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墨二十八中

即墨二十八中

即墨市第二十八中學是青島市首批教學示範校。學校始建於1967年,原名“坊子街聯辦中學”,1985年更名為“即墨市第二十八中學”。2003年8月學校喜遷新校,現有84個教學班,學校占地198畝。先後承辦“青島市規範化辦學現場會”等青島市級以上大型教學現場會50多次。2005年,全國素質教育座談會在青島召開,學校被選為向周濟部長直接匯報的唯一一所農村國中學校。2005年,為切實提高課堂效率,學校全力實施“和諧互助”教學策略,打造和諧高效課堂,我們學校的做法得到青島市教育局領導的充分認可。

基本信息

辦學歷史

學校始建於1967年,原名“坊子街聯辦中學”

1985年更名為“即墨市第二十八中學”。

2003年8月學校喜遷新校。

辦學條件

硬體設施

即墨二十八中即墨二十八中
即墨市第二十八中學,學校現有84個教學班,每個教室均配有多媒體投影設備。多媒體教學網、閉路電視網、電子監控網、自動報警網、音頻廣播網、內部通訊網和校園網“七網”並備,實現了教育教學網路化和現代化。校舍建築面積3.8萬平方米,形成了“四區六樓十八苑”的校園文化格局。四區是迎賓區、教學區、生活區、運動區;六樓是致學樓、勤學樓、樂學樓、篤學樓、博學樓、怡學樓;十八苑是把全校綠化區分成十八個區域,每個苑區根據區域內主要植物物種來命名,有牡丹苑、梅花苑、月季苑、紫槿苑、迎春苑、女貞苑、石榴苑、海棠苑、玉蘭苑、紅楓苑、海桐苑、方竹苑、銀杏苑、楸柿苑、楓樺苑、榆竹苑、桃李苑、玉櫻苑,每個苑名都有寓意,如靠近運動場的金銀苑寓意為摘金奪銀……各種專用教室和實驗室齊全,裝備均達省規一類標準。

2005年,學校全力打造“和諧教育”品牌以來,現已有二十多個省市的兄弟學校萬餘人來參觀學習,在省內外興起一股“二十八中熱”。學校先後榮獲首批“青島市教育改革十面紅旗”等青島市級榮譽稱號140餘項;“山東省規範化學校”等省級榮譽稱號40餘項;“全國學雷鋒先進集體”、“全國優秀家長學校”等國家級榮譽稱號30餘項。2005年,全國素質教育座談會在青島召開,學校被選為向周濟部長直接匯報的唯一一所農村基層學校。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彭佩雲、國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山東省副省長王軍民等20多位省部級領導先後來校視察,給予該校很高的評價。

基礎設施

即墨二十八中即墨二十八中
文化長廊
學校非常重視校園文化建設,學校在每棟樓的走廊、樓梯、辦公室、教室共放置了近400個標語牌匾,讓每一堵牆都說話,每一個角落都育人。致學樓樓梯兩側放置了本校學生在全國及省市各類科技大賽中獲獎作品,如:該校初二2班于震同學科技小發明——簡易科學信封,代表青島市參加山東省科技大賽,獲省二等獎。樓梯正側放置大量經典圖片:一樓,學校全景圖、莊嚴的升旗儀式;二樓,40年校慶宏大場面、隆重的開學典禮;三樓,千餘學生為汶川大地震默哀、祈福組成的“5.12”致哀方陣、中學生藝術團進北京中央電視台演出。

榮譽室
擺放著學校獲得的部分獎牌、獎盃和錦旗近500件,獲青島市級榮譽稱號140餘項,省級榮譽稱號40餘項,國家級榮譽稱號30餘項。展室東側擺列國家級榮譽稱號。如:獲國務院辦公廳和中共中央宣傳部聯合頒發的“全國學雷鋒先進集體”,連續四年獲得的“全國中國小思想道德建設先進單位”。在2007年全國優秀家長學校評選中,該校從青島市上千所學校中脫穎而出,獲得由國家教育部、全國婦聯聯合頒發的“全國優秀家長學校”榮譽,這是山東省唯一一所獲此殊榮的國中學校。學校中學生藝術團四次走進中央電視台,並連續獲得全國藝術展演一等獎,2007年學校全國藝術教育先進單位。北側是省市級榮譽稱號:有山東省文明單位、山東省規範化學校、山東省藝術教育示範校、山東省交通安全示範學校,首批青島市教育改革十面紅旗等獎牌,學校很重視對學生地震防控知識的教育,2007年獲山東省地震科普示範校,為此,青島市將遙控指揮的地震防空警報安裝在該校。

