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山子區

獨山子區

新疆克拉瑪依市獨山子區地處天山北麓,準噶爾盆地西南邊緣,南屏天山,北隔312國道與奎屯市毗鄰,西鄰烏蘇市,東與沙灣縣接壤。距自治區首府烏魯木齊市250千米,距克拉瑪依中心市區150千米。獨山子地名來源於區境內的獨山,獨山呈東西走向“一”字形,因不與其它山體相連,獨立於戈壁中而得名。在維吾爾語和哈薩克語中,稱獨山子為“瑪依塔克”和“瑪依套”,意思是“油山”。 2015年,獨山子區總面積448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26平方公里,總人口9萬餘人,其中戶籍人口5.7萬餘人,由漢、維吾爾、哈薩克、蒙古、錫伯、滿等31個民族組成,少數民族人口占25.8%

基本信息

行政區劃

獨山子區轄3個街道:金山路街道西寧路街道新北區辦事處。境內有:獨山子牧場

獨山子區地圖

金山路街道代碼:650202001
管轄範圍:北京路以西;防洪渠和奎河路以北;衡山路、岳陽路以東;廠北路以南。轄7個社區:一區社區、二區社區、三區社區、四區社區、五區社區七區社區、八區社區。
街道辦事處成立於1999年4月;管轄一區、二區、四區、五區、八區等6個居委會,有6個小區。現轄7個社區。

西寧路街道代碼:650202002
管轄範圍:青島路以西;防洪渠以北;北京路以東;廠北路以南。轄5個社區:六區社區、九區社區、十區社區、十一區社區、十二區社區。
街道辦事處成立於1999年4月;管轄六區、九區、十區、十一區4個居委會,有4個新村。現轄5個社區。

新北區辦事處代碼:650202003
位於獨山子區北郊。轄1個社區:新北村社區
街道辦事處成立於1996年,原轄北村居委會。現轄1個社區。

歷史沿革

獨山子區獨山子區

獨山子區由其南端的獨山(維吾爾語“瑪依塔柯山”的意譯;哈薩克語稱“瑪依套”,意為“油山”)而得名。獨山子石油開採始於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開始引進蘇聯技術裝備,在獨山子(山)北坡形成石油工人聚居的礦區,即獨山子礦區。解放後,生產迅速發展,到1953年已發展成萬餘人的新型城鎮。1955年2月22日建立獨山子礦區地方行政工作委員會。1956後改為“新疆維事爾自治區獨山子鎮人民委員會”(縣級建制),由自治區人民委員會直接領導。

1958年克拉瑪依市成立,獨山子劃歸為克拉瑪依市的1個區(縣級建制)。1970年成立政企合一的礦區革命委員會。1982年6月召開第六屆人民代表大會,成立區人民政府。1984年自治區決定克拉瑪依市為直轄不設區的市,撤銷克拉瑪依市獨山子區,成立克拉瑪依市獨山子鎮人民政府(縣級建制)。1990年自治區恢復克拉瑪依市為設區的市,獨山子區人民政府重新成立。

2000年,獨山子區轄2個街道。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區總人口50732人,其中各街道人口(人):金山路街道28231西寧路街道21336北村虛擬街道1165。

