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山王氏墓地

象山王氏墓地

象山王氏墓地,中國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的建立的墓地,具有很高的考古價值。

墓地概況

點擊查看大圖
Xiangshan Wangshi Mudi
象山王氏墓地
東晉尚書、左僕射王彬的家族墓葬群。位於江蘇省南京市北郊幕府山西南的象山上。1965~1970年,南京市文物保管委員會先後發掘了7座,除2號墓系南朝墓外,余均為東晉墓。據墓誌,1號墓是王彬的第4子、征西大將軍行參軍、贛令王興之夫婦墓,王興之卒於鹹康六年(340),其妻宋和之卒於永和四年(348)。3號墓是王彬的長女王丹虎,昇平三年(359)卒。5號墓是王興之的元子王閩之,昇平二年卒。6號墓是王彬的繼室夫人夏金虎,太元十七年(392)卒。據王興之和王丹虎墓誌,確知王彬應葬於兩者之間,但墓早已破壞。王彬官至尚書、左僕射,年五十九卒。死後贈特進衛將軍、加散騎常侍,謚曰肅。據考證:7號墓應屬東晉早期,可能即為其次兄王之墓。王官至平南將軍、荊州刺史、武陵侯,死後喪還建康。王氏原籍琅邪臨沂,是東晉政權的主要統治支柱之一。已發掘的王氏族葬區達5萬平方米以上,隨葬品較豐富,對研究東晉時期的土族門閥制度、喪葬制度等具有重要價值。
[王興之夫婦墓墓誌拓片]如圖

墓室結構

墓室 均系磚結構。 7號墓為平面呈凸字形的四隅券進式穹窿頂墓,由棺室和甬道兩部分構成,全長5.3米,寬3.22米,高3.42米。左右壁呈弧形稍向外鼓,左、右、後3壁中間各砌直欞假窗,其上又各砌一個凸字形的小壁龕,內各置一青瓷小碗。甬道為券頂,以門槽為界分內外兩進。以磚封門。1、2、4、6號墓均為平面呈凸字形的券頂墓,分棺室和甬道兩部分。3號和5號墓是平面長方形、不設甬道的券頂墓。有的墓壁也砌有直欞假窗和凸字形小壁龕,6號墓在棺室前部尚砌有長方形的磚台。各墓均有鋪地磚兩層,一般都有通向墓外的磚排水溝,如王丹虎墓前有5層磚砌成的排水溝,發掘時殘存17米以上,有的墓內四壁還塗有石灰。

隨葬品

共出土隨葬品230餘件,可分為青瓷器、陶器、銅器、鐵器以及金銀、瑪瑙琥珀水晶玉石等。3號墓還出土主要成分為硫化汞的丹丸200餘粒、貝殼狀飾幾千粒、珍珠幾十粒。7號墓出土玻璃杯2隻、嵌金鋼石金環1隻,屬國外輸入品,是反映當時中外貿易交往的重要實物。青瓷器共57件,釉色以青灰為主,其次為青綠和黃綠色,某些器物的上部和器蓋上綴醬色釉斑點。器形有盤口壺、雞首壺、罐、碗、唾壺以及香熏、燈、洗、盤、、虎子、羊等。 7號墓在棺室和甬道之間陳放陶榻,長1.12米,寬0.65米,高0.214米,器形之大亦屬少見,其上置陶憑几、陶盤、陶耳杯、瓷香熏、瓷唾壺和陶硯等日常生活用器和文具,當是主人的神位所在。

參考教材

參考書目南京市文物保管委員會:南京人台山東晉興之夫婦墓發掘報告,《文物》1965年6期。
南京市文物保管委員會:南京象山東晉王丹虎墓和2、4號墓發掘簡報,《文物》1965年10期。
南京市文物保管委員會:南京象山5號、6號、7號墓清理簡報,《文物》1972年11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