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收復新疆之戰

清收復新疆之戰

清軍收復新疆之戰,是中國清光緒元年(1875)至三年間,清軍驅逐侵占新疆的阿古柏軍,維護祖國領土完整的戰爭。

基本信息

簡介

1876年(清 光緒二年)至1878年, 左宗棠督率清軍殲滅和驅逐 阿古柏侵略軍,收復 新疆失地的戰爭。

戰爭背景

國際形勢:19世紀中葉,英俄兩國加緊對 中亞地區的殖民爭奪( 俄國完成了1861年改革,走上 資本主義道路,侵略野心進一步擴大; 英國基本占領了 印度,因此,也開始向中亞滲透)並覬覦 中國領土新疆。1865年(清同治四年),在英國支持下(英國向阿古柏提供軍火武器),中亞浩罕國(今 烏茲別克斯坦境內)陸軍司令阿古柏率兵侵入中國新疆南部,後自立為“汗”,建立“哲德莎爾”偽政權(七國之城),繼而侵占天山南北的廣大地區,實行殖民統治。是時,清政府正全力鎮壓內地人民起義,並且東南警報頻傳,因此無暇西顧。1871年, 沙皇俄國乘機出兵占領 新疆伊犁地區,使新疆陷入被英俄兩國肢解侵吞的險境。此時,清政府內部對是否收復新疆存在很大分歧。主要分成兩派:以 李鴻章為首的大臣主張“海防論”,即放棄新疆,主要防禦東南沿海;而左宗棠則提出“塞防論”,他在《奏章》中說道:“重新疆者,所以保 蒙古,保蒙古者,所以衛京師。”充分的說明了新疆的重要性。在 陝甘總督左宗棠等人的積極推動下,清政府決心派軍隊收復新疆,於1875年任命左宗棠為 欽差大臣,督辦新疆軍務。

戰爭經過

根據新疆的地理特點和敵我態勢,左宗棠制定出收復新疆的戰略方針——“先北後南”、“緩進急戰”。鑒於新疆遠離內地,人煙稀少,產糧不多,左宗棠特別重視西征大軍的後勤保障,親自部署糧餉的籌集、採辦和轉運,購置槍炮、彈藥,以確保西征計畫的順利實施。西征軍主要由道員 劉錦棠部、 烏魯木齊都統金順部和 廣東陸路提督 張曜部組成,總兵力六七萬人,由劉錦棠總理行營營務,防敵北竄東逃。

收復北疆

1876年4月上旬,左宗棠由 蘭州移駐肅州(今 甘肅酒泉)。時西征軍先鋒已進抵新疆 哈密巴里坤和古城(今 奇台)一帶。阿古柏聞訊,以 馬人得、 白彥虎(均系陝甘回民義軍首領,失敗後逃新疆投敵)防守烏魯木齊等北疆要地,阻擊清軍;一部兵力守勝金台、辟展(今 鄯善)一線,防清軍從 天山南麓進攻;主力2.7萬人部署在 達坂城吐魯番託克遜。六月初,劉錦棠率部抵古城(今奇台),會合烏魯木齊都統金順部,於八日進扎 阜康。阜康南之古牧地,系通烏魯木齊咽喉,白彥虎派兵拒守。劉錦棠、金順軍在大路佯動,二十一日夜沿小路偷襲 黃田,二十四日進圍古牧地。二十八日晨,清軍轟坍城牆,突入城內,全殲守軍數千人。翌日晨,清軍向烏魯木齊疾進,白彥虎等棄城南逃。爾後,金順率部西進,連克 昌吉呼圖壁,九月底克 瑪納斯。時臨冬季,劉錦棠籌糧整軍,準備進軍南疆。

八月中旬,劉錦棠和金順率所部攻克古牧地(今 米泉),殲其5000餘人,並乘勝收復 烏魯木齊。11月上旬,清軍攻克瑪納斯 南城平定了整個北疆地區。時臨冬季,大雪封山,清軍就地休整籌糧,以待再戰。

清收復新疆之戰清收復新疆之戰

收復南疆

1877年4月,左宗棠指揮清軍分三路進軍南疆:劉錦棠部由烏魯木齊南攻達坂;張曜部由哈密西進;記名提督 徐占彪部由巴里坤進至 鹽池,與張曜部會師後合攻辟展(今鄯善)和吐魯番。至月底,清軍先後攻克達坂、託克遜、吐魯番等地,扼住南疆門戶,為奪取戰爭全勝創造了有利條件。阿古柏絕望自殺,其子海古拉率殘部西遁,並企圖在英俄兩國庇護下作最後的負隅頑抗。左宗棠揭穿英國的“調停”陰謀,決心繼續西征。10月,西征軍劉錦棠部征戰1000餘公里,以破竹之勢收復南疆 東四城喀喇沙爾(今 焉耆)、 庫車阿克蘇和烏什。南疆 西四葉爾羌(今 莎車)、英吉沙爾(今英吉沙)、和田(今和田)和 喀什噶爾(今喀什)之敵分崩離析,有的主動投奔清軍。12月中旬至1878年1月初,清軍又相繼收復南疆西四城。隨後,左宗棠積極部署進軍 伊犁沙俄懾於清軍威力,在清廷多次交涉下,於七年同意歸還伊犁地區。至此,粉碎了英、俄吞併新疆的陰謀。

