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密

哈密

哈密地區,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下轄的一個地區,位於新疆東部,是新疆通向中國內地的要道,自古就是絲綢之路的咽喉,有“西域襟喉,中華拱衛”和“新疆門戶”之稱。東與甘肅省酒泉市相鄰,南與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相連,西與吐魯番地區、昌吉回族自治州毗鄰,北與蒙古國接壤,設有國家一類季節性開放口岸——老爺廟口岸,是新疆與蒙古國發展邊貿的重要開放口岸之一。哈密地區地域遼闊、人口少、城市化水平相對較高,轄哈密市、巴里坤哈薩克自治縣和伊吾縣,總面積138919平方公里,轄區內駐有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十三師、吐哈石油勘探開發指揮部等20多箇中央、自治區駐地單位。哈密地區地處敦煌與吐魯番之間,是中原文化與西域文化的碰撞交匯處,因哈密瓜而出名。這裡是新疆唯一橫跨天山的地方,東天山南北迥異的自然景觀魅力可在此找尋,更有古城、古墓、古堡、古碑、古岩畫、古烽燧等古蹟,這裡能看到維吾爾、哈薩克、回、蒙古等少數民族的萬種風情。哈密被喻為“新疆的盆景”,無論是地貌、氣候還是人文,哈密都濃縮了最具代表性的新疆特色。

基本信息

區域概況

哈密哈密
哈密市是哈密地區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東部,哈密地區南部,東天山南麓,哈密盆地中部。北接天山與伊吾縣、巴里坤哈薩克自治縣為鄰,東部與甘肅省酒泉地區相鄰,西部與昌吉回族自治州的木壘縣和吐魯番地區鄯善縣毗鄰,南部與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若羌縣接壤,東北部與蒙古國有46千米邊界。市區距烏魯木齊市公路里程595千米,火車里程574千米。全市東西長約404千米,南北寬約322千米,總面積81793.94平方千米,其中城市規劃區界定面積333.3平方千米,現建成區面積25.89平方千米。

2003年末,總人口403617人(包括農十三師)。有漢、維、哈、回等31個民族。其中漢族人口約占總人口的71%,非農業人口約占總人口的57%。郵編:839000代碼:652201區號:0902拼音:HamiShi

地勢北高南低,北為北天山東段喀爾里克山,南為低山丘陵和南湖戈壁,中、西部為哈密盆地。屬典型的溫帶大陸性乾旱氣候,晝夜溫差大,民間流傳有“早穿皮襖午穿紗,晚間圍著火爐吃西瓜”的諺語。年均氣溫9.8℃,年均降水35毫米。

經濟發展

哈密西瓜哈密西瓜
遠在兩千年前,哈密就是漢代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開通絲綢之路的要塞,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東大門”。哈密市交通、通訊網路健全便利,國道312線、蘭新鐵路、亞歐通信光纜橫貫哈密。東北、華北、西北,穿越哈密的“三北”最捷公路通道已被國家列入重點建設項目,該公路的建成將使烏魯木齊至北京的距離縮短約1400公里。312國道哈密—吐魯番高等級公路建設項目、哈密—羅布泊公路建設項目、哈密機場復航項目即將開工建設。哈密—南疆鐵路幹線的建設也已提上議事日程。這些項目的實施,將在哈密形成公路、鐵路、航空多道路、全方位、立體化交通網路,為哈密乃至全疆的大開發、大發展發揮積極的作用。

市區共有鋪裝道路54條,道路總長約71公里,面積1377399平方米。主幹道23條,次幹道31條,形成了主次幹道為主,支路為輔,內外相連,首尾相接,縱橫交錯的平面交通路網。市內共有公車輛186輛(含4輛城市觀光大巴),公交線路十四條,共有高、中檔計程車近1000餘輛。

2004年全年郵電業務總量2.43億元,比上年增長3.4%。其中,電信業務總量2.19億元,增長1.9%;郵政業務總量0.24億元,增長20%。年末本地固定電話用戶14.99萬戶;移動電話用戶13.81萬戶;年末計算機網際網路用戶1.42萬戶。

哈密哈密

哈密市礦產資源豐富,目前已探明各類礦種76種,占全疆已探明礦種總數的60%以上,儲量較大的有煤、鉀鹽、鐵、銅、鎳、黃金、芒硝、石材等,目前已開採32種。已探明的工業礦床135處,其中大型礦床28處,中型35處,小型72處。三道嶺煤田探明儲量15億噸,已建成西北最大的露天煤礦,形成年產原煤200萬噸規模的礦山企業;吐哈盆地油氣資源總量預測約20億噸;大南湖煤田分化煤黃腐植酸含量達3.5億噸,淺層分化煤多達2000萬噸。市區域內有色金屬礦產有8種,產地124處,以銅鎳礦儲量最豐富。現已發現礦產地11處,其中大型礦床3處,中型礦床3處,小型礦床5處。鎳金屬儲量88.9萬噸,控制達1584萬噸,列全疆之首,位居全國第二;銅金屬儲量55.1萬噸,占全疆銅礦探明總儲量的17.3%,預測資源總儲量868萬噸,僅次於阿勒泰,排位新疆第二。

2004年,市域生產總值完成45.14億元,同比增長8.5%,其中,一產5.99億元,增長6.5%;二產16.66億元,增長2.5%;三產22.49億元,增長13.7%。財政收入1.91億元,同比增長17.4%;農牧民人均純收入3130元,較上年增加302元,全社會商品零售總額達到15.28億元。2004年,全市農村經濟總收入8.12億元;工業總產值完成10.55億元,增長30%;市域接待區內外遊客59萬人次,旅遊社會總收入達到1.1億元,旅遊業已成為我市經濟發展最具潛力的產業。

