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佛山市第一中學

廣東省佛山市第一中學

廣東省佛山市第一中學前身為英國基督教中華循道會於1913年創辦的華英中學,1952年4月被人民政府接管後更名為“佛山中學”;1955年8月正式定名為“佛山市第一中學”。現有63個教學班(含4個西藏班),學生總人數3145人;在職教職員工263人,其中,專任教師222人,在職特級教師2人,高級教師104人。

基本信息

廣東省佛山市第一中學

、學校概況

佛山一中前身為英國基督教中華循道會於 1913 年創辦的華英中學, 1952 年 4 月被人民政府接管後更名為“佛山中學”; 1955 年 8 月正式定名為“佛山市第一中學”。
建校九十三年來,經過幾代人辛勤耕耘,不斷探索,我校形成了深厚的文化底蘊,積累了豐富的教學經驗,鑄就了光輝的歷史和優秀的傳統。建國以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在市委、市政府、市教育局領導下,我校銳意進取、改革創新、與時俱進,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取得了顯著的辦學成績並得到政府和社會的肯定。
1960 年學校聯考成績列全省第 3 名,其中外語聯考成績列全省第 1 名,派代表出席了全國文教群英會。此後,聯考成績一直處於全省先進行列。
我校是首批“省重點中學”,首批“省一級學校”,首批“全國中國小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首批“全國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實驗操作標兵學校”;是“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全國中學貫徹《學校體育工作條例》優秀學校”、“廣東省體育傳統項目先進學校”、“廣東省綠色學校”、“廣東省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示範學校”、“廣東省信息化示範單位”。 1997 年和 2000 年兩次被授予“廣東省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1997 年和 2001 年兩次被評為“全國民眾體育先進單位”, 2006 年被評為“廣東省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單位”。自 1993 年以來,我校獲得的國家、省級以上集體榮譽或獎勵總計 46 項,其中國家級榮譽或獎勵 13 項。
建校九十三年來,我校為國家培養了數以萬計的建設人才。可以說是瓜瓞綿綿,人才輩出。如人民音樂家冼星海,著名科學家彭加木,中科院院士龐雄飛、黃本立,原全國政協副主席葉選平,原國家廣播電視局副局長何棟材,為“神舟”系列飛船的航天發射做出重大貢獻的孫錦雲將軍,現任佛山市市長梁紹棠等就是我校畢業生中的傑出代表。
我校現有 63 個教學班(含 4 個西藏班),學生總人數 3145 人;在職教職員工 263 人,其中,專任教師 222 人,在職特級教師 2 人,高級教師 104 人,占教師總數的 47% ,所有教師學歷都在大學本科以上,全部達到國家規定的合格學歷要求。
我校占地 12.44 萬平方米,生均占地 39.55m 2 ;建築面積 11.26 萬平方米,生均建築面積 35.8m 2 。校內綠樹成蔭,古建築與現代建築錯落有致, 整個校園古樸典雅,幽靜清新,歷史文化氛圍濃厚 。學校教學條件完善,設施齊全,有兩棟教學大樓,一棟信息技術教育綜合大樓,一棟科學樓,一棟藏書 11.6 萬冊的圖書館大樓,三棟學生宿舍樓,一棟體育藝術館,一個有 400 米 塑膠跑道的標準田徑運動場,還有快樂體育園地、天文台、地理園、生物園、心理健康輔導中心、文化廣場……
我校建有現代化千兆主幹校園網,內聯所有辦公室及教室,外聯國際網際網路,初步實現了校園信息化。學校為每位教師配備了筆記本電腦,為每個科級組辦公室配備了一台公用的桌上型電腦、掃瞄器和刻錄機;多機一幕的多媒體教學平台進入所有教室、 電教室、報告廳、電腦室,總計有 75 個;學校建有電子閱覽室 1 個, 電腦室 7 個, 語言實驗室 1 個;全校共有電腦 929 台。 這些教育設施和技術設備,構成了教育現代化的物質基礎,極大地滿足了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需要。

二、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 發展辦學理念,確定辦學目標
我們認為,辦學理念是學校發展的靈魂,先進的辦學理念、科學的規劃、高遠的目標可以引領學校高質量、高水平、高效率、可持續地發展。
1. 繼承傳統,發展辦學理念
早在華英中學時代,我校就形成了“提倡科學,為社會育才”的辦學理念。 1994 年,在國家實施素質教育的大背景下,以馮瑞烘校長為首的學校領導班子總結出“重素質、講規律、活教活學、廣育人才”的辦學思想。 經過長期實踐,這一思想逐漸成為全校師生行動的指南,其內涵也不斷深化和豐富,最終成為我校廣大師生普遍認同的辦學理念。 其內涵如下:
“重素質”是指學校在辦學過程中,既要重視培養提高全體學生的綜合素質,也要重視提高教師的職業道德水平和專業素養,使全校教職員工敬業、勤業、精業、樂業,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全面實施素質教育。