收回伊犁

收回伊犁

1871年,沙皇俄國乘阿古柏侵占新疆時派兵侵占伊犁,宣布“伊犁永遠歸俄國管轄”,但沙俄當在俄土克里米亞戰爭中大敗,其駐華公使不得不在照會清朝總理各國事務衙門時說些外交辭令,稱占領伊犁是為了“安定邊疆秩序”,“只因回亂未靖,代為收復,權宜派兵駐守,俟關內外肅清,烏魯木齊、瑪納斯各城克服之後,當即交還”。這本來是掩人耳目的謊言,但不料左宗棠率領清軍果真收復了烏魯木齊、瑪納斯等城,被落了口實。

此時俄方表示,在獲得中國在通商、割地、賠款和再次調整天山以北邊界等方面做出讓步後,才能交還伊犁。左宗棠利用從前沙俄駐華公使的口實,強調俄方有歸還許諾在先,所以要先通過外交途徑和平解決伊犁問題。左宗棠於光緒四年(1878年)正月上書朝廷,力陳在新疆開設行省的主張。並建議朝廷派員與俄國會談歸還伊犁,引渡胡里、白彥虎等事宜。朝廷採納了他的意見,派遣崇厚為全權大臣出使俄國進行談判
沙俄一邊談判,一邊使白彥虎和胡里不斷武裝侵擾中國邊境。並公然威脅說,如不滿足他們的要求,“就宣布條約被撕毀,不交還伊犁”。俄國人提出的“通商、劃界、賠款”三項不合理要求,但崇厚竟然簽了。左宗棠怒向朝廷奏道:“此次與俄人談判,沙皇包藏禍心,我今索還失地,方要我賠償軍費,趁我多事之秋,欺我少爭戰之志,多求合之意,妄圖訛詐。伊犁乃我國之領土,俄軍乘虛入侵,蹂躪我邊民,掠取我財物。我今索還土地,俄方竟然要我賠償軍費,如此強盜行徑,乃國際公理所不容也,此其一。俄方以劃定兩國邊界為名,行掠奪土地之實,雙方並未陳戰,一彈未發,我朝公然割地與人,此乃外交所不許也,此其二。俄方之所謂通商,其商人志在謀利,其政府意在廣設領事,深入我腹地,坐探虛實,此種通商,為我所不取也,此其三。臣以為如今之計,當先禮而後兵。我朝可更換使臣,與俄方重開談判。如沙皇一意孤行,應訴諸於武力。臣雖不才,願當此任。”攝政的西太后被左說服,於是治崇厚罪,派曾紀澤出使俄國,重議條約。左宗棠稱:“壯士長歌,不復以出塞為苦也,老懷益壯。”自願請行率軍屯哈密,為曾紀澤做後盾。然後,兵分三路向伊犁方向挺進。命金順部出精河為東路;命張曜部駐特克斯河畔為中路:命劉錦棠部出布魯特遊牧地為西路;左宗棠坐鎮哈密親領後路聲援,號稱王師四萬。左宗棠雄踞新疆,對中俄談判的中方代表是一個巨大的精神力量。同時,左宗棠將其棺材從肅州運到哈密,藉以表示收復伊犁血戰到底的決心。這一舉動,令沙俄聞訊火速增兵堅守伊犁,並派出艦隊在中國北方海域游弋。左宗棠在哈密生活了四個月時間,大力改善天山運道,修築盤曲山路;多方籌集糧秣,發動軍民屯田墾荒,興修水利,增糧積穀,減輕內地長途調運軍糧的困難。在哈密大營加緊訓練,提高部隊戰鬥力