自然地理

哈密市的氣候非常適宜瓜果作物生長,哈密是哈密瓜的主要產地。全市現有耕地面積21.77萬畝,市域內可耕地140萬餘畝,可開發利用的荒地560萬畝;林業用地面積640萬畝,森林覆蓋率2.48%;有野生林地300萬畝;有天然草場2583萬畝全市現有天然草場面積22.4萬畝。哈密市水源主要由地表水(主要靠天山降雨、降雪)和地下水(天山冰川融化)兩部分構成。

日照哈密市日照非常充足,全年日照時數為3303—3549小時,年均日照為3358小時,有充足的太陽能可以利用。市境東部的星星峽為全國日照時數最高的地區之一,年均3575小時,有“日光峽”之稱。全市無霜期182天。

氣溫哈密是典型的溫帶大陸性乾旱氣候,晝夜溫差大,民間流傳有“早穿皮襖午穿紗,晚間圍著火爐吃西瓜”的諺語。山區以外的市轄區域,年最大日較差26.7℃,年極端最高氣溫43.9℃,年極端最低氣溫-32℃。

風能哈密市風多、風強。春夏多風,且多風大,個別年份對平均風力可達8級,最大風力可超過12級。每年8級以上風平均22.2天。東部的沁城、紅柳河年平均風速為3.7—4.5米每秒,西部的柳樹泉河七角井一帶為4.8—5.0米每秒,而十三間房平均風速達9.3米每秒,素有“百里風區”之稱。有發展風力發電的獨特條件。

由於哈密獨特的自然地理條件,生物資源極為豐富。哈密市的植物分為農作物、花卉、中草藥、林木和草源五大類,1000餘種。農作物主要有:小麥、大麥、高粱、糜谷、蕎麥、棉花、豆類、油料作物以及哈密瓜、西瓜、葡萄、大棗、杏、梨、蘋果等;野生中藥材中面積較大的有黨參、雪蓮、柴胡、大黃、麻黃、甘草等150多種;林木中有落葉松、方松、胡楊、山白楊、梭梭、紅柳、沙棗等天然林樹種。

哈密市域內動物分為獸、禽、蛇蟲、魚等4大類數百種,獸禽類主要有:、牛、馬、騾、驢、駱駝、雞、鴨、兔等。受國家保護野生動物主要有野駱駝、野驢、黃羊、雪豹、馬鹿等,受國家保護禽類主要有雪雞、天鵝、鷹、長耳鶚等。

旅遊資源

哈密市歷史悠久,文化底蘊厚重,民族風情濃郁,人文、歷史、自然景觀星羅棋布,聞名瑕邇。雄偉的天山橫貫全境,形成了迥然不同的兩個氣溫帶,山北雪山草原風光、山南大漠風光,有“十里不同天,一日游四季”和“新疆風光縮影”之說。主要自然人文景觀有雄偉的天山、神秘的魔鬼城、哈密回王陵、蓋斯墓等,其中享有瑞士風光的東天山名勝風景區,已被列為國家AAA級風景區;同時還開闢有大漠風光探險游、“農家樂”民俗風情游等旅遊項目。哈密市列為新疆四大旅遊重點建設城市,星級賓館10家,2004年被評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哈密市東天山“新、奇、險、特”旅遊線路的開放,是哈密市與吐魯番、敦煌的歷史文化為主的旅遊區建設為一線,互為補充,各具特色。

哈密主要旅遊景點:哈密鳴沙山、怪石山、巴里坤湖、哈密回王陵、蓋斯墓、白石頭、絲路烽燧、哈密天山廟、松樹塘、墩墩灣、口門子、哈密廟爾溝、喀爾里克冰川、哈密黑溝、拉甫喬克故城、五堡墓地哈密博物館、焉不拉克古墓群、佛教寺遺址、巴里坤古民宅。鳴沙山位於白石頭西北面,距哈密市區七十公里,在一望無邊的大草原上廳妙地出現了一座長五公里,高水平五十米的沙山,沙粒細而無土,山中有一眼泉,四周水草豐茂,柳條河從山腳下蜿蜓流過。每當微風吹拂或人由山上向下滑動,便可聽見各種聲響,時起時伏,強時如雷鳴高亢,弱時似牧笛悠揚,故稱鳴沙山。

回王陵位於市區以南2公里的回城鄉(哈密南郊客運站旁),建於是1840年前後,埋葬著歷代回王及其王妃,至今保存完好的有兩處,南面為2座亭式建築,上部飛檐斗拱,四周圓柱支撐,雕樑畫棟、十分壯觀。北面為1座“大拱拜”,主體高約25米,下方上圓拱頂,琉璃磚鑲面,外有36級盤鏇梯拾階而上,可達墓頂;西面與墓體相對的是一座清真寺,四壁經文彩飾,頂棚彩繪,撐柱雕花,可容納3000餘人。

民族風情

哈密哈密
肉孜節又稱開齋節。按照伊斯蘭教規定日期,在封齋一月滿時開齋,開齋之日就是肉孜節。節日期間互相拜訪問候。古爾邦節又叫宰牲節就是宰殺牲畜祭祀“胡大”(真主),與親友分享。在肉孜節後70天舉行。節日期間民間舉行文體活動。按照習慣,回族過肉孜節比較隆重,而維吾爾族、哈薩克族等民族則把古爾邦節作為大節。

各族人民在長期的生活中,逐步形成民族風味食品獨具特色。主要有:哈密瓜葷素大菜系列、羊肉燜餅子,野菜系列(蘑菇、椒蒿、沙蔥),油酥饃、扒羊肉、回族粉湯及烤羊肉串、烤全羊、烤饢、涼皮、烤包子、黃面、奶茶等西域風味傳統食品。

