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寧縣

伊寧縣

伊寧縣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西部,天山西段,伊犁河谷中部。東臨尼勒克、精河縣,南隔伊犁河與察布查爾、鞏留縣隔河相望,西接伊寧市、霍城縣,北靠庫色木契克河與博樂、精河兩縣交界。縣城吉里於孜鎮距烏魯木齊市公路里程730千米。全縣東西最長116千米,南北寬95千米,總面積4486.05平方千米,總人口405051人(2003年)。有維吾爾、漢、回、哈薩克等28個民族。地勢北高南低,由東北向西南傾斜。有喀什河、博爾博松河、布力開河、吉爾格朗河等河流。屬溫帶大陸性半乾旱氣候,冬春溫暖濕潤,夏秋乾燥較熱,晝夜溫差明顯,年均氣溫8.4攝氏度。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伊寧縣伊寧縣
新石器時代末期,境內北部丘陵前緣一帶已有人類生息。

春秋、戰國、秦時,伊寧縣境內屬塞地。

漢宣帝神爵二年(公元前60),伊寧縣納入版圖。

西漢迄晉為烏孫,南北朝時期為悅般,隋末唐初隸屬西突厥。

唐高宗顯慶二年(657年),唐滅西突厥,其地設嗢鹿州都督府,隸屬安西都護府(公元702年改隸新設的北庭都護府)。

五代十國時為九姓烏護屬地。

北宋屬喀喇汗王朝西回鶻國。

南宋、金時期為西遼屬地。

元太祖十四年(1226年),成吉思汗分封諸子,其地歸屬封授給次子所建的察合台汗國。

明永樂十六年(1418年),察合台汗後裔歪思弒兄自立,率部西遷伊犁河谷,改國號“別失八里”為“亦力把里”。明末清初,準噶爾部崛起,稱雄天山南北,在伊犁河北岸建固勒扎都岡,都岡建築金碧輝煌,俗稱“金頂寺”,成為準噶爾封建貴族會盟之地。

乾隆二十年(1755年),清政府平定準噶爾叛亂後,於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在伊犁設立“總統伊犁等處將軍”,管理新疆天山南北以及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廣大地區,築“伊犁九城”,其中在固勒扎築寧遠城,並陸續從南疆烏什、葉爾羌、和田、哈密、吐魯番等地增調維吾爾人來伊犁分撥屯種,史稱“回屯”。

同治四年(1865年),伊犁爆發反清起義,九城失陷,同治五年(1866年)在寧遠城建立“伊犁塔蘭奇蘇丹國”地方割據政權。

同治十年(1871年年)七月一日,沙俄乘伊犁內亂邊防疏守之機,入侵占領伊犁。

光緒七年(1881年),清政府從沙俄手中收回了殘破的伊犁,伊犁回歸祖國。

光緒十年(1884年),新疆建省,在寧遠城設伊塔兵備道,並設同知衙門與伊塔道共同治理伊犁。

光緒十四年(1888年)設寧遠縣,隸屬伊塔道伊犁府,管轄伊犁府除綏定縣以外的廣大地區。

民國三年(1914年),寧遠因與湖南、陝西、遼寧、甘肅等省寧遠縣犯重,更名為伊寧縣。

民國六年(1917年),伊犁道分設伊犁、塔城兩道,後伊犁道改為行政區,伊寧縣隸屬之。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以喀什河為界析置鞏留縣,伊寧縣轄5個行政區。

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伊犁、塔城、阿勒泰爆發三區革命。

1949年9月25、26日,新疆和平解放。12月中旬,中國人民解放軍進駐伊寧縣城。1950年6月,伊寧縣人民政府宣告成立,隸屬伊犁專員公署。

1951年,伊寧縣伊犁河南坎區6個鄉劃歸寧西縣。

1952年5月23日,政務院批准設立伊寧市,縣城5個區析置劃歸伊寧市,時縣轄9個區。

1953年,伊寧縣六區七鄉(庫色木契克鄉)劃歸博樂縣、八區三鄉(瑪勒巴扎)劃歸伊寧市。

1955年3月,伊犁專署建制撤銷後,伊寧縣與伊犁地區其餘7縣1市成為伊犁哈薩克自治州直屬縣(市)。

1957年,伊寧縣城遷駐吉里於孜。1958年人民公社化時,各區改設為紅旗、勝利、紅星、團結、天山、十月、火箭、新路、燈塔(年底撤銷)、五一共10個公社,到1962年又先後成立第一、第二、第三公私合營牧場。