榮譽實物展室
二十八中經過41年來幾代人的努力,現已成為青島市國中名牌學校,因此,很多學校慕名而來,已有二十多個省市的兄弟學校一萬餘人前來參觀學習,《人民日報》、《中國教育報》、中央電視台等媒體曾對學校的經驗進行過報導。雷鋒精神是學校的校魂,30年來,一直利用周末休息日、節假日堅持不懈的進行學雷鋒活動,現共收到來自各界的表揚信、感謝信5000餘封,錦旗60餘面。如:四川汶山大地震後,學校早操場舉行學生組成“5.12”巨大的心型方陣,為在汶川大地震中遇難的同胞誌哀祈福,全校師生以“微塵”的名義向災區捐款,短短一天時間,向災區捐款13.8萬元,全體黨員向災區捐出“特殊黨費”2.77萬元,總計16.57萬元。展室內擺列著從80年代至今的榮譽實物資料:表揚信、光榮冊、學生髮表優秀作文剪報、學校校報、學雷鋒報紙剪輯、獎狀、錦旗、學校出版的數十類書刊等,牆壁有歷年學校重點高中升學圖表和學校文化理念等,真實記錄了二十八中幾十年來開展學生思想道德建設工作的足跡,凸顯出學校41年來深厚的文化積澱。

德育展室
學校開展德育活動的相關材料:學雷鋒活動、家長學校、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各類主題教育活動等方面的資料與照片。學校是山東省德育名校,1989年山東省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現場會就在該校召開,全省所有地市大部分學校都來參觀學習。中央展桌是學校開展“和諧德育”的成果材料,2005年,學校全力打造和諧教育品牌,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創造性的開展活動,在和諧德育方面成果顯著。

牆上的六個展牌展示了該校開展德育活動的大體情況:①領導關懷: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彭佩雲、國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原國家關工委副主任王昭華等領導先後來校視察,對該校給予了很高的評價。②德育科研:學校早在1990年就開設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課。連續6年在山東省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會年會上交流經驗,學校先後主編寫了校本課程《杏壇清韻》“心理健康教育讀本”、《杏壇清韻》心育卷兩本。2004年,全國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經驗交流現場會在該校舉辦,該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經驗在會上進行交流,並被評為全國心理健康教育先進單位。③家校聯手:我們很重視與家長聯手教育學生,經常分層次召開家長會,各班開家長會一律用多媒體課件,2007年獲全國優秀家長學校。