曾記澤曾記澤

當時沙俄克里米亞戰爭失敗,大傷元氣,在談判桌上,不得不有所收斂。而且沙俄還認為戰爭縱獲勝將得不償失以及擔心打敗清國將導致清政府垮台而引發不可預料的反應。[1]1881年2月24日,曾紀澤與俄方代表訂立了《中俄伊犁條約》和《陸路通商章程》。沙俄歸還伊犁,但仍割去了伊犁霍爾果斯河以西的領土,中國賠償俄國兵費九百萬盧布(折合白銀五百餘萬兩);俄商在中國新疆各城貿易,暫不納稅,對於伊犁居民,規定“願仍居原處為中國民,或願遷居俄國入俄籍者,均聽所便”。雖然這一條約被中國認為是不平等條約,但曾紀澤確實也盡了最大的努力,中國收回了伊犁九城及特克斯一帶地方。左宗棠對這一條約表示滿意,說“中俄和議,伊犁全還,界務無損。領事只設嘉峪關、吐魯番兩處,此外均作罷論,則商務亦尚相安。吉林俄船撤還,松花江不許俄船來往”,而對曾紀澤也讚揚道:“劼剛此行,於時局大有裨益,中外傾心,差強人意也”。

戰爭結果

整個新疆除沙俄侵占的伊犁地區外,全部回歸祖國的懷抱。清軍獲得勝利。

《申報》記載及報導

1881年06月18日《申報》1.2版《中俄改訂條約章程附專條卡倫單》載:

第一條大俄國 大皇帝允將一千八百七十一年即同治十年俄兵代收伊犁地方交還 大清國管屬,其伊犁西邊按照此約第七條所定界址應歸俄國管屬。

第六條 大清國 大皇帝允將……補償之款共銀盧布九百萬圓歸還俄國,自換約之日起按照此約所附專條內載辦法次序,二年歸完。

第七條……中國伊犁地方與俄國地方交界,自別珍島山順霍爾果斯河,至該河入伊犁河匯流處,再過伊犁河往南至烏宗島山廓里札特村東邊自此處往南順同治三年塔城界約所定舊界。

第八條……自奎峒山過黑伊爾特什河至薩鳥爾嶺,畫一直線,由分界大臣就此直線與舊界之間酌定新界。
……

第十條……準在肅州即嘉峪關及吐魯番兩城設立領事……
《申報》對這一經過的報導和評論共有數百篇,部分標題如下:

光緒元年六月十七日京報全錄1875.08.04申報3版

論中國外藩各國近日情形1875.08.10申報1版

光緒元年六月二十五日京報全錄1875.08.11申報4版

論関外事1875.08.18申報1版

光緒元年七月十五日京報全錄1875.08.28申報4版

光緒元年七月十六日京報全錄1875.08.30申報3版

論征新疆1875.09.06申報3版

光緒元年七月二十五日京報全錄1875.09.07申報4版

光緒元年七月二十六日京興全録1875.09.08申報3版

光緒元年七月三十日京報全錄卿1875.09.10申報4版

光緒元年八月二十四日京報全錄1875.10.04申報4版

論粵督英宮保革職回京事1875.10.12申報1版

論中國尚西法1875.10.29申報4版

西南形勢1875.11.01申報3版

西南形勢1875.11.01申報4版

光緒元年十月初三日京報全錄1875.11.11申報4版

光緒元年十月十七日京報全錄1875.11.29申報3版

西征訊息1875.12.01申報2版

光緒元年十月二十二日京報全錄1875.12.03申報3版

論征西近日情形1875.12.08申報1版.......

勝利原因及意義

此戰,清軍的戰略方針正確左宗棠根據西北戰場具體情況,提出“緩進急戰”、“先北後南”的總的方針,把糧餉的採運、保障武器彈藥的供應放在戰略位置加以考慮,使戰爭準備十分充分,體現了因地制宜、打有準備之仗的原則。事實證明,這一方針完全符合新疆戰場實際,是十分正確的。另外,清軍的作戰指揮靈活機動。左宗棠坐鎮肅州,掌握全盤情況,而將前線指揮權賦予劉錦棠。劉錦棠和前敵諸將積極協同,善於抓住有利戰機,機斷行事,從而在整個收復新疆之戰中攻必克,戰必勝,勢如破竹銳不可當。這場戰役,清軍勝利的根本原因在於:這是一場正義之戰。清軍得到了新疆各族人民的擁護和大力支援。許多民眾冒死給清軍提供線索,大大推動了戰爭的勝利。有一首詩這樣寫道:

大將籌邊尚未還,湖湘子弟滿天山

新栽楊柳三千里,引得春風度玉關

這首詩頌揚了左宗棠率領湘軍收復新疆、治理新疆的偉大業績。
意義:清軍收復新疆戰爭的勝利,徹底打破了英俄兩國企圖利用阿古柏侵略勢力肢解並侵占中國西北廣大領土的美夢。迫於阿古柏侵略勢力在短期內被逐滅殆盡和左宗棠西征大軍積極準備進軍伊犁的態勢,沙俄不得不與清政府就伊犁問題舉行談判,最後於1881年簽訂《中俄 伊犁條約》,中國收回伊犁地區和 特克斯河上游兩岸的領土。

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設行省,加強了西北邊疆的管理和防務。

清朝疆域清朝疆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