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密回王墓

哈密回王墓

哈密回王墓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哈密市回城鄉阿勒同村。墓葬有清朝封爵的歷代哈密回王(即維吾爾王),其中七世回王伯錫爾陵墓最為壯觀。高14米、長19米、寬15米。土木結構,圓形拱頂,四周牆壁鑲嵌綠琉璃磚,建築仿喀什阿巴和加麻札,具有民族特色。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建成,直至近年屢有維修。回王墓建築群規模宏大、壯觀,共占地20畝,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物保護單位。是中國清代新疆哈密歷代回王及其家族的陵園。俗稱“回王墳”、“王爺墳”。

基本信息

墓地簡介

哈密回王墓哈密回王墓
哈密回王墓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哈密市西南郊之回城(原回王府所在地)。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哈密維吾爾族達爾罕汗伯克歐拜杜拉歸附清朝,翌年擒獻準噶爾叛亂首領噶爾丹之子,被清聖祖封為哈密回部“一等札薩克”(即第一世哈密回王)。哈密回王共歷9世計231年。在其領地內,回王集政權和教權於一身,對維吾爾族人民實行政教合一的統治。清同治六年(1867),七世回王博錫爾被哈密維吾爾族農民起義軍殺死。

墓地概況

哈密回王墓哈密回王墓
1868年,清政府追封其為“和碩親王”,並賜銀2萬兩為其建陵墓,歷時20年始成。此墓為阿拉伯式建築,拱北下方上圓,高約25米,四隅建半嵌入牆中的邦克樓,墓後右側邦克樓中空,內有螺鏇式階梯通往墓頂平台,可供遊人登臨繞行眺望。外部以白底藍花瓷磚貼面,內壁通體彩繪花卉和幾何圖案,穹窿頂則覆以蒼綠色琉璃磚。整個建築高大雄偉,色澤素雅,為新疆著名伊斯蘭建築。

其餘回王墓多已坍毀,現僅存木結構3層亭式拱北2座,附屬清真寺1座。清真寺名為“艾提卡”,坐落在大拱北西側,相傳為四世回王優素福(1740~1766在位)所建。磚木結構,方體平頂。內部由100根木柱支撐密肋式頂棚。牆壁和藻井或彩繪花卉、圖案,或以阿拉伯文藝術體書寫《古蘭經》文。可容納1800餘人禮拜。是哈密地區最大的清真寺維吾爾族穆斯林舉行會禮的場所。

建造背景

哈密回王墓哈密回王墓

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哈密市西南郊之回城(原回王府所在地)。

康熙三十五年(1696),哈密維吾爾族達爾罕汗伯克歐拜杜拉歸附清朝,翌年擒獻準噶爾叛亂首領噶爾丹之子,被清聖祖封為哈密回部“一等札薩克”(即第一世哈密回王)。

哈密回王共歷9世計231年。在其領地內,回王集政權和教權於一身,對維吾爾族人民實行政教合一的統治。

清同治六年(1867),七世回王博錫爾被哈密維吾爾族農民起義軍殺死。

1868年,清政府追封其為“和碩親王”,並賜銀2萬兩為其建陵墓,歷時20年始成。

此墓為阿拉伯式建築,拱北下方上圓,高約25米,四隅建半嵌入牆中的邦克樓,墓後右側邦克樓中空,內有螺鏇式階梯通往墓頂平台,可供遊人登臨繞行眺望。外部以白底藍花瓷磚貼面,內壁通體彩繪花卉和幾何圖案,穹窿頂則覆以蒼綠色琉璃磚。

建築結構

哈密回王墓哈密回王墓

回王墓建築群由三部分組成。

第一部分

處於突出位置的高大建築物是七世回王伯錫爾的大拱拜。拱拜高17.8米,下部呈長方形,東西長20米,南北寬15米。上部以垣牆支撐著巨大的

穹隆頂,四角修築塔柱。門朝西開,為尖拱式,兩側各配以四個小型尖拱壁龕。外部垣牆鑲砌藍花樣祥雲白底琉璃磚及綠花樣祥雲白底琉璃磚構成圖案,鮮艷奪目,增輝溢彩。墓內埋葬著七世回王伯錫爾及大小福晉,八世回王默哈莫特及其王妃、王族等40人。

第二部分

位於七世回王伯錫爾拱拜南側,現有的兩座木質拱拜,在建築形式上以伊斯蘭式的穹隆頂為基礎,同時吸收了中式入角攢尖頂及蒙古式盔頂的木質結構建築形式,多種風格融為一體,在新疆伊斯蘭教陵墓建築中,頗具特色。