1966年1月,麻扎鄉(原尼勒克縣東風公社4個大隊)由尼勒克縣劃歸伊寧縣。

1975年,紅旗(巴彥岱)公社、反修(界梁子)牧場劃歸伊寧市。同年恢復伊犁地區行政公署,伊寧縣歸其領導。

1978年,各公社改以駐地命名。1979年伊犁地區建制再度撤銷,伊寧縣復為伊犁州直屬縣。1980年9月,十月公社析置成立薩木於孜公社。1981年12月,“文化大革命”時期成立的伊寧縣革委會被撤銷,恢復成立縣人民政府。

1985年1月,伊犁地區行政公署建制再次恢復,伊寧縣隸屬之。

2001年伊犁地區行政公署建制第3次被撤銷,伊寧縣再度成為伊犁州直屬縣。

2004年9月,潘津、達達木圖兩鄉又劃歸伊寧市。

2014年10月21日,自治區政府(新政函[2014]187號)同意撤銷英塔木鄉,設立英塔木鎮。調整後,全縣轄3個鎮、15個鄉(其中1個民族鄉):吉里於孜鎮、墩麻扎鎮、英塔木鎮、胡地亞於孜鄉、吐魯番於孜鄉、喀拉亞尕奇鄉、愉群翁回族鄉、阿熱吾斯塘鄉、巴依託海鄉、維吾爾玉其溫鄉、薩木於孜鄉、喀什鄉麻扎鄉溫亞爾鄉、阿烏利亞鄉、曲魯海鄉、武功鄉、薩地克於孜鄉。

地理位置

伊寧縣  伊寧縣

伊寧縣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西部,天山西段,伊犁河谷中部。東臨尼勒克精河縣,南隔伊犁河察布查爾鞏留縣隔河相望,西接伊寧市霍城縣,北靠庫色木契克河博樂精河兩縣交界。

伊寧縣城吉里於孜西距伊犁州首府伊寧市18公里,距霍爾果斯口岸90公里。國道218線和省道220線橫穿轄區全境,縣鄉道路四通八達,交通十分方便。全縣東西最長116千米,南北寬95千米,總面積4486.05平方千米。

總人口405051人(2003年)。有維吾爾、漢、回、哈薩克等28個民族。

地勢北高南低,由東北向西南傾斜。

有喀什河、博爾博松河、布力開河、吉爾格朗河等河流。

屬溫帶大陸性半乾旱氣候,冬春溫暖濕潤,夏秋乾燥較熱,晝夜溫差明顯,年均氣溫8.4攝氏度。

縣轄18個鄉、2個鎮、5個地方國營農牧場。

郵編:835100 代碼:654021 區號:0999 拼音:Yining Xian

行政區劃

伊寧縣  伊寧縣

伊寧縣轄2個鎮、16個鄉(包括1個民族鄉):吉里於孜鎮墩麻扎鎮胡地亞於孜鄉吐魯番於孜鄉喀拉亞尕奇鄉愉群翁回族鄉、阿熱吾斯塘鄉、英塔木鄉巴依託海鄉維吾爾玉其溫鄉薩木於孜鄉喀什鄉麻扎鄉、溫亞爾鄉、阿烏利亞鄉曲魯海鄉武功鄉薩地克於孜鄉。縣境內有:青年農場、多浪農場、兵團農四師七十團農四師拜什墩農場。縣人民政府駐吉里於孜鎮。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截止2011年,伊寧縣轄元面積6152.55平方千米,其中新疆建設兵團農四師團場占地為59.45平方千米。境內山區占總面積的64.15%,丘陵占總面積的11.9%,平原占總面積的23.95%。有耕地9.27萬公頃、草場32.79萬公頃,其中天然草場28.43萬公頃。

植物資源

截止2011年,伊寧縣森林總面積7.49萬公頃,其中山區森林4.25萬公頃、河谷次生林0.92萬公頃、平原人工林面積2.32萬公頃(防護林0.78萬公頃、用材林0.48萬公頃,經濟林1.06萬公頃),全縣森林覆蓋率10.8%。自治區級自然保護區1個(新疆伊犁小葉白蠟自然保護區),面積910.21公頃。伊寧縣境內共有藥用植物521種(計101科326屬),常見的藥用植物有當歸、黃芪、大黃、木賊、麻黃、蒲公英、伊犁貝母、車前草、秦皮、新疆阿魏等。

