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西縣

安西縣

安西縣位於河西走廊西端,地處東經94度45分--97度00分,北緯39度52分--41度53分。東與玉門市接壤,西與敦煌市為鄰,南北兩邊與肅北蒙古族自治縣毗連,西北部與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哈密市相接。東西寬185公里,南北長期20公里,總面積24130平方公里。全縣轄10個鄉,46個行政村287個村民小組。

基本信息

地理位置

安西縣位於甘肅省河西走廊西端,地處東經94°45′~97°00′,北緯39°52′~41°53′之間。東臨玉門市,西通敦煌市,南北與肅北蒙古族自治縣相連,西北與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哈密市接壤。是連線甘肅、新疆、青海、西藏四省區交通樞紐。縣境東西長185公里,南北寬220公里,面積2.4萬平方公里,一般海拔1150~2000米。

基本概況

安西縣安西縣
全縣轄10個鄉,46個行政村287個村民小組,總人口8.3萬,以漢族為主,另有回、蒙、藏等14個民族。安西縣屬於典型的大陸性氣候,其主要特點是降雨少、蒸發大、光照長、年平均降水量45.3毫米,蒸發量3140.6毫米,年平均氣溫8.8攝氏度,平均最高氣溫24.9攝氏度,最低氣溫-10.4攝氏度。
全縣現有耕地23萬畝,宜農荒地50萬畝,盛產小麥、玉米、棉花、蠶豆、甜菜、瓜果、蔬菜農作物30多個品種,其中瓜州密瓜、蘋果、桃、葡萄品質好且產量高,暢銷全國20多個省、市、自治區,同時,被譽為甘肅省“糧倉”。
全縣已探明的礦藏有金、銀、銅、鐵、鋁、鉛、鋅、錳、芒硝、大理石蛇紋岩花崗石螢石白雲石石灰石玄武岩磷礦、鹽礦、重晶石冰洲石等20餘種。

行政區劃

安西縣安西縣
地勢南北高、中間低,平均海拔1500米。
瓜州縣轄5個鎮、6個鄉:淵泉鎮、柳園鎮三道溝鎮南岔鎮鎖陽城鎮河東鄉布隆吉鄉環城鄉、西湖鄉、瓜州鄉、腰站子鄉

歷史沿革

安西縣安西縣
安西縣在歷史上因其生產蜜瓜獨具特色,在春秋時期就謂之瓜州。初唐時期,瓜州被作為行政建制的名稱正式沿用。到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廢瓜州。安西之名,起始於康熙年間,康熙帝在安西布隆吉大敗葛爾丹部屬3000餘人,始稱“安西”,取義為“安定西域”,寄託了平定西域之亂的期望。清雍正元年設定安西直隸廳,後改為安西府、安西直隸州,至民國二年(1913年),安西直隸州改為安西縣,此縣名一直延用至2006年初。2006年2月8日,民政部(民函[2006]31號)批准:同意將甘肅省安西縣更名為瓜州縣。
2000年,安西縣轄3個鎮、10個鄉。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99615人,其中各鄉鎮人口(人):淵泉鎮21111、柳園鎮12131、三道溝鎮11428、河東鄉6262、布隆吉鄉4080、環城鄉9012、西湖鄉2581、瓜州鄉5846、南岔鄉10439、踏實鄉4422、橋子鄉1745、東巴兔鄉443、腰站子鄉3968、國營小宛農場虛擬鄉4618、東鄉縣扎花移民工作站虛擬鄉1130、積石山縣疏勒河移民工作虛擬鄉399。2005年,鄉鎮行政區劃調整:東巴兔鄉、橋子鄉、踏實鄉合併為鎖陽城鎮;其他待查。

地方特色

陽關旱佳龍

早熟品種,開花至成熟28天,果型大,長勢旺,耐重茬,座果力強,穩產、高產、單果重7Kg以上,畝產4000Kg。果型橢圓狀,綠花皮,外觀美,果肉紅色,糖度12%,質細脆。適應性強,南北各地均可栽培。