“講規律”是指在教育教學管理過程中,要 遵循學生成長和認知規律,遵循教育管理規律、教師專業發展規律,並在實踐中不斷探索新的教育規律, 從而科學地實施和達成教育培養目標。這樣,才可能科學地培養出可持續發展人才,更好地促進教師自身專業發展。
“活教”是指教育工作者根據各自特長,不同教育教學對象、目標、內容和情境,在教育教學過程中,靈活使用不同的教育教學設計、原則、策略、方法、手段以及評價方式,從而實現培養目標的教育教學行為。簡言之,就是因材施教、因時施教和因地施教。“活學”,簡言之,就是讓學生學會學習,發展個性,自主創新。
“廣育人才”是指學校在辦學過程中,要面向全體學生,關愛每一個學生的成長,決不讓一個學生掉隊;要利用多種途徑與方法培育人;要讓學校每位教職員工都參與培育人;同時,也要使教師不斷提高自身可持續發展能力,成為名師名家。簡言之,就是具有“四性”:育人途徑與方法的多樣性,育人參與者的廣泛性,育人目標的全面性,育人者自身發展的可持續性。
2. 制定規劃,確定辦學目標
在佛山市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的進程中,市委、市政府 實施教育優先發展戰略,作出了“發展優質教育、構建終身教育體系”的戰略部署;給予了“佛山一中創建廣東省國家級示範性普通高級中學”工作 高度的重視;在佛山一中制定了《 2003 ~ 2007 年教育發展規劃》後,即投資 2.6 億元進行校園的現代化改造。
佛山一中作為佛山基礎教育的龍頭學校,有義務有責任成為佛山基礎教育的領頭羊,在廣佛教育圈中獨樹一幟,創全面發展之優,示素質教育之范。為此,我校確定的辦學目標是:追求卓越,造就棟樑;其子目標是:培養具有中國靈魂、世界眼光、高素質的現代人;造就具有高尚師德、國際視野、高素質的現代教師;建成高質量、有特色、現代化的省內一流、國內知名的國家級示範性普通高中。
(二)實行人性化管理,提高學校管理水平
人性化管理是指在學校教育教學管理中,以情感感召為主,以制度約束為基礎的管理模式。 在學校管理工作中,我們根據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性質和特點,根據約翰·洛克提出的人類社會“人本位”、“個人利益是治理的基礎”、“任何政府唯一的宗旨就是保護人創造財富和享受幸福的自由”的三大定律,向行政人員提出了“敢管才有正氣,有愛才有動力”的工作要求;我們針對教師群體提出了校長應該“讓老師們工作得更愉快,生活得更幸福”的工作目標,採取了一系列尊重教師、幫助教師實現自身價值的有效措施;針對學生的特點,我們向全校教師提出了“一切在於溝通,溝通產生於愛”的工作方法。學校良好的人文環境正在逐步形成。
我們認為,沒有充分調動教師的積極性的管理,不論什麼管理模式,都是失敗的模式。因此,我們特別重視從生活福利方面關心教師,如送生日蛋糕,探望病人,安排專 車接送 老師由外地來禪探親的父母,給青年老師安排“過渡房”,關心教師子女的讀書問題等,使老師深切感受到學校的關懷與溫暖,讓感情留人、事業留人。
其次,人性化管理也是一種管理,人性化管理離不開制度管理,需要以制度管理為基礎。 佛山一中一直以來,都非常重視建立健全各項管理制度,實行目標管理,發揮人性化管理中制度約束功能。 第一,編輯了 《 常規管理制度彙編 》《學生教育管理手冊》,制定了《佛山一中高級教師聘任方案》《佛山一中校本教研工作制度》《佛山一中名牌教師、學科骨幹教師評定方案》等規章制度,為學校科學管理提供政策依據。第二, 每學期伊始,學校將工作任務分配到各處室、級組。各處室、級組在學期初制定計畫,期中有檢查,期末有總結;分工明確,目標具體,措施得力。 我們通過對集體備課、推門聽課、教學公開周、學生評教、教案與作業批改檢查等各項制度的落實情況,進行嚴格檢查,加強對教學過程的調控,努力確保課堂教學質量。學校還 實行 行政會議、 全體教職員工參加的政治學習周例會,教研組長、班主任月例會制度。各科組每周固定時間進行集體備課,教學領導深入教研組檢查指導。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佛山一中在多年的管理實踐中,靠這種“外松內緊”的人性化管理模式,培養出一大批優秀畢業生和拔尖人才。贏得了社會的廣泛讚譽。
(三)開展校本培訓,打造高素質教師隊伍
一流的教師隊伍是學校現代化的根本保證,因此,我們高度重視教師隊伍建設工作,始終不渝的加強師德建設,提高教師的理論與專業素養。實施“名師工程”等系列培養措施,培養名師與骨幹教師群體。
1. 榜樣示範,加強師德建設
我們高度重視抓好教師隊伍的師德建設、教風建設,不斷提高教師的思想境界。 通過每周一次的教職工會議,加強教師職業道德教育,提高教師思想認識和道德水準,增強依法執教意識。 我們通過放錄像、講故事的形式,將當代教師的先進事跡介紹給全體教職員工;通過名師論壇、研討會等形式將在佛山一中兢兢業業工作、深受師生愛戴的教師介紹給大家,並組織大家討論學習。同時,學校也注意幫助教師確立現代化的教育理念。幫助教師擺脫拜金主義思想的影響,處理好崇高歷史責任感與現實功利之間的矛盾。指導教師把教育工作當作一門藝術、一項事業、一門科學來研究,而不是只把它當作謀生掙錢的職業手段。指導教師擺脫“師道尊嚴”思想的影響,熱愛學生,用愛心去開啟學生心靈的窗戶。我們還通過教代會制定《佛山一中教師的職責》等有關規定,用制度加以保證,使佛山一中的師德建設更有成效。
2. 專業引領,提高教師理論素養
