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末農民戰爭

唐末農民戰爭

唐末農民起義戰爭從公元859年的浙東裘甫起義開始,到公元884年黃巢起義的失敗結束,前後歷時25年,起義軍席捲了現在的山東、河南、安徽、江西、江浙、福建、兩廣、兩湖、陝西等12省,沉重地打擊了腐朽的唐朝統治,加速了唐朝的滅亡。

簡介

唐末農民戰爭的地圖唐末農民戰爭的地圖

唐末農民戰爭從公元859年裘甫發動浙東起義開始,到公元884年黃巢起義的失敗結束,歷時25年,起義軍席捲了現在的山東河南安徽江西江浙福建兩廣兩湖陝西等12省,沉重地打擊了唐朝的統治,加速了唐王朝的滅亡。

背景

唐朝末年,藩鎮興起,與朝庭長期爭權鬥爭,同時宦官專權,政治腐敗,整個社會千瘡百孔,民不聊生。

唐末農民戰爭唐末農民戰爭
大中十三年(859年),裘甫在浙東地區領導的農民起事,鹹通九年(868年),龐勛在桂州(今廣西桂林市)領導駐軍作亂,史稱“龐勛之亂”。這兩次變亂雖然很快被唐王朝鎮壓下去了,但是開啟更大規模起事的先聲。宋祁《新唐書》總結教訓:“唐亡於黃巢,而禍基於桂林!”
階級矛盾不斷惡化,唐朝末期。皇帝和官員荒淫縱侈腐朽貪婪,致使依靠土地生存的農民的利益,完全掌握在統治階級及地主階級的手中。
農民負擔沉重,統治階級的腐朽制度的改變,加之戰爭連年不斷,大多數農民的居住地變成一片廢墟,生靈塗炭人民流離失所,即使戰火沒有危急的地方,由於統治階級為了支持戰爭機器的運轉,更加加深了農民的各種負擔,
對農民的壓榨,地方官員和地主階級聯合對農民的壓榨。
農民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只有紛紛起來反抗。

過程和影響

過程

王仙芝黃巢為首的反抗唐朝腐朽統治的農民大起義。唐僖宗初年,政治腐敗,科

唐末農民戰爭唐末農民戰爭
斂繁重,災荒連年,黃河以南尤為嚴重,勞動人民無以為生,被迫揭竿而起。乾符二年(875)初,王仙芝在長垣(今河南長垣東北)率數千人起義,自號天補平均大將軍兼海內諸豪都統。次年,攻克曹州(今山東定陶西)、濮州(今山東甄城北),曹州冤句(今山東曹縣西北)人黃巢聚眾數千人回響起義,與王仙芝會合,數月之間發展為數萬。王、黃二人從事過販賣私鹽,對交通路線及唐軍虛實較為熟悉。乾符三年,王、黃聯軍出山東,活躍於今河南、湖北安徽等地。唐朝鎮壓無效,轉而誘降,王仙芝動搖,黃巢反對未遂,於是分道揚鏢,黃返回山東。乾符五年(878),轉戰於南方的王仙芝為唐軍所敗,被殺。尚讓率餘部與黃巢會合,推黃巢為黃王,號沖天大將軍,勢力又見壯大。黃巢義軍再度北上,然後轉而強渡淮河、長江,突入江西,又經浙西進抵浙東,開山路700里進入福建,攻克福州。又沿海岸南進,六年九月,攻占廣州,並發布文告,痛斥宦官專權,綱紀敗壞;下令禁止官吏殖財貪贓,並宣布即將北上攻打長安。他的主張深受人民擁護,義軍發展為數十萬。黃巢率眾取道桂林,乘大筏沿湘江進入湖南,又下江陵(今湖北江陵)。荊門受阻後,轉而東向。廣明六年(880)重創唐軍高駢部,自採石(今安徽馬鞍山西南長江東岸)飛渡長江,以破竹之勢又渡淮河,於十一月攻克東都洛陽。沿途義軍紀律嚴整,收眾至數百萬。於是義旗西指,攻破潼關(今陝西潼關東北)天險。十二月,進占長安,僖宗出逃成都。十二月十三日,黃巢於長安即皇帝位,國號大齊,年號金統。宣布罷免唐三品以上高官,處死一批皇族、公卿和高官顯貴,沒收富豪財產。起義軍由於長期大規模的流動作戰,沒有建立穩固的根據地。進入長安後,又沒有全力追殲殘敵,使唐廷獲得喘息之機,逐漸積蓄起反擊力量,圍困長安,並對大齊政權採取堅壁清野政策,使其陷入嚴重的缺糧困境。義軍將領朱溫降唐,沙陀族李克用率軍援唐,大大增強了唐反擊的實力。黃巢被迫於中和三年(883)東撤,攻下蔡州(今河南汝南),又攻陳州(今河南淮陽),然300餘日不下,義軍損失嚴重。面對唐軍增援,黃巢只好解圍。中和四年(884),黃巢退至狼虎谷(今山東萊蕪西南),兵敗自殺(一說被殺),起義失敗。

