怡賢親王墓

怡賢親王墓

怡賢親王允祥園寢,位於北京市房山區與河北省淶水縣交界地帶,距淶水縣城西北30華里,曾有面積600餘畝,周長40餘華里,是清朝歷史上規模最大、規格最高、唯一有望柱華表的王爺陵墓。河北省淶水縣曾經葬有怡親王允祥、弘曉、綿慶、載坊、載垣。

基本介紹

怡賢親王墓怡賢親王墓

怡賢親王墓位於保定市淶水縣以北12.5公里的石亭鎮東營房村西雲溪水峪。墓主人就是皇帝第十三子愛新覺羅胤祥,該陵寢也叫十三爺墳。

怡親王胤祥,生前謹慎忠誠,實心任事,勤奮奉職。雍正繼位後,加封允祥為總理事務大臣,後晉封為怡親王,先後總理戶部三庫,總理戶部等重任。雍正三年,他曾總理京畿水利,對於防治防治河患、開闢營田,成績頗多,而屢受恩賞。雍正八年,皇帝又來親書“忠敬誠直,勤慎謙明”匾額予以褒獎,當年又加封為首任軍機大臣,深受雍正的依賴和器重。

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怡親王胤祥和總督高其倬奉命為雍正皇帝選陵。選中易州境內泰寧山(後改為永寧山)的太平峪,(即現在易縣清西陵泰陵陵址)。奏稱:“相度得易州境內泰寧山太平峪,為‘萬年吉地’,實乾坤聚秀之區,陰陽會合之所,龍穴砂石,無美不收,形勢理氣,諸吉鹹備。”雍正閱後大悅:“山脈水法,條理詳明,洵為上吉之。”遂決定將陵寢建造於此。遂降旨對怡親王胤祥嘉獎,賜其距雍正泰陵東北面六十華里處一塊“平善之地為墓地”,即現在的淶水縣東營房村雲溪水峪——怡賢親王園寢。

歷史沿革

怡賢親王墓怡賢親王墓

怡賢親王墓位於淶水縣東營房村西南,是清康熙帝第十三子愛新覺羅.允祥的陵寢。園寢南、西、北三面丘陵環抱,東西為平原,內有雲溪水蜿蜒流過,稱為雲溪水峪。墓占地面積達600餘畝。

陵寢雍正八年建成後,為守此陵,清政府在此設水東營駐守備一員,千總二員,把總二員,並設園寢護衛軍,東西兩個營房。東營房駐馬步軍兵,西營房駐護陵旗族員。清盛時期,園寢範圍皆為禁地,護衛森嚴,權重勢大。

此墓建於清雍正八年(1730年)。允祥是雍正在位前後最忠實、最得力的助手,被雍正封為怡親王,領戶部,曾疏浚京畿河渠,開拓荒地數千里,因治理京畿有功,賜御書“忠敬誠直,勤慎廉明”榜,雍正八年(1730年)病逝,謚為賢,雍正為之輟朝三日,命享祀太廟,遂建園寢。1934-1936年間,整個園寢被當地軍閥和地方官吏所破壞。

規模宏大的怡賢親王園寢,1935年被宋哲元派往淶水的縣長王作舟及帶來的一營軍隊,監押80多名盜墓犯公開施工,將墓內所有隨葬的珍寶洗劫一空。(1925年,鎮威軍第一軍副軍長馬瑞雲強行砍伐了怡賢陵龍崗上的松柏林,把伐來的樹木運到各村強行拍賣。據目擊者稱,這些樹木賣得的銀洋足足裝了一大車。後來有人把訊息透露給駐高碑店的另一支軍閥隊伍。正當馬瑞雲把賣樹的贓款運往高碑店火車站時,被石友三的三十五帥大刀隊截獲。)日本帝國主義侵占時期,繼續遭破壞,地面建築全部平毀。所以,目前怡賢親王園寢只有荒冢坑一個,古墓遺蹟已片瓦無存。這座清代王公最大的陵墓,現只有碑、橋、牌樓、華表等倖存下來。

