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田縣

于田縣

于田縣為新疆和田地區下轄縣。清置於闐縣,以漢代古國名命名。1959年,簡化為于田縣。于田縣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西南部。東臨民豐縣,北鄰塔克拉瑪乾沙漠與沙雅縣接壤,西與策勒縣相毗鄰,南與西藏自治區改則縣、日土縣相接。2006年至2010年,于田縣地區生產總值累計達44.15億元,是2001年至2005年累計總產值的1.87倍。截至2010年,于田縣幅員面積3.95萬平方公里,下轄2鎮13鄉;總人口為22.48萬人,有維、漢、回、哈、柯、滿等民族。本地主要商品有苜蓿、大芸、玉石、棉花、葡萄乾、杏乾、毛皮、甘草、小茴香。該縣被國家農業部冠名為“中國探險旅遊之鄉”、“中國大芸之鄉”、“中國大葉紫花苜蓿之鄉”、“中國玉石之鄉”、“中國胡楊之鄉”、“中國壽棗之鄉”。于田縣名優特產主要甘草、大芸、紅棗、蓯蓉、核桃、葡萄、KIZIL GVL等;風景名勝主要有喀孜拉克遺址、喀拉墩遺址、達里雅博依等。

基本信息

行政區劃

于田縣轄2個鎮、13個鄉:木尕拉鎮、先拜巴扎鎮、加依鄉、科克亞鄉、阿熱勒鄉、阿日希鄉、蘭乾鄉、斯也克鄉、托格日尕孜鄉、喀拉克爾鄉、奧依託格拉克鄉、阿羌鄉、英巴格鄉、希吾勒鄉、達里雅布依鄉。縣人民政府駐木尕拉鎮。

