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俑

泥俑

【拼音】:n 【解釋】:用泥做的隨葬人像 用泥做的隨葬人像

基本信息

詞語·泥俑

【拼音】:ní yǒng
【注音】:ㄋㄧˊ ㄩㄥˇ
【英文】:[clay figures buried with the dead]
【解釋】:用泥做的隨葬人像
【詞語出處】
陶俑。古代用以殉葬的陶製偶人。 徐遲 《火中的鳳凰》十二:“他們劫走了的有三代彝鼎, 秦 漢 磚瓦,玉器銅鏡, 南北朝 造像, 隋 唐 泥俑,三彩器皿, 唐 以來最精的繪畫、瓷器、家具、裝飾物等。”

殉葬品·泥俑

用泥做的隨葬人像
原始社會喜歡用人殉葬,周朝後被禁止,便代之為木俑或泥俑,其中秦王兵馬俑就是舉世聞名的泥俑。孔子有句:始作俑者,其無後乎?一直為後人爭論,有說俑是指人殉,也有說是泥俑。說泥俑者認為孔子認為用泥俑殉葬,也不人道,因為泥俑雖然不是活人,卻是人形,更潛在意用人殉的危險。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