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平劉稹澤潞之戰

唐平劉稹澤潞之戰

唐會昌三年,唐平定昭義劉稹割據作亂的作戰。

基本信息

簡介

唐會昌三年(843年)至四年,唐平定昭義節度使(又稱澤潞節度使)劉從諫侄子劉稹割據作亂的作戰。

背景

三年,劉從諫病重,因其長期與朝廷對抗,擔心死後被誅滅九族,乃與幕僚張谷、陳揚庭密謀效法河北諸鎮,以其侄劉稹為牙內都知兵馬使,從子劉匡周為中軍兵馬使,孔目王協為押牙親事兵馬使,家奴李士貴為使宅十將兵馬使,親信劉守義、劉守忠、董可武、崔玄度分別統轄親兵,企圖割據一方與唐對抗。
四月,劉從諫死後,劉稹秘不發喪,逼監軍崔士康奏稱劉從諫病重,請求朝廷任命其為留後。唐武宗李炎召集眾宰相商議,李德裕認為昭義鄰近京城,處於國家心臟位置,不能割據一方,沿襲河北諸鎮慣例。武宗從其議,下詔給成德節度使王元逵魏博節度使何弘敬維持二鎮現狀,令其不得和劉稹相勾結。劉稹見朝廷不準奏,遂公開對抗朝廷。

經過

唐平劉稹澤潞之戰唐平劉稹澤潞之戰
五月十三日,武宗制令削奪劉從諫及劉稹官爵,命王元逵為澤潞北面招討使,何弘敬為南面詔討使,與河中節度使陳夷行、河東節度使劉沔、河陽節度使王茂元合力攻討劉稹。六月,王茂元命兵馬使馬繼等率步騎兵2000進屯天井關南的科斗店(今山西晉城南),劉稹遣衙內十將薛茂卿將親軍2000抵抗。
七月,以山南東道節度使盧鈞為昭義節度招撫使。晉絳行營節度使李彥佐行動遲緩,十八日,詔命天德防禦使石雄為晉絳行營節度副使,命李彥佐迅速進屯翼城(今屬山西)。同月,王元逵奏稱攻拔宣務柵(在今河北隆堯西北),並在堯山(今河北完縣西北)擊敗劉稹增援部隊。武宗下詔稱讚王元逵,嚴厲指責李彥佐、劉沔、王茂元,命其迅速進兵。八月十八日,薛茂卿率軍攻破科斗店,擒獲馬繼等人,焚掠小寨17座,河陽人慌馬驚,準備退保懷州(治野王,今河南—沁陽),朝廷乃令忠武節度使王宰率兵救援。
時王茂元率兵屯駐萬善城(今河南沁陽東北),劉稹命牙將張巨、劉公直等人會同薛茂卿合力進攻,原定九月初一包圍萬善城。張巨探知城內防守薄弱,欲獨搶戰功,於二十九日即發兵攻城。王茂元人孤勢單,準備棄城逃跑,恰義成援兵趕到,張巨只好率兵撤退,登太行山時士卒自相驚擾,人馬互相踐踏,許多士卒墜崖摔死。九月二十四日,以石雄為晉絳行營節度使,命其進攻潞州。石雄於次日即率兵從翼城出發,越過烏嶺(在翼城縣境),攻破昭義軍5個營寨,殺獲千人。薛茂卿戰功顯赫,劉稹卻既無加官又不封賞,薛茂卿非常不滿,乃暗中與王宰通謀。
二月初三,王宰率兵進攻天井關(一名太行關,在今山西晉城南太行山上),薛茂卿佯戰即退,王宰遂占據天井關,其東西兩翼的昭義營寨也都退走。劉稹把薛茂卿誘騙到潞州後殺害,命劉公直代替薛茂卿。十四日,王宰率兵進攻澤州(治晉城,今屬山西),與劉公直交戰失利,劉公直乘勝收復天井關。二十日,王宰引兵進擊劉公直,大破其眾,並趁勢攻克陵川(今屬山西)。二十八日,河東都將楊弁發動兵變,占據太原(今太原西南),派人與劉稹聯絡,共抗朝廷。
四年正月二十八日,河東兵攻克太原,生擒楊弁,盡誅亂卒。二月初六,石雄攻拔昭義的良馬(在今山西安澤東北)等三寨一堡。河東行營都知兵馬使王逢擊敗昭義將康良伶,康放棄石會關,退守腰鼓嶺(在今山西武鄉西北)。劉稹年少無知,又性情懦弱,軍政大權實握在王協、李士貴手中。此二人貪婪好財,對下有功不賞,導致軍心渙散。
七月,劉稹心腹高文端歸降,為官軍提供了機要情報。二十五日,邢州(治龍岡,今河北邢台)刺史崔嘏舉州歸降。洺州(治永年,今河北永年東南)、磁州(治滏陽,今河北磁縣)亦相繼歸降。潞州人聞知邢、洺、磁三州降,大為恐慌。郭誼、王協乃於八月殺死劉稹及其親信,向朝廷請降。石雄率7000人進入澤潞二州,又將郭誼、王協等人囚送長安,持續一年之久的澤潞之亂終於平定。