伊州大曲唐代哈密稱伊州。伊州音樂傳入中原經過加工後,稱為伊州大曲。伊州大曲是以伊州地方流行的小曲為基礎,在其前後加上引子和尾聲,以蔓延其聲調的大型樂曲。伊州大曲中間含有中原漢族音樂的成分。哈密十二木卡姆是伊州大曲的繼承和發展。伊州樂在千年的流傳過程中,不斷地吸取新民間音樂成分而發展為今日的哈密木卡姆的。哈密十二木卡姆被認為是新疆十二木卡姆“古老的源泉和原來的軀幹”之一。哈密木卡姆是由散序曲、歌曲(歌舞曲)兩部分組成。哈密木卡姆是大型民歌套曲型木卡姆,民間音樂成分較多,尤其是山區木卡姆,是更富有民間風味的民歌;在音樂結構上,僅由民間歌曲組成,沒有專門器樂演奏的間奏曲

麥西來甫在維吾爾族居住地盛行著麥西來甫。哈密的麥西來甫有其地方特色,計有青苗或麥苗(維吾爾語稱柯克或瑪依薩)、瑞雪、婚禮、迎春、手絹等。麥西來甫是一種傳統的民間歌舞集會,如青苗麥西來甫是最先由發起者將一些麥種分種在兩隻花瓷碗裡,待長出幼苗後,邀請本村的人來參加麥西來甫聚會。當聚會開始後,先敲響明快的手鼓,由一名民間艾捷克手演奏一段優美動聽的木卡姆樂曲,引出或一男、或一女,或是二人合唱散板序曲,引導全場歌舞進入高潮,這時東道主雙手托著置有兩個瓷碗青翠碧綠麥苗的盤子,在自己尊敬的人面前邊舞邊唱。

阿肯彈唱哈薩克族是一個酷愛歌唱的民族,歌和馬是哈薩克族的兩隻翅膀。哈薩克族中有很多民間歌手,對其中優秀歌手稱之為“阿肯”意為游唱詩人。在哈薩克族聚居的巴里坤草原和哈密市西山山區等地,每到盛夏季節,都要舉行傳統的文藝盛會—阿肯彈唱。彈唱會以對唱為主,對唱有二人對唱,四人對唱,亦有一人彈唱敘事長詩的。阿肯伴隨冬布拉的琴聲,觸景生情,即興創作,邊彈邊唱。曲調優美動聽,語言生動形象,通俗易懂。阿肯的彈唱,形式比較簡單自由,所具備的條件是一匹馬和一把自製的冬布拉,走遍天下,唱遍天下。

行政區劃

哈密哈密
哈密市轄5個街道、4個鎮、12個鄉、2個民族鄉:東河區街道西河區街道、新市區街道、麗園街道、石油新城街道、雅滿蘇鎮、七角井鎮、星星峽鎮、二堡鎮、沁城鄉、烏拉台哈薩克族鄉、雙井子鄉、大泉灣鄉、陶家宮鄉、回城鄉、花園鄉、南湖鄉、五堡鄉、德外里都如克哈薩克族鄉、西山鄉、天山鄉、白石頭鄉、柳樹溝鄉;三道嶺辦事處。境內有:三道嶺礦區、園林場、伊吾軍馬場、兵團紅星一場、兵團紅星二場、兵團紅星三場、兵團紅星四場、兵團黃田農場、兵團火箭農場、兵團柳樹泉農場、兵團紅星二牧場、牙吾龍扶貧開發區、駱駝圈子開發區。市人民政府駐廣東路。

東河區街道,代碼:652201001
轄9個社區、2個村委會:廣場南路社區、安全路社區、建國北路社區、復興路社區、阿牙社區、青年路東社區、青年路西社區、青年北路社區、青年路南社區、上阿牙村、吾爾達村。

西河區街道,代碼:652201002
轄5個社區、5個村委會:濱河路社區、中山北路社區、中山南路社區、天山西路社區、老城社區、北菜園村、東菜園村、西菜園村、中阿牙村、大營房村。

哈密哈密
新市區街道,代碼:652201003
轄6個社區、1個村委會:天山北路社區、北郊路社區、啟明社區、機輛路社區、祥和社區、光明路社區、躍進村。

麗園區街道,代碼:652201004
轄5個社區、1個村委會,1場:八一路社區、麗園社區、迎賓社區、七一路社區、前進西路社區、西郊農場、新西村。

石油新城街道,代碼:652201005
轄4個社區:南區社區、中區社區、支油區社區、北區社區。

二堡鎮,代碼:652201103
轄9個村委會:奧爾達坎兒子村、二堡村、宮尚村、頭堡村、火石泉村、洛喀克勒克村、托蓋喀爾尼村、烏拉泉村、園林場村。

雅滿蘇鎮,面積:440平方千米 常駐人口:2878人 代碼:652201100
位於哈密市以東170千米處,西與大泉灣鄉相鄰,南與巴州若羌為界,東偏南與甘肅敦煌市相壤,東與星星峽尾亞車站為界,北與沁城鄉相鄰。轄4個社區:前山一社區、前山二社區、後山一社區、後山二社區。1984年建鎮,雅滿蘇礦成立於1958年,鎮區基礎設施由雅滿蘇礦業公司負責,鎮區90%以上居民是礦業公司職工。

星星峽鎮,面積:2726平方千米,人口:3268人,代碼:652201102
位於新疆最東部,與甘肅省的安西縣、敦煌市接壤,距哈密市區200千米。轄3個社區:星星峽社區、金窩子礦區社區、天湖社區。1956年設鎮,1959年撤鎮。1996年經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恢復建鎮。

七角井鎮,面積:10390.9平方千米,人口:2309人,代碼:652201101
位於天山山脈東段馬爾塔拉山南側。鎮政府距市區210千米。北與昌吉州木壘縣,巴里坤縣相鄰,西鄰吐魯番市鄯善縣,南接哈密市五堡鄉,東連哈密市柳樹溝鄉、三道嶺礦區。轄5個社區、1個村委會:第一社區、第二社區、第三社區、第四社區、第五社區,七角井村。