經濟

獨山子是我國石油工業的發祥地之一,是集煉油、化工和煉化工程建設、檢維修一體化的我國西部重要的石油化工

獨山子區石油基地
基地,被列為全國八大石化基地之一。區內有中石油獨山子石化公司、獨山子潤滑油廠、中聯油新疆分公司和新疆第一家高新技術上市公司——新疆獨山子天利高新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煉油化工企業,建有國內規模最大的甲乙酮生產裝置和西北地區最大的無紡布生產基地,年工業總產值超過200億元。
獨山子石油開採始於1897年,1909年打出第一口工業化油井。1936年,新疆省政府與蘇聯政府達成協定,聯合成立獨山子煉油廠,開始開發獨山子油田,與甘肅玉門陝西延長並稱為中國現代石油工業的搖籃。1950年中蘇聯營,成立中蘇石油股份公司,大規模開發獨山子油田。1960年加工原油121萬噸,成為全國第一個突破120萬噸的煉油廠。1995年,獨山子原油加工能力達到500萬噸/年,年生產能力14萬噸的乙烯裝置建成投產,獨山子完成由單一石油煉製向煉油化工一體化的根本性轉變,同時工藝技術水平進一步提高,步入大型企業行列。獨山子石化在全國企業五百強中占第87位、新疆30強占第2位。
現獨山子石化工業固定資產原值達到150多億元,擁有60多套主體裝置,具備年600萬噸原油一次加工能力、600萬噸配套加工能力和22萬噸乙烯生產能力。可生產9大類260多種“天山牌”煉油產品和16個系列140多個品種的“雄鷹牌”化工產品,多種產品填補了國家、自治區空白。產品獲國家金獎2種、銀獎3種,省部優產品36種,“天山牌”被評為“中國改革開放20年來改善人民生活最具影響力著名品牌”。產品相繼通過ISO9001質量體系HSE環保體系認證,遠銷國內外市場。2006年,加工原油446萬噸(含進口原油142萬噸),生產乙烯24.7萬噸、汽油55.43萬噸、煤油16.72萬噸、柴油225.98萬噸、潤滑油14.71萬噸。全年出口石化產品11.86萬噸。工業產品產銷率98.21%。先後榮獲設備管理國優單位、安全生產先進單位、質量效益型先進企業、安康杯優勝企業、守契約重信用企業、國家環境友好企業、全國青年文明號等多項國家級榮譽稱號。
2005年8月22日,總投資300多億元的1000萬噸煉油、120萬噸乙烯工程正式動工建設,舉世矚目,西部最大、國際一流的石油化工基地呼之欲出。
 
非公有制經濟發展迅速。2006年末,全區有私營企業243家、個體工商戶2943戶,註冊資金3.41億元。
加強區域經濟融合,共同開發煤炭、石化下游產品精細加工、生物化工等項目。2006年完成落實16個招商引資項目,到位資金6.1億元。
2006年,全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3.23億元;地方財政收入4.91億元;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48億元,固定資產投資75.76億元;完成國稅稅收9.1億元,地稅稅收1.8億元。年末,全區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29.39億元,其中城鎮居民儲蓄存款餘額15.87億元;貸款餘額20.62億元。
獨山子經濟的快速發展,對周邊地區經濟起到了積極的拉動作用,在自治區經濟發展中也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獨山子一直堅持給自治區提供優價氣(液化氣)、優價油(農用油)等石化產品,支持新疆經濟發展和社會生活。獨石化生產的乙烯產品填補了自治區經濟結構的空白,帶動了14個相關產業的發展,對自治區調整產業結構發揮了重要作用。

地理

地形、山脈

獨山子區準噶爾盆地
拉瑪依市地形呈斜條狀,南北長,東西窄,西北高,東南低,絕大部分地區為戈壁灘,在海拔500米以下.平均海拔400米左右,最低點在艾里克湖,海拔250米左右.市區西部有加依爾山、青克斯山;北邊有阿拉特山;中部、東部地形開闊平坦,向準噶爾盆地中心傾斜;南部獨山子為山名,哈薩克語稱“瑪依套”,意為“油山”,地處獨山子中西部,海拔1283米,獨山子區由此而得名。

氣候

屬典型大陸性氣候,乾旱少雨、春秋多風是其突出的氣候特徵.冬季寒冷,夏季炎熱,春秋季較短,冬夏溫差大.年平均大風日數71.3天,年平均氣溫8.1℃,無霜期225天,平均日照時數2705.6小時.初霜一般在11月上旬出現,終霜一般在3月下旬結束.一年中最高月平均氣溫為7月,平均氣溫27.6℃,最低月為1月,平均為-16.3℃.年平均降水量108.9毫米,年平均蒸發量達3008.9毫米,為降水量的20.8倍。

土壤、植被

獨山子地區由於地處天山北麓,降水較多,氣候較濕潤,從山上到山下,植被呈垂直分布景象.山的最下層為荒漠植被類型,山上生長著闊葉樹.海拔1500米處有高大挺拔的雲杉林

