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宜、鹽、百之戰

靈、宜、鹽、百之戰

靈、宜、鹽、百之戰是唐大曆八年八月至十月,在唐與吐番的戰爭中,吐蕃大舉進攻靈武、宜祿、鹽倉、百城等地,唐軍組織力量抗擊蕃軍的作戰。

戰役簡介

郭子儀郭子儀

唐大曆八年(773年)八月至十月,在唐與吐番的戰爭中,吐蕃大舉進攻靈武(治今寧夏永寧西南)、宜祿(今陝西長武)、鹽倉(今甘肅涇川西北)、百城(今甘肅靈台西南百里鎮)等地,唐軍組織力量抗擊蕃軍的作戰。

背景

唐高祖武德六年(623年)至唐亡(907年),唐在河西、隴右、關中(今甘肅、青海、陝西一帶)和西域(今新疆、中亞一帶)等地區為保衛邊防與對西域的控制,和吐蕃進行的長期作戰。

吐蕃是居住在中國西藏高原的古老民族(今藏族的前身),於公元6、7世紀建立的奴隸制國家。吐蕃與唐時戰時和,幾乎與二者存亡相始終。唐高祖武德六年(623年)四月,吐蕃攻陷唐芳州(治常芳,今甘肅迭部東南),這是最早見於記載的唐蕃之間的交戰。唐太宗貞觀十二年(638年),吐蕃贊普松贊乾布率軍進攻唐松州(治嘉誠,今四川松潘),被唐軍擊退。十五年,唐以文成公主入嫁松贊乾布,唐蕃關係在此後30餘年內十分融洽。

高宗李治即位後,唐與吐蕃的戰爭逐漸增多,規模也日益擴大。

戰役經過

大曆八年八月十六日,吐蕃大將贊磨率領6萬騎兵東進,攻打唐朝邊地要衝。贊磨派出5000騎兵為先鋒,先期到達靈州(治今寧夏靈武西南)南七級渠偵察敵情。唐朝大將郭子儀溫儒雅從政等聯兵援救靈武,在靈武城下雙方展開激戰,蕃軍將領首戰失利,遂收兵西退。
八月底,幽州節度使朱泚派其弟朱滔率領5000精騎增援涇州(治臨涇,甘肅鎮原東南)。十月,唐軍溫儒雅等在靈州打敗蕃軍萬餘眾。同月,贊磨統領10萬大軍分頭進攻唐朝涇州、邠州(治新平,今陝西彬縣)等地,派蕃軍四節度分拒涇川(今涇川縣境)、過閣川南,在渭河會師,形成攻勢,對唐造成壓力。
面對此情,郭子儀派朔方兵馬使渾瑊率領步騎5000人拒守,與涇原節度使馬璘前後接應,形成犄角之勢,十八日,與蕃軍在宜祿進行交戰。渾瑊登上黃負原(今陝西長武境),察看敵情並在其要道險要處設立拒馬槍以防蕃軍騎兵的突然襲擊。唐將史抗、溫儒雅等剛愎自用,不服渾瑊指揮,在戰地置酒狂飲,渾瑊徵召史抗等出擊蕃軍,史抗等已經醉了,擅自命人撤除防止蕃軍騎兵的拒馬槍、強令騎兵衝擊蕃軍陣營,而致大敗。蕃軍乘唐軍空虛,從背後偷襲長武城(今陝西長武西30里),唐軍慘敗,士卒死傷十之七、八,居民被掠走千餘人。渾瑊等收殘兵拚死突圍,幸免於難,副將史籍等3人被殺。
二十二日,馬璘率兵與蕃軍戰於鹽倉,馬璘慘敗,涇原兵馬使焦令諶與諸將狼狽而回,潰兵爭道入城。主將馬璘被蕃軍所困,行軍司馬段秀實召集焦令諶等指出:軍法,失大將,麾下都處死。要求焦令諶等重振旗鼓,選派英勇善戰之將率領守城將士傾城出動往救主將。都知兵馬使李晟等率部下與蕃軍力戰,終於將馬璘從亂軍之中救出,李晟立下戰功被朝廷封為合川郡王。