天山鄉,面積:2247平方千米,人口:7720人,代碼:652201211
位於哈密市區偏東54千米處。北與伊吾縣鹽池牧場接壤,南與陶家宮鄉、沁城鄉、黃田農場毗連。轄9個村委會:三道溝村、板房溝村、白楊溝村頭道溝村、二道溝村、水亭村、石城子村、二崖頭村、榆樹溝村、榆樹溝口子村。總人口7720人,其中農業人口7229人,維吾爾族占總人口的99.2%。全鄉轄10個行政村,22個村民小組,4個扶貧搬遷開發區。

哈密哈密
西山鄉,面積:2000平方千米,人口:3017人,代碼:652201210
位於哈密市區西北76千米,東以哈巴公路為界與天山鄉二道溝為鄰,南以312國道為界與二堡鎮相毗連,西以五道溝紅星二渠為界與德外里都魯克鄉相接,北以天山分水嶺為界與巴里坤縣交界。轄5個村委會:葫蘆溝村、塔拉提村、牧場村、白楊溝村、農場村。2004年底,全鄉總人口為3017人,其中維吾爾族1669人,哈薩克族1208人。

回城鄉,代碼:652201205
轄5個村委會:建國村、阿勒吞村、沙棗井村、九龍樹村、麥蓋提村。
白石頭鄉,代碼:652201212
轄4個村委會:白石頭村、塔水村、牧業村、口門子村

花園鄉,面積:331.2平方千米,人口:10522人,代碼:652201206
位於哈密市南部,鄉政府所在地距市中心約7千米。東與農十三師紅星一場、陶家宮鄉為鄰,南與南湖鄉接壤,西與二堡鎮相鄰,北與回城鄉相依,平均海拔高度720米。轄7個村委會:強固村、博爾其吐爾村、夏馬勒恰爾巴克村、艾勒克吐爾村、杜什吐爾村、卻勒吐爾村、喀讓拉村。花園鄉在清朝屬回王世襲領地,稱“維吾爾把力”。“把力”為蒙古語城吧之意;維吾爾語叫“熱海提巴背格”,意為“舒適的花園”;漢語譯為“花園子”。1984年成立鄉政府。2004年全鄉總人口10522人,其中農業人口8756人,維吾爾族10012人。轄7個行政村,26個村民小組。

德外里都如克哈薩克族鄉,面積:2000多平方千米,人口:2636人,代碼:652201209
位於哈密市西北部,鄉政府距市區80餘千米,平均海拔1780米。東部與西山鄉相鄰,西部與柳樹溝鄉接壤,南越戈壁與二堡鎮、農十三師柳樹泉農場毗連,北部與巴里坤哈薩克縣接壤。2004年末,全鄉總人口2636人,其中哈薩克族2423人。轄2個村委會:二道溝村、頭道溝村,1個園藝場。
烏拉台哈薩克族鄉,代碼:652201201

歷史沿革

哈密哈密
哈密地名初見於西遼的哈密力,元代又稱合迷里、渴密里等。明代作哈密。維吾爾語稱“庫木勒”,含義來歷尚待考證。也有認為哈密一名源自公元前烏孫族王“昆莫”,“昆莫”居住之地則稱為“昆莫勒”,意為“像太陽一樣的統治者”。一說系古伊朗語,意為“盆地、窪地”。又據《西域詞文志》:為“哈勒密勒。之轉音,意為“回語”的“瞭望台”。此說恐誤。據《辛卯侍行記》:“纏回之稱哈密,皆曰哈木爾或呼庫木耳。元和志伊州納職縣北有俱密山,是哈密因山得名。……哈木爾,即明初之哈梅里。”一說為早期間爾泰語,意為“大門”,因地處西域大門而命名。

哈密古稱“昆莫”,曾為烏孫王昆莫游牧地,後演變為昆吾。漢時稱伊吾或伊吾盧,為匈奴呼衍王南部牧地。東漢永平十六年(73年)在今四堡地方置宜禾都尉。東漢建初六年(81年)設伊吾司馬。三國時曹魏政權設宜禾伊吾都尉。北魏泰常七年(422年),唐契被柔然政權封為伊吾王。北魏太和十二年(489年),北魏置伊吾郡。隋大業六年(610年),隋設伊吾郡和柔遠鎮。伊吾郡首府從四堡遷至新伊吾(即今之回城),柔遠鎮設在今之沁城。

唐貞觀四年(630),唐置西伊州。兩年後改稱伊州,轄伊吾(今哈密)、納職(今四堡)、柔遠(今沁城)二縣。唐末轉附西漢金山國(為河西漢人張承奉所建)。後又依附於西州回鶻。時,州將陳氏家族統治哈密。元時稱哈密力,隸甘肅行省。明永樂二年(1404年),詔封元裔安克貼木兒為忠順王,哈密成為明王朝統治下的一個地方王國。兩年後置哈密衛。哈密地方王國從受封至被吐魯番汗攻占,經11世,凡135年。明末清初,哈密轉屬葉爾羌汗國。葉爾羌汗國滅亡後,哈密又先後被準噶爾蒙古汗噶爾丹和策妄阿拉布坦勢力所控制。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哈密維吾爾族首領額貝都拉擺脫準噶爾統治,歸附清朝。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額貝都拉長子郭帕伯克在巴里坤生擒噶爾丹之子及其部屬,押送北京。清政府封額貝都拉一等札薩克,頒札薩克印,賜紅纛。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設哈密廳。同時派駐欽差辦事大臣、協辦大臣各一員。

光緒十年(1884年),新疆建省,哈密升為直隸廳。民國二年(1913年),改廳為縣,通判改稱知事,隸鎮迪道。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哈密縣隸屬哈密行政區。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劃哈密縣天山以北的吐葫蘆等6區為伊吾縣行政區域。