我們高度重視教師的理論學習,使教師的業務理論學習不僅成為學校發展的需要,而且成為教師自身發展的需要。
由學校提供(或由教師推薦)多種學習資料(包括網上資源),開展教師讀書活動,並且每學年組織一次專題讀書交流研討活動;學校還利用政治業務學習時間,每學期組織一次專家報告,每月組織一次名師論壇或學術大家談或教師德育論壇;選送骨幹教師參加高層次的進修,組織教師分期分批參加上級組織的業務培訓和外出考察交流活動;教研處每學期編輯三期《教研通訊》,刊載教育理論、教師論文、教學案例和教學總結等文章。通過這些活動使教師與教育專家對話,更新教育教學理念,開闊視野,拓展思維。
3. 行動研究,提高教師業務水平
我們以課例研究為載體,倡導行動研究,在實踐中把解決課堂問題同提升教師教學理論、改進教師教學行為相結合。
每學期組織一次全校性課堂教學公開周研討活動,公開周由學校確立主題,其研討課都要經過“兩課三研討三反思”教學研究過程。
加強基於備課組的基礎教學研究。學科組長和備課組長組織好每周一次教研活動,倡導自主、合作、探究式的集體備課。重視研究學生,研究課堂。學習和領會新課程標準的理念和要求,研究新課程實施中的困惑和問題。研究現代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整合,建立學科資源庫。備課組每個學期要制定研究專題,每個學年每位教師在備課組內上一節專題研討課,每個備課組每學期提供 1 ~ 3 個優秀課例。
我校還重視教師科研素養的提高,積極指導教師們規範地開展教育科研,聘請大學教授、市教科所所長等來我校,專門就如何進行課題選題、撰寫開題報告、課題調查和總結報告等作輔導,全面提升教師的教育科研素質和水平。在組織教育科研實踐方面,學校狠抓了四項建設:一是隊伍建設,二是理論建設,三是課題建設,四是論文建設。保障了教育科研卓有成效地開展。
4. 系列培養,造就名師名家
( 1 ) 實施“ 1369 ”工程,大力培養青年教師。 到 2005 年底,在我校 222 名專任教師中, 35 歲以下青年教師 108 人,占專任教師總數的 48.65% 。青年教師已成為我校教師的主體,他們能否儘快成長直接影響學校的未來與發展。因此,我們把教師隊伍建設重點放在青年教師身上,實施了“ 1369 ”工程。 “ 1369 ”工程要求新教師一年入門,三年合格,六年勝任,九年成為骨幹。並通過“師徒結對”、集體備課、基本功大賽、優質課評比等活動,加速青年教師的成長。
( 2 )實施“名師工程”,造就名師名家。
我校相繼舉辦了胡福添、呂子強、何博泉等特級教師的教育教學思想研討會,使這些名師的教育思想能夠在校內外得以傳播,成為名家。近年來我校參加 “百千萬人才工程”骨幹教師國家級培訓 4 人,參加省普教系統“百千萬人才工程”培訓的教育專家、名師 2 人,參加廣東省學科骨幹教師培訓達 11 人,參加市級普教系統“百千萬人才工程”培訓的教育專家、名師 3 人。我校制定了佛山一中“名牌教師”、“學科骨幹教師”評選條件,每三年評選出一批佛山一中“名牌教師”和“學科骨幹教師”。 學校規定,“名牌教師”和“學科骨幹教師”每年要上一次示範課,帶頭進行教育科研和對青年教師進行培養與指導。同時學校 給他們特殊津貼,設立學習考察、專家培訓、課題研究專項補助。以此構築名牌教師群體優勢和競爭力強的學科群體。 2004 年,我校評出“名牌”教師 17 人,“學科骨幹”教師 31 名,他們已成為我校教學的中堅力量。
學校通過校本教研,促進了教師的專業發展,提高了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據不完全統計,近三年來,我校教師獲省級、國家級獎勵的優質課、軟體、論文、課例達 36 項,學校、教師出版專著 21 本,在省級以上刊物發表論文 43 篇,其中在國家級刊物發表論文 29 篇。我校是佛山市中國小繼續教育先進單位。
( 四 ) 堅持育人為本,增強德育工作實效性
我校始終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堅持育人為本,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針,以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公民為目標,以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為任務,以中學德育大綱為指導,以養成教育為基礎,以系列活動為載體,加強校園文化建設,重視心理健康教育,不斷增強德育工作實效性。
1. 加強德育隊伍建設,樹立全員育人思想
德育隊伍是實施德育的重要保證。我校重點抓了班主任隊伍的建設, 通過班主任崗前培訓、班主任工作研討會、經驗交流會、工作例會、外出學習考察、講座等形式對班主任進行培訓,加強德育隊伍建設,全方位提高班主任工作能力和水平。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身教重於言教。我校始終牢固樹立全員育人思想,強調幹部要管理育人,教師要教書育人,職員要服務育人。強調育人的關鍵是“化”字,感化、教化、春風化雨,潤物無聲,要利用一切可能方法、場合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的教育。我校利用政治學習時間,組織“教師德育論壇”交流各個學科進行德育工作的經驗,提高德育工作水平。
2. 以愛心育人,促主體發展