礦產資源

截止2011年,伊寧縣已探明有煤、金、銀、銅、鐵、高嶺石花崗岩、重晶石等27種珍稀礦藏,40餘個礦點。煤炭儲量50億噸,黃金儲量250噸,可采60噸。

動物資源

截止2011年,伊寧縣牲畜種類主要有綿羊、馬、牛、山羊、駱駝、豬、驢等,家禽主要有雞、鴨、鵝等。

水資源

截止2011年,伊寧縣地表水徑流量43.46億立方米,地下水補給總量9.08億立方米,可開採量5.73億立方米,地下水開採量為0.03億立方米。

水文氣候

伊寧縣屬溫帶半荒漠化氣候,冬春溫暖濕潤,夏秋乾燥較熱,晝夜溫差明顯,給人以生活舒適之感。轄區水資源特別豐富,縱橫交錯的較大河流有近20條,尤以喀什河極富農桑之便。發源於尼勒克縣的喀什河是伊犁河谷最重要的水利命脈,從200多年前壓壩堵水到上世紀60年代建成渠首樞紐工程,喀什河灌區受益面積已達120萬畝,覆蓋了伊寧縣、伊寧市、霍城縣及農四師3個團場,其中伊寧縣就有89.6萬畝。喀什河水能蘊藏量多達706萬千瓦,約占全疆水能總量的21%,全流域規劃建設的18座梯級電站中的首座托海電廠,4台機組已於1991年6月全部投入運行。它的建成,為伊寧縣、乃至伊犁大河谷的經濟發展創造了可靠前提。

人口民族

人口
截止2011年,伊寧縣為426834人,其中男性218342人,女性208492人,人口出生率為20.06‰、人口自然增長率為17.06‰。
民族
截止2011年,伊寧縣境內共有32個民族,主要有維吾爾族、哈薩克族、漢族、回族柯爾克孜族蒙古族、俄羅斯族、塔吉克族、烏孜別克族、錫伯族、塔塔爾族、達斡爾族、東鄉族、滿族、撒拉族等民族。

交通運輸

截止2011年,伊寧縣有218國道和220省道橫穿轄區全境。伊寧縣有三級客運站2個,四級客運站4個,客運班線42條(鄉鎮場至伊寧市26條、縣鄉11條、鄉至鄉3條、縣至縣1條、縣至烏市1條)。

政治體制

縣委書記:楊新平
縣委副書記、縣長:阿地力·買買提
縣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王輝
縣委副書記、紀委書記:劉志剛
縣委副書記、前方工作組組長:張華
縣委常委、統戰部部長:排孜熱合曼·阿不都熱合曼
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李華
縣委常委:加爾太·木哈西
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張偉華
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阿斯燕·阿尤甫拜克
縣委常委:郭峰

經濟概況

社會經濟

伊寧縣012年國民生產總值53.36億元,第一產業21.18億元,第二產業16.99億元,第三產業15.18億元。工農業總產值73.52億元,其中:農業總產值35.18億元,工業總產值38.34億元。地方財政收入5.8億元。耕地面積108.12萬畝,糧食總產量704733噸,油料總產量9919噸,肉類產量39527噸。人均國民生產總值12540元,人均農林牧漁業產值10474元,人均工業產值8978元,人均耕地面積3.06畝。2012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270元,農牧民人均純收入9074元。

農業資源

伊寧縣緊緊圍繞農業增產、農民增收、農村發展的目標,堅持科學發展觀,以調整種植業結構為重點,以農業項目建設為主線,全面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大力扶持產業化龍頭企業,確保縣域農業經濟快速、持續、健康發展。

