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之戰

天山之戰

天山之戰,漢天漢二年(公元前99年),在西漢與匈奴的戰爭中,貳師將軍李廣利遠程進攻天山(今新疆天山)匈奴右賢王的作戰。

基本信息

簡介

漢天漢二年(公元前99年),在西漢與匈奴的戰爭中,貳師將軍李廣利遠程進攻天山(今新疆天山)匈奴右賢王的作戰。

具體介紹[1]

漠北之戰後,匈奴遠遁大漠以北,實力大減;西漢亦因馬少,一時無力渡漠反擊。雙方暫時休戰。此後,匈奴逐漸恢復力量,並向西北遷徙。其左部西移至雲中(郡治雲中,今內蒙古托克托東北)以北,其右部與漢酒泉(郡治祿福,今甘肅酒泉市)相對。至元鼎五年(前112年),又開始對漢邊郡襲掠。天漢二年秋,武帝劉徹以征大宛(西域城國,都貴山城,今烏茲別克共和國卡散賽)之威,發兵四路擊匈奴。主攻方向李廣利率3萬騎出酒泉,進至天山,擊敗匈奴右賢王,斬、俘萬餘人。回軍途中,被匈奴重兵包圍,缺食數日,傷亡慘重。幸假司馬趙充國率壯士百餘人拚死衝破匈奴包圍,李廣利率軍緊跟其後,才得脫險。漢軍先勝後敗,陣亡十分之六、七。因桿將軍公孫敖出西河(郡治平定,在今內蒙古東勝境)與強弩都尉路博德會師涿塗山(一作涿邪山,今蒙古圖音河南),均無所得而返。為牽制匈奴,遣騎都尉李陵率步兵5000人出居延(今內蒙古額濟納旗東南)北千餘里,被單于騎兵包圍,李陵兵敗降匈奴(參見浚稽山之戰)。

天山之戰天山之戰

唐朝戰爭列表

霍邑之戰 | 唐朝統一戰爭 | 淺水原之戰 | 柏壁之戰 | 唐與突厥戰爭 | 洛陽、虎牢之戰 | 虎牢之戰 | 唐平蕭銑之戰 | 洺水之戰 | 靈州之戰 | 下博之戰 | 唐滅劉黑闥之戰 | 唐與吐蕃戰爭 | 岷州之戰 | 唐滅輔公祏之戰 | 五隴坂之戰 | 玄武門之變 | 涇陽之戰 | 唐滅東突厥之戰 | 唐擊吐谷渾之戰 | 松州之戰 | 唐滅高昌之戰 | 唐擊薛延陀之戰 | 唐擊焉耆之戰 | 唐與高麗戰爭 | 安市城之戰 | 唐滅薛延陀之戰 | 唐攻龜茲之戰 | 唐滅西突厥之戰 | 唐滅百濟之戰 | 唐與契丹、奚等之戰 | 平壤之戰 | 天山之戰 | 白江口之戰 | 唐滅高麗之戰 | 大非川之戰 | 青海之戰 | 裴行儉破西突厥之戰 | 朔州、黑山之戰 | 裴行儉攻伏念之戰 | 雲州之戰 | 骨篤祿攻唐之戰 | 武則天平李敬業之戰 | 兩井之戰 | 唐諸王反武后之戰 | 安西之戰 | 素羅汗山之戰 | 黃獐谷之戰 | 東硤石谷之戰 | 天門嶺之戰 | 冷陘之戰 | 灤水谷之戰 | 武街之戰 | 瓜州之戰 | 石堡城之戰 | 唐攻契丹之戰 | 積石軍之戰| 唐擊小勃律之戰 | 恆羅斯之戰| 唐與南詔戰爭 | 唐平安史之亂 | 范陽起兵 | 安軍攻占東都之戰 | 郭子儀擊叛軍之戰 | 常山之戰 | 雍丘之戰 | 九門之戰 | 嘉山之戰 | 靈寶之戰 | 陳濤斜之戰 | 寧陵之戰 | 春太原之戰 | 睢陽之戰 | 唐收復兩京之戰 | 河東之戰 | 唐收復長安之戰 | 唐收復洛陽之戰 | 河陽之戰 | 唐再奪東京之戰 | 唐滅史朝義之戰 | 邠州之戰 | 奉天、靈台之戰 | 靈、宜、鹽、百之戰 | 劍南、西川之戰 | 臨洺之戰 | 洹水之戰 | 魏州之戰 | 涇原兵變 | 奉天之戰 | 貝州之戰 | 李晟收復長安之戰 | 河中之戰 | 汧城之戰 | 神川之戰 | 維州之戰 | 唐破吐番維州之戰 | 蔡州之戰 | 唐平劉稹澤潞之戰 | 交趾之戰 | 龐勛起義 | 成都之戰 | 王仙芝起義 | 唐末農民戰爭 | 黃巢轉戰中原之戰 | 黃巢南下福州之戰 | 信州之戰 | 黃巢攻東都之戰 | 黃巢攻長安之戰 | 唐奪長安之戰 | 唐滅大齊之戰 | 安史之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