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弘敬

何弘敬,是中國古代以為著名的將軍,何進滔的兒子,唐代靈州人,最後官至楚國公。

個人簡介

何弘敬:出將入相的將門虎子
何弘敬,何進滔的兒子,生於永貞元年(805年),卒於鹹通六年(865年),唐代靈州(那時永寧歸靈州管,今寧夏永寧縣西南)人。何弘敬十八歲從軍,唐文宗時曾為御史中丞御史大夫、賜上柱國勛。唐武宗時襲父位為魏博節度(相當於今天的軍區司令員),封游擊將軍,金吾衛將軍、全吾大將軍(中央禁衛軍長官)、銀青光祿大夫戶部尚書(相當於今天的財政部長)。唐懿宗即位後,曾官至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宰相),兼中書令,後被封為楚國公(僅次於王,古有“五個爵位)。鹹通六年冊拜公檢校太尉兼中書令。同月何弘敬卒,享年六十歲。新《舊唐書》有傳。

家世介紹

何進滔家世代行伍,多有做軍校的人。年輕時何進滔就以慕僚身份客居魏鎮(今河北大名北)節度使田弘正軍中。後因領兵征討李師道(當時另一地方割據勢力首領)等有功,先升侍御史,後領節度使(唐代安史之亂後主管地方軍政財權的地方大員),統治魏鎮十餘年,地方人民安居樂業。他的兒子何弘敬,孫子何全橘也曾先後承襲魏鎮節度大使,因而何進滔一門統治魏鎮長達42年之久,並全部由地方節度使升任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宰相),成為中國、歷史上有名的出將入相,三世統治地方,三世繼任宰相,由地方官進而入主中央中樞機構的世代官宦人家的顯例。
附:何弘敬之父何進滔簡要生平
何進滔,靈州人也。曾祖孝物,祖俊,並本州軍校。父默,夏州衙前兵馬使,檢校 太子賓客,試太常卿。以進滔之貴,贈左散騎常侍。進滔客寄於魏,委質軍門,事節度使田弘正。弘正奉詔討鄆州,破李師道,時進滔為衙內都知兵馬使,以功授兼侍御史。太和三年,軍眾害史憲誠,連聲而呼曰:“得衙內都知兵馬使何端公知留後,即三軍安矣。”推而立之。朝廷因授進滔左散騎常侍、魏博等州節度觀察處置等使。為魏帥十餘年,大得民情,累官至司徒、平章事卒。註: 唐時,靈武包括今天的永寧縣 。那時,靈武叫靈州,永寧叫保靜縣是靈州的轄區。 老吳仔細看了看《何氏二千年》和《古代何氏人物》里,註解為:今寧夏永寧縣西南人 至於西南是指今天的李俊還是望洪,老吳還是找不出證據。

何弘敬相關文章

何弘敬墓誌
唐鹹通六年刻。原在河北大名縣萬堤農場何氏墓內。1973年出土運到邯鄲。志及蓋均青石質,蓋邊長188至196厘米,厚88厘米。盝頂式,四周、四殺、交角、浮雕四神、牛、馬、獸面等,刻工精緻。志平面方形,邊長195厘米,厚53厘米。四壁雕花卉、供養人。面楷書59行3800字,記載了何氏三代為魏博節度使的史實。志文雖以對墓主歌功頌德為主,但涉及當時史料廣而詳,對研究唐代藩鎮割據,王朝與藩鎮、邊境的關係提供了史書記載的不足。墓誌規模及形制已超“宗氏逾勛貴”,為所知者之最。
註:老吳又看了靈武市的網站,靈武市已將何弘敬之父何進滔收入靈武市歷史人物一欄。
儘管何弘敬在歷史上是一個重量級的人物,儘管靈武市盡憑史書“靈州人也”四字,已將何弘敬之父何進滔搶先列入靈武市歷史人物一欄,歷史還是歷史,豈不知,何弘敬比其父有過之而不及,何弘敬還沒被收錄在靈武市歷史人物一欄,在中國歷史上,何弘敬要比其父在歷史地位上高的多得多,這位大唐晚期的割據者(土皇帝)曾雄霸一方,傲視天下,特別是在唐武宗和唐懿宗時其地位和權勢達到頂點,其死後,兒子何全橘繼任,並也很快晉升宰相,位及人臣。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