水系

獨山子區艾里克湖

獨山子有奎屯河,湖泊有艾里克湖

動植物資源

野生動物有鵝喉羚(黃羊)、野兔、野豬、盤羊、狐狸蜥蜴、野雞、野鴨、天鵝、麻雀、布穀鳥以及狼、鼠、蛇、蟾蜍、黃鸝、喜鵲、百靈、鷹、烏鴉、斑鳩、蚜蟲、蚧殼蟲、紅蜘蛛、天牛、步甲、蝗蟲、瓢蟲、芽繭蜂、蜜蜂等;家畜有綿羊、山羊、駱駝、牛、馬、豬、雞等魚類資源有鯽魚、鯉魚、草魚等。
野生植物主要有胡楊、榆樹、沙拐棗、沙棗、梭梭、鈴鐺刺、枸杞、蘆葦、香蒲、紅柳、白刺、芨芨草、羊茅、賴草、蒼耳、針茅、白茅、蒲公英、羊棲菜、珍珠豬毛菜、假木賊、粉色苣、黃芪、鬱金香、貝母、黨參、烏頭、柴胡、大黃、甘草、肉蓯蓉、鎖陽、地膚、大薊、小薊、苦豆子、牛旁等。

城市建設

獨山子區是在礦區的基礎上經過幾代人的努力發展起來的。石油工業的發展,為獨山子的城市發展注入了強勁和後勁。改革開放以來,按照可持續發展的思路,大力提高城市承載力,逐步構建現代化的城區。特別是近幾年,獨山子城市現代化建設發展迅猛,城市基礎設施完善,道路交通、供水供電、供熱供氣、園林綠化環境保護、金融保險、衛生醫療、商業服務等設施、機構健全,系統完備。城區建設日新月異,布局合理,區內街道寬闊,綠樹成蔭。綠地總面積730餘公頃,城區綠地率40.35%、綠化覆蓋率42.89%,人均公共綠地10.4平方米。開展“綠色社區”、“綠色學校”等創建活動,順利通過“國家環保模範城”檢查驗收。電話裝機總容量達5萬門,家庭電話普及率100%。移動通訊、網際網路等業務人均擁有量居自治區先進行列,建有區域網路,網際網路進入各企事業單位及千家萬戶,基本實現信息化辦公。現已形成管理有序、服務完善、環境優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政通人和、功能齊備的現代化城市雛形,被譽為“西陲珠海”。先後榮獲“全國綠化先進單位”、“自治區最佳衛生紅旗單位”、“自治區園林城區”等榮譽稱號,獲“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

文化教育

教育:獨山子具有從學前教育到碩士教育的完整格局。全區有各類學校12所、幼稚園9所;專職教師1292人(少

獨山子區數字圖書館
數民族教師176人);在校學生9800餘人(少數民族學生2600餘人),在園幼兒2582人;國小學齡兒童入學率達100%,3—6歲兒童進入幼稚園達96%,全區教育普及率到100%,聯考升學率達到92%以上。各中國小校、幼稚園全部達到“二類”以上標準,第五國小被確定為國家級“電影課實驗學校”,有三所學校獲“自治區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先進學校”稱號;成人教育、職業教育有較大發展,成人教育培訓面達70%以上。社區教育培訓網路健全,設有老年大學、社區教育學校、少兒文體學校、幼兒早教基地等,建有全國第一家社區數字圖書館,是國家教育部確定的西北地區首家“全國社區教育實驗區”
文體衛生:文化宮圖書館影劇院體育館游泳館、草坪足球場等民眾文化體育場館設施齊全,書市、網路文學大賽、綜藝晚會文化藝術節、職工運動會社區文化廣場、社區運動會等文體活動蓬勃開展。有覆蓋全區的有線電視網。有自辦的全國公開發行的“全國優秀企業報”——《獨山子石化報》,有綜合性醫院(二甲)1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1個,與上海中山醫院、華山醫院實現了遠程網上會診。先後榮獲“全國社區服務示範區”“全國先進文化縣(區)”“全國雙擁模範城”“自治區文明區”“自治區科技先進區”等多項榮譽稱號。