瓜州蜜瓜

安西,古稱“瓜州”,自古就以盛產“美瓜”而名揚中外,生產的“瓜州蜜瓜”有4個系列30多個品種,質脆汁多,香甜可口,清爽宜人,含糖量達14%一19%,是消暑止渴的佳品。有詩讚曰:冰泉浸綠玉,霸刀破黃金;涼冷消晚暑,清甘洗渴心。
近年來,安西共引進培育出西瓜白蘭瓜哈蜜瓜等4個系列30多個品種的"瓜州蜜瓜",全縣種植面積達1.65萬畝,年產量穩定在3000萬公斤以上,產品遠銷青海新疆陝西北京天津廣州香港等地。

蓯蓉

蓯蓉,又名肉蓯蓉,形似鎖陽,味甘微溫。據《本草綱目》記載,蓯蓉主治五勞七傷,補中,除莖中寒熱痛,養五臟,強陰,益精氣。現已開始人工種植,是一種待開發的名貴中藥材。

鎖陽

鎖陽是安西特有的名貴中藥材之一,又名”不老藥”,屬野生肉質寄生物,其味甘甜溫潤,有補腎、壯陽、益精、潤燥、強筋、通便之功效,民間素有“三九鎖陽賽人參”之說.以唐代古城鎖陽城為主要產區,年產量在2萬公斤以上。

地域風景

千古名關——唐玉門關

安西縣安西縣
六朝、隋唐之際,中原通往西域的伊吾大道(今安西通哈密一道)暢通。玉門關由敦煌東遷至瓜州晉昌縣境(今安西雙塔堡一帶)。這裡截山橫臥,山勢險峻,碧水中流,形成天然隘口。東臨綠州,西接荒漠,儼然鐵關雄視。據有關專家考證,唐代玉門關就設在這裡。這處千古名關的關城淹沒在碧波蕩漾的雙塔水庫之中,這裡山巒起伏,烽燧林立,關內的沃野草原和關外的大漠戈壁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唐玄奘偷渡玉門關、夜渡葫蘆河的歷史故事就發生在這裡。自唐玉門關設定以來,這裡成為將士出征的誓師之地,親人送別的離散之所。也是唐代詩歌長河中最悲壯、最蒼涼的千古絕唱“長風幾萬里,吹渡玉門關”,其豪邁壯闊之氣,迴蕩在中國詩歌不朽的無限時空之中。“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渡玉門關“。道盡將士的思鄉之情,塞外蒼涼的景象。關以詩名,詩以關揚。千百年來,唐玉門關已成為中國西部文化的重要組成部門。

瓜州小西湖

安西縣瓜州小西湖位於安西縣城北3公里處,南鄰農業園區,北接工業園區。為提高城市形象,展現安西風貌,該園於2003年被縣委、政府確定為瓜州新區五大園區重點之一,它集觀光、遊樂為一體,是安西人民休閒娛樂的好去處。小西湖占地面積11.6萬平方米,內建不規則圓形人工湖,面積6.16萬平方米,湖底採用一布一膜防滲處理,邊坡為砼磚襯砌,岸高2.5米,水深1.5米-1.8米,蓄水量為8.5萬立方米,繞湖安裝了砼欄桿並進行了文化包裝,湖中建一座1800平方米的小島,島上建六角亭、四角亭及長廊各一處,九曲橋與湖心島相連,湖周圍修建環湖路980米,修建人行道2200米,西側造假山一座,設兩層瀑布,東側建大門一處,湖四周建圍牆1620米,架設供電線路1條,安裝變壓器1台,打深井一眼,安裝壓力罐2個,湖內植各類樹木1.2萬株,草坪約4萬平方米。湖內架設路燈43盞,修建了管理房、廁所、井房等配套設施。湖內建有較系統的供電和高新節水噴灌設施。在完成各項基礎設施建設的基礎上,購置濱湖旅遊觀光電瓶車2輛,遊船8艘。瓜州小西湖於2003年6月16日開工建設,原計畫投資300萬元,在縣委、人大、政府、政協四大班子領導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下,我局按照政府“馬上辦、盯住乾,先幹起來再爭取”的抓落實工作要求,多方籌集資金,完成工程總投資1000餘萬元,占計畫的310%,於2004年7月16日正式開園。2005年進行迎賓湖三期工程,完成園內拉沙換土1743立方米,補栽楊樹1600棵、大柳樹725棵購置安裝太空遊樂飛船1艘,修建兒童娛樂沙池一座,硬化隔離帶、場地2800平方米,新打補充水源井2眼,安裝高桿燈1盞,改裝中桿燈2盞等任務。