第三部分

是位於七世回王伯錫爾拱拜西側的艾提尕爾大清真寺。大清真寺東西長60米,南北寬38米,占地2280平方米。門向東開,寺內門上牆壁內嵌有石碑一塊,並設有喚禮塔。寺內有大紅柱108根支撐廣大的平頂。寺頂彩繪花草圖案,並開有天窗。寺內牆壁粉白,上書古蘭經文,周圍再飾花草襯托,顯得格外莊重、肅穆。每年肉孜節和古爾邦節,城鄉伊斯蘭教徒都來此禮拜。寺內可容納5000人之多,其規模之大,居哈密清真寺之首。

史料記載

史料記載,該寺修建於一世回王額貝都拉時期(即康熙年間)。四世回王玉素甫時(1740年-1760年間)和六世回王額爾 德錫時(1740年-1813年間)曾兩次擴建。同治六年(1867年)七世回王白錫爾死後,清廷追封他為碩親王,並拔專款修建大拱背(即回王墳),這是一座伊斯蘭式的長方形穹頂建築,高15.56米,四角塔柱撐立,圓尖拱頂用綠色疏璃瓦覆蓋,周身以藍花祥雲白瓷磚鑲砌,與木結構亭榭式的小拱背以及土木結構的大禮拜寺互相照應,風彩各異。
整個建築群占地約20畝。綠樹成蔭,建築獨特,不僅是專家學者們研究九世(共233年)哈密回王府歷史以及中國伊斯蘭建築藝術的重要文物古蹟,也是人們遊覽觀賞的勝景之地。

第六批重點文物-古墓葬

簡介:中國是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擁有極為豐富的文化遺產。文物是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蘊含著中華民族特有的精神價值、思維方式、想像力,體現著中華民族的生命力和創造力。保護和利用好文物,對於繼承和發揚民族優秀文化傳統,增進民族團結和維護國家統一,增強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都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
阿日夏特石人墓
艾比甫·艾潔木麻扎
四川華鎣南宋安丙家族墓地
八塔台墓群
寶山、罕蘇木墓群
北齊高氏墓群
北寨墓群
浡泥國王墓
蔡倫墓和祠
曹氏家族墓群
查木欽墓群
察吾乎古墓群
成都古蜀船棺合葬墓
後周皇陵
黃傘崖墓群
輝發河上游石棚墓
吉堆吐蕃墓群
紀曉嵐墓
江口崖墓
交樂墓群
金陵
南漢二陵
歐陽修墓
普哈丁墓
焉不拉克古墓群
洋海墓群
葉爾羌汗國王陵
葉茂台遼墓
怡賢親王墓
張應瑞家族墓地
張柔墓
嘴子前墓群
崔芬墓
崔家河墓群
刀背山墓地
東陽土墩墓群
范仲淹墓
方山永固陵
馮素弗墓
乾溝子墓群
高氏家族墓地
恭陵
古城堡墓群
關陵
果園—新城墓群
哈密回王墓
韓匡嗣家族墓地
韓氏家族墓地
韓愈墓
漢濟北王墓
漢魯王墓
漢中山王墓
鴻山墓群
仙水岩崖墓群
象山王氏家族墓地
蕭氏家族墓
蕭王莊墓群
邢國墓地
徐州墓群
許慎墓
趙王陵
昭君墓
張騫墓
浙南石棚墓群
景泰陵
九連墩墓群
雷台漢墓
李白墓
李家山古墓群
李誡墓
利瑪竇和外國傳教士墓地
涼山大石墓群
烈山墓地
臨安吳越國王陵
隆堯唐祖陵
樓蘭墓群
瀘縣宋墓
逯家莊壁畫墓
麻赫穆德·喀什噶里墓
馬村磚雕墓
馬茂莊墓群
邙山陵墓群
孟知祥墓
明楚王墓
明魯王墓
明秦王墓
明肅王墓
印山越國王陵
應國墓地
營盤村墓群
于謙墓
袁崇煥墓和祠
袁台子墓
扎滾魯克古墓群
扎賚諾爾墓群
切木爾切克石人及石棺墓群
秦東陵
青山墓群
清栗毓美墓
瑞峰崖墓群
三海子墓葬及鹿石
沙梁坡漢墓群
山普拉古墓
什貼墓群
石城山崖墓群
石寨山古墓群
梳妝樓元墓
速檀·歪思汗麻扎
所藥村壁畫墓
塔梁子崖墓群
唐代帝陵
藤橋墓群
吐爾基山遼墓
完顏希尹家族墓地
皖南土墩墓群
汪氏家族墓地
王家峰墓群
五堡墓群
武夷山崖墓群
西漢帝陵
析木城石棚
洗硯池墓群
朱然家族墓地
朱軾墓
朱熹墓
朱載堉墓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