即墨二十八中即墨二十八中
校慶場面
為梳理40年的辦學成功經驗,挖掘深厚的文化積澱,2007年10月7日,學校成功舉辦了40年校慶,10月7日,即墨二十八中40周年慶典大會隆重舉行,上午9時28分,伴隨著10響禮炮聲,慶祝大會正式開始。學校校長李志鋼首先致詞,向來賓們介紹了即墨二十八中(坊子街聯中)40年來的辦學歷史。青島市教育局局長徐劍波在講話中充分肯定了即墨二十八中一直以來堅持的自強不息、艱苦奮鬥、求實創新的奮鬥精神和優良傳統,在各個歷史時期,培養出各種人才,成為山東省、青島市教育教學先進單位。山東省教育廳副廳長杜希福在講話中肯定了二十八中的德育特色在全省所產生的影響。即墨市人民政府市長張德平在講話中指出,二十八中的40年是一段輝煌的歷史,40年的二十八中是即墨這座城市的寶貴財富,40年來,即墨二十八中培養出了一大批優秀學子,特別是為即墨社會經濟快速發展培養了數萬名優秀的勞動者和建設者。山東省教育廳副廳長杜希福,山東省教育學會會長王恩大,青島市教育局黨委書記、局長徐劍波,副局長金柯壽王金生,主任督學杜小悌,即墨市政府市長張德平,市委副書記王建中,市人大副主任遲建珉,市政府副市長李傑,市政協副主席孫文英,市教體局黨委書記、局長孫紅松以及有關部門、友好學校、相關企業、聯辦村莊領導、歷屆校友代表、部分學生家長代表、在校師生共6000餘人參加了盛典。學校製作了校慶展牌,分8個專題。前言篇:全面介紹了該校40年來發展的歷史和獲得的主要榮譽;關懷篇:有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彭佩云為校慶的題詞等;成就篇:展示了學校工作亮點、歷史成績、典型發言、德育活動、教學成績等;校史篇:介紹了校址遷移、校名更換、新校全貌、歷任校長等;名師篇:展現了學校優秀教師、辛勤園丁等;學子篇:介紹了遍布國內外學子英才等;後記篇:對40年的發展和本次校慶作了全面總結。

升旗儀式
2007年10月7日,即墨二十八中40周年慶典大會隆重舉行,學校的四十華誕向世人展示了幾代二十八中人書寫的精彩華章,更向人們展示出“和諧教育”品牌的無窮魅力,進入不惑之年的二十八中,在打造“和諧教育”品牌邁向山東乃至全國名校的進程中,必將煥發出新的青春活力。二樓:中學生藝術團展牌。展示了學校藝術教育成績,學校注重對學生的藝術培養,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科學設計了“藝體教育層次化和諧推進”戰略,三年的國中生活,學生都能成為“2+1”人才,在操場上每天展示大型韻律操、校園集體舞、方陣式跑操等。學校中學生藝術團排練的《金陵十二釵》、《山花花》、《魅力校園》、《美麗陽光》等節目四次走進中央電視台演播大廳,表演的開場歌舞多次在中央電視台播出。一樓:小交警校展牌。該校自1987年開始成立中學生交警隊,21年來利用節假日上崗執勤從未間斷,累計上崗2萬多人次,學校獲“山東省交通安全示範校”等榮譽稱號。2005年該隊代表山東省參加全國第五屆少年軍校檢閱式,榮獲全國第三名,並受到國防部長曹剛川上將的親切接見,中央電視台新聞聯播節目對此作了專題報導,學校被授予全國少年軍(警)校示範校。

該校是山東省藝術教育示範校,學校藝術長廊從勤學樓二樓一直貫通到樂學樓、篤學樓、博學樓,所展示的都是學生自己的作品,目的是為學生提供一個展示自我和藝術特長的平台。長廊分為繪畫長廊、書法長廊和手工製作長廊3部分,共展示作品1000餘件。繪畫長廊:繪畫長廊共有大小作品360餘幅,它們很多是來自歷屆學校藝術節學生現場比賽的獲獎作品,有國畫、素描、彩畫、兒童畫、水粉畫等近十個畫種,有的稚嫩中顯示著創意,有的細膩中綻露出功底,無論是稚拙的線條,還是絢麗的色彩,都表現出學生作畫時的快樂,折射出了他們追求藝術所付出的汗水和努力。書法長廊:書法長廊共有大小作品200餘幅,分硬筆書法和軟筆書法兩大類。涵蓋了楷書、行書、草書、隸書、篆書等多種字型。慧心書翰墨,巧手描丹青。顏體、柳體、歐體,唐詩、宋詞、古文,在這裡巧妙地結合成一卷卷、一楨楨精彩的書法作品。方正規範的正楷,豪放灑脫的行書,溫雅嫻靜的隸書,隨心而動的草書,和諧雅致的篆書,猶如一件五彩的華衣,打扮著這些幼稚而又不失傳統功底的作品,筆法偶有粗拙,在這裡也仿佛非常的和諧。從這些作品中,我們看到了國粹----博大精深的書法藝術深遠的影響和無窮的魅力。手工製作長廊:手工製作長廊共有大小作品300餘件,泥俑、剪紙、塑膠製品、泡沫製品等門類繁多。有姿態萬千的泥俑,有精巧細緻的剪紙……這些中國古老的傳統藝術,在孩子們手中復活了。也許你的目光會一掃而過,但這是孩子們的慧心與妙手的精巧結合。雖略顯粗劣,卻意境深遠。高高低低、粗粗瘦瘦、參差錯落,繪成了該校手工製作教學的一幅優美的立體畫。在這裡,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和創造力得到了充分的展現。