鄉鎮 直轄
木尕拉鎮 轄4個社區、17個村委會:吾斯塘巴什社區、艾提喀社區、塔乃依貝希社區、墩巴格社區、巴什喀群村、 阿亞克喀群村 、古再村、阿熱木 喀木 村、木尕庫勒巴什村、卡尕村、 吾斯塘吾其村 、空喀 麻扎村 、 庫開仁村 、 阿勒 村、 安代 庫勒巴什村、木尕拉村、吐格曼闊恰村、英其格艾熱克村、喀日曼村、阿斯廷烏依村、 博斯坦村 。
先拜巴扎鎮 轄11個村委會:阿日什村、塔合達什曼村、 薩依村 、斯開達什曼村、 喬克拉村 、托萬達什曼村、喀拉吐侖村、巴什 薩依巴格村 、喀提亞克村、良種村、托萬薩依巴格村。
加依鄉 轄13個村委會:加依村、卻甫其勒村、尤喀克加依村、喀提昆村、巴什 薩亞 提拉村、沃吐拉加依村、吉日木村、巴什 英阿瓦提村 、阿亞克英阿瓦提村、阿訇艾日克村、阿亞克薩亞提拉村、喀拉吐乾村、庫什塔勒村。
科克亞鄉 轄13個村委會:庫塔孜艾日克村、喀拉都維村、科克亞村、巴什 艾格 來村、庫勒吐克村、英吾斯塘村、色日克奧依村、闊什艾日克村、托萬艾日克村、博斯坦提熱克村、奧吐拉提熱克村、托萬艾格來村、艾格來村 。
阿熱勒鄉 轄10個村委會:喀拉尕其村、也台巴什村、托萬也台巴什村、夏瑪勒巴格村、阿熱勒艾日克村、拉依喀村、阿得讓村、 拜什托格拉克村 、 阿熱勒村 、也台克孜勒村。
蘭乾鄉 轄13個村委會:巴扎爾村、拉依喀村、托格拉克村、 蘇克 村、烏魯克艾日克村、阿爾喀村、英庫勒拜什村、堯勒 阿日希村 、英庫勒巴什村、玉吉米里阿喀村、阿熱村、坎提米里克村、也台吐 努克 村。
阿日希鄉 轄9個村委會: 亞依勒乾村 、 英艾日克村 、 拜什塔什村 、阿日希村、希日開村、阿瓦甫村、也台墩村、科西拉希村、吉格代克其克村。
斯也克鄉 轄14個村委會: 克提 其村、喀提亞克村、科克買提村、阿勒 達西 曼村、 斯也克村 、托萬斯也克村、克尕孜村、 麥蓋提 村、吉日克村、拜什托格拉克村、瓊曲蓋村、央艾合勒村、托格拉吾其村、努爾 庫勒村 。
托格日尕孜鄉 轄11個村委會:喀日巴格村、托格日尕孜村、巴什 庫木巴格村 、博熱克其村、亞喀蘭乾村、恰喀爾村、央塔克庫勒村、烏尊博孜村、吉格代勒克巴格村、亞喀薩熱依村、托萬庫木巴格村。
喀拉克爾鄉 轄13個村委會:博斯坦艾日克村、 阿克吾斯塘村 、央塔克喀什村、喀格勒克阿依熱希村、麥蓋提村、喀格 勒克村 、吐孜庫孜勒克村、巴扎托普村、協依提拉村、 麻扎吾斯塘村 、拜什托格拉克村、宗塔勒村、肖庫勒村。
希吾勒鄉 轄4個村委會:達西庫勒村,庫其喀其巴格村, 英阿瓦提村 ,胡居魯克村
奧依託格拉克鄉 轄12個村委會:蘭乾吾斯塘村、塔吾哈孜村、塔勒克艾日克村、亞買里村、托格拉吾斯塘村、 庫勒艾日克村 、也斯尤勒 滾村 、吐木亞村、阿爾喀吾斯塘村、依格孜都維村、喀拉庫木其村、阿甫塔甫勒克庫勒村。
阿羌鄉 轄10個村委會:阿羌村、普魯村、烏什開 布隆村 、喀什塔什村、庫乃斯村、雄古拉村、吐格曼巴什村、太斯坎勒克村、皮什蓋村、塔爾阿格孜村。
英巴格鄉 轄12個村委會:托什坎塔合塔村、巴什蘭帕吾斯塘村、阿亞克蘭帕村、庫如克依來克村、托克散墩村、艾山玉蘇村、喀瓦艾日克村、 阿提 闊依迪村、艾斯尼提木村、康托喀依村、吉托格拉克村、巴格恰村。
達里雅布依鄉 轄1個村委會:, 達里雅布依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于田縣位於和田地區東部。地理坐標為東經81°9′-82°51′、北緯35°14′-39°29′之間。東臨民豐縣,北鄰塔克拉瑪乾大沙漠與沙雅縣接壤,西與策勒縣相毗鄰,南與西藏自治區改則縣、日土縣相接。縣境南北長約466公里,東西寬30-120公里。面積3.95萬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于田縣地形呈牛腿狀。地勢南高北低,南北高差3500米。自南向北形成高山、戈壁沙漠等地貌單元,並有典型的冰川凍土火山、沙漠等地貌類型。

氣候

于田縣農民晾曬玫瑰花于田縣農民晾曬玫瑰花

于田縣屬暖溫帶內陸乾旱荒漠氣候。南部山區為半溫潤氣候區;中部平原為暖溫乾旱氣候區;北部荒漠為極端乾旱沙漠氣候區。氣候主要特點是:四季分明、晝夜溫差大,熱量資源豐富,光照充足,降水稀少,蒸發量大,春夏多風沙和浮塵等災害天氣。多年平均氣溫為11.6ºC,多年平均降水量47.7mm,蒸發量是2432.1mm,北部沙漠地帶降水量僅為12毫米,多年平均相對溫度42%,大於10ºC積溫4208.1ºC,年日照總數為2769.5小時,日照率為62%,平原區年總輻射量為143卡/平方厘米,是輻射高值區,大部分灌區多年平均無霜期為213天。平原綠洲年平均風速1.8米/秒,風速以春季最大,平均2.2米/秒,秋冬季最小,平均為1.4米/秒,春季盛行東北風。

經濟概況

1995年以來,縣委、縣人民政府認真貫徹落實國家、自治區、地區三級扶貧工作會議精神,在各級黨政和區、地對口扶貧單位的大力支持和幫助下,務求“真扶貧、扶真貧”,把扶貧攻堅列為全縣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經過幾年的扶貧攻堅,全縣扶貧開發工作取得較好成績,貧困狀況得以改善,2002年全縣國民生產總值40460萬元,其中第一產業總收入24396萬元,第二產業總收入達4545萬元,第三產業總收入11519萬元,財政收入達1102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838.93元,全縣糧食總產141702噸,牲畜年末存欄72.82萬頭(只)。全縣貧困狀況得以有效緩解,貧困戶生產、生活條件得以明顯改善,自我發展能力有所增強。在對口扶貧單位的支持幫助下,全縣建設了一批旨在增強脫貧致富後勁的基礎設施和科技扶貧項目,為縣扶貧攻堅取得最後勝利奠定了基礎。