伊寧縣小麥、玉米、甜菜、油料排伊犁州第一位,已是國家及自治區重要的糧、油、糖生產基地,2006年正播面積90.52萬畝,全縣糧食作物面積66.8萬畝,其中:小麥20萬畝,玉米播種面積38.91萬畝,大豆播種面積7.9萬畝。經濟作物面積23.72萬畝,其中:甜菜簽訂契約面積為13.5萬畝,播種面積13萬畝,亞麻播種面積1.22萬畝,蔬菜1.76萬畝,薯類0.23萬畝,油料1.26萬畝,制種田1.16萬畝,瓜類1.15萬畝,花生0.47萬畝,高梁0.23萬畝,棉花0.15萬畝,打瓜0.18萬畝,苜蓿0.56萬畝,其它作物面積2.35萬畝,2006年農作物糧經比例為7∶3。近幾年來,玉米、甜菜和大豆的生產規模進一步擴大;蘆筍、制種玉米等新型產業逐步興起;小麥良種工程、甜菜基地、綠色產品基地、蔬菜無公害生產基地正在逐年建設;先後建設了胡地亞於孜鄉、吐魯番於孜鄉、吉里於孜鎮三個無公害蔬菜基地,培育和發展了中糧四方糖業新寧糖廠、向新禽業、天山精粉、隴海亞麻、威霖生技有限責任公司等重點農產品深加工企業。經國家農業部農綠[2007]2號檔案批准,伊寧縣綠色食品原料(小麥、大豆)標準化生產基地進入為期一年(2007年)的創建期。

城市建設

上世紀 90 年代,縣委、縣人民政府為適應“西部大開發”的形勢需要,以“小城鎮大戰略”為目標,重新規劃,並帶領各族幹部民眾艱苦創業,發揚“人民城市人民建”的奉獻精神,縣城面貌徹底改觀,一個充滿勃勃生機、服務功能齊全的邊陲新城,已在伊犁河谷迅速崛起。

2001 年末,縣城建成區面積6.58平方公里,道路19公里,人行道鋪設花磚6.7萬 平方米,安置各類路燈210 桿, 770盞,彩虹橋9 組,縣城路燈亮燈率達到98% 。縣城綠化覆蓋率達40% ,綠地率35% 。人均公共綠地面積7.7平方米,已達到和超過園林城市綠化指標評定標準。

城市生態環境建設,已從創建園林城市入手,拉開序幕,形象工程、美麗工程的投入不斷加大,加快了燈箱、廣告、綠化帶、綠化小品的建設。2001年園林綠化共投入110萬元,道路清掃率達 100% 。2001年中心文化廣場和籃球館落成,與民族美食一條街毗鄰,2005年農副產品綜合市場和商業步行街落成,2008年文化活動中心落成,這些設施集飲食、文體、娛樂、休閒、商業為一體極大地豐富了城鎮各族人民的業餘文化生活。如今的伊寧縣城,街道寬闊平坦,綠樹成蔭,商業網點星羅棋布,高樓聳立,來往人流熙熙攘攘,車水馬龍,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蒸蒸日上的景象。伊寧縣交通便利,道路四通八達。國道 218 線橫穿和省道315線縱貫伊寧縣,2009完工並投入使用的北疆電氣化鐵路精伊霍線伊犁河谷貨運站伊東站(布力開站)也將落戶在伊寧縣的溫亞爾鄉境內,伊寧縣的道路交通將形成三縱三橫的格局,這將給全縣交通運輸和經濟發展帶來了極大便利。自2003年以來通過大力實施"村村通油路"工程, 9 條147.5 公里縣鄉公路主幹道,全部改造成了瀝青路面, 69 條 583.8 公里鄉村公路主幹線,也已鋪油或建成高質量的沙石路面。 2002 年共完成固定資產投入 1.45 億元,重點抓了城鄉道路的改建、擴建、農網改造、水利工程。各鄉鎮場也抓住有利時機,加強村鎮建設的領導,普遍成立了村鎮規劃建設管理站,抓緊制定鄉鎮場發展規劃,合理利用地緣、資源優勢,加快當地村鎮建設,湧現出了墩麻扎、愉群翁、胡地亞於孜、英塔木、巴依託海、多浪等一批沿線村鎮建設示範鄉、鎮、場。小康住宅建設勢態良好,為繁榮農村經濟,發展鄉鎮企業和招商引資創造了良好條件。

經濟發展

優越的自然條件,使伊寧縣成了伊犁河谷久負盛名的“塞外糧倉”和重要的畜牧業基地。這裡盛產小麥、玉米、水稻、胡麻、油菜、亞麻、甜菜、烤菸等,是新疆唯一的全國百個售糧大縣和百個商品糧基地縣之一。依託廣袤肥美的天然草場和百萬畝農田,畜牧業的發展一直保持強勁勢頭,2001年牲畜存欄已達90萬頭。糧食、肉類生產均居全疆第一。