哈密哈密
1949年成立哈密專員,駐哈密。1961年,國務院決定以哈密鎮為基礎成立哈密市(縣級)。次年11月奉命撤銷,恢復哈密鎮建置。1977年1月,國務院決定恢復哈密市,劃哈密鎮、城郊公社及回城公社大營門大隊、陶家宮公社上阿牙大隊、紅星三場為市區,面積58平方千米。中共哈密市委、市政府於當年3月組建成立。1978年,中共哈密縣委、縣政府從老城遷至大營房辦公。1983年9月,國務院決定撤銷哈密縣,政區併入哈密市。1984年5月,撤縣並市工作完成。

從1984年末至1985年初,在農村體制改革中,根據“政社分離”的原則,恢復了區、鄉、鎮、村建制。此後“人民公社”名稱不復存在。1994年底,哈密市政府下轄2區、2鎮、3個街道辦事處、20個鄉、43個居民委員會、1996年,對行政區劃作了較大調整,撤銷沁城區及所屬的小堡鄉、芨芨台鄉;撤銷天山區及其所屬的榆樹溝鄉、板房溝鄉。二道溝鄉更名為天山鄉。恢復設立星星峽鎮。

1996年底,市政府下轄3個鎮、3個街道辦事處、16個鄉。3個鎮:雅滿蘇鎮,下屬4個居委會;七角井鎮,下屬5個居委會,1個村委會;星星峽鎮,下屬3個居委會。3個街道辦事處:東河區街道辦事處,下屬14個居委會;西河區街道辦事處,下屬8個居委會;新市區街道辦事處,下屬21個居委會。16個鄉:城郊鄉,下屬9個村委會;回城鄉,下屬5個村委會;花園鄉,下屬9個村委會;南湖鄉,下屬4個村委會;二堡鄉,下屬9個村委會;五堡鄉,下屬12個村委會;陶家宮鄉,下屬12個村委會;大泉灣鄉,下屬4個村委會;沁城鄉,下屬10個村委會;烏拉台哈薩克民族鄉,下屬2個村委會;雙井子鄉;天山鄉,下屬11個村委會;白石頭鄉,下屬4個村委會;西山鄉,下屬5個村委會;柳樹溝鄉,下屬4個村委會;德外里都如克哈薩克民族鄉,下屬2個村委會;各鄉、鎮及街道辦事處共轄103個村委會、54個居委會。

1997年末全市共有103983戶、347024人。按城鄉分,其中:非農業人口201073人、農業人口104750人;按民族分,其中:漢族238924人、維吾爾族82112人、哈薩克族10086人、回族13086人、滿族l412人、蒙古族597人、其他民族807人。

2000年,哈密市轄3個街道、4個鎮、15個鄉。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市總人口388714人,其中:東河區街道47082人、西河區街道13640人、新市區街道78225人、雅滿蘇鎮2586人、七角井鎮2212人、星星峽鎮297人、二堡鎮11960人、沁城鄉7650人、烏拉台哈薩克民族鄉803人、雙井子鄉746人、大泉灣鄉10836人、陶家宮鄉22315人、回城鄉8869人、花園鄉8572人、南湖鄉2405人、五堡鄉11391人、德外里都如克哈薩克鄉2425人、西山鄉2982人、天山鄉5940人、白石頭鄉1494人、城郊鄉16969人、柳樹溝鄉1144人、石油礦區虛擬街道33594人、三道嶺礦區虛擬鎮32369人、園林場虛擬鄉954人、伊吾軍馬場虛擬鄉3829人、兵團紅星一場虛擬鄉7980人、兵團紅星二場虛擬鄉7433人、兵團紅星三場虛擬鄉4381人、兵團紅星四場虛擬鄉4230人、兵團黃田農場虛擬鄉9515人、兵團火箭農場虛擬鄉12619人、兵團柳樹泉農場虛擬鄉8972人、兵團紅星二牧場虛擬鄉2295人。

能源產業

國家“西電東送”、“西煤東運”戰略的實施,使地處新疆東大門、能源資源豐富的哈密面臨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著眼於科學跨越、後發趕超,哈密地區高起點規劃,全力打造現代化國家重點煤炭生產外運基地、煤電基地、風電基地和光電基地。
新疆哈密巴里坤縣三塘湖戈壁是新疆九大分區之一,當地老百姓有這樣一句話:一年一場風,從春刮到冬。現在,風成了極具開發價值的清潔能源。華能新能源公司2007年進駐三塘湖,2010年6月21日,華能三塘湖風電場一場一期工程併網發電,總裝機容量49.5兆瓦。一場二期49.5兆瓦機組於3月16日開工建設,目前風機吊裝已完成一半。華能新疆三塘湖風力發電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程玉林表示:2010年8月份二期投入運行。
今年5月,國家電網正式公布了七大風電基地2015和2020年接入系統及輸電規劃方案。哈密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建設被納入國家規劃。華能新能源公司立即著手進行三塘湖風電二場的規劃設計,計畫年內動工建設。華能新疆三塘湖風力發電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程玉林說:“華能三塘湖二場一期規劃了50萬到100萬(千瓦)的容量,二場二期的容量相當於一期的10倍或者20倍。”
巴里坤縣委常委李建勇告訴記者:“另外國電龍源公司的一期49.5兆瓦項目也在建設過程當中,另外有兩家企業設備招投標已經完成,預計7月初開工建設,其餘各企業正在緊鑼密鼓的加緊前期工作的建設,巴里坤的三塘湖風區初步規劃到2015年達到200萬千瓦的裝機容量”。
哈密地區是新疆風能資源最為豐富的地區,主要分布在哈密東南部風區、三塘湖??淖毛湖風區和十三間房風區,技術開發量達到7500萬千瓦,約占全疆技術開發量的63%。哈密地區發改委主任陳志江表示:“按照千萬千瓦的風電基地的規劃,到2015年整個風電規劃達到530萬千瓦,到2020年達到1080萬千瓦”。
除風能資源外,哈密煤炭資源、太陽能資源蘊藏量也居於新疆首位。煤炭預測資源量5708億噸,占新疆預測資源量的31.7%。目前,中國保利、中電投、國投、中煤能源、重慶能源等30多家大型企業集團在哈密投資開發煤炭資源,全地區9大煤炭礦區已陸續展開大規模的勘探和礦井建設。勘探面積達17570平方公里,約占哈密煤田總面積的45%。2010年實施煤礦項目15個,總投資45.2億元,到年底開工建設規模和生產礦井總規模合計將達到每年7450萬噸以上。隨著蘭新第二雙線的建設,煤炭大規模外運即將展開。
哈密地區發改委主任陳志江說:“預計在2015年以前,我們煤炭的整個產能可以達到2億到3億噸,2020年要達到4億噸。 我們在圍繞煤電基地的建設,目前已經啟動了煤電和綜合電力規劃,規劃在2015年我們火電裝機達到1016萬,到2020年達到2200萬”。
今年3月初,國家發改委正式核准新疆與西北電網聯網工程。這是西北電網發展歷史上工程規模最大、線路最長、投資最多的一項輸變電工程。目前哈密至甘肅安西750千伏線路各施工標段正在緊張作業,整個工程爭取今年10月建成投運。哈密作為“疆電東送”的核心輸出口和重要支撐電源,將實現風光火混,打捆外送。哈密地區發改委主任陳志江:“目前我們太陽能荒漠光伏發電規劃已經啟動並且已經完成,預計在2015年以前我們光伏發電的整個裝機容量達到100萬千瓦,到2020年達到360萬”。
立足於建設能源產業四大國家級基地,新疆哈密地區提出,今後五年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8%以上,其中二產增加值年均增長30%以上,目標是把哈密建成新疆新的區域增長極