農業

于田是以農業為主的中等小縣,屬獨立水系的灌溉農業縣,自然條件較為優越。據有關資料記載,早在公元前三、四世紀就進入定居的農業社會,開發大片綠洲,成為古扜彌國繁榮的腹心地帶。漢唐時期,于田境內“土宜五穀並桑麻”、“果瓜蔬菜與中國等”曾興修水利,使用鐵器,用牛耕作,有了較為發達的農業。宋元時代由於宗教之爭,地域之爭,屢遭戰亂,農田荒蕪 ,“民避居山間”。明清時代,農業生產力漸趨穩定,農業發展迅速。到了民國時期,馬虎山、阿古柏作亂,加上溫疫,死亡人數急劇上萬,農業生產又一次遭到嚴重破壞,直到十九世紀三、四十年代,始得恢復和發展。

旅遊

于田縣旅遊資源十分豐富,稱為“世界沙漠旅遊景觀之最”的達里雅博依鄉,就是這塊古老綠洲伸入瀚海腹地的迷人亮點,不僅可以領略“死亡之海”的壯美與神奇,也可觀賞到蔚然壯觀的江南水鄉美景。雄偉連綿的喀喇崑崙山脈,終年積雪晶瑩剔透,明媚秀麗的高山湖泊——烏魯克湖,如鏡似珠。幾十處亞洲最年輕的火山遺址,讓您感受大自然的變遷。古老的喀孜拉克遺址(媲摩城)、喀拉墩遺址;漢城古“絲綢之路”和唐玄奘西域取經的眾多古城重鎮遺址,成為人們探幽訪古的好去處。漫步于田老城,穿梭於幽深小巷,那最古老的鐵匠鋪、獨特民居建築,讓人讚嘆工匠們的精巧用心。高原村寨、長壽村探奇、大漠聖泉、神母灘、沙漠村莊、龍湖風景,常使人流連忘返。這裡還居住著熱情好客、能歌善舞的維吾爾族人民,古老淳樸的民風,別具風格的生活方式,形成了亟待開發的旅遊資源。

規模

于田縣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南部,塔克拉瑪乾沙漠南緣,距首府烏魯木齊1300公里,距和田市180公里,全縣總面積4.032萬平方公里,轄13個鄉、2個鎮、3場、1個老城區辦事處,175個行政村。是一個以農為主、農牧結合的農業縣,全縣耕地面積38萬畝,人均耕地1.73畝,總人口21萬人,其中維吾爾族20萬人,占總人口的98.3%,漢族人口3562人,占1.68%,其他還有回族、哈薩克族、柯爾克孜族、滿族等民族。農業人口18.4萬餘人,是一個以維吾爾族為主的少數民族聚居區。

自然資源

于田縣位於崑崙山中部北麓,東臨民豐縣,南與西藏自治區改則縣、日吐縣相連,西與策勒縣相鄰,北與沙雅縣接壤,南北長約466公里,東西寬30—120公里,地形呈牛腿狀。全縣屬暖溫帶內陸乾旱荒漠氣候,南部山區冷涼,半溫潤氣候區,中部平原暖溫乾旱氣候區和北部暖溫極端乾旱沙漠氣候區。本縣氣候的主要特點是,多年平均降水量47.7mm,蒸發量是2432.1mm,多年平均相對溫度42%,大於10.C積溫4208.1。C,年日照總數為2769.5小時,日照率為62%,平原區年總輻射量為143卡/cm2。

全縣境內發源於山區的大小河流共11條,其中可利用河流5條,多年平均年總徑流量8.554億m3,泉水是由河水和灌溉滲漏的水形成的,總計有11條年徑流量2.7887億m3,地下水儲存量為3186.84億m3,地下水綜合補給量6.7294億m3,山前礫石帶以下綠色平原區的地下水可利用開採量為2.28億m3。耕地面積和荒地資源,現有耕地404924畝(包括于田監獄),荒地269.72萬畝,其中優質可墾荒地87萬畝,宜林地51.5萬畝,宜牧地131.2萬畝。全縣境內共有天然荒漠草場680.06萬畝,其中可利用的面積659.4萬畝,全縣草場和人工草場理論載畜量180.4萬頭(只)。