布局構造

怡賢親王墓廢墟怡賢親王墓廢墟

允祥園寢坐西朝東,三面環山一面臨水,山雖不高峻,卻十分青秀。神道竟長達3華里左右,神道最前方是神道碑,龍首龜趺。碑身陽面用滿漢兩種文字鐫刻“忠敬誠直勤慎廉明怡賢親王神道碑”15個大字,一邊是漢字,一邊是滿文。

園寢處於丘陵地帶,三面環山,依山傍水,林木豐茂,自然環境十分優美。園寢背西向東,占地面積約40萬平方米,全部建築物30餘座。建築用料全部採用紅磚綠瓦,其規模浩大,布局嚴謹,工藝精湛,氣勢宏偉。周圍松柏參天,濤聲瑟瑟,莊嚴肅穆,華貴典雅。在清代王陵中獨樹一幟。整體布局自東向西依次為:三華里神道,沿神道依次為神道碑亭、火焰牌樓、五孔石拱橋、四柱三門石牌坊、平橋、華表、元寶山、僂佝橋、三孔橋、神道碑亭、神廚庫、井亭、值班房、月台、宰牲亭、朝房、宮門、南北焚帛爐、隆恩殿、寶頂等。神道兩側松柏參天,園寢四周環以綠瓦紅牆。

神道以西為火焰牌坊,三門四柱,全為石制,每門的上額枋上正中有一個火焰寶珠。火焰牌坊後是五孔拱橋一座,過了五孔橋就是石牌坊,三門四柱七樓,石牌坊建造得極其精美,可以與清東、西二陵的石牌坊相比,在清代王爺墳中有兩座牌坊的也為數不多。

牌坊再往西有擎天柱一對,分列兩旁。擎天柱即華表,此擎天柱與皇帝陵的大碑樓的擎天柱有所區別。皇帝陵的華表,柱身上盤繞著一條雲龍,須彌座環以石欄桿。而怡親王園寢的擎天柱,柱身雖然也是八棱的,卻是每面各雕二條龍,上面的龍頭朝上,下面的龍尾朝上,龍頭又抬起。柱身上有8個側面,共雕龍16條。石座周圍也無石欄桿圍繞。原來華表後還有神道碑亭一座,上刻雍正御製碑文,在清代王爺墳中一個王爺有兩座馱龍碑僅此一處。亭後還有神廚庫、井亭、值班房、月台、朝房、宮門、南北焚帛爐、大殿、殿前石雕麒麟一對,大殿後為圓形寶頂。

園寢周圍還有八旗駐軍守護。

主要文物

漢白玉圓雕瑞獸漢白玉圓雕瑞獸

現僅存以下文物:

石牌樓兩座:一為七樓四柱牌樓,高10米,長25米,柱礎和坊梁有雕刻圖案,工藝精湛。一為火焰牌樓,高10米,長25米,氣勢壯麗。

神道碑一座:高5米,寬1.4米,碑上刻滿、漢文字:“忠敬誠直勤慎廉明和碩怡賢親王神道碑”。

華表一對:高13米,柱礎和柱體均呈八棱形,刻有大小騰龍48條,極為罕見。

五孔橋一座:長38米,寬7米。

以上建築均為漢白玉質料,保存尚完好,園寢及現有文物已列為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收錄於“中國名勝大詞典”。 值得注意的事,怡賢王陵華表上的一對望天吼曾被盜,後被追回,但犯罪嫌疑人一直在逃,那一對望天吼還一直未安裝,所以現在看起來突突的。

怡賢親王墓位於保定市淶水縣石亭鎮東營房村西南,建於清雍正八年(1730年),是清康熙帝第十三子愛新覺羅.允祥的陵寢,該墓占地面積達六百餘畝。失竊的“朝天猴”實為“漢白玉圓雕瑞獸”,重約兩噸,被當地村民習慣的稱為“朝天猴”。