旅遊

獨山子是天山旅遊“五點三線”黃金線路的“橋頭堡” ,交通便捷。312國道217國道在此交匯,烏奎高速公路直通市區,有自己的鐵路專用線。城區內已形成完善的道路交通網。設有公交線路28條,公車輛120餘輛,計程車300餘輛。開通有獨山子—烏魯木齊、獨山子—克拉瑪依等高速快客運營線路。全區共有賓館、招待所20多家,其中已評為二星級的3家,三星級4家,涉外賓館3家,旅遊定點單位9家,有旅行社4家。2006年共接待外地遊客25.6萬人次,組團外出旅遊5275人次。區內有獨具特色的石油工業旅遊基地和新疆石油工業發祥地歷史遺址,有世界罕見的泥火山泥漿噴發口等奇特的自然景觀。向南20公里可直達天山腹地,風景秀麗,氣候宜人,建有避暑山莊度假村滑雪場等,是夏季觀光旅遊、避暑和冬季遊玩的絕好去處。
 
展望未來,前程似錦。隨著大石化、大乙烯工程的順利開工,一座大型化、國際化、現代化、城市化的國家級石化基地建設已拉開帷幕。獨山子各族人民正以奮發有為、豪情滿懷的精神風貌,開拓創新,與時俱進,勵精圖治,為實現大發展的宏偉目標而努力奮鬥。一個石化工業蓬勃發展、各行各業相應繁榮、城市環境優美、人民生活跨越小康的現代化石化工業城已展現在世人面前。

【景點】

萬佛宮

獨山子區萬佛宮

煙雲燎繞的火焰山下,鬱鬱蔥蔥的木頭溝畔,一座規模宏大的人文景觀,以其獨特的藝術風格,屹立在312國道西側,它就是1991年5月對外開放接待遊人的新疆大漠土藝館,地理坐標89°32′7″E,42°56′8″N,海拔140米.由312國道的勝金口往北拐上前往柏孜克里克乾佛洞的旅遊專線公路四公里處,便可看到大型停車場後的高坡上矗立著一座高大的民族風格建築群,正中是十四米高的磚砌圖案大門,一看便知是吸收維吾爾建築風格和吐魯番葡萄晾房而設計的,這就是新疆大漠土藝館。進得大門便是幾座大小不一、錯落有致、下方上圓的穹窿頂建築,一股西域所特有的神秘氣息撲面而來,誘人遐想。穿過前院,迎面是三座互相連通的穹頂,穹頂四周布滿小塔,酷似金剛寶座塔廟,這就是恢宏巨製萬佛宮,是大漠土藝館的主體工程。這個大型宮堡由三個直徑十米、高十二米的穹窿頂建築組成,是迄今新疆境內最大的古代佛教藝術殿堂。

維吾爾古村

“維吾爾古村”位於吐魯番市現有的古老維吾爾族自然村落之一的亞爾鄉亞爾果勒村,距著名的交河故城不足1公

獨山子區維吾爾古村
里。占地2萬餘平方米的景區內,維吾爾族民俗陳列館與傳統民居交相立體地展示了維吾爾族人歷史變遷、生產勞動、民居建築、風土人情、宗教信仰等風貌。

郡王府

據史料考證吐魯番君王府始建於清朝乾隆年間,距今已有300年的歷史。其主任額敏和卓是吐魯番維吾爾族的領袖,也是以為傑出的愛國者追隨,歸順滿清政府,協助清政府擊敗準噶爾叛軍,大小和卓叛亂維護祖國統一,功勳卓著。為此得到乾隆的褒獎賜封為“吐魯番郡王”並世襲罔替。在他的影響下,他的8個兒子,除了長子努爾邁哈默特因病早殤生平不詳外,其他7個兒子追隨父親,屢立戰功,多次收到清政府的嘉獎和表彰,三兒子茂薩,四兒子鄂羅木扎布先後任伊犁阿奇木伯克。六子伊斯堪達爾任喀什噶爾阿奇木伯克。1793年任協辦大臣,加恩賞戴三眼花翎,先後三次去北京朝諫,乾隆嘉慶皇帝賜宴款待,賞賜黃韁,優禮有加,享獲殊榮。額敏和卓病逝後,次子蘇來滿子承父業,承襲了吐魯番君王府,成為第二位吐魯番郡王。