全縣森林資源是荒漠天然林,主要包括胡楊和紅柳,總面積112.41萬畝,天然胡楊林主要分布在克里雅河下游沿岸及乾三角洲,紅柳灌木林主要分布在沖積平原西北部和沿河低階地上。人工林保存面積17.29萬畝,約占耕地、園地和居民點面積的30%。

水域面積69540畝,其中宜養面積8770畝,利用養殖面積2600畝,主要養殖魚類品種有:細磷魚白魚扁唇魚。引進品種有:團頭魴等,白魚和細鱗魚是當地優良品種。水能源按國家普查結果,水能理論蘊藏量為10.5萬kw,可開發利用量5.28萬kw,年可發電量34214萬度,主要蘊藏在克里雅河上中游。

礦產資源全縣境內具有多種成礦的地質條件,由於勘測力度不夠,礦產資源尚未查清,現已發現的有20多處產地,其中有:阿勒瑪斯玉石礦,產白玉和青白玉,計儲量200餘噸;拉依喀、阿羌和雨蓋提等三種磁鐵礦;普魯煤礦屬瘦煤2號,計儲量36.6萬噸,阿羌石膏礦;英巴格七個鹽湖。

于田縣的農作物主要以種植小麥、玉米、水稻、棉花為主,園藝業以葡萄、石榴、杏子為主,養殖業以牛羊飼養為主,作為商品的農產品種類很多,不僅有棉花、葡萄乾、杏乾、毛皮,還有甘草、大芸、小茴香等名貴中藥材,以及面積可觀的蘆葦資源。隨著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科技的進步,只要有了人才和資金,以農副產品種植和加工為主的大農業以及以玉石為主的礦產資源將為于田縣的經濟發展帶來更為廣闊的前景。

于田縣旅遊資源十分豐富,稱為“世界沙漠旅遊景觀之最”的達里雅博依,就是這塊古老綠洲伸入瀚海腹地的迷人景點,古老的喀拉墩遺址,漢唐古“絲綢之路”和唐玄奘西域取經的眾多古城重鎮遺址,成為人們探幽訪古的去處。另外,別具一格的亞洲最年輕的火山、高原村寨、大漠聖泉、神母潭、沙漠村莊(道德之鄉)、龍湖風景會讓您深深感到“不到和田,不知新疆古老神奇;不到于田,不算到和田”。同時這裡還居住著熱情好客、能歌善舞的維吾爾族人民。

人口民族

截至2011年,于田縣總人口為22.48萬人,其中農業人口為20.18萬人。有維、漢、回、哈、柯、滿等民族,其中維吾爾族22.13萬人,占總人口的98.3%,漢族人口3562人,占總人口的1.68%。

經濟

綜述

十一·五期間(2006-2010年),于田縣地區生產總值累計達44.15億元,是十五期間(2001-2005年)的1.87倍,年均增長9.37。三次產業結構比由2005年的56.2:10.97:32.83轉變為2010年的40.86:10.01:49.13。

第一產業

于田縣維吾爾族婦女于田縣維吾爾族婦女

2010年,于田縣實現農林牧漁,實現農林牧漁業增加值45978萬元。糧食產量達到14.82萬噸,以核桃紅棗、葡萄、杏為主的林果面積達到28萬畝;人工種植紅柳達到8.9萬畝,接種紅柳大芸8.6萬畝,以玫瑰花、架子南瓜為主的特色經濟作物面積達到5.1萬畝,畝均收入1830元。實現農業年產值達6041萬元,畝均純收入6282元。牲畜年末存欄達87.84萬頭(只),出欄70.35萬頭(只)。

第二產業

2010年,于田縣規模以下工業企業(無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工業總產值3092萬元;規模以下工業增加值1286萬元。建築業實現增加值9973萬元。具有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築企業實現總產值11740.1萬元。房屋建築施工面積達到109610平方米。

第三產業

于田縣文化活動于田縣文化活動

2010年,于田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16200.6萬元。完成接待旅遊人數4.52萬人次,其中入境遊客82人次,完成旅遊直接收入444萬元。完成郵電業務總量462.27萬元。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147347萬元,其中: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餘額56060萬元;年末金融機構各項貸款餘額35605萬元。