影響

唐末農民大起義歷時9年,轉戰10餘省,瓦解了唐王朝的黑暗統治,進一步摧垮了魏晉以來的腐朽的門閥士族勢力。起義中,第一次以“平均”為口號,表明農民起義已進入新的發展階段。

浙東起義

唐後期朝廷的財政收入主要來自東南八道,這一地區的民眾負擔也就格外沉重,終於在浙東暴發了裘甫領導的農民起義
黃巢起義黃巢起義

裘甫起事

大中十三年 (公元859年)十二月,裘甫在浙東率百餘人起事,攻下象山(今浙江象山),進逼剡縣(今浙江嵊縣),明州(治所在今浙江鄞縣)為之城門晝閉,浙東大震。浙東觀察使鄭祗德立刻派討擊副將劉?禿頭毒又?率兵征討。鹹通元年(公元860年)正月,浙東官軍被裘甫擊敗,范居植戰死,劉?橢簧硤油選t酶β手誄聳すタ素呦兀?“開府庫,募壯士,眾至數千人,越州大恐”。二月,鄭?o德又派沈君縱等3人率新召募的500名士兵攻打裘甫。裘甫在剡西的三溪設下埋伏,大敗官軍,3員唐將皆戰死。鄭?德在連敗之後,急忙向朝廷告急,同時求救於鄰道。浙西派牙將凌茂員率400人、宣歙派牙將白琮率300人赴援。但鄭?德將援軍召入觀察使 府中以自衛,而不出兵攻討裘甫。裘甫連戰連勝,聲威大振,“於是山海諸盜及他道無賴亡命之徒,四面雲集,眾至三萬,分為三十二隊。群盜皆遙通書弊,求屬麾下。 (裘)甫自稱天下都知兵馬使,改元羅平,鑄印曰天
平。大聚資糧,購良工,治器械,聲振中原。”裘甫分兵四出,攻克了唐興上虞、餘姚、慈谿、奉化寧海等地,並進圍象山。

雙方戰略

面對浙東的這種形勢,朝廷調任王式任浙東觀察使,主持討擊裘甫事宜。懿宗問王式攻討方略,王式分析了浙東起事給唐朝廷帶來的危脅,他說:“兵多賊速破,其費省矣。若兵少不能勝賊,延引歲月,賊勢益張,則江淮群盜將蜂起應之。國家用度盡仰江淮,若阻絕不通,則上自九廟,下及十軍,皆無以供給,其費豈可勝計哉。”王式的戰略原則是要以重兵速戰速決。朝廷
徵發忠武、義成、淮南等諸道兵歸王式指揮。裘甫雖四出攻掠,但並無明確的戰略目標,當他們得知王式率大兵前來攻討時,大將劉??認為不能再盲目出擊。他建議裘甫:“引兵取越州,憑城郭,據府卒,遣兵五千守西陵,循浙江築壘以拒之,大集舟艦。得間則長驅進取浙西,過大江,掠揚州貨財以自實;還,修石頭城而守之,宣歙、江西 必有回響者。遣劉從簡以萬人循海而南,襲取福建。如此,則國家貢賦之地盡入於我矣。但恐子孫不能守耳,終吾身保無憂也”。