庫木塔格沙漠

獨山子區庫木塔格沙漠

新疆庫木塔格沙漠風景名勝區是世界上少有的與城市零距離接觸的沙漠,也是與天池博斯騰湖並列的新疆3處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之一。
“庫木塔格”在維吾爾語裡是“沙山”之意,庫木塔格沙漠就是指“有沙山的沙漠”。庫木塔格沙漠的形成,主要是因為來自天山七角井風口的西南風和來自達坂城風口的東南風,沿途經過長風程,攜帶著大量沙礫,最後在庫木塔格地區相遇碰撞並沉積而成,南面的覺羅塔格山也促成了這兩種方向的風力減弱和風沙的沉積。因為環境艱苦、道路險遠,庫木塔格沙漠在唐代被稱為“大患鬼魅磧”,至今還蒙著一層神秘的面紗。

吐魯番的沙漠植物園

吐魯番沙漠植物園隸屬中國科學院新疆生物土壤沙漠研究所。中國國科學院直屬的12個植物園之一,是西北乾旱荒漠區惟一的一個沙漠植物園,也是世界上最低的植物園。位於吐魯番市東南約10公里,海拔-95-76米。園址坐落在吐魯番盆地腹部的恰特喀勒、艾丁湖和亞爾鄉三個鄉之間約6000公頃的風蝕流沙區內,有大面積的風蝕雅丹地貌,平坦流動沙地及新月形沙丘地貌類型,被流沙湮埋的故城廢墟及聞名於世的乾旱地區地下水利工程坎兒井。這裡是世界第二低地,素有“風庫”、“火洲”之稱。年平均8級以上大風日數為26.8天。最多達68天,最大風速超過40米/秒。風沙流動速度居全國之首;年平均積溫為13.9度。極端最高氣溫47.62度,極端最低氣溫-28度,夏季沙面溫度超過80度,年平均降水量16.4毫米,年蒸發量2837.8毫米;年平均濕度41%;年日照時數3049.5小時,日照百分比為68%;年總輻射量為139.5千卡/平方厘米。

吐魯番吐峪溝千佛洞

獨山子區吐魯番吐峪溝千佛洞

位於新疆吐魯番東南約55公里,屬鄯善縣吐峪溝鄉。原有洞窟94個,全部開鑿在吐峪溝溝口兩旁的高山峭壁上,現大部分洞窟已塌毀,僅有8個洞窟尚殘存部分壁畫。這裡曾發現不少三,五,六世紀時期的寫經。
吐峪溝東南區的第四號窟是吐魯番地區早期石窟之一,窟內壁畫上的漢文榜題的字型與五世紀末六世紀初的寫經相仿,說明這裡的早期石窟大約就開鑿於此時。這種早期石窟,其形有天中壇的穹廬頂方形窟,也有從龜茲傳來的長方形券頂,後部立中心柱的支提窟。窟內塑像早已毀掉,尚存壁畫題材有本生故事和千佛等。

阿斯塔納古墓

“地下博物館”之稱的阿斯塔那——哈拉卓古墓群就位於高昌北郊的戈壁荒灘上。
墓群東西長約5千米,南北寬2千米,占地約10平方千米。解放後這裡配合農田水利工程和道路修築,清理髮掘了500多座古墓葬。墓葬年代為西晉唐代中葉(公元2世紀下半葉到9世紀初)。墓葬按家屬分區埋葬,以礫石為界。每個墓葬基本上都有斜坡墓道和土洞墓室,地面堆著礫石,平面呈“甲”字形。墓室一般高為2米以上,4米見方大小,平頂或穹窿形頂。死者多安放在洞室後部的土炕或簡易木床上,他們頭枕雞鳴枕,面部掩巾,眼上蓋瞑目,雙手握木,身著棉麻或絹錦織品製作的衣服。死者四周,或陳放模擬的亭台樓閣、車馬儀仗、琴棋筆墨,或陳放葡萄、瓜果、餃子、麵餅等食品,供死者陰間驅使或享用。有的墓室後壁,繪有人物、鳥禽、花卉、山水壁畫,形象逼真,線條流暢。古墓中出土有文書、墓誌、繪畫、泥俑、陶、木、金、石等器物以及古代錢幣和絲、棉毛織物等珍貴文物上萬件。