社會事業

教育

至2010年底,于田縣有各級各類學校總數134所,學生總數為46223人。其中:高級中學1所,在校學生數1556名;職業高中1所,在校學生數2462名;國中13所,國小81所,九年一貫制學校8所,國中階段在校學生數14329人,國小在校學生數20888人。幼稚園30所,學前幼兒6988人。

文化

至2010年底,于田縣有文藝表演團體1個,圖書館、文化站18個,體育場館數1個,劇場、影劇院數1個。圖書館圖書總藏量8萬餘冊;博物館1個,藏品500件;于田縣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數量34個。

衛生

農牧民運動會農牧民運動會

至2010年底,于田縣有衛生機構有31所,其中縣醫院1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所,衛生監督所1所,婦幼保健站1所,維吾爾醫院1所,鄉鎮衛生院16所,企事業單位診所2個,營利性醫療機構8所。另外村級衛生室有173個。有衛生工作人員1068人,其中正式在編718人,衛生技術人員數548人。醫院、衛生院總床位數907張,其中縣級醫療機構380個,鄉鎮衛生院527所。

交通

截止2010年底,于田縣境內公路總里程達3070公里,其中1232.5公里等級公路(瀝青路面為841.881公路,砂礫路面為390619公里),自然路面660公里,1177.5公里等外路。

歷史文化

歷史記載

其意據《新疆圖志》記載:“克里雅者回語來而未定之辭”。民間有“一片開闊地”、“飄移不定”、“河崖”、“古老的地”“快來吧”等不同的解釋。其語源是來自突厥語、古伊朗語還是波斯語,尚有不同的看法。也有史料記載,于田地名的來歷是古和田部落和姓氏名稱(即尉遲)的演化譯音,其民族地名因克里雅河而得名。境內一馬平川,擁有廣袤的山地草場、肥美的牛羊、高原村寨、大漠落日和牧歌唱晚的塞外風光,是古“絲綢之路”南道重鎮。盛產白玉,歷史悠久,馳名中外,喀什塔什塔格(玉石山之意)在縣城之南,山上有世界著名的阿拉瑪斯等五個玉石礦點,自古素有“白玉之鄉”的美譽。

于田遺址

于田縣于田縣

根據考古發現,這裡有三處石器時代人類活動遺址:

[巴什康蘇拉克細石器遺址] 這處遺址北距于田縣城約77公里,南距普魯要約10公里。位於克里雅河南岸第三台地上。

[阿什庫勒石器點遺址]阿什庫勒石器遺址點在海拔4,500米以上的構造盆地北端,屬高原寒漠地區。北距縣城的直線距離為115公里,地理坐標則為東經81°28′,北緯35°49′。這裡的主要有藏羚羊、野氂牛等野生動物。

[小普魯石器遺址]小普魯石器遺址在山前克里雅河上游地區,屬於河谷階地。北距縣城的直線距離為72公里,普魯村東北6公里,地理坐標為東經81°31′52″,北緯36°13′23″,海拔高度2,320米。

歷史淵源

于田縣西漢時即見於史冊,當時稱扜彌國。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西漢王朝建立了西域都護府,任命鄭吉為都護,治所在烏壘城。扜彌屬西域都護所領三十六國之一。從此,西域統一於漢朝的版圖,成為我們偉大祖國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到了東漢時期,扜彌國開始衰落,而于闐國卻逐漸強大,到了三國時,扜彌國被于闐國吞併,從此退出歷史舞台。于闐與哈拉汗王朝毗鄰,哈拉汗王朝信奉伊斯蘭教後,常侵襲于闐,經過數十年的戰爭,於1001年(宋鹹平四年)哈拉汗王朝攻占于闐國,於是于闐成了哈拉汗王朝的一部分,也逐漸信奉伊斯蘭教,于田人也由佛教摩尼教改奉伊斯蘭教。

從13世紀下半葉至17世紀,和田、于田一帶又歸屬蒙古察合台系所統治。17世紀中葉時察合台系在南疆各地各自為政,勢力已微弱,實際淪為和卓操縱下的傀儡,時常受到北面準噶爾人的掠劫和騷擾。