博學樓教學展廳
教學展廳,分為前言、管理篇、科研篇、教學篇、校本篇、藝體篇、成果篇、後記共20塊展牌。詳細地介紹了該校的“和諧互助”教學模式。學校的“和諧互助”教學模式成果顯著,《中國教師報》記者團深入學校課堂聽課、採訪,並以《學校品牌經營的有效探索與實踐》為題作專題報導;《中國基礎教育》也以《奏響“和諧教育”的最強音》為題作專題報導;《教育文學》以《“和諧互助”讓課堂生機勃發》介紹了該模式。

博學樓科技展室
科技展室放置了本校學生的科技作品,學生在全國及省市舉行的各類科技大賽中頻頻獲獎,展示學校科普教育的累累碩果,展室內陳列學生科技模型、獲獎作品及證書等。學校是青島市科普教育基地,先後獲得青島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先進集體、青島市首屆科技工作博覽會優秀組織獎稱號,在2007年全國第二十屆頭腦奧林匹克競賽中,取得了全國第七名的好成績。

博學樓
博學樓是學校圖書借閱、實驗教學與藝術教育的綜合樓,其中,設有物理、化學、生物實驗室和儀器藥品室36個,實驗設備和教學儀器齊全;多媒體教室2個,學生微機室3個,音樂、美術專用教室和器材室9個,配置管樂器200餘件;書庫3個,藏書15萬餘冊,教學雜誌資料120多種,滿足了師生課外學習的需要。還有一個能容納400餘人,配備了較高檔次燈光音響設備的學術報告廳。

環境建設
為了更好地發揮環境育人的作用,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學校對環境進行了綠化美化。美麗的校舍與清新的綠化帶交相輝映,碧綠如茵的草地、造型優美的噴泉、2×8尊世界文化名人頭像和雷鋒雕像、整齊有序的28棵常綠女貞樹、名人名言和交通標誌等,為全體師生創造了一個優美的工作、學習環境,營造了富有特色、多姿多彩的校園文化氛圍。學校擁有標準的400米塑膠跑道,人工草皮足球場,8個籃、排球場和附屬操場等,看台可容納5人,滿足了全校師生體育活動的需要。到2007年,學校連續13年奪得市運會國中組團體總分第一。

辦學成果

二十八中是青島市首批教學示範校,展室展放了學校實施“和諧互助”教學策略的教學資料和圖片,牆上從前言篇、課改篇、科研篇、校本篇、網路篇和藝體篇六部分展示著學校的主要教學活動。學校教學質量連年創優,學生兩極分化日漸縮小,優秀生數量不斷增加,特長更加突出。即墨市考入北大和清華學生中,有三分之二以上的學生國中階段就讀於該校,即墨市運會實現了“十二連冠”,學生節目4次走進中央電視台。

學校先後在中央教科所活動教學研究成果交流大會等青島市級以上會議作典型發言200餘次,先後承辦“青島市規範化辦學現場會”等青島市級以上大型教學現場會50多次。2005年,全國素質教育座談會在青島召開,學校被選為向周濟部長直接匯報的唯一一所農村國中學校。2005年,為切實提高課堂效率,學校全力實施“和諧互助”教學策略,打造和諧高效課堂,我們學校的做法得到青島市教育局領導的充分認可,當作青島市推進素質教育的典型來調研推廣,青島大學基礎教育研究中心教授們把該校作為基地,對“和諧互助”教學策略進行研究並推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