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硤石谷之戰

東硤石谷之戰

東硤石谷之戰,唐武后神功元年,契丹首領孫萬榮率軍在東硤石谷殲滅唐清邊道總管王孝傑軍的作戰。

基本信息

簡介

東硤石谷之戰東硤石谷之戰

唐武后神功元年(697年)三月,在唐與契丹、奚等之戰的初期,契丹首領孫萬榮率軍在東硤石谷(今河北遷安東北)殲滅唐清邊道總管王孝傑軍的作戰。

戰役詳情

契丹反唐黃麞谷之戰後,武則天為挽回敗局,於萬歲通天元年(696年)九月詔征天下囚犯與吏民家奴驍勇者充軍,並令山東(太行山東)靠近邊塞各州組織武騎團兵,以右武威衛大將軍、建安王武攸宜為清邊道行大軍總管,率軍進討契丹。這時,東突厥默啜可汗請作武后之子,並為其女兒求婚,同時要求歸還突厥降戶,願率其眾討伐契丹。武后遂冊授默啜為左衛大將軍、遷善可汗。十月二十二日,契丹首領李盡忠卒,其妻兄孫萬榮代領其眾。默啜乘機突襲松漠都督府(治今內蒙古翁牛特旗西北),俘盡忠、萬榮妻、子而去。萬榮收集餘眾,軍勢復振,即派部將駱務整、何阿小為前鋒,率騎南進,攻克冀州(治今河北冀縣),殺刺史陸寶積,屠吏民數千人。繼而進攻瀛州(治今河北河間)屬縣,使河北大為震動。武則天急令夏官尚書王孝傑、羽林衛將軍蘇宏暉率軍18萬(一說17萬),討伐契丹。神功元年三月,王孝傑率軍至東硤石谷,與契丹軍相遇。因道路險隘,孝傑只得以精兵力戰向前。契丹軍佯退誘敵,孝傑揮軍跟進,將出山谷整隊布陣,契丹立即回軍反擊,後軍總管宏暉畏懼先逃,契丹乘唐援兵不繼,奮力衝殺,孝傑墜崖而死,唐軍將卒死亡殆盡。武攸宜軍在漁陽(今天津薊縣)聞孝傑等敗沒,不敢進。萬榮遂乘勝進兵幽州(治薊縣,今北京城西南),攻陷城邑,剽掠吏民。武攸宜派兵進擊,亦不能克。

點評

此戰,契丹依託有利地形,發揮騎兵快速機動之長,誘敵深入,據險殲敵,並長驅南下攻掠河北,給武后政權造成極大困難。

唐朝戰爭列表

霍邑之戰 | 唐朝統一戰爭 | 淺水原之戰 | 柏壁之戰 | 唐與突厥戰爭 | 洛陽、虎牢之戰 | 虎牢之戰 | 唐平蕭銑之戰 | 洺水之戰 | 靈州之戰 | 下博之戰 | 唐滅劉黑闥之戰 | 唐與吐蕃戰爭 | 岷州之戰 | 唐滅輔公祏之戰 | 五隴坂之戰 | 玄武門之變 | 涇陽之戰 | 唐滅東突厥之戰 | 唐擊吐谷渾之戰 | 松州之戰 | 唐滅高昌之戰 | 唐擊薛延陀之戰 | 唐擊焉耆之戰 | 唐與高麗戰爭 | 安市城之戰 | 唐滅薛延陀之戰 | 唐攻龜茲之戰 | 唐滅西突厥之戰 | 唐滅百濟之戰 | 唐與契丹、奚等之戰 | 平壤之戰 | 天山之戰 | 白江口之戰 | 唐滅高麗之戰 | 大非川之戰 | 青海之戰 | 裴行儉破西突厥之戰 | 朔州、黑山之戰 | 裴行儉攻伏念之戰 | 雲州之戰 | 骨篤祿攻唐之戰 | 武則天平李敬業之戰 | 兩井之戰 | 唐諸王反武后之戰 | 安西之戰 | 素羅汗山之戰 | 黃獐谷之戰 | 東硤石谷之戰 | 天門嶺之戰 | 冷陘之戰 | 灤水谷之戰 | 武街之戰 | 瓜州之戰 | 石堡城之戰 | 唐攻契丹之戰 | 積石軍之戰| 唐擊小勃律之戰 | 恆羅斯之戰| 唐與南詔戰爭 | 唐平安史之亂 | 范陽起兵 | 安軍攻占東都之戰 | 郭子儀擊叛軍之戰 | 常山之戰 | 雍丘之戰 | 九門之戰 | 嘉山之戰 | 靈寶之戰 | 陳濤斜之戰 | 寧陵之戰 | 春太原之戰 | 睢陽之戰 | 唐收復兩京之戰 | 河東之戰 | 唐收復長安之戰 | 唐收復洛陽之戰 | 河陽之戰 | 唐再奪東京之戰 | 唐滅史朝義之戰 | 邠州之戰 | 奉天、靈台之戰 | 靈、宜、鹽、百之戰 | 劍南、西川之戰 | 臨洺之戰 | 洹水之戰 | 魏州之戰 | 涇原兵變 | 奉天之戰 | 貝州之戰 | 李晟收復長安之戰 | 河中之戰 | 汧城之戰 | 神川之戰 | 維州之戰 | 唐破吐番維州之戰 | 蔡州之戰 | 唐平劉稹澤潞之戰 | 交趾之戰 | 龐勛起義 | 成都之戰 | 王仙芝起義 | 唐末農民戰爭 | 黃巢轉戰中原之戰 | 黃巢南下福州之戰 | 信州之戰 | 黃巢攻東都之戰 | 黃巢攻長安之戰 | 唐奪長安之戰 | 唐滅大齊之戰 | 安史之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