地方特色

涼皮子

獨山子區涼皮子

一斤麵粉用二斤水,分三次倒入,先和成稠糊,再陸續加水和稀,加,加稀漿用手勺揚起能拉起筷子粗細的條為宜。籠上鋪白紗布,麵漿倒其上,攤二分厚,薄厚均勻,大火暴蒸,氣圓,約六七分鐘即熟。將麵皮從籠箅上扣在案上,每張麵皮上抹一層菜油,疊堆一起晾涼後用擺刀切成細條。
賣主賣時並不用稱,三個指頭一捏,三下一碗,碗碗份量平等,不會少一條,多一條也不給。加焯過的綠豆芽,加鹽,加,加芝麻醬,後又三指一捏,三條四條地在辣椒油盆里一蘸放入碗上,白者青白,紅者艷紅,未起唇則涎水滿口。
且記:吃涼皮子的別忘記帶手帕,否則吃罷一嘴沿紅色,有傷體面。

抓飯

獨山子區抓飯

中國新疆維吾爾哈薩克烏孜別克等穆斯林民族喜食的傳統飯食。因盛入大餐盤中以手抓食而得名。維吾爾語稱泡勞。唐代史籍中譯作“孛鑼”。其製作過程為:先將帶骨羊肉切成核桃大小的塊,放入清油中煎炒,再加入胡蘿蔔、洋蔥以及調料,燜至五六成熟,將淘好的大米放置肉上,添水將米漫過,文火燜熟即可。有時也用杏乾、葡萄乾、木瓜等做成甜抓飯。是款待賓客的上等飯食。每逢古爾邦、肉孜等節日以及其他喜慶日子,幾乎家家都要做抓飯。食堂,餐館多以抓飯配上薄皮包子出售,若再佐以奶茶和烤肉,則更具民族特色和地方風味。清代《西疆雜述詩》曾記載與上述大致相同的抓飯做法,稱“若烹稻米,喜將羊肉細切,或加雞蛋與飯交炒,佐以油鹽椒蔥,盛於盤,以手掇食之,謂之抓飯。遇喜慶事,治此待客為敬。”
抓飯是漢語名稱,維吾爾語稱波勞,原為波斯語,意為用(牛)羊肉、大米、黃蘿蔔、植物油混合燜制的米飯,因用手抓食故稱抓飯。抓飯是新疆各族人民最喜愛的食物。它是吐魯番維吾爾民族逢年過節、婚嫁喜慶日子裡,招待親朋貴客的主要食品之一。

獨山子區

,是新疆各兄弟民族喜愛的主要麵食之一,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饢的品種很多,大約有五十多個。常見的有肉饢、油饢、窩窩饢、芝麻饢、片饢、希爾曼饢,等等。據考證,“饢”字源於波斯語,流行在阿拉伯半島、土耳其、中亞細亞各國。維吾爾族原先把饢叫做“艾買克”,直到伊斯蘭教傳入新疆後,才改叫“饢”。
饢的一般做法跟漢族烤燒餅很相似。在麵粉(或精粉)中加少許鹽水和酵面,和勻,揉透,稍發,即可用饢坑(吐努爾)烤制,饢坑呈圓形,以土燒制而成。添加羊油的即為油饢;用羊肉丁、孜然粉,胡椒粉,洋蔥沫等佐料拌餡烤制的乃為肉饢。將芝麻與葡萄汁拌和烤制的叫芝麻饢,等等;皆因和面和添加劑成分、麵餅形狀、烤制方法等各不相同,饢的名稱也就相應而別。傳說當年唐僧取經穿越沙漠戈壁時,身邊帶的食品便是饢,是饢幫助他走完充滿艱辛的旅途。通過這個美好的傳說,各族人民把饢看做日常生活必備的食品。