破敵之策

戰後,郭子儀召集諸將總結戰敗原因,定出破敵之策,即派渾瑊率兵駐守朝那(今甘肅平涼西北)。鹽州刺史李國臣獻破敵之計,即:蕃軍乘勝必攻郊畿(今陝西西安西部),唐軍可擊其背後。郭子儀派兵鳴鼓而西攻取秦原(今甘肅清水),蕃軍中計退兵百城(今甘肅靈台西南百里鎮),時渾瑊與馬璘兵會合率軍埋伏於蕃軍途經險要之地,並夜間襲擊蕃軍,殺死數千人,敵軍潰敗,渾瑊又重新收回敵軍所掠朔方俘虜200餘人,百姓700餘人,駝馬數百匹。其時馬璘也率精兵2000餘人於夜間偷襲敵軍軍營,指定弓箭於專射身穿豹皮的蕃軍主將,蕃軍主將中箭,軍心大亂,被迫舉營退兵。

點評

此戰,蕃軍雖集中優勢兵力,前期亦曾獲勝,但雙方交戰中唐軍巧妙運用夜襲戰,終反敗為勝。

唐朝戰爭列表

霍邑之戰 | 唐朝統一戰爭 | 淺水原之戰 | 柏壁之戰 | 唐與突厥戰爭 | 洛陽、虎牢之戰 | 虎牢之戰 | 唐平蕭銑之戰 | 洺水之戰 | 靈州之戰 | 下博之戰 | 唐滅劉黑闥之戰 | 唐與吐蕃戰爭 | 岷州之戰 | 唐滅輔公祏之戰 | 五隴坂之戰 | 玄武門之變 | 涇陽之戰 | 唐滅東突厥之戰 | 唐擊吐谷渾之戰 | 松州之戰 | 唐滅高昌之戰 | 唐擊薛延陀之戰 | 唐擊焉耆之戰 | 唐與高麗戰爭 | 安市城之戰 | 唐滅薛延陀之戰 | 唐攻龜茲之戰 | 唐滅西突厥之戰 | 唐滅百濟之戰 | 唐與契丹、奚等之戰 | 平壤之戰 | 天山之戰 | 白江口之戰 | 唐滅高麗之戰 | 大非川之戰 | 青海之戰 | 裴行儉破西突厥之戰 | 朔州、黑山之戰 | 裴行儉攻伏念之戰 | 雲州之戰 | 骨篤祿攻唐之戰 | 武則天平李敬業之戰 | 兩井之戰 | 唐諸王反武后之戰 | 安西之戰 | 素羅汗山之戰 | 黃獐谷之戰 | 東硤石谷之戰 | 天門嶺之戰 | 冷陘之戰 | 灤水谷之戰 | 武街之戰 | 瓜州之戰 | 石堡城之戰 | 唐攻契丹之戰 | 積石軍之戰| 唐擊小勃律之戰 | 恆羅斯之戰| 唐與南詔戰爭 | 唐平安史之亂 | 范陽起兵 | 安軍攻占東都之戰 | 郭子儀擊叛軍之戰 | 常山之戰 | 雍丘之戰 | 九門之戰 | 嘉山之戰 | 靈寶之戰 | 陳濤斜之戰 | 寧陵之戰 | 春太原之戰 | 睢陽之戰 | 唐收復兩京之戰 | 河東之戰 | 唐收復長安之戰 | 唐收復洛陽之戰 | 河陽之戰 | 唐再奪東京之戰 | 唐滅史朝義之戰 | 邠州之戰 | 奉天、靈台之戰 | 靈、宜、鹽、百之戰 | 劍南、西川之戰 | 臨洺之戰 | 洹水之戰 | 魏州之戰 | 涇原兵變 | 奉天之戰 | 貝州之戰 | 李晟收復長安之戰 | 河中之戰 | 汧城之戰 | 神川之戰 | 維州之戰 | 唐破吐番維州之戰 | 蔡州之戰 | 唐平劉稹澤潞之戰 | 交趾之戰 | 龐勛起義 | 成都之戰 | 王仙芝起義 | 唐末農民戰爭 | 黃巢轉戰中原之戰 | 黃巢南下福州之戰 | 信州之戰 | 黃巢攻東都之戰 | 黃巢攻長安之戰 | 唐奪長安之戰 | 唐滅大齊之戰 | 安史之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