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丘之戰

雍丘之戰

雍丘之戰是牽制安祿山叛軍數萬人的著名作戰。

基本信息

簡介

天寶十五載(756年)春,在唐平安史之亂的戰爭中,唐真源張巡率領軍民堅守雍丘(今河南杞縣),牽制安祿山叛軍數萬人的著名作戰。

戰役詳情

背景

安祿山攻占洛陽後,派張通晤睢陽太守,與陳留長史楊朝宗率精騎數乾,東略諸郡,郡縣官吏多望風降附或逃走。但進至山東時,卻遭到東平太守吳王李祗濟南太守李隨的抵抗,其他各地官民也紛紛舉兵回響。單父尉賈賁率吏民南擊睢陽(今河南商丘縣南),斬張通晤。不久,進據雍丘,有眾2000人。

經過

天寶十五載二月,真源令張巡起兵討叛,募精兵1000人西去雍丘,與賈賁會合。叛將令狐潮率兵進攻雍丘,賈賁出擊,戰敗而死。張巡率眾力戰,擊退叛軍。三月,令狐潮又與叛將李懷仙楊朝宗謝元同等率兵4萬餘人周攻雍丘。

張巡使千人登城防守,自率千人,分數隊,突然出城直衝叛軍陣營,叛軍驚駭後撤。次日,叛軍又來攻城,環城安置百門石孢轟擊,城樓及城上女牆全被毀壞。張巡於城上立木柵,擋住叛軍進攻。叛軍紛紛緣城攀登,張巡用蒿草束灌上油脂,焚而投之,叛軍被燒得焦頭爛額,無法登城。張巡有時瞧準叛軍鬆懈,突然出兵襲擊;有時夜深人靜,偷襲敵營。如此堅守60多天,經大小300餘戰,帶甲而食,裹傷再戰,終於將叛軍擊退,保住了雍丘。

五月,令狐潮再次領兵圍攻雍丘。令狐潮原是雍丘縣令,安祿山占領洛陽後投降了叛軍,他與張巡過去相識。他親至城下,勸張巡投降。張巡說:“足下平生以忠義自許,今日之舉,忠義何在!”令狐潮羞慚而退。

七月,令狐潮圍攻張巡於雍丘已40餘日,此時,長安已經失守,令狐潮便寫信給張巡勸降。守軍將領中有6人也認為兵勢懸殊,且玄宗存亡未卜都勸張巡投降。張巡表面上裝作答應。第二天,他把玄宗畫像掛在堂上,率將士進行朝拜,然後引6將於前,責以大義,斬之,眾心益堅。叛軍不斷攻城,城裡的箭用完了。張巡就命士卒捆草人千餘,穿上黑衣,夜間放下城去。叛軍發覺後,爭相放箭。當叛軍發現是草人時,唐軍已得箭數十萬支。

結果

幾天后,張巡在黑夜將500勇士放下城去,叛軍笑而不加防備。這500勇士乘機襲擊令狐潮軍營,叛軍大亂,焚壘而逃,唐軍追擊10餘里。不久,張巡率兵出戰,擒叛將14人,斬首百餘級。叛軍連夜逃往陳留(今河南開封),不敢再攻雍丘。

戰役點評

此戰,是古代城邑保衛戰中以少勝多,以弱制強的一個典型戰例。張巡在敵眾我寡的形勢下,據守孤城,以忠義激勵將士,臨機應敵,智謀超群,因而取得了防守雍丘的勝利。

唐朝戰爭列表

霍邑之戰 | 唐朝統一戰爭 | 淺水原之戰 | 柏壁之戰 | 唐與突厥戰爭 | 洛陽、虎牢之戰 | 虎牢之戰 | 唐平蕭銑之戰 | 洺水之戰 | 靈州之戰 | 下博之戰 | 唐滅劉黑闥之戰 | 唐與吐蕃戰爭 | 岷州之戰 | 唐滅輔公祏之戰 | 五隴坂之戰 | 玄武門之變 | 涇陽之戰 | 唐滅東突厥之戰 | 唐擊吐谷渾之戰 | 松州之戰 | 唐滅高昌之戰 | 唐擊薛延陀之戰 | 唐擊焉耆之戰 | 唐與高麗戰爭 | 安市城之戰 | 唐滅薛延陀之戰 | 唐攻龜茲之戰 | 唐滅西突厥之戰 | 唐滅百濟之戰 | 唐與契丹、奚等之戰 | 平壤之戰 | 天山之戰 | 白江口之戰 | 唐滅高麗之戰 | 大非川之戰 | 青海之戰 | 裴行儉破西突厥之戰 | 朔州、黑山之戰 | 裴行儉攻伏念之戰 | 雲州之戰 | 骨篤祿攻唐之戰 | 武則天平李敬業之戰 | 兩井之戰 | 唐諸王反武后之戰 | 安西之戰 | 素羅汗山之戰 | 黃獐谷之戰 | 東硤石谷之戰 | 天門嶺之戰 | 冷陘之戰 | 灤水谷之戰 | 武街之戰 | 瓜州之戰 | 石堡城之戰 | 唐攻契丹之戰 | 積石軍之戰| 唐擊小勃律之戰 | 恆羅斯之戰| 唐與南詔戰爭 | 唐平安史之亂 | 范陽起兵 | 安軍攻占東都之戰 | 郭子儀擊叛軍之戰 | 常山之戰 | 雍丘之戰 | 九門之戰 | 嘉山之戰 | 靈寶之戰 | 陳濤斜之戰 | 寧陵之戰 | 春太原之戰 | 睢陽之戰 | 唐收復兩京之戰 | 河東之戰 | 唐收復長安之戰 | 唐收復洛陽之戰 | 河陽之戰 | 唐再奪東京之戰 | 唐滅史朝義之戰 | 邠州之戰 | 奉天、靈台之戰 | 靈、宜、鹽、百之戰 | 劍南、西川之戰 | 臨洺之戰 | 洹水之戰 | 魏州之戰 | 涇原兵變 | 奉天之戰 | 貝州之戰 | 李晟收復長安之戰 | 河中之戰 | 汧城之戰 | 神川之戰 | 維州之戰 | 唐破吐番維州之戰 | 蔡州之戰 | 唐平劉稹澤潞之戰 | 交趾之戰 | 龐勛起義 | 成都之戰 | 王仙芝起義 | 唐末農民戰爭 | 黃巢轉戰中原之戰 | 黃巢南下福州之戰 | 信州之戰 | 黃巢攻東都之戰 | 黃巢攻長安之戰 | 唐奪長安之戰 | 唐滅大齊之戰 | 安史之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