唐朝戰爭列表

霍邑之戰 | 唐朝統一戰爭 | 淺水原之戰 | 柏壁之戰 | 唐與突厥戰爭 | 洛陽、虎牢之戰 | 虎牢之戰 | 唐平蕭銑之戰 | 洺水之戰 | 靈州之戰 | 下博之戰 | 唐滅劉黑闥之戰 | 唐與吐蕃戰爭 | 岷州之戰 | 唐滅輔公祏之戰 | 五隴坂之戰 | 玄武門之變 | 涇陽之戰 | 唐滅東突厥之戰 | 唐擊吐谷渾之戰 | 松州之戰 | 唐滅高昌之戰 | 唐擊薛延陀之戰 | 唐擊焉耆之戰 | 唐與高麗戰爭 | 安市城之戰 | 唐滅薛延陀之戰 | 唐攻龜茲之戰 | 唐滅西突厥之戰 | 唐滅百濟之戰 | 唐與契丹、奚等之戰 | 平壤之戰 | 天山之戰 | 白江口之戰 | 唐滅高麗之戰 | 大非川之戰 | 青海之戰 | 裴行儉破西突厥之戰 | 朔州、黑山之戰 | 裴行儉攻伏念之戰 | 雲州之戰 | 骨篤祿攻唐之戰 | 武則天平李敬業之戰 | 兩井之戰 | 唐諸王反武后之戰 | 安西之戰 | 素羅汗山之戰 | 黃獐谷之戰 | 東硤石谷之戰 | 天門嶺之戰 | 冷陘之戰 | 灤水谷之戰 | 武街之戰 | 瓜州之戰 | 石堡城之戰 | 唐攻契丹之戰 | 積石軍之戰| 唐擊小勃律之戰 | 恆羅斯之戰| 唐與南詔戰爭 | 唐平安史之亂 | 范陽起兵 | 安軍攻占東都之戰 | 郭子儀擊叛軍之戰 | 常山之戰 | 雍丘之戰 | 九門之戰 | 嘉山之戰 | 靈寶之戰 | 陳濤斜之戰 | 寧陵之戰 | 春太原之戰 | 睢陽之戰 | 唐收復兩京之戰 | 河東之戰 | 唐收復長安之戰 | 唐收復洛陽之戰 | 河陽之戰 | 唐再奪東京之戰 | 唐滅史朝義之戰 | 邠州之戰 | 奉天、靈台之戰 | 靈、宜、鹽、百之戰 | 劍南、西川之戰 | 臨洺之戰 | 洹水之戰 | 魏州之戰 | 涇原兵變 | 奉天之戰 | 貝州之戰 | 李晟收復長安之戰 | 河中之戰 | 汧城之戰 | 神川之戰 | 維州之戰 | 唐破吐番維州之戰 | 蔡州之戰 | 唐平劉稹澤潞之戰 | 交趾之戰 | 龐勛起義 | 成都之戰 | 王仙芝起義 | 唐末農民戰爭 | 黃巢轉戰中原之戰 | 黃巢南下福州之戰 | 信州之戰 | 黃巢攻東都之戰 | 黃巢攻長安之戰 | 唐奪長安之戰 | 唐滅大齊之戰 | 安史之亂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