沒有愛的教育是蒼白的教育。我校堅持 以“愛心育人”為出發點,通過開展多種形式的“愛心育人”活動,讓愛心充滿校園,讓學生在體驗“愛”的過程中更加“愛家、愛校、愛國”,進而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培養 學生的 社會責任感、服務社會意識和 社會活動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學生的主體發展。 例如,開展為白血病患者、貧困學生、受災地區捐款,扶貧助學,“手拉手,漢藏情誼深”,義務輔導患病兒童等活動,這些活動得到了同學 和 老師們的熱烈回響,使我校處處洋溢著互助互愛的精神。
兒童陳家健因患血友病,引起凝血功能障礙,行動不便,不能上學。從 97 年開始,佛山一中前後六個團支部負責為他業餘上課,雖然學生不斷畢業,但這項工作卻一屆又一屆延續著,十年來,風雨無阻,從未間斷。在帶去知識、帶去歡樂、帶去外面世界的同時,“小老師”們也被陳家健不畏病魔、樂觀向上的精神所感動,自己的思想也得到了升華。佛山電視台的“城市紀實”欄目以及佛山電視周報等都對此做過專門的報導。現在,高一( 11 )、( 12 )兩班團支部又主動接下了這個光榮的使命。
扶貧助學活動是我校一項傳統工作,校團委、學生會每年不定期組織學生義賣芒果、蓮蓬、文具以及應屆畢業生捐贈的輔導書等等,將所籌的款項納入助學金,每月發放一次,每人每次 80 元,幫助經濟有困難的同學。 1998 年至今共發放 39810 元,資助了 87 名同學。
我校正是通過這些活動的開展,養成學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實現學生的主體發展。
3. 以人為本,建設校園文化
在長期的辦學實踐中,我校積澱了厚實的校園文化,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一代代學子,培養了一批批優秀人才。在創建示範性高中過程中, 我校高度重視校園文化建設 ,採用多種形式,開展不同活動,加強校園物質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建設,全面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
物質文化建設是推進校園文化建設的前提。在校園擴建過程中,我校充分利用舊建築與新建築的不同特點,調整和劃分了不同的功能區,為學生開展各種活動提供了充足的場所。對校園內的各種雕塑進行了立牌說明,各種樹木進行了掛牌標示,組織了“公益廣告”設計徵集活動,在教室走廊懸掛起名人警句以及學生自擬的格言和攝影作品。使人一進校園,就能感受到學校悠久的歷史,時時處處受到校園文化的薰陶。
精神文化建設是學校文化建設的核心。在精神文化建設過程中,我校遵循“重素質、講規律、活教活學、廣育人才”的辦學理念,按照學生身心發展規律,採用多種形式,開展不同活動,全面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學校舉行了“一中人形象大討論”活動,編輯出版校刊、年級簡報、板報,組建電視台、廣播電台,及時對學校的各種好事壞事、文明與不文明現象,進行表揚或批評,弘揚正氣,規範行為。學校多次舉辦了“名人面對面”講座、“周末藝術沙龍”、“想唱就唱”活動 , 每年舉行校園文化藝術節、科技節、體育節、讀書節等活動,給每一位學生搭建施展才華的舞台。我校組建了學生合唱團、管樂隊、舞蹈隊、文學社、電腦協會、國際關係問題研究社團、中國農村問題研究性學習小組等一大批學生社團, 讓學生在活動中展示才華、發展特長,提高素質,實現自我價值和主體發展。
制度文化是學校文化建設的助推器。 我校重視以學生為主體的制度文化建設,如學生宿舍自主管理制度、學生考勤制度、學生會文明班評比制度等,讓學生們在參與學校管理的同時,提高素質,培養能力。
總之,通過校園文化建設, 培養了學生的正義感、民族意識、責任意識、法律意識、合作意識和國際意識,全面提高了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
4. 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保證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我校於 1993 年成立了心理諮詢室,並有 3 位心理專業畢業的教師擔任心理輔導工作。學校設有“佛山市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導中心”,我們充分利用這一條件,為學校培養了一大批心育教師。我校還通過參加國家教委重點課題《中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目標體系的構建與操作模式的研究與實驗》的研究,提高了教師們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技能。我們通過聘請著名心理教育專家為學生舉辦講座,設立班主任心育工作研究組,在高一級開設心理教育必修課,為新生建立心理檔案,開闢心理健康知識專欄等,使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呈現出以心育教師、班主任為主體,科任教師全員參與,個別輔導與團體輔導有機結合的特點,提高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效性,保證了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5. 實行網路進德育,實現德育進網路