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清朝平定了準噶爾部,統一了新疆。當時和田地區下屬六城,即額里齊、哈喇哈什、玉隴哈什、克勒底雅、齊爾拉、塔克。其中克勒底雅當系克里雅的同音異譯,即今于田縣城。

清統一新疆後,對南疆的社會制度幾乎沒有什麼改變。只是禁止漢族人民去南疆與維吾爾族雜居,即使有漢族商人前去貿易,也只準住在漢城附近。由於人民處於殘酷的壓迫和剝削,全疆各地農民不斷掀起了反封建熱潮。1864年,一些封建領主篡奪了權力,形成了各地封建割據的政權。清光緒八年,即公元1882年始置於闐縣,開始建縣時縣址在哈拉哈什城(今墨玉),1885年將于闐縣址遷移到克里雅。

從1912—1949年38年裡,于田縣處於不斷地變遷中。清朝始置於田縣時,縣境介於古鄯善、于闐兩國之間,包括有現在的于田、且未、民豐、策勒四縣之地。從1913年開始,從於田縣析置三縣。1913年,從於田縣東部析置且未縣,1929年從於田縣境西部分置策勒縣,1944年,從於田縣境東部分置民豐縣。

1949年9月26日,新疆和平解放,1950年元月中國人民解放軍進駐于田縣城,4月經中共和田地委批准,成立了中國共產黨于田縣工作委員會,同時成立了于田縣人民政府,建立了7個區公所、26個鄉,1952年底調整為8個區公所、30個鄉。

一區區公所:1950年4月成立,管理木尕拉,即現在的木尕拉鎮。

二區區公所:1950年4月成立,管轄哈群,即現在的加依鄉。

三區區公所:1950年4月成立,管轄地系現在的科克亞鄉、阿熱勒鄉、阿日希鄉。

四區區公所:1950年4月成立,管轄地系現在的蘭乾鄉、普魯村。

五區區公所:1950年4月成立,管轄地是先拜巴扎鎮、斯也克鄉、托格日尕孜鄉。

六區區公所:1950年4月成立,管轄地是如今的喀爾克鄉。

七區區公所:1950年4月成立,管轄地是現在的奧依託格拉克鄉。

八區區公所:1950年2月成立,系現在的阿羌鄉。

達里雅博依鄉:1989年12月,經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成立,轄5個村委會。

于田縣縣名當時為“于闐縣”,後為減化漢字地名的書寫,再根據于田產玉改名為“玉田縣”,但因與河北省玉田縣相重,所以國務院決定將“于闐縣”改名為現在的“于田縣”。

歷史沿革

于田縣于田縣

歷史古老,西漢時期是西域三十六國之一的扜彌國,是絲綢之路南道入口和佛教初傳之地,也是兵力最盛的綠洲古國,東漢時已經衰落,後來被于闐國所並,其後它的歷史一直是個謎。世界上許多歷史考古學家對它的研究,學術界有不同的看法,終因沒有實物證據,難以令人信服。1884年清朝末年建立縣治,保留于闐國名而稱于闐縣,1959年10月因簡化漢字,經國務院批准改為于田縣,維吾爾語稱謂克里雅,由克里雅河名而來,即飄移不定之意。目前,克里雅河兩岸直至沙漠腹地分散眾多古代遺址,一萬多年前的古代人類活動痕跡仍然保留至今,如考古學家斯坦因挖掘過的喀垃墩、丹丹烏依勒克等遺址。改革開放後瑞典、美國、英國、日本等國外旅遊團體紛紛擁進沙漠腹地觀光二千年前古代人類活動環境。1995年以來,縣委、縣人民政府認真貫徹落實國家、自治區、地區三級扶貧工作會議精神,在各級黨政和區、地對口扶貧單位的大力支持和幫助下,務求“真扶貧、扶真貧”,把扶貧攻堅列為全縣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經過幾年的扶貧攻堅,全縣扶貧開發工作取得較好成績,貧困狀況得以改善,2002年全縣國民生產總值40460萬元,其中第一產業總收入24396萬元,第二產業總收入達4545萬元,第三產業總收入11519萬元,財政收入達1102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838.93元,全縣糧食總產141702噸,牲畜年末存欄72.82萬頭(只)。全縣貧困狀況得以有效緩解,貧困戶生產、生活條件得以明顯改善,自我發展能力有所增強。在對口扶貧單位的支持幫助下,全縣建設了一批旨在增強脫貧致富後勁的基礎設施和科技扶貧項目,為縣扶貧攻堅取得最後勝利奠定了基礎。