烤全羊

獨山子區烤全羊

烤全羊是新疆少數民族,尤其是維吾爾族人民膳食的一種傳統地方風味肉製品。新疆解放以前,烤全羊是達官貴人、地主巴依等上層人士在逢年過節、慶祝壽辰、喜事來臨時用來招待尊貴的客人的珍饈佳肴。自新疆解放後,烤全羊已為疆內各民族老百姓所食用,在賽馬節巴扎(新疆民族特色的商品貿易交流會)上以及年節夜市里,常常有巴郎(維吾爾族小伙子)叫賣烤全羊的。烤全羊既可整隻出售,又可切分零售,深受各族消費者青睞。目前,烤全羊已成為新疆少數民族招待外賓和貴客的傳統名餚。新疆地產阿勒泰羊是哈薩克羊的一個分支,在生物學分類上屬於肥臀羊,肉質肌美鮮嫩而無膻味。主要分布在新疆北部阿勒泰地區的福海、富蘊、清河、阿勒泰、布爾津、吉木乃及哈巴河等縣,總數約130萬隻。該羊繁殖快,5月齡體重即可達36kg,屠宰率達5261%,肉用性能好,在國內外市場上享有盛譽。技術高超的師傅選用上好的2歲阿勒泰羯羊(閹割了的公羊)製作烤全羊。新疆傳統烤全羊製作工藝如下。

資料來源

行政區劃網:www.xzqh.org

中國通用旅遊網:http://www.51766.com/

旅遊中國網:http://www.youyouchina.com/

烏魯木齊市人民政府網:http://www.dabancheng.gov.cn/main.asp

天山網:http://www.tianshannet.com.cn/

歌舞之鄉

新疆自古就有“歌舞之鄉”的美稱。居住在這裡的維吾樂、哈薩克、柯爾克孜、塔吉克、蒙古、錫伯滿、烏孜別克、塔塔爾等民族都能歌善舞。在長期的歷史發揮中,新疆各族人民共同創造了絢麗多姿的歌舞藝術,它伴隨著絲綢之路的駝鈴聲,蜚聲中外,名揚天下。新疆歌舞藝術歷史悠久,早在公元前二世紀的漢代,于闐樂舞就已傳入中原,深為人民喜愛。讓我們一起完善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各縣市條目,了解歌舞之鄉的風土與人情。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概況全自治區轄:2個地級市、7個地區、5個自治州;11個市轄區、19個縣級市、62個縣、6個自治縣。
烏魯木齊市天山區 |沙依巴克區 | 新市區 |水磨溝區 |頭屯河區 | 達坂城區 | 米東區 | 烏魯木齊縣
克拉瑪依市克拉瑪依區 | 獨山子區 | 白鹼灘區 | 烏爾禾區
吐魯番地區吐魯番市| 鄯善縣| 託克遜縣
哈密地區哈密市| 伊吾縣 | 巴里坤哈薩克自治縣
和田地區和田市 | 和田縣 | 墨玉縣 | 皮山縣 | 洛浦縣 | 策勒縣 | 于田縣 | 民豐縣
阿克蘇地區阿克蘇市 | 溫宿縣 | 庫車縣 | 沙雅縣 | 新和縣 | 拜城縣 | 烏什縣 | 阿瓦提縣 | 柯坪縣
喀什地區喀什市 | 疏附縣 | 疏勒縣 | 英吉沙縣 | 澤普 | 莎車 | 葉城 | 麥蓋提 | 岳普湖 | 伽師 | 巴楚 | 塔什庫爾乾塔吉克自治縣
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阿圖什市| 阿克陶縣 | 阿合奇縣| 烏恰縣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庫爾勒市 | 輪台縣 | 尉犁縣 | 若羌縣 | 且末縣 | 焉耆回族自治縣 | 和靜縣 | 和碩縣 | 博湖縣
昌吉回族自治州昌吉市 | 阜康市 | 呼圖壁縣 | 瑪納斯縣 | 奇台縣 | 吉木薩爾縣 | 木壘哈薩克自治縣
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博樂市| 精河 | 溫泉縣
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州直轄) | 伊寧市 | 奎屯市 | 伊寧縣 | 霍城縣 | 鞏留縣 | 新源縣 | 昭蘇縣 | 特克斯縣 | 尼勒克縣 | 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
塔城地區塔城市 | 烏蘇市 | 額敏縣 | 沙灣縣 | 託里縣 | 裕民縣 | 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
阿勒泰地區阿勒泰市 | 布爾津縣 | 富蘊縣 | 福海縣 | 哈巴河縣 | 青河縣 | 吉木乃縣
直轄行政單位石河子市 | 阿拉爾市 | 圖木舒克市 | 五家渠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