行政區劃

哈密地區有一個自治縣(巴里坤哈薩克自治縣)。三個民族鄉(哈密市烏拉台哈薩克民族鄉、哈密市德外里都如克哈薩克民族鄉、伊吾縣前山哈薩克民族鄉)。
自治縣
1954年9月30日,經新疆省人民政府和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批准,正式成立巴里坤哈薩克自治區(1955年2月,改稱自治縣)。
自治縣面積為3.84453萬平方公里,1954年總人口為2.4438萬人。其中哈薩克族7740人,占總人口的31.67%;漢族16075人,占總人口的65.78%;維吾爾族218人,占總人口的0.89%;蒙古族379人,占總人口的1.55%;其他民族26人,占總人口的0.11%。
自治縣成立以來,在地委、行署及縣委、縣政府的領導下,正確貫徹執行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實施綱要》,實現了哈薩克族當家作主的權利,完成了社會主義改造及社會主義建設任務,使自治縣的政治、經濟、文化和衛生事業,有了很大的發展。
198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公布,2001年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進行了修改。於2001年2月28日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九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委員會第二十次會議通過,並公布施行。自治縣根據《民族區域自治法》的規定,發展了農業、牧業、工業及文化教育事業,在各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績。
2001年,自治縣有人口102006人,其中:哈薩克族31173人,占總人口的30.56%;漢族68859人,占總人口的67.51%;維吾爾族231人,占總人口的2.27%,回族335人,占總人口的3.28‰,蒙古族1291人,占總人口的1.27%;其他民族97人,占總人口的0.059%。

民族鄉

根據國家民委1982年召開的民族鄉問題座談會精神和國務院1983年發出的〈關於建立民族鄉問題的通知〉,自治區從1983年4月開始,恢復和建立民族鄉的工作。哈密地區從1984年開始,到1985年,共建立三個哈薩克民族鄉。
哈密市烏拉台哈薩克民族鄉
哈密市烏拉台哈薩克民族鄉,成立於1984年7月6日,該鄉位於哈密市沁城中心鄉烏拉台溝口,距市區120公里,土地面積90.23平方公里。
全鄉有哈薩克族80戶,人口422人。鄉長是賽力甫,有鄉幹部3人。轄一個村民委員會,
1990年,該鄉有哈薩克族117戶,662人。轄一個村民委員會,有鄉幹部4人。
年末,牲畜存欄數7232頭(只),播種面積956畝,糧食總產89噸,總產值37.44萬元。
哈密市德外里都茹克哈薩克民族鄉
哈密市德外里都如克哈薩克民族鄉,於1985年7月8日成立,該鄉位於哈密市西山三道溝溝口,距市區約110公里,土地面積124.926平方公里。
全鄉有374戶,1925人。其中,哈薩克族1646人,占總人口的85.50%;維吾爾族178人,占總人口的9.25%;漢族77人,占總人口的2.5%;回族24人,占總人口的1.25%。全鄉有幹部3人,轄5個村民委員會。
到1990年,全鄉有472戶,2405人。其中:哈薩克族2094人,占總人口的87.06%;維吾爾族203人,占總人口的8.99%;漢族41人,占總人口的1.70%;回族19人,占總人口的0.79%。
伊吾縣前山哈薩克民族鄉
前山哈薩克民族鄉,成立於1984年10月27日,該鄉位於伊吾縣西75公里處,土地面積231.7平方公里。全鄉有鄉幹部3人,轄3個村民委員會。
該鄉是在前山國營牧場基礎上建立的。1984年,全鄉有543戶,2944人。其中哈薩克族1964人,占總人口的66.71%;維吾爾族402人,占總人口的13.65%;漢族519人,占總人口的17.63%;回族59人,占總人口的2.0%。
1984年,全鄉總收入157.44萬元。其中農業收入7.68萬元,牧業收入83.93萬元,其它收入65.83萬元。人均純收入295元。
1990年全鄉總人口2959人。其中哈薩克族2077人,占總人口的70.19%;維吾爾族383人,占總人口的12.94%;回族54人,占總人口的1.82%;其他民族445人,占總人口的15%。全鄉總收入262萬元(其中:農業5.8萬元,牧業72.3萬元,其它183.9萬元),人均純收入890元。
2002年,全鄉總戶數822戶,總人口3274人,其中哈薩克族2559人。占總人口的78%;維吾爾族354人,占11%;漢族328人,占10%;其他民族34人,占1%。
全鄉有4個行政村,9個站所,一所寄宿制學校。共有幹部、工人160人。