農牧業生產有堅實的基礎,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久負盛名的的商品糧、油、肉基地。全縣有廣闊的天然草場,發展畜牧業有得天獨厚的條件。全縣在1985年完成農田防護林體系建設,實現了農田水利條田道路林網化,是全國平原綠化達標縣;果樹栽培歷史悠久,品種多,產量高,是伊犁蘋果的主要產地之一;吐魯番於孜、吉里於孜、曲魯海等鄉的大白杏聞名遐邇。

伊寧縣也是伊犁河谷重要的瓜果之鄉。盛產蘋果、大白杏、香梨、水蜜桃、蟠桃、李、葡萄、草莓、西瓜、甜瓜等,尤以肉質豐厚、入口甜爽的大白杏名聞遐邇,每當盛夏來臨,金燦燦的杏子香溢園圃,掛滿枝頭,引來四方遊客品嘗,伊寧縣的“伊犁杏鄉”之美名因此不脛而走。近幾年來,隨著2萬多畝“全球紅”葡萄以及眾多優良蘋果品種的成功引進,果品生產已闊步跨上優質高產新台階。

風景名勝

弓月城遺址

弓月城遺址弓月城遺址
位於伊寧縣吐魯番於孜鄉境內。距伊寧縣3公里。是唐代絲綢之路北線重要的軍事、政治、商貿中心,唐朝平定西突厥叛亂,一統西域的決勝之地。該遺址分為大、小二城。被當地維吾爾族民眾稱為“阿勒吞勒克”即金城。弓月城曾是唐代西突厥的一個小牙,崛起於北齊,毀於宋元之後,該地曾出土陶罐、鍍金銅佛、古陶盆、鑄有阿拉伯銘文的銀幣等文物。1936年,軍閥盛世才統治新疆時,為填充軍餉,對這裡進行了毀滅性挖掘,使遺址遭到嚴重破壞。現此地經後人開發已成為了伊犁大白杏盛產地。
托乎拉蘇風景區
托乎拉蘇風景區托乎拉蘇風景區
位於伊犁首府伊寧市東北方向40公里處,在15000公頃的廣袤草原上擁有雪山、峽谷、草原、杉樹林、河流、冰川等多種多樣的地形地貌。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概況全自治區轄:2個地級市、7個地區、5個自治州;11個市轄區、19個縣級市、62個縣、6個自治縣。
烏魯木齊市天山區 |沙依巴克區 | 新市區 |水磨溝區 |頭屯河區 | 達坂城區 | 米東區 | 烏魯木齊縣
克拉瑪依市克拉瑪依區 | 獨山子區 | 白鹼灘區 | 烏爾禾區
吐魯番地區吐魯番市| 鄯善縣| 託克遜縣
哈密地區哈密市| 伊吾縣 | 巴里坤哈薩克自治縣
和田地區和田市 | 和田縣 | 墨玉縣 | 皮山縣 | 洛浦縣 | 策勒縣 | 于田縣 | 民豐縣
阿克蘇地區阿克蘇市 | 溫宿縣 | 庫車縣 | 沙雅縣 | 新和縣 | 拜城縣 | 烏什縣 | 阿瓦提縣 | 柯坪縣
喀什地區喀什市 | 疏附縣 | 疏勒縣 | 英吉沙縣 | 澤普 | 莎車 | 葉城 | 麥蓋提 | 岳普湖 | 伽師 | 巴楚 | 塔什庫爾乾塔吉克自治縣
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阿圖什市| 阿克陶縣 | 阿合奇縣| 烏恰縣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庫爾勒市 | 輪台縣 | 尉犁縣 | 若羌縣 | 且末縣 | 焉耆回族自治縣 | 和靜縣 | 和碩縣 | 博湖縣
昌吉回族自治州昌吉市 | 阜康市 | 呼圖壁縣 | 瑪納斯縣 | 奇台縣 | 吉木薩爾縣 | 木壘哈薩克自治縣
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博樂市| 精河 | 溫泉縣
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州直轄) | 伊寧市 | 奎屯市 | 伊寧縣 | 霍城縣 | 鞏留縣 | 新源縣 | 昭蘇縣 | 特克斯縣 | 尼勒克縣 | 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
塔城地區塔城市 | 烏蘇市 | 額敏縣 | 沙灣縣 | 託里縣 | 裕民縣 | 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
阿勒泰地區阿勒泰市 | 布爾津縣 | 富蘊縣 | 福海縣 | 哈巴河縣 | 青河縣 | 吉木乃縣
直轄行政單位石河子市 | 阿拉爾市 | 圖木舒克市 | 五家渠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