歷史典故

雍正八年五月(公元1730年),雍正最親愛、最倚重的皇十三弟怡親王胤祥逝世。雍正悲痛欲絕,親臨其喪,並輟朝三日痛悼之。封謚為“賢”,明配享太廟。詔令怡親王名仍書原“胤祥”,以志思念。命將御書八字加於謚上。恤葬從優,建祠於京西白家疃正陽門內東順城街,改所居府為賢良寺,以祈冥福雍正帝在諸兄弟中,為確保王位,嚴厲打擊其政敵,唯獨對怡親王允祥恩寵有加,情同手足生死與共。先後推崇其為“自古無此公忠體國之賢王”,乾隆時期,又定為世襲罔替“

保護措施

1982年7月,園寢及現有文物列為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收錄於“中國名勝大詞典。”

第六批重點文物-古墓葬

簡介:中國是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擁有極為豐富的文化遺產。文物是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蘊含著中華民族特有的精神價值、思維方式、想像力,體現著中華民族的生命力和創造力。保護和利用好文物,對於繼承和發揚民族優秀文化傳統,增進民族團結和維護國家統一,增強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都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
阿日夏特石人墓
艾比甫·艾潔木麻扎
四川華鎣南宋安丙家族墓地
八塔台墓群
寶山、罕蘇木墓群
北齊高氏墓群
北寨墓群
浡泥國王墓
蔡倫墓和祠
曹氏家族墓群
查木欽墓群
察吾乎古墓群
成都古蜀船棺合葬墓
後周皇陵
黃傘崖墓群
輝發河上游石棚墓
吉堆吐蕃墓群
紀曉嵐墓
江口崖墓
交樂墓群
金陵
南漢二陵
歐陽修墓
普哈丁墓
焉不拉克古墓群
洋海墓群
葉爾羌汗國王陵
葉茂台遼墓
怡賢親王墓
張應瑞家族墓地
張柔墓
嘴子前墓群
崔芬墓
崔家河墓群
刀背山墓地
東陽土墩墓群
范仲淹墓
方山永固陵
馮素弗墓
乾溝子墓群
高氏家族墓地
恭陵
古城堡墓群
關陵
果園—新城墓群
哈密回王墓
韓匡嗣家族墓地
韓氏家族墓地
韓愈墓
漢濟北王墓
漢魯王墓
漢中山王墓
鴻山墓群
仙水岩崖墓群
象山王氏家族墓地
蕭氏家族墓
蕭王莊墓群
邢國墓地
徐州墓群
許慎墓
趙王陵
昭君墓
張騫墓
浙南石棚墓群
景泰陵
九連墩墓群
雷台漢墓
李白墓
李家山古墓群
李誡墓
利瑪竇和外國傳教士墓地
涼山大石墓群
烈山墓地
臨安吳越國王陵
隆堯唐祖陵
樓蘭墓群
瀘縣宋墓
逯家莊壁畫墓
麻赫穆德·喀什噶里墓
馬村磚雕墓
馬茂莊墓群
邙山陵墓群
孟知祥墓
明楚王墓
明魯王墓
明秦王墓
明肅王墓
印山越國王陵
應國墓地
營盤村墓群
于謙墓
袁崇煥墓和祠
袁台子墓
扎滾魯克古墓群
扎賚諾爾墓群
切木爾切克石人及石棺墓群
秦東陵
青山墓群
清栗毓美墓
瑞峰崖墓群
三海子墓葬及鹿石
沙梁坡漢墓群
山普拉古墓
什貼墓群
石城山崖墓群
石寨山古墓群
梳妝樓元墓
速檀·歪思汗麻扎
所藥村壁畫墓
塔梁子崖墓群
唐代帝陵
藤橋墓群
吐爾基山遼墓
完顏希尹家族墓地
皖南土墩墓群
汪氏家族墓地
王家峰墓群
五堡墓群
武夷山崖墓群
西漢帝陵
析木城石棚
洗硯池墓群
朱然家族墓地
朱軾墓
朱熹墓
朱載堉墓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