隨著社會的發展,現代化進程的加快,網路為人類創造了新的學習和人際交往方式,甚至於成了部分人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學生也深受其影響。我校積極探索德育工作新途徑,充分利用網路資源信息量大、互動性強的特點,開展各項活動;學校建立了佛山一中“德育天地”網頁,“共青團”網頁,讓教師、學生、家長通過網頁,了解、配合、支持學校的德育工作。讓學生利用信息技術自編、自導、自製團隊活動課件。網路進德育,使德育活動成了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達到了寓教於樂的目的。
由於網路具有匿名性、監控難的特點,有些人在網路上為所欲為,甚至散布謠言和有害信息,學校德育工作絕不能留下這一空白地帶。為此,我們積極倡導《青少年網路文明公約》,開展以“文明上網”為主題的 Flash 動畫設計大賽,積極監控學生在學校的上網情況,實現了德育進網路。
正因為始終堅持“德育為先”、“育人為本”,近幾年來,我校學生中刑事犯罪率為零,每個班都成為了文明班。學生群體中“愛校尊師”蔚然成風;志存高遠,要求入黨的學生逐年增加。為學校、為社會獻愛心的學生越來越多。我校先後被評為“廣東省中學共青團建設先進單位”、“廣東省五四紅旗團委創建單位”、“佛山市五四紅旗團委”、“廣東省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先進單位”。
( 五 ) 堅持“輕負高質”教學,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1999 年 6 月,國家頒布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強調要尊重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和教育規律,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創造相應的條件,使學生生動活潑、積極主動地得到發展。為此,我校在教學中堅持“輕負擔,高質量”基本工作思路,努力創設規範有序的教學環境,不斷進行教學方式改革,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
“輕負擔,高質量”是我校多年辦學形成的教學傳統,是指既要減輕學生過重的學業負擔,同時又要能獲得較高的教學質量。這對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師必須吃透課本和教材,分析學生基礎,精心備課,先跳進“題海”之中精選例題和作業,才能讓學生跳出“題海”,從而既減輕學生的過重負擔,又確保高質量的教學。堅持“輕負擔,高質量”教學,實質是按教育規律辦事,它為學生的自主發展、個性發展提供了充足時間和空間。
規範有序的教學環境,是減輕學生過重負擔的必要保證。我校在教學中始終堅持“五個不做”:即不隨意增減課時,不加班加點,不搞題海戰術,不進行過多的測驗考試,不濫用課外資料。實踐證明,這樣做切實減輕了學生過重的學業負擔,有利於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從而促進學生的可持續發展。
傳統課程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不利於學生的全面發展。我校堅持進行教學方式的改革創新,先後組織了以“參與、體驗、內化”、“實施新課標:主動、探究、反思”等為主題的課堂教學公開周活動;先後組織了“解讀新課程專家報告會”、“學與教方式研討會”等專題研討活動。不斷探索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等新的發展學生能力的學與教方式,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過程,使學生勇於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提高學生自主發展能力,促進學生主體發展。
正因為學校按教育規律辦事,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不斷提高,學生個性也得到充分發展。自 1999 年廣東省實行“ 3+X+ 綜合”的聯考考試模式以來,我校不但取得大面積豐收,聯考上線人數逐年增加,而且又有新的突破,每年都有廣東省聯考單科狀元或者聯考總分狀元。我校的學科競賽在佛山市獨占鰲頭,學生獲獎名次多、等級高。
( 六 ) 統籌規劃,保證高中課程改革順利實施
2004 年 9 月,廣東省高中統一開始實施《普通高中課程方案 ( 實驗 ) 》。我校作為“廣東省新課程實驗樣本學校”,非常重視高中課程改革工作,認真研究,進行了全方位的統籌規劃。在全體師生的共同努力下,經過近兩年實施過程,無論是教育觀念的轉變,還是課堂教學的改革,無論是研究性學習的組織,還是校本課程的開發,都邁出了可喜的一步,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保證了《普通高中課程方案 ( 實驗 ) 》在我校順利實施。