風景名勝

于田縣人民公園于田縣人民公園

于田縣風景名勝主要有古老的喀孜拉克遺址(媲摩城)、喀拉墩遺址、火山遺址、阿什庫勒冰磧湖古代冰川遺址;高原村寨、長壽村探奇、大漠聖泉、聖母灘、沙漠村莊、龍湖風景和被譽為"世界沙漠旅遊景觀之最"的達里雅博依等旅遊景點。

西崑侖山

簡介

于田縣南枕“萬山之祖”的西崑侖山,由南部山區、中部平原、北部沙漠區三大部分組成,南部山區海拔高度平均在4000米以上。在寬廣的山體中,有沿著山脊排成梳閒談的現代冰川,冰川下往隱含涓涓細流,淙淙作響,令人賞心悅目。冰川積雪終年不化,晶瑩剔造,蔚為壯觀。保留著大量古代冰川遺蹟,阿什庫勒冰磧湖就是古代冰川遺址。

規模

崑崙山一直受中華民族的崇敬,認為它是“地之中心”,也是最早華夏人類始祖伏羲女媧的居住地。崑崙山一帶居住的人們,流傳著很多神話。如夸父追日,共工觸不周山,黃帝食玉投玉;鮁除蚩尤,西王母與三青鳥,嫦娥盜靈藥,黃帝娶嫘祖等被人們津津樂道的故事。傳說在山上有壯麗的宮殿、精美的園囿和奇花異草,用崑崙神奇草木、疏圃池水和清洌神泉,可以製成長生不老藥。

活火山

在崑崙山中坐落著最年輕的活火山,中國史書上曾記載:“南望崑崙,其火熊熊”。有歷史記載的有五次,最後一次是在1951年5月27日上午9時50分,一聲巨響,火山灰從山頂呈柱狀噴發而出。崑崙山中幾十座火山遺址星羅棋布,高的300餘米、矮的10餘米,周圍布有大小不一樣的渾圓多孔的火山岩。登火山會充分領略大自然的神奇造化。

民俗風情

于田維吾爾人民勤勞勇敢,熱情好客。凡有來客,不管認識不認識,只要走進家門,都會受到主人的熱情招待,拿出家裡最好的東西給客人吃,待人接物非常講究禮貌。在路上遇到尊長和朋友,都要把右手放在胸前行禮,上身向前傾,然後伸出雙手,握手問好,相互“撒拉木里空”(你好),然後再問對方父母子女平安。婦女見面後,相互擁抱,右臉面要相互貼一下,並說:“撒拉木”。晚輩相遇時,晚輩先施禮。于田維吾爾族人民對老人非常尊重,對孩子也很愛護。維吾爾族人還有個親昵的稱呼:“阿大西”(好朋友),這種稱呼只限於同性之間(男子不能用此稱呼女性)。維族吾爾族人禁忌:1、在飲食上,禁食豬、狗、驢、騾肉和猛獸猛禽的肉,忌食未經宰殺而自死的動物肉,也禁食所有動物的血。這些禁忌來源於伊斯蘭教,現已演變為生活習俗。2、還忌踐踏糧食、鹼鹽及各種食物,勸人珍惜糧食和勞動成果,不能向火和鹼鹽吐唾沫。3、當地維吾爾族人待客和做客都很講究。在招待客人時,先鋪用布做的餐布,忌踩或從餐布上跨過去。客人不可隨便撥弄盤中食物,不能嗅食物,不能隨便到鍋灶前去,不能隨便揭看鍋盆等炊具,儘可能不剩食物於碗中,不能將飯粒落地,萬一掉到地上,要揀起來放在餐布上。要把碗中的飯吃乾淨。吃饢時,將饢掰成小塊吃,不能將整個饢拿在手上吃。吃完飯後不能敲碗碟。做客時,如果有事要離開,不能從人前走過,必須繞到人後走。吃完飯祈禱時,禁止東張西望,嘻笑和起身走動。客人不能隨便翻動主人的東西,不能在主人的房子裡來回走動。飯前飯後要洗手,洗完後不能亂甩手上的水,必須用毛巾擦乾。做客時,應聽從主人的安排,如實在不想吃的東西,也要嘗一口,以示尊敬,不能完全拒絕。主人給客人倒茶時,客人應雙手捧起碗,不能為了表示客氣接過茶壺自己倒。4、和人交談時,最忌諱吐痰、鼻涕、挖鼻孔、掏耳朵、剪指甲、撓癢等,否則被人認為失禮;在屋內炕上坐下時,不能雙腿伸直、腳底朝人或背對他人。不能坐在裝有食物的箱子、麻袋、裝有鹽的袋子和做飯用具上。5、在服飾方面,禁止穿袒胸露背的衣服及過於短的衣服,忌穿背心短褲在室外活動和做客。不能朝太陽、月亮大小便,往水裡撒尿。6、維吾爾族對墓地(麻扎)很尊重。路經麻扎時,不能騎馬、驢、騾;不許牲畜在墓地內亂跑;不許從墓地上取土,更不許從墓地取土做肥料、建廁所;禁止在墓地、清真寺及大小渠邊大小便、吐痰、擤鼻涕。7、以前,忌諱別人當面讚美自己的孩子,尤其不能用“胖”、“漂亮”等之類的語句;不論是親戚還是朋友,忌諱一進屋就去抱主人家的孩子,尤其忌諱遠道而來的客人去抱,認為這樣會使小孩受驚生病;