民族組成

維吾爾族
維吾爾族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民族,早在唐朝開成五年(840年)回鶻西遷時,有部分回鶻人即來到伊州,逐步融合了當地其他民族,形成了維吾爾族。維吾爾族在哈密地區主要分布在哈密市民族
和伊吾縣,2002年有9萬多人。維吾爾族信奉伊斯蘭教,生活習俗受宗教影響很大,禁食豬、驢、狗及自死的牲畜肉。烤肉、抓飯為其著名食品。維吾爾族能歌善舞,以十二木卡姆最為有名。
漢族
早在漢代,即有漢族人遷居哈密。東漢永平十六年(73年)設立宜禾都尉,在此留兵屯田。在南北朝時,更有漢族2000餘家在伊吾(今哈密)建立了政權。隋唐時期,漢族大批遷入哈密,並在伊州下屬三縣建有道觀4座。自五代到明朝,也不斷有漢族來哈密。清代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更有大批漢族遷居哈密地區。漢族分布在地區各縣市的城鎮和農村以及駐哈單位,是地區人口最多的民族。巴里坤的漢族保留了較多的傳統習俗。特色食品有蒸餅、封羊肉、臘羊骨頭等。新疆小曲是國家認定的新疆唯一漢族地方戲曲,哈密地區是其主要流傳區之一。
哈薩克族
哈密地區的哈薩克族主要分布在天山山區,多從事畜牧業,有“馬背上的民族”之喻。信奉伊斯蘭教。在19世紀末,逐步遷入哈密地區,現有人口4萬多人,多屬克烈、乃蠻、瓦克三個部落。民間文化有阿肯彈唱、姑娘追等。

地理環境

哈密屬典型的溫帶大陸性乾旱氣候,天山山脈自東向西400公里橫亘其中,形成山南山北迥然不同的兩大自然環境區:山北巴里坤、伊吾兩縣草原廣闊,夏季涼爽宜人,冬季冰優雪豐,自然風光秀麗,是重要的畜牧業生產基地和旅遊勝地;山南哈密盆地乾燥少雨,晝夜溫差大,日照時間長,是享譽中外的哈密瓜、哈密大棗的重要產地。

人口民族

哈密地區地圖
一、全市常住人口:
全市常住人口為472175人,同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時的388714人相比,十年共增加83461人,增長21.47%,年平均增長率為1.96%。
二、家庭戶人口:
全市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戶161355戶,家庭戶人口為440501人,平均每個家庭戶的人口為2.73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的3.16人減少0.43人。
三、性別構成:
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為247317人,占52.38%;女性人口為224858人,占47.62%。總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男性對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的107.08上升為109.99。
四、年齡構成:
全市常住人口中,0-14歲人口為71888人,占15.22%;15-64歲人口為359783人,占76.2%;65歲及以上人口為40504人,占8.58%。同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0-14歲人口的比重下降5.37個百分點,15-64歲人口的比重上升2.35個百分點,65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3.02個百分點。
五、民族構成:
全市人口中,漢族人口347526人,占總人口的73.60%,各少數民族人口124649人,占總人口的26.40%。與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漢族人口增加68711人,增長了24.64%;各少數民族人口增加了14750人,增長了13.42%。
六、各種受教育程度人口:
全市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學(指大專以上)程度的人口為67404人;具有高中(含中專)程度的人口為100892人;具有國中程度的人口為155966人;具有國小程度的人口為112847人(以上各種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類學校的畢業生、肄業生和在校生)。
同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每10萬人中具有大學程度的由7522人上升為14275人;具有高中程度的由22234人下降為21368人;具有國中程度的由30273人上升為33031人;具有國小程度的由26377人下降為23899人。
全市常住人口中,文盲人口(15歲及以上不識字的人)為6196人,同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文盲人口減少13738人,文盲率由6.46%下降為1.55%,下降4.91個百分點。

交通運輸

哈密地處西域與中原的交通要衝。2000多年前就是漢朝與匈奴激烈爭奪以制西域的戰略要地。哈密成為通往西域的主要孔道,被視為“西域襟喉”。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它在歷史上的重要作用,使哈密在歷史上代不絕書。
哈密曾是古“絲綢之路”重鎮,地處中原與西域文化交匯之地,歷史文化源遠流長,人文、自然景觀星羅棋布,融南北疆景色和氣候於一地,有“新疆縮影”之稱。哈密東天山風景名勝旅遊區的開發,使其與吐魯番、敦煌以歷史文化為主的旅遊區互為補充,東西連成一線,獨具特色。哈密交通運輸網路縱橫交錯,通訊事業發達。以312國道為主幹線的區內公路網四通八達,蘭新鐵路複線橫貫其中,跨躍哈密的第二條歐亞大陸橋可與獨立國協諸國、歐洲、西亞發展貿易往來。哈密機場也已通航。亞歐光纜橫穿哈密,以多媒體信息技術為主的通訊體系日趨完善。哈密正在向集公路、鐵路、航空、信息為一體的全方位、立體化現代交通信息樞紐城市邁進。

自然資源

哈密是新疆的東大門,全地區總面積15.3萬平方公里,占全疆總面積的9%,轄哈密市、巴里坤哈薩克自治縣和伊吾縣。設有國家一類季節性開放口岸—老爺廟口岸,是新疆與蒙古國發展邊貿的重要開放口岸之一。境內駐有吐哈石油勘探開發指揮部、哈密煤業集團公司、兵團農十三師、烏魯木齊鐵路局哈密辦事處、新鋼集團雅滿蘇鐵礦等21家中央、自治區單位。全地區總人口53萬人,有37個民族成份,其中以維吾爾族為主的少數民族人口占32%,城市人口占50%。