1. 認真實施新課程方案,推進高中課程改革
我校精心制定了 3 個課程實施方案。其中,《 佛山一中高中新課程實驗工作方案 》為我校在不同年級開設必修課和選修課,為實施地方、學校和國家三級課程,提供了明確的指引和幫助。《佛山一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方案》,為全體學生參加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勞動與技術教育提供了明確的指引和幫助。《佛山一中學分認定方案》對學校嚴格按照有關規定和程式進行學分認定工作,加強對學分認定的管理和監督,嚴格檔案管理規定,保證學分認定的真實性、嚴肅性,使課程評價從靜態走向動態,從重結果走向既重過程又重結果,推進了高中課程改革。
2.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全面深化課程改革
高中新課程的一個重要特徵就是課程內容具有時代性、基礎性和選擇性,為此,《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實驗)》要求:各學校在實施新課程時, 要積極利用和開發基於現代信息技術的課程資源,建立廣泛而有效的課程資源網路。 作為首批“全國中國小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我校對此進行了充分的探索實踐:
一是構建學科資源庫,每年進行評比。學校要求每個科組都要製作科組網頁,介紹科組教學工作,提供教學資源和課件,解答學生關心的問題,並且每年舉行學科資源庫評比工作,評出一、二、三等獎,為教學提供了更為豐富的課程資源。
二是利用信息技術開發校本課程和教學課件。電教科組 唐瑞圭 老師開發校本課程《探索、求解與編程》,電教科組開發了“網路技術套用同步學習”網站,作為網路課程供全校師生學習使用。學校提倡教師製作和使用課件,以突破難點、突出重點,並組織和鼓勵教師參加各種教學軟體比賽。
正因為學校努力開發基於現代 信息技術的課程資源, 將信息技術與課程有機整合,並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深化了課程改革,學校被授予 2004 年度“廣東省信息化示範單位”。
( 七 ) 搶占“現代教育制高點”,開創教育科研新局面
學校現代化和示範性,不僅僅表現在設施齊備先進,更重要的是要用現代教育理論去指導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培養出現代化人才。我們通過課題帶動,搶占“現代教育制高點”,促進了學校的現代化發展。
1. 搶占現代教育理論制高點,促進教師端正現代教育觀念。
現代教育最重要的特徵是高揚人的主體性。以馬克思主義關於人的發展學說為理論基礎的主體教育,主張通過種種方式方法培養和發展學生的主體性。主體教育體現了時代精神和時代潮流,是先進的現代教育理念,是現代教育理論的制高點。我校 1999 年和 2002 年分別申請了“佛 山一中主體性發展教育模式研究 ” 和 “利用網上資源實施學生主體性發展的實驗研究”兩個有關主體教育的省級和國家級課題進行研究。我們以課題研究為切入點,較大規模地組織全校教師特別是課題組成員努力學習馬克思主義人學思想和主體教育理論,邀請專家到校作現代教育理論報告,通過教育教學去實踐這些理論,使主體教育觀念深入人心,促進了教師現代教育觀念的進一步端正。
2. 搶占現代教育技術制高點,提高教師運用現代教育理論的能力。
以計算機和網際網路為代表的當代信息技術是當代高科技,是現代教育技術的制高點。以網路信息技術為主的網路教育具有自主性、互動性和個性化等優點,為學生主體性的發展提供了新的空間和途徑,可以提高教師運用現代教育理論的能力。 2002 年我們申請了“網路環境下中學的學與教研究”,“利用網上資源實施學生主體性發展的實驗研究”和“網路環境下的教學設計與評價研究”等 3 個國家級課題的子課題、 4 個省級課題,對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進行研究。總結出了利用網上資源進行教學的 4 類 9 種形式,組織網路教學的 4 種形式,網路環境下探究性學習的課堂教學模式和各學科組的網路教學模式,這些模式的形成與運用對周邊學校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由於我校重視組織和指導全校教師遵循教育科研程式,積極認真地申報國家、省、市級科研課題,嚴肅認真地立項,規範地開展研究,使課題研究呈現“兩多”、“兩高”的特點:
“兩多”就是課題多、人數多。近 3 年我校教師主持立項的教育科研課題共 40 個,共有 304 人次參加。其中國家級課題 3 個,有 97 人次參加;省級課題 7 個,有 81 人次參加;市級課題 28 個,有 118 人次參加;校級課題 2 個,有 8 人參加。
“兩高”就是層次高、質量高。我校有國家級重點課題的子課題,有國家二級學會的獨立立項課題。我校 40 個課題中已有 15 個課題通過結題鑑定,並受到立項單位的獎勵。其中,“利用網上資源實施學生主體性發展的實驗研究”被課題組評為課題研究一等獎;“網路教學的設計與評價研究”的研究被總課題組評為優秀等級和實驗樣板;“網路環境下中學的學與教研究”的總課題組雖然沒有舉行相應的課題研究評獎活動,但聘請了由博導和碩導組成的專家對我校的課題進行了結題鑑定,給予了高度評價。
( 八 ) 以民族團結為已任,辦好內地西藏班