龐勛起義

鹹通六年(865年),唐懿宗派兵征南詔,下令在徐、泗地區(今江蘇徐州、安徽泗縣地區)募兵兩千人,
龐勛起義龐勛起義
開龐勛起義軍攻勢圖赴邕州,其中分出八百人戍守桂林,約定三年期滿後即調回原籍。徐泗觀察使崔彥曾一再食言背約,戍兵在桂林防守六年,仍無還鄉希望。戍兵苦於兵役,群情激憤,公推糧科判官龐勛為首起兵,譁變北還。龐勛率領數百人,歷盡艱苦,由桂林、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蘇,到達徐州。在徐州,樹起農民起義的旗幟,後龐勛在安徽宿州戰死犧牲,起義失敗。
桂林戍卒的譁變引發的武裝起義最終造成了數十萬的死亡,財產損失更是難以計量。如果唐朝統治者多一點寬厚仁政的話,這是一次本來可以被避免掉的大起義。這一場浩劫給腐朽的外強中乾的唐王朝以致命一擊,同時,它又像黑暗之中的一盞明燈,繼續鼓舞和照亮其他被壓迫的窮苦人民起來鬥爭!

王仙芝起義

乾符元年(874年),王仙芝自稱“天補平均大將軍”兼“海內諸豪都統”,在山東長垣聚眾起義。

王仙芝起義王仙芝起義
起義軍很快占領了長垣縣城,第二年便攻克濮州曹州。民眾紛紛參與起義,軍隊人數發展到數萬人。起義到了第三年,起義軍在汝州大捷,後來唐朝招安,王仙芝兩度動搖,第一次黃巢堅決反對,大罵仙芝「始吾與汝共立大誓,橫行天下。今汝獨取官而去,使此五千餘眾何所歸乎?」。黃巢率領二千人馬向北進發,與王仙芝分戰兩地。仙芝轉攻郢州時,唐朝招討副都監楊復光再次誘降,仙芝遣尚君長、楚彥威等人洽降,中途為唐招討使宋威所劫持,宋威貪功,妄報戰勝,尚君長等人移送長安被殺,仙芝大怒,降敵之事再次未遂。乾符五年(878年),王仙芝於黃梅大敗被殺。

黃巢起義

乾符二年(875年),黃巢回響王仙芝的起義,遂在冤句(今山東菏澤市西南)起義。

黃巢起義軍進攻路線示意圖黃巢起義軍進攻路線示意圖
黃巢起義軍避實就虛,避開藩鎮力量強大的中原地區,向南方長驅直下,渡過長江,轉戰荊襄、皖南、浙東、福建,公元879年,黃巢起義軍攻克南方重鎮的廣州,活捉節度使李迢,並控制了嶺南的大部分地區。起義軍發布公告:要率大軍直搗長安,推翻唐朝的統治。十月,起義軍從廣州北上,公元880年渡過淮河,攻下洛陽;中和元年(881年),起義軍進入長安,金吾大將軍張直方率眾迎接黃巢大軍進城,一月十六日,在含元殿舉行開國大典,建立了大齊政權,建元「金統」。

逃往四川的唐僖宗糾集各地的殘餘勢力,向起義軍反撲,黃巢率軍頑強抵抗,在關鍵時刻,大將朱溫叛變降唐,起義軍損失慘重,不得不撤出長安,轉戰山東泰山一帶。中和四年(884年)六月,黃巢在萊蕪虎狼谷與唐將時溥決戰,兵敗自刎。黃巢從子黃皓率殘部流竄,號「浪蕩軍」。昭宗天復初年,進攻湖南時,為湘陰土豪鄧進思所伏殺。至此唐末農民戰爭結束。唐僖宗中和四年,秋七月,僖宗在大玄樓舉行受俘儀式。武甯節度使時溥獻上黃巢首級,另有黃巢姬妾二三十人。僖宗問“汝曹皆勛貴子女,世受國恩,何為從賊?”居首的女子回答:“狂賊凶逆,國家以百萬之眾,失守宗祧,播遷巴、蜀;今陛下以不能拒賊責一女子,置公卿將帥於何地乎!”上不復問,皆戮之於市。