地震資訊

據新疆地震局台網測定,2012年8月12日18時47分(台北時間),在新疆于田縣發生6.2級地震,震源深度35km,震中區海拔高度在5000m以上,震中距于田縣130km、距民豐縣131km、距策勒縣196km、距和田市268km,于田縣、民豐縣、策勒縣等地有感。

人民網北京2014年2月12日電 據中國地震台網正式測定,2月12日17時19分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田地區于田縣(北緯36.1度,東經82.5度)發生7.3級地震,震源深度12千米。

另據新疆地震局官方微博訊息,新疆地震局啟動地震應急預案,據和田地震台報告,當地震感強烈。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概況全自治區轄:2個地級市、7個地區、5個自治州;11個市轄區、19個縣級市、62個縣、6個自治縣。
烏魯木齊市天山區 |沙依巴克區 | 新市區 |水磨溝區 |頭屯河區 | 達坂城區 | 米東區 | 烏魯木齊縣
克拉瑪依市克拉瑪依區 | 獨山子區 | 白鹼灘區 | 烏爾禾區
吐魯番地區吐魯番市| 鄯善縣| 託克遜縣
哈密地區哈密市| 伊吾縣 | 巴里坤哈薩克自治縣
和田地區和田市 | 和田縣 | 墨玉縣 | 皮山縣 | 洛浦縣 | 策勒縣 | 于田縣 | 民豐縣
阿克蘇地區阿克蘇市 | 溫宿縣 | 庫車縣 | 沙雅縣 | 新和縣 | 拜城縣 | 烏什縣 | 阿瓦提縣 | 柯坪縣
喀什地區喀什市 | 疏附縣 | 疏勒縣 | 英吉沙縣 | 澤普 | 莎車 | 葉城 | 麥蓋提 | 岳普湖 | 伽師 | 巴楚 | 塔什庫爾乾塔吉克自治縣
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阿圖什市| 阿克陶縣 | 阿合奇縣| 烏恰縣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庫爾勒市 | 輪台縣 | 尉犁縣 | 若羌縣 | 且末縣 | 焉耆回族自治縣 | 和靜縣 | 和碩縣 | 博湖縣
昌吉回族自治州昌吉市 | 阜康市 | 呼圖壁縣 | 瑪納斯縣 | 奇台縣 | 吉木薩爾縣 | 木壘哈薩克自治縣
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博樂市| 精河 | 溫泉縣
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州直轄) | 伊寧市 | 奎屯市 | 伊寧縣 | 霍城縣 | 鞏留縣 | 新源縣 | 昭蘇縣 | 特克斯縣 | 尼勒克縣 | 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
塔城地區塔城市 | 烏蘇市 | 額敏縣 | 沙灣縣 | 託里縣 | 裕民縣 | 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
阿勒泰地區阿勒泰市 | 布爾津縣 | 富蘊縣 | 福海縣 | 哈巴河縣 | 青河縣 | 吉木乃縣
直轄行政單位石河子市 | 阿拉爾市 | 圖木舒克市 | 五家渠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