安西縣安西縣

沙漠奇觀——海市蜃樓

酒泉城,經嘉峪關,過玉門市,進入安西境內,眼前是一望無際的大漠戈壁,無論是睛朗的早晨或烈日當頭的中午,遠眺無垠的戈壁,似有濤濤的海潮,波浪起伏,又似明鏡般的秋水,或相聯成片,或遠近分布,在天地相接之處,形成變幻移動的奇異景象。隨著向西行進,又會顯現出高樓大廈,亭台樓閣,又似車水馬龍的鬧市,又似變幻著的城市輪廓,種種奇異景象,若隱若現,變幻著各種色彩,掩映在大漠的紗幕之中,這就是人們在大漠戈壁中見到的奇異景觀——海市蜃樓

漢長城

漢長城據有關專家調查考證,安西境內現存漢長城150公里,烽燧70座,城障3處。東起玉門蘑菇灘,沿甘新公路南側,疏勒河北岸,逶迤向西,與敦煌境內的西鹼墩相連。這些漢長城及沿線的城障烽燧,是漢代河西完整的軍事防禦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西漢王朝構建河西乃至整個北方防禦工程的歷史縮影。
安西境內的漢長城,多採用就地的流沙、散石黃粘土及沿線的各類植物,如紅柳羅布麻蘆葦胡楊樹等逐層疊壓而成。西湖南沙窩長約300米長城保存最為完好,底寬3—5米,高度均在1—3米以上,是由白粘土,砂礫石夾紅柳夯築而成。雖經千百年來的風雨剝蝕,仍然巍然屹立在戈壁荒漠中,堪稱全國保存最為完好的漢長城之一。

西夏佛教藝術寶庫——東千佛洞

東千佛洞又名接引寺,位於甘肅省安西縣城東南84公里的長山子古河道兩岸,與鎖陽城相距22公里。現存23窟,尤以內容豐富、技藝精湛的西夏壁畫稱絕於世。其密宗佛教壁畫彌補了莫高、榆林二窟不足,堪稱西夏佛教藝術寶庫。其第二窟的《密宗曼陀羅》中,觀音優美的體形,露臍裝,超短裙的妝飾在全國絕無僅有,被譽為中國古

代“第一艷佛”。著名敦煌學家段文杰先生在國際學術研討會上說,安西6幅《玄奘取經圖》,其中東千佛洞2幅《水月觀音》的發現是稀世之珍。它比明代吳承恩所寫的《西遊記》早了300多年,對研究《西遊記》成書之前,主要人物藝術形象的創造和完善,提供了難得的資料。
《玄奘取經圖》的出現,與玄奘對安西的特殊感情是分不開的。據史料記載,玄奘當年西行是朝廷不允許並被通輯的。瓜州刺使獨孤達、州使李昌為玄奘取經的壯行所感動,當面撕毀牒文,並派青年胡人石磐陀做嚮導,夜渡葫蘆河,偷過玉門關。這段史實和壁畫情節極為吻合,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2001——2002年,東千佛洞壁畫臨摹、攝影展在日本展出,安西被媒體炒作為“孫悟空的故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