,在靠近孢子囊基部稍粗。孢子囊卵形或長梨形,具半乳突,34-64μm×23-44μm,平均46.7μm×31.5μm,長寬比值為1.3-1.7,平均1.48,基部圓形,不脫落;萌發生芽管或遊動孢子。遊動孢子腎形,12-14μm×9-10μm。休止孢子球形,直徑9-12μm.厚垣孢子未見。藏卵器球形,有時向柄部漸細而成漏斗形,外壁平滑,直徑21-31(平均27.5)μm。雄器卵形或近球形,多側生,罕圍生,7-12μm×7-10.5μm,平均9.8μm×9.1μm。卵 孢子球形,無色或稍帶褐色,直徑19-29(平均25.3)μm;壁厚1.0-1.5μm;多滿器, 少數不滿器。

中國分布

柑桔Citrussp.:四川(LP60)。
根據伊藤(Ito,1936)報導,此菌在中國台灣為害蕉柑CitrusreticulataBlancovar.tankan(Hayata)H.H.Hu;又據澤田(Sawada,1927)、伊藤和德永(Ito&Tokunaga,1935)和伊藤(Ito,1936)報告,在台灣它還為害雪柑C.sinensis(L.)Osbeckvar.sekkanHayata。據鄭一敏(1987,1989),此菌在四川的南充、江津和開縣為害甜橙C.sinensis(L.)Osbeck果實,在北碚為害檸檬C.limonBurm.果實,在奉節為害臍橙C.sinensis(L.)Osbeckvar.brasiliensisTanaka。張和喜(Chang,1988)和何漢興(Ho,1990)報導在台灣還為害草莓FragariaananassaDuch.。

世界分布

中國、日本、加拿大、以色列、安的列斯群島、阿根廷、希臘、英國、南非、美國、義大利、紐西蘭、瑞士、澳大利亞、摩洛哥、德國。

特點

PhytophthoracitricolaSawada首次報導於中國台灣,寄生在雪柑Citrussinen-sis(L.)Osbeckvar.sekkanHayata上(Sawada,1927)。Chester(1932)曾將洋丁香syringavulgarisL.上分離到的疫霉命名為P.cactorum(Lebert&Cohn)Schrotervar.applanataChester,並指出此菌孢子囊形態與P.cactorum不同。Waterhouse(1957)根據Chester菌種的形態特徵,將此菌鑑定為P.citricola,使Chester的名稱成為異名。此菌的寄主除柑桔類植物外,還有金魚草屬antirrhinum、木槿屬Hibiscus、律草屬Humulus、蘋果屬Malus、鱷梨屬Persea、馬醉木屬Pieris、松屬Pinus、杜鵑花屬Rhodo-dendron、懸鉤子屬Rubus、肖乳香屬Schinus、丁香屬Syringa等(Ribeiro,1978)。此菌在澳大利亞的森林土壤中也曾分離出(Gerrettson-Cornell,1983)。
PhytophthoracitricolaSawada寄生於柑桔上常引起果實腐爛,而引起柑桔果腐的還有P.citrophthora(R.E.&E.H.Smith)Leonian。兩個種的區別為前者孢子囊為半乳突、雄器多側生,後者孢子囊為全乳突、雄器全部圍生。

盤點霜霉目的真菌(二)

霜霉目是真菌門、鞭毛菌亞門、卵菌綱、的1目。霜霉目是卵菌綱中最大、發展階段最高的1目。霜霉目下分腐霉科、霜疫霉科、霜霉科和白銹科4科,約20屬320種。本期為第二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