1995 年 10 月,我校開始舉辦西藏班。十一年來,我校以民族團結為己任,認真貫徹落實國家民族團結政策,通過開展適合西藏學生的各種活動,促進西藏學生的全面發展。通過一年 365 日、一天 24 小時全天候的為西藏學生服務以及給予西藏學生最好的生活條件,體現黨和政府對西藏學生的關愛。
辛勤的汗水結出了碩果。近幾年來,西藏班學生在各個方面都取得了喜人成績。 2003 年中考, 100% 的國中畢業生升上高一級學校。 2005 年聯考,佛山一中的首屆西藏高中畢業生尼瑪加措,成為普通聯考全國內地西藏班文科狀元,被北京大學錄取;達娃央宗成為文科探花,被北京師範大學錄取;其他學生全部被本科重點院校錄取。我校由於舉辦內地西藏班成績顯著, 1999 年被國務院評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 2005 年被共青團中央、國家民委、全國青聯評為“全國各族青年團結進步先進集體; 2006 年被廣東省人民政府評為“廣東省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
( 九 ) 加快校園建設,推進學校教育現代化
按照 佛山一中《 2003 ~ 2007 年教育發展規劃》, 需要在原有基礎上增加教學樓、學生宿舍、飯堂、體育場地等設施。市委、市政府決定,原華英學校校區全部劃歸佛山一中使用,學校徵用佛山一中西南角的民宅作為學校用地。屆時佛山一中總占地面積將達到 12.44 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將達到 11.26 萬平方米。
在佛山市委、市政府、市教育局等的大力支持下,學校校園建設日新月異。 2003 年,完成 3 幢教工宿舍拆遷; 2004 年,在原教工宿舍地基上實施完成了學生宿舍第一期工程,並對運動場等六個項目進行了改建。 2005 年,實施學生宿舍二期、接收華英學校、一中西南角民宅部分拆遷和校園美化綠化等四個項目建設。 2006 年,正實施體育館、游泳池、一中西南角民宅的全部徵用拆遷、校門廣場、生化實驗室設備和電教設備更新等工程項目。
三、特色與示範性
通過近幾年國家級示範性高中的創建活動,我校制定的 《佛山一中 2003 ~ 2007 年發展規劃》正在逐步實現,一座典雅而現代、具備示範性高中辦學規模要求的新佛山一中開始矗立於汾江之濱,我校教育質量和辦學效益不斷提升。
在繼承傳統基礎上,通過多年辦學實踐並注入現代思想,我校形成了具有學校特色的辦學理念——“重素質、講規律、活教活學、廣育人才”。在這一辦學理念引領下,學校 形成了四大特色:輕負高質的教學,規範化的教科研,人性化的管理,校本化的心育。分別在教學、教科研、管理、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彰顯了示範性。
1. “輕負高質”的教學
多年來,我校不受“應試教育”影響,按教育規律辦事, 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嚴格執行國家課程計畫,始終堅持“五不”:不隨意增減課時,不加班加點,不搞題海戰術,不進行過多的測驗考試,不濫用課外資料。我校尊重教育規律的作法,留給了學生充足的自主發展、個性發展的時間和空間,學生的 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研究性學習蔚然成風,學生的自學能力、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得到顯著發展,培養了一大批特長突出,綜合素質高、可持續發展能力強的拔尖人才。我校在 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 按教育規律辦學,在減輕學生負擔、實施新課程改革、實現學生個性發展方面具有示範性。
2 . 規範化的 教科研
我校是“佛山市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先進單位”。我們在教育科研中,積極搶占現代教育制高點,充分發揮我校信息技術設備好、師資力量強的優勢,在校本教研過程中,不斷探索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進行有機整合的新途徑。我們的課題研究與管理規範有序,採用重點研究與普及研究兩種策略,提高了教育科研的實效性和教師進行教育科研的能力,也對周邊學校起到了很好的示範作用;學校課題研究呈現“課題數量多,參與人數多”和“層次高,質量高”的特點,所形成的“兩課三研討三反思”的課堂教學研究模式,對提高教師教學素質和課堂教學效果均起著巨大推動作用。我們這些做法,已為不少周邊學校所借鑑。因此,我們認為,我校教育科研規範、實效性強、成果突出,在開展校本教研、教育科研、將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進行有機整合、促進教師素質和教學質量提高方面具有示範性。
3. 人性化的管理
人性化管理是指在學校管理過程中,以尊重人、關心人、理解人為出發點的,以制度約束為基礎的管理模式。學校管理的實踐告訴我們:制度約束是管理的基礎,沒有制度的管理就是不管不理。但是,僅有制度的管理也會降低管理效益。我校根據行政人員、教師和學生的不同特點,提出了不同的工作要求和工作方法,正是靠這種“外松內緊”的人性化管理模式,培養出一大批優秀畢業生和拔尖人才,贏得了社會的廣泛讚譽。我校以師生髮展為本,重視師生在學校管理中的主體性,在實施人性化管理,提高管理水平方面具有示範性。
