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山王氏家族墓地

象山王氏家族墓地

象山王氏墓地東晉尚書、左僕射王彬的家族墓葬群。位於江蘇省南京市北郊幕府山西南的象山上。1965~1970年,南京市文物保管委員會先後發掘了7座,除2號墓系南朝墓外,余均為東晉墓。

簡介

象山王氏家族墓地象山王氏家族墓

據墓誌,1號墓是王彬的第4子、征西大將軍行參軍、贛令王興之夫婦墓,王興之卒於鹹康六年(340),其妻宋和之卒於永和四年(348)。3號墓是王彬的長女王丹虎,昇平三年(359)卒。5號墓是王興之的元子王閩之,昇平二年卒。6號墓是王彬的繼室夫人夏金虎,太元十七年(392)卒。據王興之和王丹虎墓誌,確知王彬應葬於兩者之間,但墓早已破壞。王彬官至尚書、左僕射,年五十九卒。死後贈特進衛將軍、加散騎常侍,謚曰肅。據考證:7號墓應屬東晉早期,可能即為其次兄王廙之墓。王廙官至平南將軍、荊州刺史、武陵侯,死後喪還建康。王氏原籍琅邪臨沂,是東晉政權的主要統治支柱之一。已發掘的王氏族葬區達5萬平方米以上,隨葬品較豐富,對研究東晉時期的土族門閥制度、喪葬制度等具有重要價值。墓室均系磚結構。

墓室

均系磚結構。 7號墓為平面呈凸字形的四隅券進式穹窿頂墓,由棺室和甬道兩部分構成,全長5.3米,寬3.22米,高3.42米。左右壁呈弧形稍向外鼓,左、右、後3壁中間各砌直欞假窗,其上又各砌一個凸字形的小壁龕,內各置一青瓷小碗。甬道為券頂,以門槽為界分內外兩進。以磚封門。1、2、4、6號墓均為平面呈凸字形的券頂墓,分棺室和甬道兩部分。3號和5號墓是平面長方形、不設甬道的券頂墓。有的墓壁也砌有直欞假窗和凸字形小壁龕,6號墓在棺室前部尚砌有長方形的磚台。各墓均有鋪地磚兩層,一般都有通向墓外的磚排水溝,如王丹虎墓前有5層磚砌成的排水溝,發掘時殘存17米以上,有的墓內四壁還塗有石灰。

隨葬品

共出土隨葬品230餘件,可分為青瓷器、陶器、銅器、鐵器以及金銀、瑪瑙、琥珀、水晶、玉石等。3號墓還出土主要成分為硫化汞的丹丸200餘粒、貝殼狀飾幾千粒、珍珠幾十粒。7號墓出土玻璃杯2隻、嵌金鋼石金環1隻,屬國外輸入品,是反映當時中外貿易交往的重要實物。青瓷器共57件,釉色以青灰為主,其次為青綠和黃綠色,某些器物的上部和器蓋上綴醬色釉斑點。器形有盤口壺、雞首壺、罐、碗、唾壺以及香熏、燈、洗、盤、盆、虎子、羊等。 7號墓在棺室和甬道之間陳放陶榻,長1.12米,寬0.65米,高0.214米,器形之大亦屬少見,其上置陶憑几、陶盤、陶耳杯、瓷香熏、瓷唾壺和陶硯等日常生活用器和文具,當是主人的神位所在。

第六批重點文物-古墓葬

簡介:中國是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擁有極為豐富的文化遺產。文物是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蘊含著中華民族特有的精神價值、思維方式、想像力,體現著中華民族的生命力和創造力。保護和利用好文物,對於繼承和發揚民族優秀文化傳統,增進民族團結和維護國家統一,增強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都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
阿日夏特石人墓
艾比甫·艾潔木麻扎
四川華鎣南宋安丙家族墓地
八塔台墓群
寶山、罕蘇木墓群
北齊高氏墓群
北寨墓群
浡泥國王墓
蔡倫墓和祠
曹氏家族墓群
查木欽墓群
察吾乎古墓群
成都古蜀船棺合葬墓
後周皇陵
黃傘崖墓群
輝發河上游石棚墓
吉堆吐蕃墓群
紀曉嵐墓
江口崖墓
交樂墓群
金陵
南漢二陵
歐陽修墓
普哈丁墓
焉不拉克古墓群
洋海墓群
葉爾羌汗國王陵
葉茂台遼墓
怡賢親王墓
張應瑞家族墓地
張柔墓
嘴子前墓群
崔芬墓
崔家河墓群
刀背山墓地
東陽土墩墓群
范仲淹墓
方山永固陵
馮素弗墓
乾溝子墓群
高氏家族墓地
恭陵
古城堡墓群
關陵
果園—新城墓群
哈密回王墓
韓匡嗣家族墓地
韓氏家族墓地
韓愈墓
漢濟北王墓
漢魯王墓
漢中山王墓
鴻山墓群
仙水岩崖墓群
象山王氏家族墓地
蕭氏家族墓
蕭王莊墓群
邢國墓地
徐州墓群
許慎墓
趙王陵
昭君墓
張騫墓
浙南石棚墓群
景泰陵
九連墩墓群
雷台漢墓
李白墓
李家山古墓群
李誡墓
利瑪竇和外國傳教士墓地
涼山大石墓群
烈山墓地
臨安吳越國王陵
隆堯唐祖陵
樓蘭墓群
瀘縣宋墓
逯家莊壁畫墓
麻赫穆德·喀什噶里墓
馬村磚雕墓
馬茂莊墓群
邙山陵墓群
孟知祥墓
明楚王墓
明魯王墓
明秦王墓
明肅王墓
印山越國王陵
應國墓地
營盤村墓群
于謙墓
袁崇煥墓和祠
袁台子墓
扎滾魯克古墓群
扎賚諾爾墓群
切木爾切克石人及石棺墓群
秦東陵
青山墓群
清栗毓美墓
瑞峰崖墓群
三海子墓葬及鹿石
沙梁坡漢墓群
山普拉古墓
什貼墓群
石城山崖墓群
石寨山古墓群
梳妝樓元墓
速檀·歪思汗麻扎
所藥村壁畫墓
塔梁子崖墓群
唐代帝陵
藤橋墓群
吐爾基山遼墓
完顏希尹家族墓地
皖南土墩墓群
汪氏家族墓地
王家峰墓群
五堡墓群
武夷山崖墓群
西漢帝陵
析木城石棚
洗硯池墓群
朱然家族墓地
朱軾墓
朱熹墓
朱載堉墓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