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巢攻長安之戰

黃巢率領大齊主力部隊採取誘官兵入城的戰術,在長安城殲滅唐軍的一次作戰。

唐中和元年(大齊金統二年,881年)四月,在黃巢農民起義中,黃巢率領大齊主力部隊採取誘官兵入城的戰術,在長安城殲滅唐軍的一次作戰。

簡介

黃巢攻長安之戰 黃巢攻長安之戰

公元880年,黃巢起義軍攻克洛陽。繼率60萬大軍西叩潼關,直驅長安(今陝西西安),成立大齊政權。次年1月,逃亡在外的唐僖宗糾集藩鎮集結長安城郊,向起義軍反撲。起義軍從敵我力量對比和唐軍貪財好色的特點出發,採取欲取姑與之謀,突然退出長安,露宿東郊。唐軍爭功圖利心切,貿然進城,大肆擄掠財帛,姦淫婦女,亂不成軍。起義軍乘機分路殺進長安,將唐軍大部殲滅,再次占領長安城。

戰役經過

戰役原因

中和元年三月,唐京城四面諸軍行營都統鄭畋在龍尾陂戰勝尚讓所率義軍,乘勝傳檄天下藩鎮合兵推翻大齊黃巢政權。當時唐僖宗李儇逃入成都,詔令不通,諸鎮以為朝廷不能復振,收到鄭畋檄文,爭相發兵關中。宥州刺史拓跋思恭糾合夷、夏兵到鄜州(治今陝西富縣)與鄖延節度使李孝昌會師,結盟討伐義軍。代北監軍陳景思率沙陀酋長李友金及薩葛、安慶、吐谷渾諸部入關助陣。奉天鎮使齊克儉派使與鄭畋聯繫要求效力,前夏綏節度使諸葛爽本已投降大齊,此時又自河陽(今河南孟縣)奉表降唐,復辟氣焰甚囂。鄭畋坐鎮整匡(今陝西周至),命唐弘夫進軍渭北,王重榮駐守沙苑(今陝西大荔),王處存進居渭橋(今陝西鹹陽市東),拓跋思恭紮營武功,形成圍攻長安之態勢。

戰役歷程

四月初五,黃巢率眾離開長安城東走,伺機反戈。唐京城四面諸軍行營副都統程宗楚率部先自延秋門進入長安,唐弘夫接著進入,隨後王處存率5000銳卒乘夜入城。程宗楚等恐諸將分其功勞,既不向鳳翔軍鄭畋報告,也不同鄜、夏軍聯繫,散其軍士四入府第民舍,搶掠金帛、妓妾。王處存令軍士頭系白繒為號,坊市無賴之徒也以白巾為號,混同官軍趁火打劫,長安城裡一片混亂。黃巢此時露營長安城東灞上,得知官軍亂作一團,且互相聯繫中斷,當機決定引兵反攻。大齊主力軍分頭從諸門回返長安,展開巷戰。官軍猝不及防,身上又背著搶來的財物,重負難行,死者十之八九。程宗楚、唐弘夫先後被義軍殺死,王處存收集殘兵敗將,狼狽逃竄。長安城頭重新飄揚起大齊軍潔白的旗幟。

歷史影響

此戰,黃巢在長安城四面受敵、往西發展受挫的情況下,誘官軍入城,伺機反攻的戰法,雖不能從根本上消除官軍重圍對大齊軍的壓力,但贏得局部勝利,對鼓舞士氣振奮義軍精神也是有益的。

唐朝戰爭列表

霍邑之戰 | 唐朝統一戰爭 | 淺水原之戰 | 柏壁之戰 | 唐與突厥戰爭 | 洛陽、虎牢之戰 | 虎牢之戰 | 唐平蕭銑之戰 | 洺水之戰 | 靈州之戰 | 下博之戰 | 唐滅劉黑闥之戰 | 唐與吐蕃戰爭 | 岷州之戰 | 唐滅輔公祏之戰 | 五隴坂之戰 | 玄武門之變 | 涇陽之戰 | 唐滅東突厥之戰 | 唐擊吐谷渾之戰 | 松州之戰 | 唐滅高昌之戰 | 唐擊薛延陀之戰 | 唐擊焉耆之戰 | 唐與高麗戰爭 | 安市城之戰 | 唐滅薛延陀之戰 | 唐攻龜茲之戰 | 唐滅西突厥之戰 | 唐滅百濟之戰 | 唐與契丹、奚等之戰 | 平壤之戰 | 天山之戰 | 白江口之戰 | 唐滅高麗之戰 | 大非川之戰 | 青海之戰 | 裴行儉破西突厥之戰 | 朔州、黑山之戰 | 裴行儉攻伏念之戰 | 雲州之戰 | 骨篤祿攻唐之戰 | 武則天平李敬業之戰 | 兩井之戰 | 唐諸王反武后之戰 | 安西之戰 | 素羅汗山之戰 | 黃獐谷之戰 | 東硤石谷之戰 | 天門嶺之戰 | 冷陘之戰 | 灤水谷之戰 | 武街之戰 | 瓜州之戰 | 石堡城之戰 | 唐攻契丹之戰 | 積石軍之戰| 唐擊小勃律之戰 | 恆羅斯之戰| 唐與南詔戰爭 | 唐平安史之亂 | 范陽起兵 | 安軍攻占東都之戰 | 郭子儀擊叛軍之戰 | 常山之戰 | 雍丘之戰 | 九門之戰 | 嘉山之戰 | 靈寶之戰 | 陳濤斜之戰 | 寧陵之戰 | 春太原之戰 | 睢陽之戰 | 唐收復兩京之戰 | 河東之戰 | 唐收復長安之戰 | 唐收復洛陽之戰 | 河陽之戰 | 唐再奪東京之戰 | 唐滅史朝義之戰 | 邠州之戰 | 奉天、靈台之戰 | 靈、宜、鹽、百之戰 | 劍南、西川之戰 | 臨洺之戰 | 洹水之戰 | 魏州之戰 | 涇原兵變 | 奉天之戰 | 貝州之戰 | 李晟收復長安之戰 | 河中之戰 | 汧城之戰 | 神川之戰 | 維州之戰 | 唐破吐番維州之戰 | 蔡州之戰 | 唐平劉稹澤潞之戰 | 交趾之戰 | 龐勛起義 | 成都之戰 | 王仙芝起義 | 唐末農民戰爭 | 黃巢轉戰中原之戰 | 黃巢南下福州之戰 | 信州之戰 | 黃巢攻東都之戰 | 黃巢攻長安之戰 | 唐奪長安之戰 | 唐滅大齊之戰 | 安史之亂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