民族風情

肉孜節又稱開齋節。按照伊斯蘭教規定日期,在封齋一月滿時開齋,開齋之日就是肉孜節。節日期間互相拜訪問候。古爾邦節又叫宰牲節就是宰殺牲畜祭祀“胡大”(真主),與親友分享。在肉孜節後70天舉行。節日期間民間舉行文體活動。按照習慣,回族過肉孜節比較隆重,而維吾爾族、哈薩克族等民族則把古爾邦節作為大節。各族人民在長期的生活中,逐步形成民族風味食品獨具特色。主要有:哈密瓜葷素大菜系列、羊肉燜餅子,野菜系列(蘑菇、椒蒿、沙蔥),油酥饃、扒羊肉、回族粉湯及烤羊肉串、烤全羊、烤饢、涼皮、烤包子、黃面、奶茶等西域風味傳統食品。
伊州大曲唐代哈密稱伊州。伊州音樂傳入中原經過加工後,稱為伊州大曲。伊州大曲是以伊州地方流行的小曲為基礎,在其前後加上引子和尾聲,以蔓延其聲調的大型樂曲。伊州大曲中間含有中原漢族音樂的成分。哈密十二木卡姆是伊州大曲的繼承和發展。伊州樂在千年的流傳過程中,不斷地吸取新民間音樂成分而發展為今日的哈密木卡姆的。哈密十二木卡姆被認為是新疆十二木卡姆“古老的源泉和原來的軀幹”之一。哈密木卡姆是由散序曲、歌曲(歌舞曲)兩部分組成。哈密木卡姆是大型民歌套曲型木卡姆,民間音樂成分較多,尤其是山區木卡姆,是更富有民間風味的民歌;在音樂結構上,僅由民間歌曲組成,沒有專門器樂演奏的間奏曲。
麥西來甫在維吾爾族居住地盛行著麥西來甫。哈密的麥西來甫有其地方特色,計有青苗或麥苗(維吾爾語稱柯克或瑪依薩)、瑞雪、婚禮、迎春、手絹等。麥西來甫是一種傳統的民間歌舞集會,如青苗麥西來甫是最先由發起者將一些麥種分種在兩隻花瓷碗裡,待長出幼苗後,邀請本村的人來參加麥西來甫聚會。當聚會開始後,先敲響明快的手鼓,由一名民間艾捷克手演奏一段優美動聽的木卡姆樂曲,引出或一男、或一女,或是二人合唱散板序曲,引導全場歌舞進入高潮,這時東道主雙手托著置有兩個瓷碗青翠碧綠麥苗的盤子,在自己尊敬的人面前邊舞邊唱。阿肯彈唱哈薩克族是一個酷愛歌唱的民族,歌和馬是哈薩克族的兩隻翅膀哈薩克族中有很多民間歌手,對其中優秀歌手稱之為“阿肯”意為游唱詩人。
在哈薩克族聚居的巴里坤草原和哈密市西山山區等地,每到盛夏季節,都要舉行傳統的文藝盛會—阿肯彈唱。彈唱會以對唱為主,對唱有二人對唱,四人對唱,亦有一人彈唱敘事長詩的。阿肯伴隨冬布拉的琴聲,觸景生情,即興創作,邊彈邊唱。曲調優美動聽,語言生動形象,通俗易懂。阿肯的彈唱,形式比較簡單自由,所具備的條件是一匹馬和一把自製的冬布拉,走遍天下,唱遍天下。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概況全自治區轄:2個地級市、7個地區、5個自治州;11個市轄區、19個縣級市、62個縣、6個自治縣。
烏魯木齊市天山區 |沙依巴克區 | 新市區 |水磨溝區 |頭屯河區 | 達坂城區 | 米東區 | 烏魯木齊縣
克拉瑪依市克拉瑪依區 | 獨山子區 | 白鹼灘區 | 烏爾禾區
吐魯番地區吐魯番市| 鄯善縣| 託克遜縣
哈密地區哈密市| 伊吾縣 | 巴里坤哈薩克自治縣
和田地區和田市 | 和田縣 | 墨玉縣 | 皮山縣 | 洛浦縣 | 策勒縣 | 于田縣 | 民豐縣
阿克蘇地區阿克蘇市 | 溫宿縣 | 庫車縣 | 沙雅縣 | 新和縣 | 拜城縣 | 烏什縣 | 阿瓦提縣 | 柯坪縣
喀什地區喀什市 | 疏附縣 | 疏勒縣 | 英吉沙縣 | 澤普 | 莎車 | 葉城 | 麥蓋提 | 岳普湖 | 伽師 | 巴楚 | 塔什庫爾乾塔吉克自治縣
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阿圖什市| 阿克陶縣 | 阿合奇縣| 烏恰縣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庫爾勒市 | 輪台縣 | 尉犁縣 | 若羌縣 | 且末縣 | 焉耆回族自治縣 | 和靜縣 | 和碩縣 | 博湖縣
昌吉回族自治州昌吉市 | 阜康市 | 呼圖壁縣 | 瑪納斯縣 | 奇台縣 | 吉木薩爾縣 | 木壘哈薩克自治縣
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博樂市| 精河 | 溫泉縣
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州直轄) | 伊寧市 | 奎屯市 | 伊寧縣 | 霍城縣 | 鞏留縣 | 新源縣 | 昭蘇縣 | 特克斯縣 | 尼勒克縣 | 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
塔城地區塔城市 | 烏蘇市 | 額敏縣 | 沙灣縣 | 託里縣 | 裕民縣 | 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
阿勒泰地區阿勒泰市 | 布爾津縣 | 富蘊縣 | 福海縣 | 哈巴河縣 | 青河縣 | 吉木乃縣
直轄行政單位石河子市 | 阿拉爾市 | 圖木舒克市 | 五家渠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