4. 校本化的 心育
我校為首批“廣東省心理健康教育示範學校”,所參加的全國教育科學“九五”規劃教育部重點科研項目——《中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目標體系的構建和操作模式的研究與實驗》,被全國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總課題組評為優秀科研成果一等獎。我校申報的廣東省教育科學“十五”規劃課題——《高中學生班級心理輔導的實驗研究》已準備結題。 2002 年 4 月,佛山市教育局指定我校為“佛山市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導中心”。目前,“心育中心”已舉辦了多期心理健康教育教師“ C 證”和“ B 證”培訓班,為佛山市培養了一大批心育教師。受教育局委託,由我校組織進行“佛山市心理健康教育達標學校”評估,全面推動了佛山市心育工作的開展。我校以校為本進行心育,並呈現出以心育教師、班主任為主體,科任教師全員參與,個別輔導與團體輔導有機結合的特點,實效性強,促進了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因此,我們認為,我校心育課程開設歷史久、師資力量強、輻射面廣,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具有示範性。
正是由於有先進教育理念的引領,有切實可行、科學有效的作法,從而得到了 教學的高質量:
第一,聯考連創輝煌,省狀元連年不斷。自 1999 年廣東省實行“ 3+X+ 綜合”的聯考考試模式以來,我校不但取得大面積豐收,聯考上線人數逐年增加,而且又有新的突破,每年都有廣東省聯考單科狀元或者聯考總分狀元。 1999 年馮宇翔同學獲取廣東省聯考數學單科狀元,魏敦楷、譚志柱同學獲取廣東省聯考物理單科狀元; 2000 年梁冠峰同學榮獲廣東省聯考總分狀元,張家良同學獲取廣東省聯考化學單科狀元; 2001 年朱傑明同學獲取廣東省聯考語文單科狀元; 2002 年蘇延超同學獲取廣東省聯考物理單科狀元; 2003 年王嵬徐牧同學分別獲取廣東省聯考語文、英語單科狀元; 2004 年葉樹蓁、柳昕同學同時獲取廣東省聯考語文單科狀元。 2005 年劉宇傑同學獲取廣東省聯考數學單科狀元。 2004 年我校聯考創歷史新高,有 275 人考上第一批重點線,有 486 人考上第二批本科線。 2005 年再創歷史新高,上重點線 343 人,上本科線有 686 人。聯考總分超過 800 分的 2001 年有 8 人, 2002 年有 9 人, 2003 年有 6 人, 2004 年有 8 人, 2005 年有 11 人;考上清華、北大的學生有所突破, 2002 年和 2004 年聯考分別有 6 人和 5 人考上清華和北大。
第二、學科競賽,我校獨占鰲頭。學生參加學科競賽獲得的名次多,等級高。 2003 年以來,我校學生參加學科競賽獲得各級獎勵 1485 人次,獲國家級獎勵一等獎 85 人次,二等獎 279 人次,三等獎 579 人次;獲省級獎勵一等獎 59 人次,二等獎 61 人次,三等獎 78 人次;獲市級獎勵一等獎 82 人次,二等獎 159 人次。
不僅如此,我校的學科競賽成績在佛山可以說是獨領風騷,在廣東省也位居前列。 2000 年,林達華同學物理競賽不僅是佛山第 1 名,而且是廣東省第 1 名,代表廣東省參加了全國的物理奧林匹克競賽決賽;同年,張家良同學不僅在數學、物理、化學三科同時獲得廣東賽區一等獎,還代表廣東省參加了全國的化學決賽,最後入選化學奧林匹克競賽國家集訓隊。 2001 年,物理競賽獲大市第 1 、 2 、 3 、 4 、 5 名 ( 以下都只計算大市前 6 名 ) ;化學競賽獲第 1 、 2 、 6 名;數學競賽獲第 1 、 2 名。 2002 年,物理競賽獲第 1 、 2 、 3 、 4 名,其中有 3 名同學列廣東省第 2 、 4 、 5 名,並代表廣東省參加了全國競賽決賽;高中數學競賽獲第 1 、 2 名。 2003 年,信息學競賽第 4 、 5 名。 2004 年,數學競賽第 1 、 3 、 6 名;化學競賽第 2 、 3 、 5 名;信息學競賽第 1 、 5 名;生物學聯賽第 3 、 4 、 6 名。 2005 年,物理競賽第 1 、 2 、 3 、 4 、 6 名,其中有一位同學代表廣東省參加了全國競賽決賽;信息學競賽第 1 名,並代表廣東省參加了全國競賽決賽;生物學聯賽第 1 、 2 、 3 、 4 名。
第三、體育藝術,屢獲殊榮。體育方面:我校在 2002 年省中學生田徑運動會上,獲得 1 個第 2 名, 5 個第 3 名; 2003 年省中學生田徑運動會上,獲得 4 個第 1 名, 1 個第 2 名, 1 個第 3 名, 3 個第 4 名; 2004 年,省中學生運動會上獲得 2 個第 3 名,全國少年游泳錦標賽 2 個第 3 名; 2005 年,省中學生桌球賽第 1 名; 2006 年,省中學生田徑賽團體總分第 2 名, 2 個第 1 名, 4 個第 2 名, 2 個第 3 名, 2 個第 5 名。藝術方面: 2003 年,獲得廣東省中國小生藝術展演活動集體二等獎,第五屆綠星國際少年兒童美術、書法、攝影大賽金獎; 2005 年,獲 佛山市中國小生合唱比賽金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