主要戰役

汝州之戰
廣州之戰
潭州之戰
洛陽之戰
長安之戰
萊蕪之戰

點評

唐末農民起義戰爭先後持續25年之久。特別是黃巢起義,歷時十年,攻破長安建立大齊,是歷史上著名的農民起義戰爭。黃巢義軍利用人民支持,地形熟悉的優勢,運用避實擊虛,即打即離的戰術,實行流動作戰,疲憊、消耗官軍;攻戰與攻心兼施,爭取藩鎮武裝、孤立唐軍主力;南征北戰,給唐政權以致命打擊,是有許多成功經驗可總結。但在奪取長安之後,除惡不盡,軍事停滯,孤城失援,內部分裂,在撤退中又膠著于堅城拚消耗,招致全軍覆滅,教訓亦是深刻的。

唐朝戰爭列表

霍邑之戰 | 唐朝統一戰爭 | 淺水原之戰 | 柏壁之戰 | 唐與突厥戰爭 | 洛陽、虎牢之戰 | 虎牢之戰 | 唐平蕭銑之戰 | 洺水之戰 | 靈州之戰 | 下博之戰 | 唐滅劉黑闥之戰 | 唐與吐蕃戰爭 | 岷州之戰 | 唐滅輔公祏之戰 | 五隴坂之戰 | 玄武門之變 | 涇陽之戰 | 唐滅東突厥之戰 | 唐擊吐谷渾之戰 | 松州之戰 | 唐滅高昌之戰 | 唐擊薛延陀之戰 | 唐擊焉耆之戰 | 唐與高麗戰爭 | 安市城之戰 | 唐滅薛延陀之戰 | 唐攻龜茲之戰 | 唐滅西突厥之戰 | 唐滅百濟之戰 | 唐與契丹、奚等之戰 | 平壤之戰 | 天山之戰 | 白江口之戰 | 唐滅高麗之戰 | 大非川之戰 | 青海之戰 | 裴行儉破西突厥之戰 | 朔州、黑山之戰 | 裴行儉攻伏念之戰 | 雲州之戰 | 骨篤祿攻唐之戰 | 武則天平李敬業之戰 | 兩井之戰 | 唐諸王反武后之戰 | 安西之戰 | 素羅汗山之戰 | 黃獐谷之戰 | 東硤石谷之戰 | 天門嶺之戰 | 冷陘之戰 | 灤水谷之戰 | 武街之戰 | 瓜州之戰 | 石堡城之戰 | 唐攻契丹之戰 | 積石軍之戰| 唐擊小勃律之戰 | 恆羅斯之戰| 唐與南詔戰爭 | 唐平安史之亂 | 范陽起兵 | 安軍攻占東都之戰 | 郭子儀擊叛軍之戰 | 常山之戰 | 雍丘之戰 | 九門之戰 | 嘉山之戰 | 靈寶之戰 | 陳濤斜之戰 | 寧陵之戰 | 春太原之戰 | 睢陽之戰 | 唐收復兩京之戰 | 河東之戰 | 唐收復長安之戰 | 唐收復洛陽之戰 | 河陽之戰 | 唐再奪東京之戰 | 唐滅史朝義之戰 | 邠州之戰 | 奉天、靈台之戰 | 靈、宜、鹽、百之戰 | 劍南、西川之戰 | 臨洺之戰 | 洹水之戰 | 魏州之戰 | 涇原兵變 | 奉天之戰 | 貝州之戰 | 李晟收復長安之戰 | 河中之戰 | 汧城之戰 | 神川之戰 | 維州之戰 | 唐破吐番維州之戰 | 蔡州之戰 | 唐平劉稹澤潞之戰 | 交趾之戰 | 龐勛起義 | 成都之戰 | 王仙芝起義 | 唐末農民戰爭 | 黃巢轉戰中原之戰 | 黃巢南下福州之戰 | 信州之戰 | 黃巢攻東都之戰 | 黃巢攻長安之戰 | 唐奪長安之戰 | 唐滅大齊之戰 | 安史之亂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